“遺老齋”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早已與人們斷絕來往,沒有人再來敲門;可今天是誰把門敲個不停?到底有什么事發(fā)生?
僮仆回答說:“鄉(xiāng)下有人來說,昨晚下了一場大雨,用不著再為旱情擔(dān)心。”
注釋
遺老齋:詩人的齋名。
啄啄:敲門聲。
盈尺:一尺多,形容雨下得很大。
“遺老齋”鑒賞
賞析
這首歌詠齋居的小詩,就是寫自己的隱居生活的一個片段。
一般的隱居詩,多表示淡泊的情懷及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歡娛,蘇轍因為是在官場翻過斤斗來的人,對政事產(chǎn)生厭惡,進(jìn)而不屑于和一切人打交道,所以他的隱居詩,往往表現(xiàn)離群索居時的矛盾心理。這首詩寫齋中一件小事,寫得很簡潔。前兩句說自己隱居后,很久沒有人來敲門,可今天響起了一陣敲門聲,所以不禁問僮仆,什么人來敲門。后兩句是僮仆的回答,鄉(xiāng)下有人來報告,昨晚下了一場大雨,旱情解除,豐收在望了。詩依事件發(fā)生的順序展開。“久無叩門聲”,是詩人自述隱居的寂靜。沒人敲門,是詩人所希望的,也是他自己促成的。他的隱居,與陶淵明與朋友、農(nóng)民相往還,樂于躬耕,“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移居》)不同,因此這次他對人敲門感到突然,“問何故”三字,甚至有責(zé)備的意思:明知我不愿與任何人往來,為什么還要來敲門?這就引出了三、四句,直述敲門的目的,詩便告終,沒有說自己聽了這消息的反映,直捷中顯得含蓄深長。
鄉(xiāng)下來人敲門這件小事,作者特地形諸筆墨,至少說明兩點。其一,鄉(xiāng)下人未必知道詩人謝客,即使知道,也未必放在心上,碰到下了大雨這樣的高興事,他便敲門告訴別人,讓人分享喜悅,這就突出了鄉(xiāng)村農(nóng)民的淳樸,與詩人在官場見到的爾虞我詐是鮮明的對照。其二,詩人對鄉(xiāng)下人敲門沒有指責(zé),也不嫌其唐突,從他作了這首詩來看,他對鄉(xiāng)下人來報告的消息還是很高興的,他畢竟還沒有對世事完全摒棄麻木,所以整首詩富有新鮮感,富有生氣。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轍晚年由于蔡京當(dāng)權(quán),便辭官退居,隱居在許州(今河南許昌),自號“潁濱遺老”,并以“遺老”作為自己的齋名,表示堅決不聞?wù)拢诩摇安粡?fù)與人相見,終日默坐”(《宋史》),直到去世。這首詩即是此時之作。
蘇轍簡介
宋代·蘇轍的簡介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jìn)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fù)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蘇轍的詩(7篇)〕猜你喜歡
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到。天臺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絳闕,可往從之。”自然乃還,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余。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今為東海青童君所召。”乃蟬脫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鵬賦》云:“嘗見子微于江陵,謂余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元豐七年冬,余過臨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顏清澈,如二三十許人,然人亦有自少見之者。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乃作《水龍吟》一首,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古來云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舉。清凈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向玉霄東望,蓬萊晻靄,有云駕、驂風(fēng)馭。
行盡九州四海,笑紛紛、落花飛絮。臨江一見,謫仙風(fēng)采,無言心許。八表神游,浩然相對,酒酣箕踞。待垂天賦就,騎鯨路穩(wěn),約相將去。
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
家家養(yǎng)子學(xué)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
老小相依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過者無顏色。
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shù)錢無兵戎!
游仙詩·京華游俠窟
京華游俠窟,山林隱遁棲。
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靈溪可潛盤,安事登云梯。
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
進(jìn)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高蹈風(fēng)塵外,長揖謝夷齊。
感舊四首
大道青樓望不遮,年時系馬醉流霞。
風(fēng)前帶是同心結(jié),杯底人如解語花。
下杜城邊南北路,上闌門外去來車。
匆匆覺得揚(yáng)州夢,檢點閑愁在鬢華。
喚起窗前尚宿酲,啼鵑催去又聲聲。
丹青舊誓相如札,禪榻經(jīng)時杜牧情。
別后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
云階月地依然在,細(xì)逐空香百遍行。
遮莫臨行念我頻,竹枝留涴淚痕新。
多緣刺史無堅約,豈視蕭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邊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難換羅敷未嫁身。
從此音塵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煙。
淚添吳苑三更雨,恨惹郵亭一夜眠。
詎有青馬緘別句,聊將錦瑟記流年。
他時脫便微之過,百轉(zhuǎn)千回只自憐。
歸田賦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鸧鹒哀鳴;交頸頡頏,關(guān)關(guān)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鯊鰡。
于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