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蘇轍的詩 > 武昌九曲亭記

      武昌九曲亭記

      [宋代]:蘇轍

      子瞻遷于齊安,廬于江上。 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于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云變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于是最樂。

      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武昌九曲亭記”譯文及注釋

      譯文

      子瞻被貶到齊安(今湖北黃岡)后,他的家就住在江邊。齊安沒有什么名山,可是長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連綿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溪寺。它們緊靠著山梁,面朝山溝,被茂密的松樹櫪樹叢所隱蔽,其中寂寞、清靜、恍然絕世,聽不到車馬的喧囂,看不見人的足跡。每當風停了,太陽出來的時候,江面波平浪靜,子瞻就拄著拐杖,帶上酒,駕著漁舟,到江南去。山中有幾個人,待客熱情,都愛好游玩,聽說子瞻到來,急忙裹著頭巾,笑著出來迎接他,然后一起去游玩,一直走到深山盡處,大家都很疲憊了,他們掃去落葉,席地而坐,大家舉起酒杯,互相問候,玩得非常開心,都忘記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因為過著這樣愜意的生活,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沒覺得時間有多長。

      可是要到西山去時,必須經過青松翠柏之間,還要走彎彎曲曲的羊腸山路,才能到達平坦的地方,游人到了這里一定要休息一會兒。人們倚靠在奇形怪狀的石頭上,在大樹的樹蔭下休息,向下可俯視滾滾大江,向上可以看到巍巍高山,小溪幽谷就在旁邊,還有風云變化和樹林山腳的陰面和陽面的景像,都展現在人們面前。這里還有一座破舊的亭子,它的遺址非常狹小,不能容納游人。亭子旁長著幾十棵古樹,樹干很粗壯、千尺之高,不能夠用刀斧來砍伐。子瞻每次到了樹下,就成天在觀察它們。一天,來了一陣暴風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連根拔起,子瞻趁機把長樹的地方開辟出來,亭子的地基擴大了。子瞻與朋友們進山看了看,笑著說:“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們重修亭臺的愿望吧?”一座新亭子就開始修建了。亭子建成后,西山的勝景終于完備了。子瞻非常高興。

      我年輕的時候,跟隨著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劃船,子瞻每次都是帶頭提起衣服卷起褲腳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達,子瞻一天就悶悶不樂了。有時他一個人飄然獨游,自由自在地在泉邊巖石上漫游,采摘著樹林中的山花野草,隨意撿著山中的落果,喝著溪水,看到他這樣子的人都把他當做神仙。其實天下的樂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暢快的事是最開心的。而當他稱心如意的時候,什么都不能換取這種快樂;到了他興盡的時候,常常感到吃驚,又自我解嘲。就好像是喝酒吃飯,豐盛的菜肴擺在面前,只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罷了,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樣都變成了腐臭的東西,有誰知道哪些東西該吃,哪些東西不該吃呢?只要心中無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責,把心思寄托在這山林之間又有什么呢。這就是子瞻在這里找到快樂的原因。

      注釋

      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秦名鄂縣。公元二二一年,吳主孫權自公安縣遷都于此,改名為武昌。

      九曲亭:舊址在鄂城縣西山九曲嶺,為孫吳遺跡。

      子瞻(zhān):蘇軾的字。

      遷:貶謫。

      齊安:古郡名,即黃州,今湖北黃岡。

      廬:居住。

      江之南武昌諸山:黃州與武昌(今湖北鄂城)隔江相對。武昌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

      陂(pō)陁(tuó):起伏不平的樣子。

      澗谷:山中的溪澗峽谷。

      深密:幽深濃密。

      浮圖:梵語,指佛寺。

      精舍:僧人住所。

      西山:即樊山,在鄂城西,上有九曲嶺,這里指西山寺。

      寒溪:水名,在樊山下,這里指寒溪寺,一名資圣寺。

      隱蔽松櫪(lì):林木豐茂,隱蔽天地。 櫪:同“櫟”,即柞樹,落葉喬木,果實叫橡,葉子可喂柞蠶。

      蕭然:清靜寂寞的樣子。

      伏息:形容江水平靜,緩緩流動的樣子。

      杖:拄。

      策:拐杖。

      亂流:橫絕江水。

      二三子:指若干青年儒生;語出《論語》,是孔子對他的學生們一種稱呼。

      幅巾:不著冠,但以幅巾束首。裹幅巾者不著冠,以示灑脫。

      徜(cháng)徉(yáng):自由自在地走。

      窮:窮盡。

      席:以……為席。

      酌(zhuó):斟酒。

      相勞:相互慰問。

      適:到。

      居齊安三年:這篇文章作于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蘇軾已在黃州住了三年。

      獲小平:得到了一塊稍微平緩的地方。小平,一作“少平”。

      陵阜(fù):大土山。

      林麓(lù):泛指山中的林木。

      向背:正面、背面。

      效:呈現,顯現。

      有廢亭焉:有一座荒廢的亭子在這里。

      百圍:形容樹干很粗。

      千尺:是指樹的高度。

      斤:斧子一類的工具。

      睥(pì)睨(nì):側目斜視,有所打算。

      斥(chì):開拓。

      褰(qiān)裳:提起衣服。

      先之:走在前面。

      移日:時間消逝。

      擷(xié)林卉:摘取山林之中的花草。卉:草的總稱;擷:摘取。

      適意:合乎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得其樂。

      易:改變。

      厭:滿足。

      灑然:吃驚。

      雜陳:陳列著各種各樣的食物。

      要之:總之。

      委:拋棄。

      腐臭:腐爛發臭。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意謂沒有人能夠知道人生樂趣是從哪里獲得的,又是在哪里失掉的。

      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由于得失無常,因此只能要求自己問心無愧,處世無可責備,而姑且這樣地生活在人世。姑:姑且;寓:寓世,住在人世;中:內心;責:責備。

      是:這,即指適意而言。

      “武昌九曲亭記”鑒賞

      賞析

      全文記述了蘇轍的哥哥蘇軾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緣由,說明蘇軾“適意為悅”的思想情趣,表現出蘇軾游樂山水中的那份灑脫和磊落。顯然,作者也在此寄托著思想。全文構思奇特,既抓住建亭的事實特點,也凸現蘇軾的思想性格。

      全文共分三段。首段寫蘇軾在黃州期間,經常遨游西山。落筆先從他謫居寫起,制高扼要,總挈文章。然后輕輕一句“齊安無名山”,隨即扣住,將筆觸由黃州移到順江綿廷的武昌西山。寥寥數句,已有龍蛇曲屈之勢。寫西山,又承“廬于江上”,先用“陂陀蔓延,澗谷深密”八字,正面勾畫了一幅順江綿延的武昌諸山遠景圖,簡練傳神而極富特點。而后轉出西山、寒溪兩寺,既以兩寺之“蕭然絕俗”來體現西山的深秀幽絕,又自然引出下文。蘇軾與客游玩西山一段文字,著墨不多,卻能從服飾、神態、動作、表情等方面的刻畫,真切地傳達出入物的精神風貌來。

      次段在結構上是應題,寫蘇軾擴建九曲亭的經過;在文意上,則是上段的回環與強化。“羊腸九曲”,點出九曲亭地處半山,地勢佳而險。因此坐在亭上,可以“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云變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這段文字,表面上寫的是游人在亭上所看到的山川形勢,讀者卻可品出內中深藏的寓意來:它隱微地勾畫出一個在貶謫中以靜觀世事政局為樂的蘇子瞻。寫亭的擴建,也同樣是飽蘊哲理。原先的亭比較窄,是因為被“百圍千尺”的古木所環據。蘇軾雖然“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但還是知其不可為而不為;后來自然界本身的大風雷雨把古木“拔去其一”,蘇軾于是因以營建,則是知其可為而為之。在這里,他不過是以人力去順應自然罷了,形象地體現出他那老莊式的曠達,而古木的結局,又隱隱含蘊了世事無常,窮通難測的經驗與人才復出的希望。結尾“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吳,子瞻于是最樂”,既呼應上文對西山勝景與蘇軾游山之樂的描寫,又因一“樂”宇,引出末段。

      末段前半回憶,后半議論,集中揭示蘇軾之樂的內涵所在,歸結全文。蘇轍以弟弟的身份,通過飽懷感情的回憶,塑寫了一個逍遙山水的少年蘇軾,與前二段的描寫相印證,使形象更加完滿。并由此引發議論,畫龍點睛,直接道明了蘇軾的思想實質:盡管他一生宦海浮沉,變故屢遭,但始終以忠君愛民為己任,潔身自好。在他看來,身處逆境,并不可怕,只要“無愧于中,無責于外”,盡可以適意為悅,暫且寄寓性情于山川形勝之中,得到身心的解脫和快樂。文章最后以“有樂于是”結筆,照應了首段的游山之樂與次段的修亭之樂,結構完美。

      這篇散文巧用雙線結構,描寫蘇軾游山建亭行動與贊美蘇軾“適意為悅”情懷相輔相成,而以后者為主線,每段結末之旬前后呼應,點明文章脈絡,反復強調蘇軾寄情山水,其樂無比。文章時空跨度大,忽而武昌之游,忽而少年之游,筆墨揮灑自如,并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為一爐。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渾然交融。

      藝術特色

      《武昌九曲亭記》在藝術上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首先,文章敘事寫景,空靈淡泊,與人物的心靈和情趣融合為一。本文無論寫景還是敘事,都是為了寫人,在敘事寫景上空靈灑脫,恰當地表現了蘇軾心境空靈、內無滯障、與物游息、適意為悅的內心世界和人生態度。其次,含蓄蘊藉,寄意遙深。本文是在兄弟二人遭受政治迫害,受到貶逐的情況下寫成的,因而這是一篇兄弟二人相互撫慰的文章,雖然文章沒有一句憤激語,沒有一句悲酸言,但在恬淡灑脫的背后,其悲苦之情還是不難體味的。

      構思特點

      這篇散文構思巧妙,富有特色。作為記事散文,并不單純為敘事而敘事,而是敘事見人,突出展現了蘇軾的思想情趣;作為記游文字,并不單純描繪西山景色,而是把繪景、抒情融為一體,相映生輝。因而,在作者筆下,西山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與蘇軾的活動緊密相連;西山的一邀一游,一吟一詠,都與蘇軾的思想情趣渾然一體。寫人,毫發畢現。生動形象。蘇軾謫遷黃州,不居武昌,因此文章先從蘇軾好游武昌諸山寫起,特為指出蘇軾在黃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就在武昌西山風景好,山里人也好。這是為敘述建亭武昌鋪墊,顯出蘇軾在失意遭遇中善于自得其樂。然后,便引出九曲亭址所在。這是游西山者“至此必息”的一處勝境,而且“有廢亭焉”,但長久無人治理,冷落荒廢,古木盤踞,重建困難,使蘇軾有心無力。然而天助人愿,一場大風雷雨刮倒一棵大樹,創造重建的條件,蘇軾心愿實現,九曲亭重新建成。這就具體說明建亭的經過,含蓄地贊美建亭此舉,興廢利眾,符合天意,而蘇軾獲得了最大樂趣。最后就具體議論蘇軾所追求的樂趣是“以適意為悅”,精神上求得符合心意的滿足,并不計較個人的功利得失,因而處世為人,“無愧于中,無責于外”。這就委婉地說明蘇軾建亭的目的,也是他處世為人的態度,從而贊揚他的品德風度,光明磊落,超然灑脫。如果結合他們當時的政治處境來看,作者寫作這篇題記贊美其兄的思想情趣,確乎也表現出作者政治堅定和胸懷坦蕩。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轍受牽連被謫為監筠州鹽酒稅務。次年五月,蘇轍在赴任途中,繞道送蘇過母子到黃州蘇軾處。在黃州逗留期問,蘇轍與兄同游武昌寒溪西山,并有詩紀行。 [6]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轍到黃州看望哥哥蘇軾。弟兄倆載酒泛流,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為了寬勉哥哥貶謫黃州,蘇轍寫了這篇游記。后世將此文與蘇軾的《西山詩》合刻于九曲亭內堂的屏板上。

      蘇轍簡介

      宋代·蘇轍的簡介

      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蘇轍的詩(7篇)

      猜你喜歡

      浣溪沙·楊柳千條送馬蹄

      清代納蘭性德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游絲。信回剛道別多時。


      茶瓶兒·楊花糝徑櫻桃落

      清代納蘭性德

      楊花糝徑櫻桃落。綠陰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擔閣。秋千背倚,風態宛如昨。

      可惜春來總蕭索。人瘦損、紙鳶風惡。多少芳箋約,青鸞去也,誰與勸孤酌?


      秋夜

      清代黃景仁

      絡緯啼歇疏梧煙,露華一白涼無邊。

      纖云激蕩月沉海,列宿亂搖風滿天。

      誰人一聲歌子夜,尋聲宛轉空臺榭。

      聲長聲短雞續嗚,曙色冷光相激射。


      荷葉杯·五月南塘水滿

      清代毛奇齡

      五月南塘水滿,吹斷,鯉魚風。小娘停棹濯纖指,水底,見花紅。


      點絳唇·十月二日馬上作

      清代龔自珍

      一帽紅塵,行來韋杜人家北。滿城風色,漠漠樓臺隔。

      目送飛鴻,景入長天滅。關山絕,亂云千疊,江北江南雪。


      浪淘沙·望海

      清代納蘭性德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池上

      清代張光啟

      倚杖池邊立,西風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溪居即事

      唐代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回中作

      唐代溫庭筠

      蒼莽寒空遠色愁,嗚嗚戍角上高樓。

      吳姬怨思吹雙管,燕客悲歌別五侯。

      千里關山邊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來霜重西風起,隴水無聲凍不流。


      高陽臺·將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歸吳下置酒話別離懷惘惘

      清代郭麐

      暗水通潮,癡云閣雨,微陰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離聲。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纖、并坐調笙。莫多情,第一難忘,席上輕盈。

      天涯我是飄零慣,任飛花無定,相送人行。見說蘭舟,明朝也泊長亭。門前記取垂楊樹,只藏他、三兩秋鶯。一程程,愁水愁風,不要人聽。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亚洲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亚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www亚洲一级视频com|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自偷自偷图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明星换脸|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色图黄色小说|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