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賦
美連娟以修嫭兮,命樔絕而不長。飾新官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慘郁郁其蕪穢兮,隱處幽而懷傷。釋輿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陽。秋氣憯以凄淚兮,桂枝落而銷亡。神煢煢以遙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陰以壙久兮,惜蕃華之未央。念窮極之不還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章。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燕淫衍而撫楹兮,連流視而娥揚。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歡接狎以離別兮,宵寤夢之芒芒。忽遷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飛揚。何靈魄之紛紛兮,哀裴回以躊躇。勢路日以遠兮,遂荒忽而辭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見。寖淫敞,寂兮無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亂曰:佳俠函光,隕朱榮兮。嫉妒闟茸,將安程兮。方時隆盛,年夭傷兮。弟子增欷,洿沫悵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虛應,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嘆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豈約親兮?既往不來,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宮,不復故庭兮。嗚呼哀哉,想魂靈兮!
“李夫人賦”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的姿容纖弱而美好啊,可嘆性命短暫不長久,裝飾了新宮久久期待著你啊,你卻消失了身影不再回歸故鄉?;牟輩采黄鄾鼍跋蟀?,你身處幽暗之地令我神傷,把車馬停在陵墓旁啊,長夜漫漫何時天明?秋氣寒涼令我心中慘痛啊,那可人的桂枝玉隕香銷,我的靈魂孤獨地思戀著遠方的你啊,精神脫離軀體四方漫游。長期寄情于地下的你啊,痛惜你花容如繁華早逝,天的盡頭大概并不遙遠啊,我想念你那翩翩徜徉的身姿?;ㄈ锞`放等待著春風啊,沁人的芬芳愈加濃郁,明亮的面容婉順安詳啊,飄搖于風中卻更加端莊。燕兒飛去飛來棲止于楹梁啊,你美目流盼娥眉輕揚。我如有所感心中追尋著你啊,你卻將紅顏深深地掩藏。相會歡愉親熱又終于分離啊,我深夜從夢中驚醒心下茫然,你忽然逝去再也不回轉啊,魂魄放任無拘自在逍遙。思緒飄渺無定啊,你徘徊駐足我心哀戚,道路越來越遠啊,恍惚中你飄然離去。如同紅日西墜,霎時不見了蹤跡。一切漸漸朦朧起來,靜悄悄地再也沒有了聲音我對你的思念如流水不絕,心裹永遠凄愴傷懷。
結語說:佳麗光彩照人,卻如鮮花般凋零;那些嫉妒卑賤之輩,如何能與你相匹敵!正當鼎盛年華,卻夭折而亡,兄弟小兒哭個不休,涕淚交流。悲愁郁結于中,哀聲不絕于耳。我們的哀痛你無法知曉,真令人無可奈何。可嘆你憂傷瘦損,又哀憐年幼的小兒,你哀愴不語,心中定是有所希冀。仁者不必發誓,難道對待親戚還要誓言。你雖從此一去不復返,我還是要表白自己的誠意。你遠離光明的人世,前往昏暗的陰間,降臨到了新宮,不再去往日的庭院??杀】蓢@,我終日想念著你的魂靈!
注釋
連娟:纖弱貌。嫭(hù):美貌。
樔(jiǎo)絕:絕滅。
飾新官:裝飾新宮殿。延貯:引頸期待。
泯:滅。
蕪穢:荒蕪,謂田地不整治而雜草叢生。
山椒:指山陵。
奄:有停留的意思。陽:指天明亮。
憯(cǎn):古同“慘”。萬分悲憐,凄慘。
煢(qióng)煢:憂思的樣子,孤獨無依的樣子。
畺(jiāng):古同“疆”。
沈陰:這里指在地下。壙:同“曠”。
未央:意即未半。
窮極:謂天之盡頭。
幼眇(miǎo):即窈窕,美好貌。相羊:猶言徘徊。
荾(suī):花蕊。荴(fū):散布。
雜襲:相雜而累積。
的:的確。容與:嫻雅自得的樣子。
虖:同“乎”。
燕:同“宴”。淫衍:放縱而奢靡。
娥揚:娥眉揚動。
激感:感動,打動。
狎(xiá):親近。
寤(wù):睡醒。
遷化:變化。
裴回:同“徘徊”。
荒忽:同“恍惚”,隱約而不可辨識。
西征:太陽西下。
屑:倏忽之間。
寖淫(jìnyín):逐漸。敞怳(chǎnghuǎng):模糊,不真切。敞,通“惝”。
怛(dá):哀悼。
亂:通常指辭賦篇末總括全篇旨意的一段文字。
佳俠:佳麗。函:包藏。
闟(xì)茸:指地位及品性卑賤者。
欷(xī):抽泣之聲。
洿(wū)沫:淚流滿面。
於(wū)邑:哽咽。
向:通“響”。
嫶妍(qiáoyán):憔悴,憂傷消瘦。
懰(liú)栗:悲傷,憂傷。
“仁者”二句:形容仁者為親施加恩惠,義無反顧。
昭昭:光明,指陽間。
冥冥:昏暗,指陰間。
“李夫人賦”鑒賞
創作背景
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之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之前的一個秋天,李夫人卒。此時漢武帝在49歲到53歲之間,他對李夫人之死非常悲痛,史書稱其因“思念李夫人不已”,“又自為作賦,以傷悼夫人”。 ?
賞析
漢武帝是西漢唯一一位有辭賦作品傳世的皇帝。據《漢書·藝文志》載:“上所自造賦二篇?!鳖亷煿抛⒃疲骸拔涞垡??!边@二篇賦中的一篇應是《漢書·外戚傳》載錄的《李夫人賦》,而另一篇賦則未知何指。由《漢書·藝文志》之著錄,印證漢武帝的今存作品,不難發現漢武帝不僅好辭賦,而且還親制辭賦。他的《李夫人賦》是中國文學史上悼亡賦的開山鼻祖。
賦分正文與亂辭兩部分。正文主要通過幻想與追憶,抒發對亡妃李夫人的綿綿傷痛。賦的開頭四句:“美連娟以修嫣兮,命樔絕而不長。飾新宮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新宮可筑,而美好生命逝去就再也不能回來。這與“露唏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薤露》)的對生命易逝的悲痛無奈有異曲同工之妙,表明武帝在哀悼李夫人的同時,對生命的短暫進行了深沉思考。接下來的“慘郁郁其蕪穢兮,隱處幽而懷傷”兩句,是對李夫人身處墓中凄慘境況的想象。在此,武帝不寫自己如何傷懷李夫人的早逝,而是寫李夫人的亡魂在墓室中為思念自己而心傷,這種進一層的寫法,想象大膽奇特,倍加抒發了武帝的無盡哀傷。而“秋氣憯以凄淚兮,桂枝落而銷亡”,以眼前秋景抒心中哀情,再次傳達出對愛妃早逝的傷痛。在這種傷悼的心理引導下,作者想象其靈魂脫離肉體,去尋找李夫人的蹤跡,見到了“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章。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的李夫人。如此神奇想象,如夢似幻,足見漢武帝對李夫人思念之刻骨銘心。
接下來的“燕淫衍而撫楹兮,連流視而娥揚,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驩接狎以離別兮,宵寤夢之芒芒”,由冥冥想象,轉入對往日歡樂生活的追憶;由對往日的追憶,又回到眼前似夢非夢的幻境中。在此番幻境中,李夫人的身影是“忽遷化而不反”,或“哀裴回以躊躇”。以李夫人靈魂的不忍離去來表達作者對夫人靈魂歸來的強烈期盼。然人死不能復生,武帝最終在李夫人靈魂“荒忽而辭去”、“屑兮不見”的幻境中,再次回到眼前陰陽相隔的殘酷現實,“思若流波,怛兮在心”,無限傷痛,如流水連綿不絕。
亂辭再次抒寫了對李夫人早逝的無限悲痛,表示將不負其臨終所托,體現了武帝對李夫人的一片深情。亂辭中從“弟子增欷”到“倚所恃兮”一段,描寫了傷悼李夫人的凄惻場景,極其感人。這一段對李夫人兄弟和稚子傷悼李夫人的哀慟場景進行描寫,極富人情味。從中不難發現漢武帝雖為一代雄主,亦有普通人真摯感情的一面。
《李夫人賦》在漢武帝時期甚至整個漢代,都是頗具特色的重要抒情賦作,其文學史意義不容忽視。
其一,《李夫人賦》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悼亡賦,在辭賦題材方面具有開拓意義。今存武帝之前的悼亡文學,有《詩經》的《邶風·綠衣》和《唐風·葛生》,但皆以詩歌形式出現。而文學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賦,則非《李夫人賦》莫屬。馬積高認為此賦亂辭一段“寫得頗親切,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其實,《李夫人賦》不僅僅在寫作手法上“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更在悼亡賦題材上有開拓之功。漢武帝《李夫人賦》之后,悼亡賦繼作不斷。如曹丕《悼天賦》、曹植《思子賦》、王粲《傷天賦》《思友賦》、曹髦《傷魂賦》、潘岳《悼亡賦》、南朝宋武帝劉?!稊M漢武帝李夫人賦》、江淹《傷愛子賦》《傷友人賦》、宋人李處權《悼亡賦》等,皆屬此類。眾多悼亡賦作的出現,使悼亡成了中國古代辭賦的一大重要題材。
其二,《李夫人賦》的藝術手法為后世悼亡文學提供了借鑒。一是《李夫人賦》以“桂枝落而銷亡”比喻李夫人之死,這一手法為后世悼亡詩賦所因襲。如,潘岳《悼亡賦》“含芬華之芳烈,翩零落而從風”、劉?!稊M漢武帝李夫人賦》“念桂枝之秋霣,惜瑤華之春翦”、梁簡文帝《傷美人詩》“香燒日有歇,花落無還時”、陰鏗《和樊晉陵傷妾詩》“畫梁朝日盡,芳樹落花辭”、李處權《悼亡賦》“信尤物之易毀兮,審奇花之早落”,等等,這些都是以花落喻妻、妾的死亡,是對《李夫人賦》中以“桂枝落”喻李夫人死的承襲。二是《李夫人賦》以幻覺抒哀情,將心理幻境與眼前實景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為后世悼亡詩賦所繼承。在《李夫人賦》之前,《邶風·綠衣》悼亡,主要通過睹物傷人,表現作者哀思;《唐風·葛生》悼亡,在睹物傷人的同時,對亡人墳塋的凄慘景象進行描寫,以抒寫作者“予美亡此,誰與獨處”的悲傷。而《李夫人賦》悼亡,則充分利用辭賦長于鋪陳的優勢,展現了漢武帝傷悼李夫人時產生的種種幻境,以此表達心中的無盡感傷。在描寫心理幻境的同時,《李夫人賦》還在亂辭中描寫了傷悼李夫人的眼前實景,進一步寫出了對亡妃的無限悲思。這虛實相間的抒情方式,使全賦在哀傷百轉的同時,充滿著神奇和迷幻。《李夫人賦》的這一藝術獨創,為后世同類題材文學所接受。如潘岳《悼亡賦》:“神飄忽而不反,形安得而久安?襲時服于遺質,表鉛華于余顏。……延爾族兮臨后庭,人空室兮望靈座,帷飄飄兮燈熒熒。燈熒熒兮如故,帷飄飄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饋生塵兮酒停樽”,想象亡妻靈魂的飄忽不返及其妝扮,并將這一心理幻境與“空室”、“人已化”的眼前實境結合起來,表達了不盡悼念之情。又如江總《奉和東宮經故妃舊殿詩》“猶憶窺窗處,還如解佩時。苔生無意早,燕入有言遲。若令歸就月,照見不須疑”,李處權《悼亡賦》“悄空閨之岑寂兮,想音容于冥漠?!褢哑缴煤腺?,竟繾綣而難舍。覬魂夢之可接兮,睇長松于廣野。雖涸流以濡翰兮,浩予悲之莫寫”,都是將眼前實景與心理幻境結合起來抒寫對亡人的思念。這些,都可以看出《李夫人賦》對后世悼亡詩賦藝術手法的深遠影響。
其三,《李夫人賦》是漢代抒情賦作的先導。在《李夫人賦》之前,騷體辭賦已成為漢人抒情的主要文體,但大多是在代屈原立言之際表達個人的不遇情懷。如賈誼的《吊屈原賦》《惜逝》、嚴忌的《哀時命》等,情感雖摯,但終隔一層。而《李夫人賦》雖為騷體,但直抒作者在李夫人死后的內心感受,這種抒情手法不僅較借代古人立言來抒情要自然親切得多,而且開啟了漢代抒情賦作的先河。這種情感的直接抒發,是對《詩經》“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毛詩序》)精神的繼承,也是對屈騷“發憤以抒情”傳統的弘揚?!独罘蛉速x》之后,雖代屈原立言的擬騷賦仍有繼作,但抒情賦作至東漢已逐漸蔚為大觀,特別是漢末魏晉的傷悼賦,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的賦作,這是《李夫人賦》導夫先路的結果。
其四,《李夫人賦》為魏晉時代人生命意識的普遍覺醒開了先河。漢武帝《李夫人賦》在沉痛傷悼李夫人的同時,體現出對生命易逝的思考。這與漢武帝的世界觀變化有關,據《史記·封禪書》和《漢書》之《武帝紀》《郊祀志》等記載,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得了一場大病之后,深感到生命的脆弱,從此逐漸沉迷于神仙。這種變化同樣體現在他的《秋風辭》和《李夫人歌》中。在這里,對功業的孜孜以求已蕩然無存,代之而起的是對生命的思索與追問、對生命存在的珍視與愛戀。漢武帝的這類作品,與同時代出現的《戰城南》、烏孫公主的《悲愁歌》等作品一道,透露出漢代文學創作的嬗變:從一味地歌功頌德、潤色鴻業的主題逐步轉向抒寫真情、思考生命的主題。這種看似轉向頹唐的文學風尚變化,實際上體現了西漢人個體生命意識的逐漸覺醒,為魏晉時代人生命意識的普遍覺醒開了先河,其意義之重大,值得后人在研究西漢文學時給予充分重視。
劉徹簡介
兩漢·劉徹的簡介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 劉徹的詩(7篇)〕猜你喜歡
哭李商隱
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干。
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悼亡詩三首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
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馀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
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隙來,晨霤承檐滴。
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
凜凜涼風升,始覺夏衾單。
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
歲寒無與同,朗月何朧朧。
展轉盻枕席,長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
獨無李氏靈,髣髴覩爾容。
撫衿長嘆息,不覺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
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
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
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曜靈運天機,四節代遷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風厲。
奈何悼淑儷,儀容永潛翳。
念此如昨日,誰知已卒歲。
改服從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祭。
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
衾裳一毀撤,千載不復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彌相愍。
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
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
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
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
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
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
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余。
沁園春·代悼亡
夢冷蘅蕪,卻望姍姍,是耶非耶?悵蘭膏漬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繡,空掩蟬紗。影弱難持,緣深暫隔,只當離愁滯海涯。歸來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鸞膠縱續琵琶。問可及、當年萼綠華。但無端摧折,惡經風浪;不如零落,判委塵沙。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茶。令已矣,便帳中重見,那似伊家。
妾薄命·為曾南豐作
主家十二樓,一身當三千。
古來妾薄命,事主不盡年。
起舞為主壽,相送南陽阡。
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
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
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
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
一死尚可忍,百歲何當窮?
天地豈不寬?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
向來歌舞地,夜雨鳴寒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