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燮清簡介

黃燮清(1805~1864)晚清詩人、劇作家。原名憲清,字韻甫,號韻珊,又號吟香詩舫主人。浙江海鹽武原鎮(zhèn)人。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后屢試不第,晚年始得宜都縣令,調(diào)任松滋,未幾卒。少工詞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詩文。其詩多抒寫個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詠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頗具特色。有《倚晴樓詩集》及《倚睛樓七種曲》傳世。
〔? 黃燮清的詩文(1篇)黃燮清的名句(0條)〕生平
黃燮清年輕時就以樂府詩文聞名。但仕途坎坷,前后六次赴鄉(xiāng)試未舉,直至道光十五年(1835)才中舉,后屢應會試不第,后在江西、安徽充任幕賓。咸豐二年(1852)進京先當實錄館謄錄,后被任命為湖北知縣。時正值太平軍起義,戰(zhàn)火正熾,黃燮清未赴任而告病還鄉(xiāng)。從此怡情山水,修葺縣城南門別墅拙宜園,改晴云閣為倚晴樓,后又購得硯園廢址,栽花種竹,自號“兩園主人”,每日與友觴詠其間,以詩詞自娛。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攻克海鹽,倚晴樓毀于戰(zhàn)火,遂攜家外避,充浙江巡撫王有齡幕賓。不久杭州又告急,經(jīng)上海到漢口,依湖北巡撫嚴樹森。同治元年(1862)被委任湖北鄉(xiāng)試考官,后又代理宜都知縣,次年任松滋知縣,并委為鄉(xiāng)試考官,同治三年(1864)在武漢病逝。 ▲有用(2)沒用(1)
本節(jié)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或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gushiwen.org
代表劇作
黃燮清的《倚晴樓七種曲》包括七種傳奇:《帝女花》、《桃溪雪》、《茂陵弦》、《凌波影》、《脊令原》、《鴛鴦鏡》、《居官鑒》。另外還有《玉臺秋》、《絳綃記》兩種傳奇。
《帝女花》寫清軍攻占北京后,崇禎帝之女坤輿公主欲在尼庵中削發(fā)出家,原與公主有婚約的周世顯多方尋訪得知公主下落,清廷仍用公主出嫁的禮儀為他們完婚。此劇演唱頗廣,還流傳到了日本。
《桃溪雪》寫清初耿精忠降而復反,派總兵徐尚朝向永康、金華進軍,永康地方官獻出了守節(jié)在家、能詩善畫的吳絳雪以作為交換請徐尚朝退出縣境,吳絳雪旋即跳崖自盡。
黃燮清在的傳奇的題材上不拘泥于元雜劇和明傳奇的故事中,寫了不少明末清初的歷史事件和民間故事。唱詞典雅生動,風格近于詩詞。他在結(jié)構(gòu)和矛盾沖突的鋪墊上很下工夫。還很注意音律,曾先后請查仲浩、余炘等為他正譜,使得作品適于舞臺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