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成語詞典筆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筆的成語
      成語解釋出處
      tiě bǐ wú sī鐵筆無私謂執筆判案不徇私情。《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八篇:“五個鬼齊齊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搶,把管筆奪將下來,說道,‘鐵筆無私。’”
      fú bái zǎi bǐ浮白載筆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載筆:拿著筆。一面喝酒,一面寫作。舊時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氣。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自志》:“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zǒu bǐ tí shī走筆題詩走筆:筆劃得很快,指快速地寫;題:寫。形容才思敏捷。元·馬致遠《青山淚》第四折:“……愛他那走筆題詩,出口成章。”
      qì bǐ cóng róng棄筆從戎猶投筆從戎。謂文人棄文就武。唐·張鷟《游仙窟》:“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場,煢魂莫返。”
      dāo bǐ zhī lì刀筆之吏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bǐ mò zhī lín筆墨之林斯文萃集的地方。漢 王充《論衡 對作》:“漢家極筆墨之林,書論之造,漢家尤多。”
      yì zài bǐ qián意在筆前亦作“意在筆先”。①謂寫字構思在落筆以前。②作詩文先作思想上的醞釀,然后著筆。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
      jīng bǐ yáng bǎn荊筆楊板荊:晉惠帝時權臣楚王司馬瑋;楊:晉惠帝時權臣楊駿;板:詔書。形容權臣專權用事。《晉書·五行志中》:“二月末,三月初,荊筆楊板行詔書。”
      shēng huā miào bǐ生花妙筆傳說唐朝詩人李白少年時夢見筆頭生花;從此才華橫溢。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hóng bǐ lì zǎo鴻筆麗藻形容詩文筆力雄健,詞藻華麗。唐·源直心《議釋道不應拜俗狀》:“樞紐經典,疇咨故實,理例鋒穎,詞韻膏腴,則司戎之稱鴻筆麗藻矣。”
      yuán bǐ lì chéng援筆立成援筆:拿筆。拿起筆立刻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南史·蔡景歷傳》:“召令草檄,景歷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
      chí tuó zān bǐ持橐簪筆謂侍從之臣攜帶書和筆,以備顧問。《漢書·趙充國傳》:“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
      shén dào zhī bǐ神到之筆猶言神來之筆。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梅花主人傳》:“沈啟南先生為作《梅花主人圖》,世稱神到之筆,惜未及見。”
      shěn shī rèn bǐ沈詩任筆①南朝梁沉約以詩著稱,任昉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時人稱為“沈詩任筆”。筆,謂無韻之文。②用以泛指詩文。宋·陸游《親歸書來多問近況以詩答之》:“沈詩任筆俱忘盡,酒戶新來卻少增。”
      bǐ hàn rú liú筆翰如流指文筆快捷無滯。《晉書 陶侃傳》:“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滯。”
      shuò bǐ xún jiē搠筆巡街謂沿街賣詩文。元·鄭廷玉《看錢奴》第二折:“我則道留下青山怕沒柴,拼的個搠筆巡街。”
      diào mò nòng bǐ調墨弄筆謂玩弄文字技巧。漢·王充《論衡·佚文》:“天文人文,文豈徒調墨弄筆為美麗之觀哉?載人之行,傳人之名也。”
      yī bǐ gōu duàn一筆勾斷同“一筆勾消”。宋·陳亮《與吳益恭書》:“此事今已一筆勾斷云云。”
      bǐ zhū mò fá筆誅墨伐筆、墨:指文字。誅:譴責。伐:聲討。通過文字加以譴責,進行聲討。
      bǐ dà rú chuán筆大如椽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頂的木桿。筆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筆。《晉書 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yì qián bǐ hòu意前筆后謂先構思成熟,然后下筆,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現。晉·衛鑠《筆陣圖》:“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后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后者勝。”
      bǐ mò héng zī筆墨橫姿指書畫詩文美妙多姿。清 伍崇曜《〈陶庵夢憶〉跋》:“雖間涉游戲三昧,而奇情壯采,議論風生,筆墨橫姿,幾令讀者心目俱眩,亦異才也。”
      bǐ dǐ yān huā筆底煙花比喻文章寫得生動、出色。清·錢泳《履園叢話·畫學·畫中人》:“筆底煙花傳海國,袖中詩句落吳船。”
      bǐ dǐ lóng shé筆底龍蛇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一回:“聞公博學廣記,筆底龍蛇,真才子也。”
      zǒu bǐ jí shū走筆疾書走筆:筆行得很快;疾書:快速地寫。形容寫字熟練、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寫起來很快。
      fèn bǐ zhí shū奮筆直書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同“奮筆疾書”。清 墨憨齋《醒名花》第十四回:“賢侄今日,奮筆直書,如行云流水,珠璣錯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鷹之摩秋漢,真命世杰也,與古人何多讓焉,將來正未可量。”
      xià bǐ biàn jiù下筆便就一下筆就很快寫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北史·魏收傳》:“詔試收為封禪書,收下筆便就不立稿。”
      rú chuán zhī bǐ如椽之筆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唐·房玄齡《晉書·王徇傳》:“徇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
      míng gōng dà bǐ名公大筆名家的大手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8回:“名公大筆,卻是本家風味。”
      zǒu bǐ chéng wén走筆成文一下筆就很快寫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明·無名氏《登瀛洲》第二折:“都要可便吟詩和韻,題著這新建瀛洲,則要個字意相關,走筆成文。”
      bǐ sǎo qiān jūn筆掃千軍掃:清除,消滅。形容筆力雄健,雄奇奔放,無所匹敵。唐 杜甫《醉歌行》詩:“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shuǎ bǐ gǎn zǐ耍筆桿子用筆寫作,玩弄文字。孫力《都市風流》第七章:“我們是干活的,哪有時間耍筆桿子。”
      yī bǐ bù gǒu一筆不茍不茍:不茍且。一筆一畫都很認真;毫不馬虎。清 沈初《西清筆記 紀名跡》:“前后一筆不茍,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zhèn bǐ jí shū振筆疾書振:揮動;疾:迅速。揮動筆桿,急速地寫起來。形容文思敏捷或寫字的速度很快。《清朝野史大觀·學使以快短明衡文》:“題紙一下,不可構思,振筆疾書,奔往交卷。”
      xíng zhū bǐ mò形諸筆墨形:描寫;諸:“之于”的合音。用筆墨把它寫出來。魯迅《<出關>的“關”》:“但若形諸筆墨,昭示讀者,自以為得了這作品的魂靈,卻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媽媽。”
      dà bǐ yī huī大筆一揮揮:揮寫。形容善于寫作者運筆神速或任意簽字、涂改。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3回:“老賊看了,連說:‘妥當結實,就勞賢契大筆一揮。”
      fèn bǐ jí shū奮筆疾書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宋 張克莊《題方汝一班師贊后》:“或隱匿未彰,而奮筆疾書;或一語之乖謬,或一行之諂曲,雖其人之骨已朽,必繩以《春秋》之法,讀之使人汗出。”
      zǒu bǐ chéng zhāng走筆成章一下筆就很快寫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況此婦人走筆成章,吟詩謂賦。”
      xià bǐ yǒu shén下筆有神寫起文章來,文思泉涌,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亦作“下筆如神”、“下筆如有神”。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shè bǐ chéng yǎ涉筆成雅涉筆:動筆,著筆;雅:雅致。指動筆就雅致而不落俗套。清·毛先舒《詩辯詆》第一卷:“于物無擇,而涉筆成雅;于思無豫,而往必造微。”
      yī bǐ mò cǐ一筆抹摋見“一筆抹煞”。
      miào bǐ shēng huā妙筆生花生花:長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唐 馮贄《云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bǐ gēng yàn tián筆耕硯田比喻從事腦力勞動,以讀寫為業。南朝 梁 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傭書成學。”
      qìng bǐ nán shū罄筆難書罄:盡,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書簡也難以寫完。形容事情多得寫不完。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他們分發到戰區以后,所經歷的各種艱難困苦,那真是罄筆難書。”
      jiāng yān mèng bǐ江淹夢筆傳說南朝梁江淹夜夢郭璞索還五色筆,爾后為詩遂無佳句。后因以“江淹夢筆”喻才思減退。元·白樸《惱煞人》:“宋玉悲秋愁悶,江淹夢筆寂寞,人間豈無成與破。”
      tú dú bǐ mò屠毒筆墨用筆墨毒害人。比喻內容不好的書。
      bǐ cān zào huà筆參造化造化:創造化育。一支筆參與了創造化育。形容文筆高妙。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筆參造化,學究天人。”
      rùn bǐ zhī juàn潤筆之絹為人作詩文書畫所得的報酬。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回:“荷生自舊臘入都,迄今已九閱月,潤筆之絹,諛墓之金,到手隨盡。”
      bǐ bǐ zhí zhí筆筆直直非常直,沒有曲折、彎弧或棱角。朱自清《巴黎》:“夾道兩行樹,筆直筆直地向凱旋門奔湊上去。”
      xià bǐ rú shén下筆如神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舊唐書 陸贄傳》:“其于議論應對,明練理體,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
      yī bǐ gōu xiāo一筆勾銷勾銷:取消;抹掉。用筆在書面材料上勾畫一下;表示事情已經了結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計較。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第七卷:“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shén lái zhī bǐ神來之筆由神靈幫助而寫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7回:“這三張東西,我自己畫的也覺得意,真是神來之筆。”
      xià bǐ chéng zhāng下筆成章章:文章。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一動筆就能寫成文章。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yuán bǐ chéng zhāng援筆成章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唐 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dà shǒu bǐ大手筆指偉大的著作或大行動。《晉書·王珣傳》:“此當有大手筆事。”
      bǐ gē mò wǔ筆歌墨舞指文筆奇妙精采。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只見當朝圣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想著自然要取幾篇筆歌墨舞的文章。”
      bǐ mò guān sī筆墨官司筆墨:文字;官司:訴訟。寫狀子起訴。指書面上的辯論。清 許葉芬《紅樓夢辨》:“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非僅為懵懂輩饒舌,打無謂筆墨官司也。”
      dǒng hú zhí bǐ董狐直筆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于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后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shè bǐ chéng qù涉筆成趣涉筆:動筆;趣:意味;意趣。一動筆就趣味盎然。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00回:“讀了些四庫奇書,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閑,涉筆成趣,每于長夏余冬,燈前月夕,以文為戲,年復一年,編出《鏡花緣》一百回。”
      bǐ lǎo mò xiù筆老墨秀指筆姿老到而墨韻清秀。明 宋濂《跋東坡書〈乳泉賦〉后》:“李侍郎微之,謂筆老墨秀,挾海上風濤之氣,當為海內蘇書第一,誠知言也。”
      xīn zhī bǐ gēng心織筆耕比喻靠賣文生活。唐 馮贄《云仙雜記》第九卷:“《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請托為文,金帛豐積,人謂心織筆耕。’”
      zān bǐ qìng zhé簪筆磬折簪:插戴。古代插筆備禮,躬身作揖,表示恭敬。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xià bǐ chéng piān下筆成篇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筆成章”。三國 魏 曹植《王仲宣諫》:“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dǒng hú zhī bǐ董狐之筆后人對那些公正不偏,不因為各人的好惡或利害關系,而捏造不實言論的人的稱呼。《左傳 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后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bǐ tóu shēng huā筆頭生花形容詩文寫得絢麗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筆底生花”、“筆下生花”。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bǐ xuē bāo biǎn筆削褒貶筆:記載。削:刪改。古時在竹簡或木簡上寫字,寫錯要修改時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也指用文字褒揚、貶斥人或事。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開辟時代》:“《春秋》自孔子加筆削褒貶,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僅為記事之書。”
      bǐ qiāng zhǐ dàn筆槍紙彈指用筆墨文章作為論戰的武器。鄒韜奮《抗戰以來·“筆桿暴動”》:“現代很流行的用語,指筆和書報為‘筆槍紙彈’。”
      bǐ hān mò bǎo筆酣墨飽指文章表達流暢,內容充足。秦牧《藝海拾貝 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節骨眼上,沒有真正做到筆酣墨飽,因此,便不能獲得預期的作用了。”
      yī bǐ mǒ shā一筆抹殺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點全部否定。明 沈德符《野獲編》:“遂將前后愛書,一筆抹殺。”
      bǐ dǐ chāo shēng筆底超生猶言筆下超生。超生:佛家語。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蘇雪林《閑話戰爭 齒患》:“嚴冷無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從不會有筆底超生的事。”
      xīn zhèng bǐ zhèng心正筆正書法的優劣與人品有關,心正寫的字也端正。《舊唐書·柳公權傳》:“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yī bǐ gōu xiāo一筆勾消亦作“一筆勾銷”。全部取消之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我們不少的是銀子,匡得將來買上買下。再央一個鄉官在太守處說了人情,婚約一紙,只須一筆勾消。”
      yī bǐ mò dǎo一筆抹倒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點全部否定。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何次人家為我父母立塋安葬,蓋祠奉祀,是何等恩情,豈可一筆抹倒。”
      wén bǐ liú chàng文筆流暢文字通順,讀起來不費力。
      qìng bǐ nán shū磬筆難書極言事實多,即使用完筆也難寫全。磬,通“罄”。《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tóu bǐ cóng róng投筆從戎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投:扔掉。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后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bǐ dǐ shēng huā筆底生花比喻文章寫得生動、出色。謝冕《遠方的星》:“有的同學則富于想象,筆底生花,具有當詩人的氣質。”
      diǎn jīng zhī bǐ點睛之筆筆:文筆。指文章傳神絕妙之處。《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
      rú chuán dà bǐ如椽大筆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宋 邵雍《大字吟》:“詩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筆抄。”
      bǐ bǎo mò hān筆飽墨酣筆力飽滿,用墨充足。形容詩文酣暢渾厚。清 陳廷焯《白雨齋詩話》第六卷:“張孝祥《六州歌頭》一闕,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
      bǐ xià liú qíng筆下留情指寫文章時作者的措詞和用意委婉留有情面。張賢亮《睡前絮語》:“在‘文革’時期是要判我們刑的,還是請評論家筆下留情為好。”
      xìn bǐ tú yā信筆涂鴉信:聽憑,隨意;信筆:隨意書寫;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涂亂畫。形容字寫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唐 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
      zhǐ bǐ hóu shé紙筆喉舌指社會輿論。魯迅《<熱風>題記》:“真所謂‘事實勝于雄辯’,又何待于紙筆喉舌的批評。”
      yuán bǐ lì jiù援筆立就一拿起筆瞬間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6卷:“華安不假思索,援筆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筆成文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詩才高美,且無書不讀,下筆成文,千言立就。”
      bǐ zǒu lóng shé筆走龍蛇筆一揮動就能呈現出龍蛇舞動的神態。唐 李白《草書歌行》:“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yáo bǐ jí lái搖筆即來不用多思索,一動筆就寫出來了。形容寫文章快。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然而中國的習慣,這些句子是搖筆即來,不假思索的。”
      cǎi bǐ shēng huā彩筆生花生花:長出花來。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元 湯式《賞花時 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境熟。”
      rùn bǐ zhī zī潤筆之資為人作詩文書畫所得的報酬。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因文得錢,乃曰稽古之力。”
      bǐ fá kǒu zhū筆伐口誅伐:聲討,攻打;誅:痛斥,責罰。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清 憂患余生《<官場現形記>序》:“而吾輩不畏強御,不避斧鉞,筆伐口誅,大聲疾呼。”
      yuán bǐ ér jiù援筆而就就:完成。拿起筆來很快就寫完了。清·李漁《意中緣·名逋》:“我想求詩求字的,還容易打發。唯有索畫一事,最難應酬。須要逐筆畫寫出來,不是可以倚馬而成,援筆而就的。”
      bǐ zhǒng yán chuān筆冢研穿禿筆成墳,硯磨穿孔。指寫作著述功力極深。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小引》:“支言俚說不足供醬瓿,而翼飛脛走,較拈髭嘔血筆冢研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dāo bǐ lì刀筆吏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
      bǐ dǐ chūn fēng筆底春風形容繪畫、詩文生動,如春風來到筆下。元 黃溍《瑤池春宴圖》詩:“西飛青雀幾時還,貝闕琳宮縹緲間,筆底春風殊未老,蟠桃積核已如山。”
      xià bǐ qiān yán下筆千言千言:長篇大論。一動筆就寫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宋 曾鞏《送豐稷》:“讀書一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
      mèng bǐ shēng huā夢筆生花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fú bǐ làng mò浮筆浪墨謂多余累贅的文字。清·惲敬《答來卿》:“禹之功德從何處贊揚?故止此數言唱嘆之。知此,雖著述汗牛充棟,豈有浮筆浪墨耶?”
      yì zài bǐ xiān意在筆先指構思成熟;然后下筆。晉 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意在筆前,然后作序。”
      bǐ xià chāo shēng筆下超生超生:佛家語,指人死后靈魂投生為人。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實是不忍他含冤負屈,故此來到臺前控訴,乞老爺筆下超生。”
      xià bǐ rú yǒu shén下筆如有神指寫文章下筆時如有神力相助。形容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好。唐·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www在线观看| 亚洲图片激情小说|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好看的电影网站亚洲一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高潮αv|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五六区|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