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前筆后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謂先構思成熟,然后下筆,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現。
出處晉·衛鑠《筆陣圖》:“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后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后者勝。”
例子明·豐坊《筆訣》:“意前筆后者,熟玩古帖,于字形大小,偃仰、平直、疏密、纖秾,蘊藉于心。”
基礎信息
拼音yì qián bǐ hòu
注音一ˋ ㄑ一ㄢˊ ㄅ一ˇ ㄏㄡˋ
繁體意前筆后
感情意前筆后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寫作等。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意前筆后的意思解釋、意前筆后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盈科后進 | 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滿之后才繼續向前流。比喻學習應步步落實,不能只圖虛名。 |
得意洋洋 | 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
麻痹大意 | 麻痹:一種病態;身體某部分肢體失去知覺。比喻對事物現象不經心;失去警覺;粗心大意。 |
閎意妙指 | 見“閎意眇指”。 |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 |
后繼有人 | 繼:繼承。指后面有繼承的人。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心灰意懶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喪失信心;不圖進取。灰:消沉;懶:懈怠。 |
回心轉意 | 回、轉:掉轉、扭轉;心、意:心思。重新考慮;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 |
畏縮不前 |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前因后果 | 佛教講;先前種什么因;后來就結什么果;指事情發生的起因和它的結果。指事情的全部過程。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光前耀后 | 光前:光興前業。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志滿意得 | 志向實現,心滿意足。 |
前瞻后顧 | 同“瞻前顧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浪費筆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 |
顧后瞻前 | 同“瞻前顧后”。 |
意氣風發 |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形容俊偉豪邁。形容氣概豪邁;精神振奮。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爭先恐后 | 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辭簡意足 | 簡:簡要;足:充實,完備。文詞簡要而內容充實。 |
前腳后腳 | 比喻緊跟著。 |
酒后茶余 |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