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眼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lèi yǎn chóu méi淚眼愁眉 | 帶淚的眼,發愁的眉。形容極為痛苦哀傷的樣子。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
yún xīn hè yǎn云心鶴眼 | 比喻高遠的處世態度。 | 唐·白居易《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閑官。閉門足病非高士,勞作云心鶴眼看。” |
yǎn huā lì luàn眼花歷亂 | 歷亂:不清楚,混亂。形容看見美麗、復雜的色彩或繁復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6卷:“參成世界總游魂,錯認訛聞各有因。最是天公施巧處,眼花歷亂使人渾。” |
jiàn qián yǎn hóng見錢眼紅 | 見“見錢眼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雙賊眼,因他見錢眼紅,所以易辨。” |
tiāo zhēn dǎ yǎn挑針打眼 | 苛評,帶有一定程度的敵意的批評或評論。 | |
shǒu jí yǎn kuài手急眼快 | 形容動作機警,手快眼快。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趕在哪吒腦后,著左膊上一棒打來。” |
miáo méi huà yǎn描眉畫眼 | 描:繪畫。形容婦女喜歡打扮化妝。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從九歲賣在王招宣府里,習學彈唱,就會描眉畫眼,傅粉施朱。” |
jiāo méi zhòu yǎn焦眉皺眼 | 見“焦眉愁眼”。 | 沙汀《獸道》:“街上十分冷落,幾個站在門口看街的女人,老遠就焦眉皺眼,隨即退進門檻內面去了。” |
dà yǎn wàng xiǎo yǎn大眼望小眼 |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辦好。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眾人大眼望小眼,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 |
yǎn bù shí dīng眼不識丁 |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 宋·文天祥《不睡》詩:“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
yǎn chuān cháng duàn眼穿腸斷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 宋·柳永《安公子》詞:“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 |
bì sè yǎn jīng zhuō má què閉塞眼睛捉麻雀 | 比喻盲目地進行工作。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 |
tóu hūn yǎn yūn頭昏眼暈 | 頭腦暈亂,眼睛昏花。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5回:“李太師被張保背著飛跑,顛得頭昏眼暈。” |
yān yún guò yǎn煙云過眼 | 象煙云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為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 |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
hé yǎn mō xiàng合眼摸象 | 閉著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后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隨所觸體得一處。’” |
quē xīn yǎn ér缺心眼兒 | 缺乏心計或機智,尤指智力發育不健全。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勁兒,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兒的事體來。” |
nòng yǎn jǐ méi弄眼擠眉 | 弄:做。用眉眼傳情與示意。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八回:“一身中聳肩疊肚,全無坦坦之容;滿臉上弄眼擠眉,大有花花之意。” |
yǎn mí xīn dàng眼迷心蕩 | 眼光迷亂,心神搖蕩。形容見到美色而不能自持的神情。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那院判一見了小娟,真個眼迷心蕩。” |
yǎn míng xīn liàng眼明心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 | |
lóng zhēng hǔ yǎn龍睜虎眼 | 形容蠻橫霸道。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門都是龍睜虎眼的腳色,只有三老還是個盛德人。” |
qīng yǎn xiāng jiā青眼相加 | 青眼:眼睛平視。表示對人喜歡或尊敬。 | 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筴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
sòng yǎn liú méi送眼流眉 | 猶言眉來眼去。謂男女以眉目傳情。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濟南蔣稼,其妻毛氏,不育而妒。嫂每勸諫,不聽,曰:‘寧絕嗣,不令送眼流眉者忿氣人也!’”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zhēng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報仇》:“相公所見極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睜,這幾日何如好過!” |
nóng méi dà yǎn濃眉大眼 | 形容眉目端莊,富有生氣。多指男子。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只見里面一個濃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婦人,穿著一件黑夏布小衣,兩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來。” |
yǎn tiào ěr rè眼跳耳熱 | 眼皮跳動,耳朵發熱。指內心感到不安。 | 《武王伐紂平話》中卷:“三日前甲申日,見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熱,心神不安。” |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情人眼里出西施 | 比喻由于有感情,覺得對方無一處不美。 | 清·翟灝《能人編·婦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語也。” |
shuì yǎn méng lóng睡眼朦朧 | 朦朧:模糊不清。形容雙眼模糊不清的樣子。 |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蓮女撥棹聲,又不是捕魚叟鳴榔動,驚的那夜眠人睡眼朦朧。” |
ròu yǎn fán tāi肉眼凡胎 | 迷信的說法,指塵世平常的人。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3回:“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賊便了;豈知乃騰云駕霧之上仙也。” |
shén méi guǐ yǎn神眉鬼眼 | 形容面部裝出怪模樣。 | 老舍《趙子曰》第九:“不!我趕緊回學校去作成我的《觀劇雜感》呢!再見,赤色的老趙!”周少濂把八卦赗戴上,神眉鬼眼的往外走。” |
shé tóu shǔ yǎn蛇頭鼠眼 | 形容人的面相丑惡,心術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忽聽見門聲一響,早有一個蛇頭鼠眼,滿臉胡須,又矮又胖的丑漢子走進來。” |
zhuō yǎn jī píng拙眼譏評 | 拙眼:見識淺陋。自己見識淺陋卻喜歡譏諷別人。 | 宋·陸游《雜興十首》詩:“觀人如觀玉,拙眼喜譏評。” |
shuì yǎn xīng sōng睡眼惺忪 | 惺忪:剛蘇醒的樣子。形容睡覺的人剛睡醒,還沒有完全清醒。 |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街道上的行人還不多;所遇見的不過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邊打水。” |
yǒu yǎn wú tóng有眼無瞳 | 同“有眼無珠”。 |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都只因氣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誰知你有眼無瞳。” |
jìn shōu yǎn dǐ盡收眼底 | 全部看在眼里。 | 阿來《塵埃落定》第二章:“他們徒勞無功的努力都被我盡收眼底。” |
lìng yǎn xiāng kàn另眼相看 | 用另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對某個人特別重視;不同于尋常。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 |
yǎn chán dù bǎo眼饞肚飽 | 形容人貪心大,沒有滿足的時候。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往蘇州走了一趟回來,也該見點世面了,還是這么眼饞肚飽的。” |
sǐ xīn yǎn ér死心眼兒 | 固執拘泥,想不開。比喻性情固執,或者遇事想不開的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難道天下沒有一樣的風箏,單他有這個不成?二爺也死心眼兒了!”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耳聽是虛,眼見是實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 京劇《串龍珠》第十場:“有道是耳聽是虛,眼見是實。千歲莫要屈賴好人。” |
wàng yǎn yù chuān望眼欲穿 |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遠處看;眼:眼睛;欲:將要;穿:破。 | 明 西湖居士《明月環 詰環》:“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
gān dèng yǎn干瞪眼 | 干著急而沒有辦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們知道了,水已經到了咱們村,他們也只能干瞪眼!” |
yǎn huā ěr rè眼花耳熱 | 兩眼昏眩,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 唐 李白《俠客行》詩:“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
huǒ yǎn jīn jīng火眼金睛 | 睛:眼珠。原指《西游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識別真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我老孫火眼金睛,認得好歹。” |
zhí méi léng yǎn直眉楞眼 | 亦作“直眉睖眼”。①豎眉瞪眼。②形容眼神發直。 | 鄧十喆《活礦工和死把頭》:“老礦工直眉楞眼地坐了半天,想起了自己的女兒。” |
chóu méi suǒ yǎn愁眉鎖眼 | 鎖:緊皺。愁得緊皺眉頭,瞇起雙眼。形容非常苦惱的樣子。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里愁眉淚臉。 |
yǎn jí shǒu kuài眼疾手快 | 形容做事機警敏捷。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
zhí méi lèng yǎn直眉睖眼 | 見“直眉楞眼”。 |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那個直眉睖眼的小子是他們的炮手呵!” |
yǎn zhōng zhī dīng眼中之釘 | 比喻極其厭惡憎恨的人。 | 《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
yǎn yuē xīn qī眼約心期 | 期:期望。眼中意會,心中期許。指嘴上雖然沒說話,但雙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 | 元·張可久《沉醉東風·夜宴即事》曲:“玉纖寒試調箏雁,眼約心期不暫閑。” |
cā liàng yǎn jīng擦亮眼睛 | 保持高度的警覺,不被蒙騙。 | 浩然《艷陽天》第42章:“他要大家擦亮眼睛,看清方向,穩住心思,不要被一時風吹草動迷糊住。” |
yǎn tiào xīn jīng眼跳心驚 | 眼皮跳動,內心驚恐。形容感到不安、害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好生奇怪,嚇得眼跳心驚,把個舌頭伸出,半晌還縮不進去。” |
yǎn xiào méi fēi眼笑眉飛 | 形容極度高興。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只樂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飛。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歡喜。” |
lěng yǎn páng guān冷眼旁觀 | 冷:冷漠;冷淡;冷靜;眼:目光;表情神態。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觀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動心地在一旁靜觀事態變化。 | 宋 朱熹《答黃直卿》:“冷眼旁觀,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
zhí méi dèng yǎn直眉瞪眼 | 形容發脾氣或發呆的樣子。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連司棋也都氣了個直眉瞪眼。” |
huān méi dà yǎn歡眉大眼 | 歡:歡喜,快樂。眉開眼笑的樣子。 | 谷峪《新事新辦》:“鳳蘭歡眉大眼的坐在貴德的旁邊。” |
ěr wén yǎn dǔ耳聞眼睹 |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 元 秦簡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耳聞眼睹,非止一端,因而憂悶成疾。” |
yǎn xiā ěr lóng眼瞎耳聾 | 看不見也聽不到。比喻對周圍情況完全不了解。 | 京劇《平原作戰》第八場:“日本鬼子眼瞎耳聾,就靠漢奸給他當拐棍。” |
huì yǎn dú jù慧眼獨具 | 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獨到之處。 | 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11回:“先帝選你做顧命大臣,可謂慧眼獨具。” |
guò yǎn yún yān過眼云煙 | 從眼前飄過的云煙。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
ròu yǎn huì méi肉眼惠眉 | 比喻見識淺陋。 | |
méi kāi yǎn xiào眉開眼笑 | 眉頭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0回:“大盜一面看著,只喜的眉開眼笑。” |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 形容尋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九回:“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無論如何,你總要代我拉了來的。” |
xīn tóu cì,yǎn zhōng dīng心頭刺,眼中疔 | 疔:疔瘡。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三折:“你所事無成,見兄弟,心頭刺,眼中疔。” |
lèng méi héng yǎn楞眉橫眼 | 形容蠻橫兇惡的樣子。 | 梁斌《紅旗譜》:“一個士兵走過來,楞眉橫眼地說:‘滾開吧!’”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時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于‘耳聽是虛,眼見為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
yǎn dǐ wú rén眼底無人 | 眼睛里沒有別人。形容狂傲自大,瞧不起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那兩個是嫡親兄弟……多是少年豪氣,眼底無人之輩。” |
kū yǎn cā lèi哭眼擦淚 | 哭著訴說或控訴,形容哭哭啼啼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再說大喜的事,這么哭眼擦淚的,是為什么呢?” |
yǎn zhōng bá dīng眼中拔釘 |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 雜傳八 趙在禮》:“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
yǎn huā liáo luàn眼花繚亂 | 繚亂:紛亂。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事物而發花、迷亂。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
gǔ yǎn nǔ jīng鼓眼努睛 | 眼睛張大、凸起的樣子。謂使眼色。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七:“‘你跟我來,有句話問你。’他鼓眼努睛,對她這樣說。” |
shǒu jí yǎn kuài手疾眼快 | 疾:快。眼到手也到;指手和眼睛的動作都很快。形容動作機靈;眼光敏捷。 | 明 吳承恩《西游記》:“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哪吒腦后,著左膊上一棒打來。” |
lěng yǎn xiāng dài冷眼相待 | 用冷淡的態度接待。比喻不歡迎或看不起。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須將好言諫勸丈夫。” |
guò yǎn yān yún過眼煙云 | 如同煙云在眼前飄過。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蘇軾《寶繪堂記》:“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復念也。” |
yǒu bǎn yǒu yǎn有板有眼 | 板;眼:民族音樂的節拍。每節中的最強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條理和有層次。 | 周立波《山那邊人家》:“哭起來一數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聽極了。” |
jiàn qián yǎn kāi見錢眼開 | 見到錢財就眉開眼笑。 | 清 李漁《比目魚 揮金》:“自古道見錢眼開,我兌下一千兩銀子,與他說話的時節,就拿來擺在面前,他見了自然動火。” |
liǎng yǎn qī hēi兩眼漆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此番到吏部打點,正愁著兩眼漆黑,不知門徑,現在找到個人可以指點,豈不甚妙?” |
lèi yǎn wāng wāng淚眼汪汪 | 汪汪:滿眼淚水的樣子。兩眼充滿淚水。 | 《新編五代史評話 梁史》卷上:“黃巢聽得憑地說,不覺淚眼汪汪。” |
dī méi chuí yǎn低眉垂眼 |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wàng yǎn jiāng chuān望眼將穿 | 見“望眼欲穿”。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將穿,既蒙壯士厚恩完聚,得早還家為幸。” |
xiǎo xīn yǎn ér小心眼兒 | 指氣量狹小,或指有小心計。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47回:“我知道你只是貪懶,那有這些小心眼兒。”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六十八回:“燕青牽了那匹千里龍駒,徑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
yǎn huā xīn luàn眼花心亂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九回:“這廝雖然奸猾,也騙得他眼花心亂了。” |
shū méi zhǎn yǎn舒眉展眼 | 神態舒適,無憂無慮的樣子。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9回:“須臾之間,只見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來。” |
guāng gù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光棍不吃眼前虧 | 指聰明人能識時務,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以免吃虧。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六回:“俗語說的好,光棍不吃眼前虧。” |
chóu méi lèi yǎn愁眉淚眼 | 皺著眉頭,掉下眼淚。形容愁苦悲傷的樣子。 | 元 方伯成《端正好 憶別》套曲:“我痛著迷不似今番,愁眉淚眼。恨別離最易,恨見應難。” |
sǐ méi dèng yǎn死眉瞪眼 | 形容呆滯,表情冷漠。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0回:“偏偏那日人來的多,里頭的人都死眉瞪眼的。鳳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會子。” |
yǎn xiào méi shū眼笑眉舒 | 舒:伸展。眼里流露出歡笑的神情,眉毛舒展。形容非常高興。 | 元·胡祗遹《沉醉東風》曲:“漁得魚心滿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
shì lì yǎn勢利眼 | 待人勢利,勢利的人。 | 錢鐘書《圍城》:“鴻漸才買了些回去,進旅館時,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計的勢利眼里。” |
ròu yǎn yú méi肉眼愚眉 | 比喻見識淺陋。 |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暢道天理難欺,人心怎昧,則他這肉眼愚眉,把一個黑旋風爹爹敢來也認不得。” |
zhēng yǎn xiā zǐ睜眼瞎子 | 比喻文盲。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0回:“到底是什么事?你們專捉弄我這睜眼瞎子啦!” |
yǎn gāo shǒu dī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辦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標準高;但實際工作能力低。 | 清 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休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 |
yī zhǎ bā yǎn一眨巴眼 | 方言。一眨眼。 |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別的日子一樣,一眨巴眼兒就過去了。” |
yǎn míng shǒu kuài眼明手快 | 眼睛敏銳;動作敏捷迅速。也作“眼明手捷”、“眼疾手快”。 |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體快身輕;到如今老了也腰曲頭低。” |
yǎn gāo yú tiān眼高于天 | 眼光比天還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無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6回:“你們這一班軍裝大買辦,平時眼高于天何嘗有個朋友在心上!” |
huó xiàn yǎn活現眼 | 真正出丑丟臉。 | |
dà chù zhuó yǎn大處著眼 | 著眼:觀察。指從整體;長遠或大的方面觀察;考慮。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兒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處著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
yī bǎn yī yǎn一板一眼 | 板;眼: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比喻做事有條理;合規矩;不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靈活變動。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九章:“望著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說。” |
zéi méi liū yǎn賊眉溜眼 | 形容非常狡猾的樣子。 | |
xián méi dèng yǎn涎眉鄧眼 | 猶嬉皮笑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涎眉鄧眼沒志氣的東西,沒有下唇,就不該攬著簫吹。” |
xīn míng yǎn liàng心明眼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 | 南北朝 王儉《褚淵碑文》:“風儀與秋月齊明,音徽與春云等潤,韻宇弘深,喜慍莫見其際,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
yǒu bí zi yǒu yǎn有鼻子有眼 | 比喻把虛構的事物說得象真實的一樣。 | 浩然《艷陽天》第64章:“孫桂英心里狐狐疑疑的,聽馬鳳蘭說的有鼻子有眼兒,也就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