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白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í chě bái liǎn急扯白臉 | 心里著急,臉色難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 老舍《離婚》六:“她把氣咽下去,丈夫是好意,可是,何必那么急扯白臉的呀!” |
huáng jī bái fàn黃齏白飯 | 指粗惡的飯食。 | 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券》:“風雨蕭條,衡門暫留,黃齏白飯度春秋。” |
chún hóng chǐ bái唇紅齒白 | 嘴唇紅,牙齒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 明·胡文煥《瓊琚記·桑下戲妻》:“只見唇紅齒白,桃花臉,綠鬢朱顏柳葉眉,因此不忍而去。” |
xiōng huái tǎn bái胸懷坦白 | 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純潔,待人誠懇,光明正大。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到任之后,會見大先生胸懷坦白,言語爽利,這些秀才們,本不來會的,也要來會會,人人自以為得明師。” |
bái shǒu rú xīn白首如新 | 指相交雖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樣。同“白頭如新”。 | 宋 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孟德視仆,豈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
zhǐ zào wéi bái指皁為白 | 謂混淆黑白,顛倒是非。 | |
bái shǒu rú xīn,qīng gài rú gù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 白首:老年;傾蓋:停車,初見。有人相識到老還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見面卻一見如故。 |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 |
tiān qīng rì bái天清日白 | 猶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不然時今日天清日白,在你家里搜出人腿來,人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
sān fù bái guī三復白圭 | 《論語 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詩》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讀詩至此,三反復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復白圭”謂慎于言行。 | 《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詩》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讀詩至此,三反復之,是其心慎言也。” |
bái shǒu běi miàn白首北面 | 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 隋 王通《中說 立命》:“瓊曰:‘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瓊聞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
chǐ bái chún hóng齒白唇紅 | 牙齒白,嘴唇紅。形容面容美。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那廝喚做小張三,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 |
bái tóu rú xīn,qīng gài rú gù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 白頭:老年;傾蓋:停車,初見。有人相識到老還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見面卻一見如故。 |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
bái rì zuò mèng白日做夢 | 大白天做起夢來。比喻脫離實際的幻想;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 明 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 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
bái jū guò xì白駒過隙 | 白駒:白色的少壯馬;喻指太陽;過隙:經過縫隙。白色的駿馬飛快地馳過縫隙。現指日影在縫隙前一掃而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 |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
hún jīn bái yù渾金白玉 | 見“渾金璞玉”。 | 宋·戴埴《鼠璞·魏相許伯》:“士大夫出處,如渾金白玉,不可玷闕。” |
yuè bái fēng qīng月白風清 | 月光皎潔;微風涼爽。形容恬靜美好的夜景。 | 宋 蘇軾《后赤壁賦》:“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
qīng hóng zào bái青紅皁白 |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細、情由。③猶言水落石出。 | |
bái shǒu xiāng zhuāng白首相莊 | 指夫婦到老猶相敬愛。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勛戚 懼內》:“近年吳中申王二相公,亦于夫人白首相莊,不敢有二色。” |
bái qià qīng shān白恰青衫 | 白恰:尖頂無檐的白布帽;青衫:青色袍衫。指沒有取得功名的士人。 | 宋·謝翱《送袁太初歸剡原》:“風帆送客到夷州,白恰青衫談不朽。” |
bái zhòu zuò mèng白晝做夢 | 大白天做起夢來。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實現。 |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我們真是白晝做夢!” |
xiā shuō bái dào瞎說白道 | 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指亂編瞎說。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1回:“李氏聽了,啐道:‘呸!沒的瞎說白道的了。’” |
zhī bái shǒu hēi織白守黑 | 意思是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暗昧,如無所見。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 | |
bù míng bù bái不明不白 |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李生)常與這些輕薄少年,成群結隊,馳馬試劍,黑夜里往來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
huáng máo bái wěi黃茅白葦 | 連片生長的黃色茅草或白色蘆葦。形容齊一而單調的情景。 | 宋·蘇軾《答張文潛書》:“惟荒瘠斥鹵之地,彌望皆黃茅白葦,此則王氏之同也。” |
bái bǎn tiān zǐ白板天子 | 沒有國璽的皇帝 | 《南齊書·輿服志》:“晉中原亂沒胡,江左初無之,北方人呼晉家‘白板天子’。” |
xū shì shàng bái虛室上白 | 室:比喻心;上:尚;白:明亮。指人能夠清虛無欲,則道心就會自然生成。 | 唐·韋渠牟《商山四皓畫圖贊并序》:“虛室上白,玄門不關。” |
bù wèn zào bái不問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郁達夫《沉淪》五:“太陽已經起來了。他不問皂白,一直的往東走去。” |
bái xuě ái ái白雪皚皚 | 皚皚:潔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霜雪。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 | 冰心《再寄小讀者》:“白雪皚皚,山頂上懸著一鉤淡黃色的新月。” |
bái huá zhī yuàn白華之怨 | 指女子失寵之哀怨。 | 《詩經 小雅 白華》:“白華,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為后,故下國化之,以妾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 |
chōu qīng pèi bái抽青配白 | 以青配白,比喻以對偶為專長。 | 金·元好問《送詩人秦略簡夫婦……》詩:“昨朝見君臨水句,乃知抽青配白非詩人。” |
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 《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bái hóng guàn rì白虹貫日 | 虹:這里指的是“暈”(yùn);即日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貫:穿。古人迷信;認為這種異常的天象;是天變將發的征兆;將有不平常的事件發生。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四》:“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 |
bái bì sān xiàn白璧三獻 |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 見《韓非子 和氏》。 |
bái tóu xié lǎo白頭偕老 | 白頭:指頭發全白了;偕:共同;老:老年。夫妻共同生活到頭發白了的老年。 | 清 沈復《浮生六記 閨房記樂》:“獨怪老年夫婦相視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頭偕老哉!” |
huái huáng wò bái懷黃握白 | 謂攜帶著錢財。黃,指黃金;白,指白銀。 | 晉·葛洪《抱樸子·勉學》:“于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 |
hùn zào hēi bái混造黑白 | 故意顛倒黑白,制造混亂。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時妹子求死不得。” |
dōng fāng jiāng bái東方將白 | 天將破曉。 | |
bái yún gū fēi白云孤飛 | 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 《舊唐書 狄仁杰傳》:“其親在河陽別業,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
bái shǒu chéng jiā白手成家 | 沒有依恃,而獨立興起的家業或事業。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兒子,他的福佑藥房是白手成家的。” |
bái shǒu xīng jiā白手興家 | 形容原來無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出一番事業。同“白手起家”。 | 沙汀《記賀龍》十一:“聯絡參謀極力稱贊這些同志都是白手興家的能手。” |
bái yī sòng jiǔ白衣送酒 | 穿白衣的人來送酒。指人心想事成。 | 南朝·宋·檀鸞《續晉陽秋》:“陶潛九日無酒,出籬邊悵望久耶,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使也。” |
bái rì shàng shēng白日上升 | 猶言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 | 唐 賈島《贈丘先生》詩:“常言吃藥全勝飯,華岳松邊采茯神。不遣髭須一莖白,擬為白日上升人。” |
bái chǐ qīng méi白齒青眉 | 指青少年時期。 | 明 袁宏道《哭臨漳令王子聲》詩:“憶昨與君發長安,白齒青眉吐肺肝。” |
bái jiá lán shān白袷藍衫 | 舊時士人的服裝。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見嫉之傷;誰知白袷藍衫,亦多鼠思難言之痛。” |
bái yún qīn shè白云親舍 | 親: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話。 | 明 金鑾《醉太平 送葉泮西內臺》套曲:“青燈旅館添歸夢,白云親舍覓征鴻。” |
kōng gǔ bái jū空谷白駒 | 駒:小壯的馬。很好的一匹折馬,卻放在山谷里不用。比喻不能任用賢能。 | 《詩經 小雅 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
bái bì qīng yíng白璧青蠅 | 白璧:潔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蠅:比喻佞人。比喻善惡忠佞。 | 唐 陳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
liǎng bìn bān bái兩鬢斑白 | 兩邊鬢角頭發花白。形容年老或操勞過度。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三章:“他關住門,立在腳地上,低傾下兩鬢斑白的頭顱,開始沉重地思考這新的使命。” |
bái mǎ sù chē白馬素車 | 素車:白色喪車。駕白馬,乘素車。傳說伍子胥被害后化作濤神乘白馬素車來往于江水里。指錢塘江潮。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
bái yī zǎi xiàng白衣宰相 | 指宰相家屬中身無名位而仗勢擅權的人。 | 《新唐書 令狐滈傳》:“且滈居當時,謂之‘白衣宰相’。滈未嘗舉進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謂無解及第,不已罔乎?” |
wàng duàn bái yún望斷白云 | 形容想念父母。 | 《新唐書·狄仁杰傳》:“親在河陽,仁杰在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
hán yuān mò bái含冤莫白 | 含:包藏;莫:無處;無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無處申訴、無法昭雪。 |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唐 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
páng méi bái fà龐眉白發 | 龐:通“尨”,雜色。眉毛頭發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 漢 張衡《思玄賦》:“尉尨眉而郎潛兮。”李善注引《漢武故事》:“顏駟,不知何許人,漢文帝時為郎。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眉皓發。” |
bái wū hán mén白屋寒門 | 白屋:用白茅草蓋的屋;寒門:清貧人家。泛指貧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貧寒。 | 元 高文秀《琗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窮困,身居在白屋寒門。” |
bái guī zhī diàn白圭之玷 | 圭:古代行禮時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點。比喻好人的缺點。 | 《詩經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
dān shū bái mǎ丹書白馬 | 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的證件時,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守誓約,后人稱為“丹書白馬”。 |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顏師古注:“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也。” |
shuō bái dào lǜ說白道綠 | 說長道短,信口雌黃。比喻對人對事任意評論。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正在那里張家長、李家短,說白道綠。” |
qǔ qīng fēi bái取青妃白 | 見“取青媲白”。 |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上卷:“后人只于全篇中爭一聯警拔,取青妃白,有句無章,所以去古日遠。” |
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不分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bái jiá qīng shān白帢青衫 | 舊時士人的服裝。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藍衫”。 | 宋 謝翱《送袁太初歸剡原》詩:“風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談不朽。” |
shǔ bái lùn huáng數白論黃 | 白:白銀;黃:黃金。比喻計較金錢。 | 明 湯顯祖《邯鄲記 贈試》:“有家兄打圓就方,非奴家數白論黃。” |
zhēn xiàng dà bái真相大白 | 真相:佛教用語;指本來面目;大白:徹底弄清楚了。真實情況完全弄清楚了。 |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瘋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bù fēn zào bái不分皂白 |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問情由。 | 《詩經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漢 鄭玄箋:“胡之言何也,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 |
wū tóu bái,mǎ shēng jiǎo烏頭白,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 |
bái zhǐ hēi zì白紙黑字 | 白紙上寫著黑字。比喻有確鑿的文字憑據;不容抵賴或改悔。 | 孫中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曾不思憲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眾之擁護,假使只有白紙黑字之憲法,決不能保證民權,俾不受軍閥之摧殘。” |
hēi bái hùn xiáo黑白混淆 | 把黑的說成白的,將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制造混亂。 | 《后漢書·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míng bai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 元 李致遠《還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
chāi bái dào zì拆白道字 | 把一個字拆成一句話的一種文字游戲。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般不曉,無般不會。” |
míng bái liǎo dàng明白了當 | 形容說話或做事干凈利落。 | |
bái jū kōng gǔ白駒空谷 |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賢能者。比喻賢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賢能者出仕而谷空。 | 《詩經 小雅 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
bái fà xié lǎo白發偕老 | 白頭:頭發白。指夫妻相愛相守一直到老 | 馮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嫻抱著與孫若西白發偕老的貞操節烈的決心,等待著孫若西的花轎。” |
bái yún qīng shè白云青舍 | 比喻在異鄉思念親人。 | |
qīng tiān bái rì青天白日 |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顯的事情或高潔的品德。 | 唐 王建《寄分司張郎中》:“青天白日當頭上,會有求閑不得時。” |
bái xuě yáng chūn白雪陽春 | 指戰國時代楚國的兩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詩歌和其他的文學藝術。 | 宋 王禹偁《為宰相謝賜御制歌詩表》:“《白雪》《陽春》之句,空炫清新。” |
hóng bái xǐ shì紅白喜事 | 紅事:吉利的婚嫁喜事用紅色;又叫喜喪。白:喪葬事用白色。泛稱婚喪之事。 | 清 錢泳《履園叢話 雜話 紅白盛事》:“蘇杭之間,每乎婚喪喜慶為紅白事,其來久矣。” |
shì bái chéng hēi視白成黑 | 視:看。把白色看成黑色。比喻顛倒美丑是非。 | 唐·柳宗元《瓶賦》:“視白成黑,顛倒妍媸。” |
lǐ bái táo hóng李白桃紅 | 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 唐·羊士諤《山閣聞笛》詩:“李白桃紅滿城郭,馬融閑臥望京師。” |
bái huā xīn xuè白花心血 | 白白浪費自己的精力與心血。 | |
bái pǎo yī tàng白跑一趟 | 白白地去了一次無功而返。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8回:“先要叫人去打聽了的好,不然老遠的白跑一趟。” |
bái wǎng hēi guī白往黑歸 |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質。 | |
míng míng bái bái明明白白 | 清清楚楚,明確無誤;正大光明。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賬目已明明白白,并無分文來去。” |
sǐ qiú bái lài死求白賴 | 指不停地糾纏。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俗話說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死求白賴,或者竟攔住他也不可知。” |
bái tóu xiāng shǒu白頭相守 | 指夫妻恩愛相守到老。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62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頭相守,誰知奴今日死去也。” |
lùn huáng shù bái論黃數白 | ①謂任意評論是非好壞。②點了黃金又數白銀。極言財富之多。 | 明·丘濬《投筆記·投筆空回》:“笑弩駘言不遜,論黃數白不堪聽。” |
bái rì fēi shēng白日飛升 | 猶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后喻指一朝顯貴。 | 《全元散曲 喜春來》:“黃金轉世人何在,白日飛升誰見來。” |
píng bái wú gù平白無故 | 平白:憑空;故:緣故;原因。沒有道理;沒有原因。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平白無故的生出這等毒計。” |
tóu bái chǐ huō頭白齒豁 | 豁:破缺。頭發白,牙齒缺。形容人衰老的狀態 | 清·汪琬《答陳藹公論文書》:“年比四十,而精氣衰耗,頭白齒豁。” |
mǎ jiǎo wū bái馬角烏白 | 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于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 |
bái làng xiān tiān白浪掀天 | 掀:翻騰。形容風大浪高。 | 唐 白居易《風雨晚泊》詩:“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
bái hè liàng chì白鶴晾翅 | 太極拳的一個拳式,動作像站定的白鶴張開翅膀晾著 |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發蒼蒼 | 蒼蒼:灰白色。形容年邁而頭發花白。 |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白發蒼蒼,而齒牙搖動。” |
fú bái zǎi bǐ浮白載筆 | 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載筆:拿著筆。一面喝酒,一面寫作。舊時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氣。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自志》:“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
bái fà qiān zhàng白發千丈 | 形容頭發既白且長,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 | 唐 李白《秋浦歌》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xū méi jiāo bái須眉交白 | 交:都。胡須和眉毛都白了。 | 《莊子·漁父》:“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揄袂。” |
bái bì wēi xiá白璧微瑕 | 璧:中間有孔的扁圓形玉器;瑕:玉上的斑點。潔白的玉上的小斑點。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處;美中不足。 | 南朝 梁 蕭統《<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 |
cāng gǒu bái yī蒼狗白衣 | 同白衣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 宋 楊萬里《送鄉人余文明勸之以歸》詩:“蒼狗白衣俱昨夢,長庚孤月自青天。” |
féng táng bái shǒu馮唐白首 | 同“馮唐易老”。 |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下》:“以孝文之明也,本朝之治,百寮之賢,而賈誼見逐,張釋之十年不見省用,馮唐白首,屈于郎署,豈不惜哉!” |
bái rì jiàn guǐ白日見鬼 | 大白天見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閑、冷落。現多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
bái rì zuò mèng白日作夢 |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白日做夢”。 | 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