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gè)鼠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ī shǔ yǐn hé鼷鼠飲河 | 比喻欲望有限。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fèng tóu shǔ cuàn奉頭鼠竄 | 奉:捧。抱著頭,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受到打擊后狼狽逃跑。 | 《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zhēng)張黡、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
shé rù shǔ chū蛇入鼠出 | 蛇鉆穴,鼠出洞。比喻行動(dòng)隱秘。 | 嚴(yán)復(fù)《原強(qiáng)續(xù)篇》:“于是深怒積怨,退而治兵,蛇入鼠出,不可端倪。” |
diào tóu shǔ cuàn掉頭鼠竄 | 轉(zhuǎn)過頭來像老鼠一樣逃竄。形容狼狽逃竄。 | 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他怎肯網(wǎng)開三面漫相遮,教我掉頭鼠竄無寧貼。” |
shǔ rù niú jiǎo鼠入牛角 | 比喻勢(shì)力愈來愈小。 |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玢》:“奈何吾子孫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勢(shì)當(dāng)漸小爾!” |
shǔ niè dù shí鼠嚙蠹蝕 | 鼠咬蟲蛀。 | |
tóu shǔ zhī jì投鼠之忌 | 見“投鼠忌器”。 | 明·沈德符《野獲編·宮闈·今上家法》:“聞上初見彈臺(tái)疏,圣意不擇,特以貴妃故,有投鼠之忌。” |
gǒu tōu shǔ qiè狗偷鼠竊 | 同“狗盜鼠竊”。 | 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無賴之人也。” |
shǔ cuàn gǒu dào鼠竄狗盜 | 像鼠狗那樣奔竄偷盜。 | 《隋書·高祖紀(jì)》:“歷陽、廣陵、窺覦相繼,或謀圖城邑,或劫剝吏人,晝伏夜游,鼠竄狗盜。” |
yuān duò fǔ shǔ鳶墮腐鼠 | 鳶:俗稱老鷹。比喻驕奢必?cái) ?/td>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xùn)》:“諺曰:‘鳶墮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謂也?” |
shǔ píng shè guì鼠憑社貴 | 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壞人仗勢(shì)欺人。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chī shǔ tuō jiāng癡鼠拖姜 | 癡:無知;拖:拉。比喻人不聰明,還自找麻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按俗語說便叫作‘賣盆的自尋的’;掉句文便叫作‘癡鼠拖姜,春蠶自縛’!” |
láng bēn shǔ tōu狼奔鼠偷 | 形容壞人到處擾亂。 | 清·梅曾亮《朝議大夫臺(tái)灣府蓋君墓志銘》:“公在商州六年,賊出入陜西久,無所掠利,銳欲窺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狀捷出。” |
láng bēn shǔ cuàn狼奔鼠竄 | 狼群鼠輩到處流竄。形容人四處奔跑逃竄。 | 明 沉鯨《雙珠記》第十四出:“忽聞訪察怕如雷,狼奔鼠竄,無由懺悔。” |
shǔ yá què jiǎo鼠牙雀角 | 鼠、雀:比喻強(qiáng)暴者。原意是因?yàn)閺?qiáng)暴者的欺凌而引起爭(zhēng)訟。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 《詩經(jīng) 召南 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
shǔ cuàn fēng shì鼠竄蜂逝 | 形容紛紛跑散。 | 元·曹居一《李伯淵奇節(jié)傳》:“乃大呼曰:‘所誅者此逆賊耳,他人無與焉。’稍稍鼠竄蜂逝,貼如也。” |
yíng yíng shǔ kuī蠅營鼠窺 | 像蠅一樣營營往來,像鼠一樣四下窺伺。比喻到處鉆營,貪婪無恥。 | 明 吳承恩《賀學(xué)博未齊陶師膺獎(jiǎng)序》:“手談眼語,譸張萬端,蠅營鼠窺,射利如蜮,吾見駔儈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學(xué)校矣。” |
shǔ niè chóng chuān鼠嚙蟲穿 | 鼠咬蟲蛀。 | |
lǎo shǔ wěi bā老鼠尾巴 | 比喻條件很差,力量很小。 | 陳立德《前驅(qū)》:“卻被她一把揪住了腦后的那條花白的細(xì)辮子,像抓住了一條就想逃走的老鼠尾巴。” |
hú píng shǔ fú狐憑鼠伏 | 象狐貍、老鼠那樣潛伏在里面。 | 《三元里平夷錄》:“逆夷各狐憑鼠伏,潛避兩炮臺(tái)中,不敢出入。” |
bào tóu shǔ cuàn抱頭鼠竄 | 竄:逃跑;亂跑。抱著頭像老鼠一樣迅速逃跑。多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狼狽逃跑的樣子。 |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xiàng)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
wú shǔ zhī jì梧鼠之技 | 同“梧鼠五技”。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南海圣人’,多方善療,而梧鼠之技,不過于五,亦有時(shí)而窮矣。” |
wú shǔ zhī jì鼯鼠之技 | 鼯:鼠名,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長(zhǎng),前后肢之間有薄膜,能從樹上飛降下來,住在樹沿中,晝伏夜出。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藝。 |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四卷:“黔驢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窮乎。” |
shǔ xué xún yáng鼠穴尋羊 | 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 |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bǔ)遺》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謂鼠穴尋羊,蜂窠唱戲,非以詩學(xué)教人之道也。’” |
miào yuán zhī shǔ廟垣之鼠 | 廟:王宮的前殿;垣:矮墻。宮墻里的老鼠。比喻帝王身邊得勢(shì)的小人。 | 《新唐書·魏元忠傳》:“君側(cè)之人,眾所畏懼,所謂鷹頭之蠅,廟垣之鼠者也。” |
shí shǔ tóng xué十鼠同穴 |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網(wǎng)打盡。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勛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當(dāng)令十鼠同穴。” |
shǔ jì hú zōng鼠跡狐蹤 | 比喻人行蹤鬼祟。 | 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拈畢》:“羽椿忠大節(jié),而世有責(zé)之備者;蒙鼠跡狐蹤,而世有贊其能者。” |
què jiǎo shǔ yá雀角鼠牙 | 雀、鼠:比喻強(qiáng)暴者。原指強(qiáng)逼女子成婚而引起的爭(zhēng)訟。后泛指獄訟,爭(zhēng)吵。 | 《詩經(jīng) 召南 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
mò xiāng shǔ rǎng貊鄉(xiāng)鼠壤 | 見“貊鄉(xiāng)鼠攘”。 | |
xiàng shǔ zhī cì相鼠之刺 | 相:視;相鼠:《詩經(jīng)》的篇名。看看老鼠尚且還有皮。指人須知廉恥,要講禮義。 | 清·程允升《幼學(xué)故事瓊林·鳥獸》:“人惟有禮,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異禽獸之心。” |
chéng hú shè shǔ城狐社鼠 | 社:古時(shí)指土地神及其廟宇。以城墻為憑借的狐貍;以土地廟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勢(shì)作惡的小人。 | 《晉書 謝鯤傳》:“對(duì)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
shǔ shǐ wū gēng鼠屎污羹 | 比喻加進(jìn)了不好的東西,從而破壞了原來美的事物。 | 宋·孫覿《跋吳省元真贊》:“吳公前輩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贊,皆佛菩薩語,啟誦三過,欲下一句而家有識(shí)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誚。” |
shé shǔ héng xíng蛇鼠橫行 | 比喻惡人得勢(shì)、胡作非為。 | |
shǔ fù wō cháng鼠腹蝸腸 | 鼴鼠的肚子,蝸牛的腸子。比喻所求有限或氣量狹小。 | 《莊子 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zhì shǔ jì qì擲鼠忌器 | 猶言投鼠忌器。 |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卓遣執(zhí)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赍詔書喻紹,紹使河內(nèi)太守王匡殺之”裴松之注引三國吳·謝承《后漢書》:“班與匡書云:‘《劉向傳》曰:擲鼠忌器。器猶忌之,況卓今處宮闕之內(nèi),以天子為藩屏……” |
jué shì qiú shǔ掘室求鼠 | 挖壞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 《淮南子·說山訓(xùn)》:“壞塘以取龜,發(fā)屋而求貍,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齲,桀跖之徒,君子不與。” |
yǐ kuì shǔ hài蟻潰鼠駭 | 形容敵軍驚駭潰逃。 | 唐 柳宗元《劍門銘序》:“左師出于劍門,大攘頑嚚,諭引劫脅,蟻潰鼠駭,險(xiǎn)無以固,收奪利地,以須王師。” |
māo shǔ tóng rǔ貓鼠同乳 | 見“貓鼠同眠”。 | 《新唐書·五行志一》:“天寶元年十月,魏郡貓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處。” |
gǒu shǔ bù shí rǔ yú狗鼠不食汝余 | 食:吃。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的品行極其卑鄙齷齪。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因不復(fù)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應(yīng)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
shé tóu shǔ yǎn蛇頭鼠眼 | 形容人的面相丑惡,心術(shù)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忽聽見門聲一響,早有一個(gè)蛇頭鼠眼,滿臉胡須,又矮又胖的丑漢子走進(jìn)來。” |
guān cāng lǎo shǔ官倉老鼠 | 官倉:放公糧的地方。比喻有所依恃的惡人。 | 唐·曹鄴《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也不走。” |
mù guāng rú shǔ目光如鼠 | 形容人眼神奸滑。 | 魯迅《兩地書 致許廣平112》:“雖然他的目光如鼠,各處亂翻,我有時(shí)也有些覺得討厭。” |
shǒu shǔ mó léng首鼠模棱 | 首鼠:躊躇不決;模棱:含糊。形容猶豫不決、動(dòng)搖不定。 | 明·吾丘瑞《運(yùn)甓記·太真絕裾》:“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負(fù)恩不報(bào),汗顏人世者,非夫矣。” |
què mù shǔ bù雀目鼠步 | 比喻惶恐之極。 | |
zhū sī shǔ jì蛛絲鼠跡 | 蜘蛛的細(xì)絲,老鼠的痕跡。比喻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90回:“七絕一詩,拖起婚姻,有蛛絲鼠跡之妙。” |
shǔ dù jī cháng鼠肚雞腸 | 猶言鼠腹雞腸。 | 明·煙霞散人《斬鬼傳》:“鼠肚雞腸,一包糞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
gū chú fǔ shǔ孤雛腐鼠 | 孤獨(dú)的鳥雛,腐爛的老鼠。比喻微賤而不值得一說的人或事物。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憲傳》:“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 |
shǔ gān chóng bì鼠肝蟲臂 | 比喻極微小而無價(jià)值的東西。 |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以汝為汝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
jìn tuì shǒu shǔ進(jìn)退首鼠 | 進(jìn)退不定;猶豫不決。首鼠,躊躇。 | 宋·陳亮《與應(yīng)仲實(shí)書》:“又思此別相見定何時(shí),進(jìn)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實(shí)者而寓之書。” |
guò jiē lǎo shǔ過街老鼠 | 比喻人人痛恨的壞人。 | 清 翟灝《通俗編 獸畜》:“《慎子》:‘一兔過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過街老鼠語,似承此而訛。” |
yǐ lí zhì shǔ以貍致鼠 | 貍:貓。捉老鼠用貓作誘餌。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呂氏春秋 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繩,雖工不能。” |
shǔ dào gǒu qiè鼠盜狗竊 | 同“鼠竊狗盜”。 | 《北齊書·薛掓?zhèn)鳌罚骸瓣绞蟊I狗竊,非有遠(yuǎn)志,宜先討顥。” |
shǔ jì hǔ míng鼠技虎名 | 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蟲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當(dāng)權(quán)者作威作福欺壓百姓。 | 《雪濤小說》:“夫至于挾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輩。” |
yǎn shǔ yǐn hé偃鼠飲河 | 比喻所需極有限。 | 《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shǔ mù zhāng tóu鼠目獐頭 | 眼睛像老鼠那樣又小又圓,腦袋象獐子那樣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 《舊唐書 李揆傳》:“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 |
hú bēn shǔ cuàn狐奔鼠竄 | 比喻非常狼狽的逃竄。 | 宋書 《索虜傳》:“或有狐奔鼠竄,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納,待之若舊,資其糧仗,縱為寇賊。”《英烈傳》第二十一回:“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竄退去。” |
dǎn xiǎo rú shǔ膽小如鼠 | 膽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膽小怕事。 | 北齊 魏收《魏書 汝陰王天賜傳》:“言同百舌,膽若鼷鼠。” |
gǒu tóu shǔ nǎo狗頭鼠腦 | 喻奴才相。 | 《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說這林則徐,卻不像那些狗頭鼠腦的官員,要算我們中國的杰出人物。” |
hǔ tóu shǔ wěi虎頭鼠尾 | 頭大如虎,尾細(xì)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時(shí)聲勢(shì)很大,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 明·謝榛《四溟詩話》:“律詩無好結(jié)句,謂之虎頭鼠尾。” |
māo kū lǎo shǔ貓哭老鼠 | 比喻假慈悲。 | 《說唐》第62回:“如今又不知那里殺來,又同牛鼻道人在此‘貓兒哭老鼠’,假慈悲。” |
gū tún fǔ shǔ孤豚腐鼠 | 同“孤雛腐鼠”。 | 清·錢謙益《春秋論二》:“成濟(jì),奴隸小人,昭視之,孤豚腐鼠耳。” |
shǔ xīn láng fèi鼠心狼肺 | 形容心腸陰險(xiǎn)狠毒。 | 清·鄭燮《后孤兒行》:“丈丈翁,得錢歸,鼠心狼肺,側(cè)目吞肥,千謀萬算伏危機(jī)。” |
māo ér kū shǔ貓兒哭鼠 | 比喻假慈悲,偽裝同情。 | 吳組緗《一千八百擔(dān)》:“你這些憐惜佃戶的話,都是貓兒哭鼠。” |
jì fēng shè shǔ稷蜂社鼠 | 谷神廟里的馬蜂,土地廟里的老鼠。比喻倚勢(shì)作惡手的人。 | 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八卷:“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也。” |
shǔ fù jī cháng鼠腹雞腸 | 比喻氣量狹小,只考慮小事,不顧大體。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1回:“不是這說賊三寸貨強(qiáng)盜,那鼠腹雞腸的心兒,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
chī zhāng shǔ fú鴟張鼠伏 | 比喻時(shí)而囂張,時(shí)而隱蔽。 | 《明史·貴州土司傳序》:“蠻人鴟張鼠伏,自其常態(tài)。” |
zhāng míng shǔ bào鸮鳴鼠暴 | 鸮鳥鳴叫,老鼠肆暴。比喻惡人氣焰囂張。 | 明·夏完淳《周公論》:“鸮鳴鼠暴,竟為酷禍,所謂猶豫之失也。” |
zéi méi shǔ yǎn賊眉鼠眼 |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 老舍《趙子曰》:“‘你沒看見李景純嗎?’武端賊眉鼠眼的問:‘他來,她就不能來!’” |
lǎo shǔ guò jiē,rén rén hǎn dǎ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比喻害人的東西,大家一致痛恨。 | 毛澤東《反對(duì)黨八股》:“弄得這兩個(gè)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gè)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
huò qū shǔ fú蠖屈鼠伏 | 蠖:尺蠖;伏:俯伏。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討好的樣子。 | 宋·孔平仲《續(xù)世說·奸佞》:“注至,蠖屈鼠伏,佞詞泉涌。” |
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 奸詐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惡劣到極點(diǎn)。 | |
huáng lí hēi lí,dé shǔ zhě xióng黃貍黑貍,得鼠者雄 | 貍:山貓;雄:強(qiáng)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秀才驅(qū)怪》:“異史氏曰:‘黃貍黑貍,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
lǎo shǔ guò jiē老鼠過街 | 比喻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毛澤東《反對(duì)黨八股》:“弄得這兩個(gè)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gè)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
niǎo jīng shǔ cuàn鳥驚鼠竄 | 見“鳥駭鼠竄”。 | 《明史·艾萬年傳》:“賊衣食易盡,生理一絕,鳥驚鼠竄。” |
láng tān shǔ qiè狼貪鼠竊 | 如狼那樣貪狠;似鼠那樣慣竊。常形容敵人貪狠卑鄙。 | 明 于謙《出塞》詩:“瓦刺窮胡真犬豕,敢向邊疆撓赤子。狼貪鼠竊去復(fù)來,不解偷生求速死。” |
shǔ bì jǐ gān鼠臂蟣肝 | 猶言鼠肝蟲臂。謂或?yàn)槭蟊刍驗(yàn)橄l肝,指人世變化無常。 | 清·錢謙益《仙壇唱和詩》:“生嘗畏世諳談虎,術(shù)不逢時(shí)學(xué)豢龍。鼠臂蟣肝更何有,從今一一聽天工。” |
yǐ lí zhì shǔ以貍至鼠 | 見“以貍餌鼠”。 | |
hú qián shǔ fú狐潛鼠伏 | 像狐貍和老鼠一樣潛伏、藏匿。形容膽怯躲藏的樣子。 | 明 張景《飛丸記 公館言情》:“山居草宿,狐潛鼠伏,將略勝孫吳,軍勢(shì)振頗牧。” |
hú shǔ zhī tú狐鼠之徒 | 比喻品質(zhì)低下的人。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紀(jì)綱法律尚在,但可恨這班狐鼠之徒耳。” |
què shǔ zhī zhēng雀鼠之爭(zhēng) | 指強(qiáng)暴侵凌引起的爭(zhēng)訟。 | 《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
zhì fú shǔ cuàn雉伏鼠竄 | 謂恐懼地躲藏,驚慌地逃竄。 | 明·李東陽《西北備邊事宜狀》:“朝廷命將出師,天威所至,雉伏鼠竄,無有遺者。” |
shǔ cuān láng bēn鼠攛狼奔 |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北京城內(nèi)百姓黎民一個(gè)個(gè)鼠攛狼奔,一家家神號(hào)鬼哭。” |
shè shǔ chéng hú社鼠城狐 | 社:土地廟。城墻上的狐貍,社廟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權(quán)勢(shì)做惡,一時(shí)難以驅(qū)除的小人。 | 宋 李綱《八月十一日次茶陵縣入界湖南有感》詩:“巨蠹推窮付囹圄,社鼠城孤掃巢穴。” |
yǐn hé yǎn shǔ飲河鼴鼠 |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極有限的人。語本《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語出《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明·李昌祺《剪燈余話·洞天花燭記》:“飲河鼴鼠愧盈腹,止魯鶢鶋慚厚享。” |
zhuō shǔ ná māo捉鼠拿貓 | 拿:抓住。捉住老鼠和貓。比喻能制服敵手。 |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論我腹中的兵書,委的有神鬼不測(cè)之機(jī),有捉鼠拿貓之法。” |
māo shǔ tóng mián貓鼠同眠 | 貓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職,包庇下屬干壞事。也比喻上下狼狽為奸。 | 《新唐書 五行志一》:“龍朔元年十一月,洛州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嚙,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奸。” |
niǎo hài shǔ cuàn鳥駭鼠竄 | 形容驚恐逃竄。 | 宋·曾鞏《救災(zāi)議》:“彼知己負(fù)有司之禁,則必鳥駭鼠竄,竊弄鋤梃于草茅之中,以捍游繳之吏。” |
shǔ tōu gǒu dào鼠偷狗盜 | 同“鼠竊狗盜”。 | 清·無名氏《陸沉痛》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擾,鼠偷狗盜,大劫何日了?” |
shǔ què zhī bèi鼠雀之輩 | 蔑視他人之詞。謂鄙陋卑微之徒。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量鼠雀之輩,何足汗刀!” |
sān shé qī shǔ三蛇七鼠 | 比喻為害的東西多。 | 清·翟灝《通俗編·禽魚》:“一畝之地,三蛇七鼠。” |
xiàng shǔ yǒu pí相鼠有皮 | 相:視。看看老鼠尚且還有皮。舊指人須知廉恥,要講禮義。 | 《詩經(jīng)·鄘風(fēng)·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通“義”);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
rén shǔ zhī tàn人鼠之嘆 | 感嘆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懸殊。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
zéi tóu shǔ nǎo賊頭鼠腦 |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曉得。你賊頭鼠腦的,一定又變作個(gè)甚么東西兒跟著我聽的。’” |
zhāng tóu shǔ mù獐頭鼠目 | 頭長(zhǎng)得像獐子一樣;眼睛則像老鼠一樣。形容人窮酸的樣子或面貌丑陋;神情狡詐。 | 《舊唐書 李揆傳》:“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 |
pěng tóu shǔ cuàn捧頭鼠竄 | 抱著腦袋,象老鼠似地逃竄。形容倉皇逃跑的狼狽相。 | 《漢書 蒯通傳》:“常山王奉(捧)頭鼠竄,以歸漢王。” |
liǎng shǔ dòu xué兩鼠斗穴 | 比喻敵對(duì)雙方在地勢(shì)險(xiǎn)狹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獲勝。 |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其道遠(yuǎn)險(xiǎn)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 |
shǔ shǒu fèn shì鼠首僨事 | 壞了事情。比喻人辦事沒決斷,就象膽小的老鼠,在出洞時(shí)頭在洞口伸伸縮縮一樣。 | |
gǒu dào shǔ qiè狗盜鼠竊 | 像鼠狗那樣的盜賊。比喻成不了氣候的反叛者。 | 漢·荀悅《漢紀(jì)·惠帝紀(jì)》:“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賊乎?此真狗盜鼠竊耳!” |
wú shǔ wǔ jì梧鼠五技 | 比喻才能雖多不精。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xué)》:“騰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
shǔ mù cùn guāng鼠目寸光 |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遠(yuǎn)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yuǎn)見。 | 清 蔣士銓《臨川夢(mèng)》:“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shí)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