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勝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īn gōng fù shèng矜功負勝 | 矜:自以為賢能;負:抑指,享有。自夸有戰功,以為可以獲取勝利。 | 《魏書·崔延伯傳》:“延伯矜功負勝,遂唱議先驅。” |
zhēng qiáng dòu shèng爭強斗勝 | 猶爭強好勝。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定要喪了那羞惡的良心,戴了鬼臉,千方百計,爭強斗勝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
dé shèng tóu huí德勝頭回 | 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話本、通俗小說的引首。 | |
yāo bù shèng dé妖不勝德 | 比喻邪不壓正。 | 《史記·殷本紀》:“臣聞妖不勝德。” |
bù kě shèng jǔ不可勝舉 | 無法一一列舉。形容數量、種類很多。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lín jī zhì shèng臨機制勝 | 臨:面臨;機:時機,形勢。臨到機會來時能以謀略取勝。比喻機智靈活,富于謀略。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6回:“兵事臨機制勝,非可預言,愿假臣一乘,使得預謀于行間。” |
liáo shèng yú wú聊勝于無 | 聊:稍稍;稍微。比完全沒有稍微好一些。 | 晉 陶潛《和劉柴桑》詩:“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
shèng yǒu rú yún勝友如云 | 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
wā má shèng fù蛙蟆勝負 | 青蛙與蛤蟆斗爭的勝負。比喻不足介意的榮哀得失。 | 宋 劉克莊《水龍吟 丙辰生日》詞之二:“任蛙蟆勝負,魚龍變化,儂方在,華胥國。” |
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決勝于千里之外 | 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 《史記 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
chéng lì xí shèng乘利席勝 | 憑借著勝利的形勢。 | 《漢書·蒯通傳》:“楚人起彭城轉斗逐北,至滎陽乘利席勝,威震天下。”顏師古注:“席,因也,若人之在席上。” |
xún yōu tàn shèng尋幽探勝 | 探:尋求。勝: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游覽山水時尋找、搜索幽雅的勝地。亦作“尋幽探奇”、“尋奇探幽”、“探幽選勝”。 | 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詩:“尋幽殊未歇,愛此春光發。” |
yōu shèng liè bài優勝劣敗 | 優:優良;與“劣”相對。原指生物界演變進化過程中;優良的獲得勝利向前發展;低劣的終于失敗而被淘汰。后用以說明人類社會的競爭現象。有時指“弱肉強食”。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一回:“優勝劣敗,取亂侮亡,自不必說。” |
bù shèng qí rèn不勝其任 | 勝:能擔當。沒有能力擔當那項重任。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
gāo rén shèng shì高人勝士 | 指人品清高脫俗,不貪慕虛名利祿的人。 |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制作楷模》:“或有逸品,皆高人勝士寄興寓意者,當求之筆墨之外,方為得趣。” |
yùn chóu jué shèng運籌決勝 | 謂擬訂作戰策略以獲取戰斗勝利。語本《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
yùn chóu zhì shèng運籌制勝 | 見“運籌決勝”。 | 明·盧象昇《剿蕩衍期聽候處分并陳賊勢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間,果能運籌制勝,馬到功成,各省撫臣豈易于為力?” |
bì cāo shèng quàn必操勝券 | 操:持;拿;券:憑證;勝券:指勝利的把握。一定有勝利的把握。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田敬仲世家》:“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
shèng bù jiāo,bài bù něi勝不驕,敗不餒 | 勝了不驕傲,敗了不灰心。 | 先秦 商鞅《商君書 戰法》:“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
chéng shèng zhú běi乘勝逐北 | 指乘著勝利繼續追擊。 | 西漢·劉向《戰國策·中山策》:“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
shèng rèn yú kuài勝任愉快 | 指有能力擔當某項任務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炎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
bān shī dé shèng班師得勝 | 班:還。軍隊出征,得勝而歸。明·無名氏《破天陣》三折:“將顏洞賓活捉拿,把韓延壽首級剽,班師得勝人歡樂,三軍踴躍。” | 明·無名氏《破天陣》三折:“將顏洞賓活捉拿,把韓延壽首級剽,班師得勝人歡樂,三軍踴躍。” |
yǐ qiáng shèng ruò以強勝弱 | 指憑強大的力量欺凌弱小者和少數。 | 《商君書 畫策》:“神農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 |
zhàn wú bù shèng戰無不勝 |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必勝;戰斗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
bù fēn shèng fù不分勝負 | 分不出誰勝誰負。形容競賽雙方水平、技術相當。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 |
ruò bù shèng yī弱不勝衣 | 瘦弱得連衣服都承受不了。 | 先秦 荀況《荀子 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 |
qí kāi dé shèng旗開得勝 | 形容戰斗順利;一出兵就取得了勝利。 | 元 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
fán huá shèng dì繁華勝地 | 繁華:繁盛華麗。熱鬧的名勝之地。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因游學來至嘉禾地方,這是古秀州,乃江南繁華勝地。” |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事實勝于雄辯 | 事情的真實情況比喻雄辯更有說服力。 | 魯迅《<熱風>題記》:“現在擬態的制服早已破碎,顯出自身的本相來了,真所謂‘事實勝于雄辯’。” |
xuàn qí zhēng shèng炫奇爭勝 | 炫:夸耀。夸耀新奇,競爭勝負。 | 清 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火神廟中玉器攤,尤炫奇爭勝,貴族婦女及富商外賈多趨之。” |
chū qí zhì shèng出奇制勝 | 奇:奇兵;計;制勝:奪取勝利。①原指作戰時運用奇兵或奇計;出敵人不意;制服敵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辦法獲勝。 | 唐 陸贄《論替換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廝養賤品,因時擾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堅殪敵之雄,出奇制勝之略。” |
bǎi zhàn bǎi shèng百戰百勝 | 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戰;所向無敵。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
āi bīng bì shèng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經》第69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三國 魏 王弼注:“抗,舉也;加,當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
yùn chóu wéi wò zhī zhōng,jué shèng qiān lǐ zhī wài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 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里之外:指戰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勝負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shāo shèng yī chóu稍勝一籌 | 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 清·秋瑾《致秋譽章書》:“吾哥雖稍勝一籌,而無告語則同,無戚友之助亦同。” |
lüè shèng yī chóu略勝一籌 | 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指比較之下;稍強一點。 | 清 秋瑾《致秋譽章書》:“哥哥雖稍勝一籌,而無告語則同,無戚友之助亦同,所幸者生為男子耳,結局縱勝妹十倍也。” |
měi bù shèng shōu美不勝收 | 勝:盡;收:接收;領略。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們一時間領略、欣賞不過來。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三卷:“見其鴻富,美不勝收。” |
bēi bù zì shèng悲不自勝 | 勝:經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 漢 荀悅《漢紀 平帝紀》:“太后因號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勝。” |
yùn chóu wéi wò,jué shèng qiān lǐ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 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里之外:指戰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勝負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qǔ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 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語本《戰國策 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勝計 | 勝:盡;計:計算。不能全部計算完。形容數量很多。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 |
jué shèng zhī jī決勝之機 | 決勝:決定最后勝負;機:時機,形勢。決定最后勝負的時機。 |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此天贊我決勝之機也,彼必無備。” |
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常勝將軍 | 每戰必勝的指揮官。 | 《后漢書·藏宮傳》:“常勝之家,難于慮敵。” |
bù shèng qí kǔ不勝其苦 | 勝:禁得起。不能忍受那種苦楚。 | 唐 白行簡《李娃傳》:“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生不勝其苦而斃。” |
yǐn rén rù shèng引人入勝 | 勝:引人進入佳境。優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吸引人。 |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王衛軍云,酒正自引人著勝地。” |
wèi qíng shèng wú慰情勝無 | 作為自我寬慰的話。 | |
jǔ bù shèng jǔ舉不勝舉 | 舉:列舉;不勝:不盡。列舉也列舉不完。形容很多。 | 魯迅《偽自由書 后記》引谷春帆《談“文人先行”》:“公開告密,賣友求榮,賣身投靠的勾當,舉不勝舉。” |
bù shèng méi jǔ不勝枚舉 | 勝:盡;枚:個。無法一個一個全部列舉出來。形容同一類的人或事物很多。 | 清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而宋人撰述不見于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
bù fēn shèng bài不分勝敗 | 指雙方勢均力敵,分不出高低。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兩個在戰場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勝敗。” |
jué shèng miào táng決勝廟堂 | 廟堂:指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場所。指文官儒將在廟堂中制定出決定勝改的策略。 | 明·無名氏《投筆膚談》:“儒將者,決勝廟堂者也。武將者,折沖千里者也。” |
zhàn shèng gōng qǔ戰勝攻取 | 戰必勝,攻必取。指謀略高,戰斗力強。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操大國之勢,征強兵伐諸侯,戰勝攻取,利盡歸于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后之家。” |
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
lǐ bù shèng cí理不勝辭 | 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論,盡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 |
shǔ bù shèng shǔ數不勝數 | 數:計算;勝:盡。數都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很難計算。 | 《方巖記靜》:“類似這樣的奇跡靈異,還數不勝數,所以一年四季,方巖香火不絕,而尤以春秋為盛。” |
jì shèng zhī jù濟勝之具 | 勝:勝地;具:才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體。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許詢好游山水,而體便登垑,時人云:‘許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 |
wěn cāo shèng quàn穩操勝券 | 穩:穩當地;操:拿著;掌握。穩穩地拿著勝利的憑證。比喻有勝利的把握。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
chéng shèng zhuī jī乘勝追擊 | 乘:趁著。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追擊敵人,擴大戰果。 | 《新編五代史評話 梁史卷上》:“李思安躍馬交斗,經二十余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
dé shèng huí tóu得勝回頭 | 宋、元說書人的術語,在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 元·無名氏《錯斬崔寧》:“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權做個得勝回頭。” |
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勝負兵家常勢 | 兵家:軍事家;勢:情勢。勝利或失敗是軍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舊唐書·憲宗紀》:“勝負兵家常勢,不可以一將失利,便沮或計。” |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名山勝川 | 風景優美的著名河山。 | 《晉書 孫統傳》:“居職不留心碎務,縱意游肆,名山勝川,靡不窮究。” |
yǐ ruò shèng qiáng以弱勝強 | 憑弱小的力量戰勝力量強大的。 | 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
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爭強好勝 | 爭:爭奪;強:優勝;好:喜愛。爭為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人 。也作“爭強斗勝”、“爭強顯勝”、“爭強要勝”。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
fǎn bài wéi shèng反敗為勝 | 扭轉敗局,變為勝利。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6回:“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為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 |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古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
dà huò quán shèng大獲全勝 | 戰勝對方;取得全部勝利。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葛令公生遺棄兒》:“唐代被梁家殺得七零八落……梁家大獲全勝。” |
bù kě shèng shǔ不可勝數 | 勝:盡。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極多。也作“不可勝計”。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 |
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勝負兵家之常 | 兵家:軍事家。勝利或失敗是軍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1回:“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數敗于羽,后九里山一戰成功,而開四百年基業,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
gōng wú bù kè,zhàn wú bù shèng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 攻:攻打;克:攻克。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高處不勝寒 | 勝:承受,經得起。站在高處經不起風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覺到孤單寂寞。 | 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兼懷子由》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xún yōu fǎng shèng尋幽訪勝 | 搜尋幽僻美好的地方。 | 冰心《圖畫》:“信步走下山門去,何曾想尋幽訪勝?” |
dé shèng tóu huí德勝頭迴 | 德,通“得”。迴,同“回”。宋明話本、通俗小說的引首。 | |
chū qí qǔ shèng出奇取勝 | 見“出奇制勝”。 | 《資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元年》:“今用兵歲久,生民疲弊,茍非出奇取勝,大功何由可成!” |
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 令旗一揮,戰馬一到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進展順利,一開始就取得成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劉伯溫薦賢平浙中》:“所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風卷殘云。” |
xié bù shèng zhèng邪不勝正 | 猶言邪不犯正。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34回:“自古道‘邪不勝正’。吾仗天威討誅反賊,有何懼哉!” |
zhàn bì shèng,gōng bì qǔ戰必勝,攻必取 | 每次打仗都獲勝,每次進攻都攻下。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
lǐ bù shèng cí理不勝詞 | 指文章說理不能勝過言辭。 |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 |
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
zuì bù shèng zhū罪不勝誅 | 指罪大惡極,處死猶不足抵償。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詞林 鼎甲常為庶常》:“以上見各家記述中者,什僅得一二。修史之鹵莽,罪不勝誅矣。” |
xíng shèng zhī dì形勝之地 | 形勝:地理形勢優越。指地勢優越的區域 | 唐·李世民《冊高士廉改封申國公文》:“形勝之地,允屬勛賢。” |
zhuǎn bài wéi shèng轉敗為勝 | 變失敗為勝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 |
tiān rén shèng chǔ天人勝處 | 勝:優越。佛道用語。指天上人間最好的境遇。 | 《魏書·釋老志》:“云奉持之,則生天人勝處,云犯則墜鬼畜諸苦。” |
chuī qì shèng lán吹氣勝蘭 | 氣息象蘭花那樣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 《洞冥記》:“帝所幸宮人麗娟,年十四,玉膚柔軟,吹氣勝蘭。” |
qí kāi qǔ shèng旗開取勝 | 形容戰斗順利,一出兵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一開始就取得成功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80回:“虎旅醒醒士氣盈,旗開取勝虜塵清。” |
kè dí zhì shèng克敵制勝 | 克:戰勝;制勝:取得勝利。戰勝敵人;取得勝利。 | 孫武《孫子 虛實》:“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
tàn qí fǎng shèng探奇訪勝 | 探:尋求;訪:訪問。探尋奇跡,訪求勝地。指游覽和尋訪山水名勝。 | 朱自清《經典常談·詩》:“最愛游山玩水,常常領了一群人到處探奇訪勝。” |
yǔ jūn yī xī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 與你談一晚上話,讓我受益匪淺。形容跟別人交談的時間雖短,受益卻很多。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子平聽說,肅然起敬道:‘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
zhù bù shèng zǔ祝不勝詛 | 謂祝而得益不能勝過詛而受損。 | 宋·洪邁《容齋四筆》:“一人祝之,一國詛之,一祝不勝萬詛,國亡不亦宜乎?” |
wěn cāo shèng suàn穩操勝算 | 穩:有把握;操:掌握;勝算: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勝之數,以治必用之民。” |
jué shèng qiān lǐ決勝千里 | 決定千里外戰役的勝利。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fáng bù shèng fáng防不勝防 | 防:防備;勝:盡;完全。形容防備不過來。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種小人,真是防不勝防。” |
dì shèng dì fù遞勝遞負 | 指勝負交替。 | 清 薛福成《中興敘略上》:“環寇之師且十萬,遞勝遞負,無寸尺功。” |
bù shèng bēi sháo不勝杯杓 | 不勝:經不起;杓:舀東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醉了。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
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勝讀十年書 | 勝:超過。超過苦讀十年書的收獲。形容思想上收益極大。 | 《二程全書 遺書二十二上 伊川語錄》:“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若一日有所得,何止勝讀十年書也。” |
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勝敗乃兵家常事 | 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 | 清 洪昇《長生殿 賄權》:“我想勝敗乃兵家常事,臨陣偶然失利,情有可原。” |
ruò bù shèng yī若不勝衣 | 形容身體羸弱,好像連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擔。 | 《淮南子 氾論》:“周公事文王也,行無專制,事無由己,身若不勝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屬屬,而將不能,恐失之,可謂能子矣。” |
bù kě shēng shū不可勝書 | 勝:盡;書:書寫,記載。不是用文字能寫完的。形容要寫的事情很多。 | 唐·權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成天下重名碩望者,不可勝書。” |
shèng rén yī chóu勝人一籌 | 占有優勢,比較起來,勝過別人一點。 | |
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操必勝之券 | 操:掌握;券:憑證。手里掌握必勝的憑證。指十分有把握。 | 春秋·齊·管仲《管子·明法解》:“故明主操必勝之數,以治必用之民。” |
rén dìng shèng tiān人定勝天 | 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 宋 劉過《龍川集 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 |
guǎ bù shèng zhòng寡不勝眾 | 同“寡不敵眾”。 | 《呂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勝眾,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