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成語詞典口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口的成語
      成語解釋出處
      yǒu kǒu nán kāi有口難開有話不便開口說或不敢說。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如今我們來拿你去見閻羅王,只教你有口難開。”
      bǎi kǒu mò biàn百口莫辯莫:不能;辯:辯白。即使有一百張嘴也辯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樣辯白也說不清楚。清 俞樾《右臺仙館筆記 大虹村》:“細細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辯矣。”
      ài kǒu shí xiū礙口識羞礙口:說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說話。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文若虛終是礙口識羞,待說又止。”
      mì kǒu jiàn fù蜜口劍腹蜜:比喻甘美。嘴上甜,心里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劍腹,賈似道之牢籠言路,合而為一,其患可勝道哉。”
      tuō jiā dài kǒu拖家?guī)Э?/a>帶著一家大小,指受家屬拖累。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金俊武說不定有一點錢,可他拖家?guī)Э诘模缓脼殡y金家灣的這個強人。”
      zhé jiǎo zhī kǒu折角之口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辯論。東漢·班固《漢書·朱云傳》:“五鹿獄獄,朱云折其角。”
      lóng kǒu duó shí龍口奪食指莊稼收獲期內(nèi)于連雨天搶收糧食胡正《汾水長流》第18章:“眼看到了這‘龍口奪食’的麥收季節(jié),他的麥地又多,錯一天,就怕把他們到口的麥子耽誤了。”
      jiān kǒu wú yán緘口無言緘口:閉著嘴。閉著嘴,不說話。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師云:\'汝若不會,老僧即緘口無言。\'”
      kǒu wú zé yán口無擇言謂出口皆合道理,無需選擇。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jié)儉,廉公有威。”
      xīn bù yīng kǒu心不應口心里想的和嘴里說的不一致。謂為人虛偽。明·楊德芳《步步嬌·閨怨》曲:“恨他心不應口,把歡娛翻成僝僽。情兒泛泛,渾如江水流。”
      dù kǒu guǒ zú杜口裹足杜口:閉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閉著嘴不敢說,停住腳不敢走。比喻有顧慮而不敢接近,遠遠避開。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kǔ kǒu nì ěr苦口逆耳苦口:藥吃起來特別苦。逆耳: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誠的規(guī)勸。《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
      kǒu jiǎo chūn fēng口角春風原指言語評論如春風之能生長萬物。后比喻替人吹噓或替人說好話。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96回:“你近日與道臺好相與,萬望口角春分,我就一步升天,點了買辦差,就過的日子了。”
      dù kǒu jué yán杜口絕言猶言杜口無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阿逾陀國》:“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贊大乘,補過自新,猶為善矣,杜口絕言,其利安在?”
      gǎi kǒu tà shé改口沓舌重新轉動舌頭,改變原來的說法。清·周亮工《書影》卷三:“尉數(shù)之曰:‘若復敢姍笑劉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對曰:‘民寧再受笞數(shù)十,終不能改口沓舌,妄諛劉侍御也!’”
      kuài zhì rén kǒu膾炙人口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鮮美;使人愛吃。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敘不遇》:“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quē kǒu niè zǐ缺口鑷子鑷子用以拔毛,缺口鑷子則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嗇鬼。宋蘇軾《與陳季常書》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視仆之饑飽,如觀越人之肥瘠耳。鄉(xiāng)諺有云‘缺口鑷子’者,公識之。”
      jīn rén jiān kǒu金人緘口金人:銅制的人。緘口:封嘴,指緘默不言。銅人閉口不講話。形容言詞謹慎。亦作“金人三緘”。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第三卷:“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jǐn xiōng xiù kǒu錦胸繡口猶言錦心繡口。清·湘靈子《軒亭冤》序:“錦胸繡口,居然妙緒環(huán)生。”
      hǔ kǒu cán shēng虎口殘生老虎嘴里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經(jīng)歷極大的危險,僥幸得生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六回:“煩你們拜上小姐,說我鐵中玉虎口殘生,多蒙垂救,高誼已足千古。”
      pò kǒu dà mà破口大罵破:沖開。指滿口惡語罵人。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茶房未及開口,那女人已經(jīng)破口大罵起來。”
      qīng kǒu bó shé輕口薄舌見“輕嘴薄舌”。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這酸子輕口薄舌,專會做詞。”
      xiāng yǔ yī kǒu相與一口串通一氣,異口同聲。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孤憤》:“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
      yán kǒu cán chuǎn延口殘喘延:把時間向后推移。延長殘余的喘息。指掙扎著勉強活下去。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了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
      dù kǒu jué shé杜口絕舌杜口:閉口不言;絕舌:不說話。閉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或指十分害怕。漢·焦贛《易林·否之簨》:“杜口絕舌,言為禍母。”
      wàng kǒu bā shé妄口巴舌比喻胡言亂語。有時也指造謠污蔑。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還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這樣惡誓么?”
      hǔ kǒu bá xū虎口拔須從老虎嘴邊拔胡須。比喻冒極大的風險。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一章:“于是就有一些專門拉纖的掮客,壯著膽子來找偵緝隊長,想從虎口拔毛。”
      zhāng kǒu diào shé張口掉舌謂發(fā)表言論。唐·羅隱《讒書·敘二狂生》:“張口掉舌,則謂之訕謗;俯首避事,則謂之詭隨,是時難事也。”
      yǎng jiā huó kǒu養(yǎng)家活口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那些書吏衙役,都是花了錢買著糧道的衙門,那個不想發(fā)財?俱要養(yǎng)家活口。”
      kǒu zhōng zǎo shī口中蚤虱比喻極易消滅的敵人,猶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韓非子·七術》:“(王)以臨東陽,則邯鄣口中虱也。”
      jīn kǒu yù yīn金口玉音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晉·夏侯湛《抵疑》:“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yǒu kǒu nán fēn有口難分分:分辯。有嘴難分辯。形容難分辯清楚。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一折:“動不動棍棒臨身。直著我有口難分,進退無門。”
      xìn kǒu kāi hé信口開河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jù);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lì kǒu jié jǐ利口捷給利口:能言善辯;捷給:言辭敏捷,善于應付。指能言善辯,言辭敏捷,善于應付。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斅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yǎn kǒu hú lú掩口胡盧胡盧:笑貌。捂著嘴笑,指暗笑,竊笑。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劭傳》:“昔鄭人以干鼠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kōng kǒu wú píng空口無憑憑:憑證。只是嘴說;沒有憑證。指不足為據(jù)。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
      fǎn yǎo yī kǒu反咬一口原指沒有抓住獸類,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責的人強詞奪理反過來攻擊指責他的人。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9回:“拿奸拿雙,拿不住雙,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xīn kǒu xiāng yīng心口相應想的與說的相一致。唐·慧能《壇經(jīng)·般若品》:“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
      zhòng kǒu jiāo chuán眾口交傳眾人輾轉述說。清 陳天華《警世鐘》:“就是不幸受傷身死,眾口交傳,全國哀痛,還要鑄幾個銅像,立幾個石碑,萬古流芳,永垂不朽。”
      zhòng kǒu jiāo zàn眾口交贊眾人交相贊美。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個長姐兒,也會鬧得這等千里逢迎,眾口交贊,可見‘聲氣’這途也不可不走的。”
      hóng kǒu bái yá紅口白牙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話確實說過。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56回:“紅口白牙,吃了東西,要甜的不敢給咸的,要辣的不敢給酸的,吃完了不給錢?”
      yì kǒu tóng yīn異口同音不同人說同樣的話,形容看法、意見完全一致。南朝·梁·沈約《宋書·庾炳之傳》:“伏復深思,只有愚滯,今之事跡,異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shù)耳。”
      kǒu bù jué yín口不絕吟吟:吟詠,背誦。嘴里不停地吟誦。形容學習非常刻苦。《舊唐書·韓愈傳》:“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
      zhòng kǒu jiāo gōng眾口交攻交:俱,共。許多人一起用話語攻擊。《明史·王應熊傳》:“言陛下召應熊,必因其秉國之日,眾口交攻,以為孤立無黨,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聯(lián)。”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空口說空話形容光說不做事,或光說而沒有實際行動證明。孫中山《說知難行易》:“你們廣西有幾百萬人,不是幾個人能夠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說空話可以算得事的。”
      hǔ kǒu yú shēng虎口余生從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經(jīng)歷極大的危險;僥幸保全了性命。唐 劉長卿《按復后歸睦州贈苗侍御》詩:“羊腸留覆轍,虎口脫余生。”
      yǎn kǒu ér xiào掩口而笑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竊笑。晉·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亮以麈尾掩口而笑。”
      fáng ré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過;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還難。指不讓人民說話,是不明智的。《晉書·孔嚴傳》:“古人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yǎn kǒu hú lú掩口葫蘆捂著嘴笑。《后漢書·應劭傳》:“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mù dèng kǒu zhāng目瞪口張同“目瞪口呆”。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時甩開手,曾文彩目瞪口張地望著他。”
      kāi kǒu jiàn hóu lóng開口見喉嚨猶言開口見心。說話直爽,沒有隱曲。明·唐順之《與洪方洲書》:“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
      dù kǒu tūn shēng杜口吞聲形容一句話也不說。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宦者傳 黃節(jié)》:“群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
      zhòng kǒu yī cí眾口一辭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宋 歐陽修《濮議》卷四:“眾口一辭,紛然不止。”
      kǒu fù zhī lěi口腹之累口腹:指飲食;累:連累。指因為飲食而受到牽累。漢·班固《東觀漢記·閔貢》:“仲叔怪而問之,知,乃嘆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rén duō kǒu zá人多口雜指談論的人多,各種議論都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九回:“寧府人多口雜,那些不得志的奴仆們端能造言誹謗主人。”
      chán tè zhī kǒu讒慝之口讒:說別人壞話;慝:邪惡。進讒言的惡人的嘴。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愿以間執(zhí)讒慝之口。”
      mù dèng kǒu dāi目瞪口呆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fā)愣。眼睛大睜;眼珠發(fā)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fā)愣的樣子。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xiù kǒu jǐn xīn繡口錦心錦、繡:精美鮮艷的絲織品。形容文思優(yōu)美,詞藻華麗。唐 柳宗元《乞巧文》:“駢四驪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
      yá bái kǒu qīng牙白口清比喻說話清楚。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怎當?shù)檬枚ㄒ獑査麄€牙白口清,急得無法。”
      jí kǒu xiàng sī極口項斯謂滿口贊譽。項斯、唐代詩人,為楊敬之所器重,敬之贈詩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之句。明·袁宏道《與錢象先生》:“仆極口項斯矣。茂苑雖多士,當今無出公右者。”
      zhòng kǒu xiāo jīn眾口銷金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比喻輿論影響的強大。亦喻眾口同聲可混淆視聽。見“眾口鑠金”。漢 焦贛《易林 萃之巽》:“眾口銷金,愆言不驗。”
      xìn kǒu hú yán信口胡言隨口亂說。指毫無根據(jù)、不負責任地瞎說。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一回:“這里什么去處,你敢信口胡言!”
      mù dìng kǒu dāi目定口呆同“目瞪口呆”。《說唐》第二一回:“驚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fēn shēn jiǎn kǒu分身減口見“分房減口”。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家族》:“今有迫于人口多者,每有分身減口之語。”
      kǒu sì xuán hé口似懸河見“口若懸河”。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一口吸盡西江水原是一氣呵成、貫通萬法的意思。后比喻過于性急,想一下子就達到目的。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居士龐蘊》:“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bì kǒu jié shé閉口結舌閉著嘴不說話。猶言閉口藏舌。《快心編初集》第一回:“眾人問知是郝家難為他,便閉口結舌不來兜搭。”
      shā rén miè kǒu殺人滅口殺害證人以毀滅口供。《新唐書·王義方傳》:“殺人滅口,此生殺之柄,不自主出。”
      wéi kǒu qǐ xiū惟口起羞謂言語不慎,招致羞辱。《尚書·說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jiān kǒu bù yán緘口不言緘:封閉;言:說話。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明史 何遵傳》:“正德間,給事、御史挾勢凌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shùn kǒu kāi hé順口開河猶言信口開河。不假深思,不負責任地隨口亂說。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回:“我原來是私訪,為何順口開河?”
      kǒu fú xīn fú口服心服指從內(nèi)心及口頭都表示信服。《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毛主席從革命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啟發(fā)我們顧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dù kǒu mù shé杜口木舌杜口:閉口不言;木舌:結舌。閉著嘴說不出話來。比喻緘口不言,形容不敢說話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黃瓊傳》:“忠臣懼死而杜口,萬夫怖禍而木舌。”
      xīn wèn kǒu,kǒu wèn xīn心問口,口問心指內(nèi)心反復思量,自問自答。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心問口,口問心,打算良久,連那奇珍異寶賣了,大約也夠了,且自顧命要緊。”
      kǒu dāi mù dùn口呆目鈍見“口呆目瞪”。克非《春潮急》二五:“張福壽頓時口呆目鈍,半天才小聲說:‘我曉得的喃!我又沒去戴過紅花、吃過油大。’”
      kǒu hán tiān xiàn口含天憲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宦者傳論》:“手握王爵,口含天憲,非復掖廷永巷之職。”
      fēng kǒu làng jiān風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銳的社會斗爭前哨。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現(xiàn)在到了風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時候了,為了黨,為了人民,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個英雄樣來!”
      lǎng lǎng shàng kǒu朗朗上口謂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老舍《詩與快板》:“散文就不受這么多的限制,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能朗朗上口。”
      kǒu kǒu shēng shēng口口聲聲不止一次;反反復復地陳述或表白。形容總把某種說法掛在口頭上。元 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你也曾聽杜宇,他那里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
      kǒu tóu chán口頭禪原指和尚常說的禪語或佛號。現(xiàn)指經(jīng)常掛在口頭上而無實際意義的詞句。宋 王楙《臨終詩》:“平生不學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
      kǒu bù zé yán口不擇言指情急時說話不能正確用詞表達或指說話隨便。《北史 魏艾陵伯子華傳》:“性甚褊急,當其急也,口不擇言,手自捶擊。”
      shí zì jiē kǒu十字街口十字街頭。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回:“當下去十字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渠。”
      xìn kǒu kāi hē信口開呵見“信口開合”。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你待要著死撞活,將功折過,你休那里信口開呵。”
      sù kǒu mà rén素口罵人以茹素之口罵人。比喻偽善。宋 李之彥《東谷所見 茹素》:“古語兩句甚好:寧可葷口念佛,莫將素口罵人。”
      qián kǒu tūn shé鉗口吞舌猶言閉口不言。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若使下官事非其虛,罪得其實,亦當鉗口吞舌,伏匕首以殞身。”
      huáng kǒu xiǎo ér黃口小兒黃口:兒童;小兒: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唐 許碏《題南岳招仙觀壁上》詩:“黃口小兒初學行,唯知日月東西生。”
      huáng kǒu rú zǐ黃口孺子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3回:“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fàn lái zhāng kǒu飯來張口指吃現(xiàn)成飯而不勞動。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驢唇不對馬口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4回:“稍一疏神,便說的驢唇不對馬口,那還有什么趣味呢!”
      xìn kǒu cí huáng信口雌黃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了重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雌黃:雞冠石;黃赤色。南北朝 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wàn kǒu yī cí萬口一辭千千萬萬人說同樣的話。比喻意見一致。唐 孫樵《武皇遺劍錄》:“群疑膠牢,萬口一辭。”
      kǒu bēi zài dào口碑載道口碑:眾口稱頌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載:充滿。群眾的稱頌一路上都能聽得到。形容到處受人稱贊。明 張煌言《甲辰九月獄中感懷三首(其一)》:“口碑載道是還非,誰識蹉跎心事違?”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寧為雞口,無為牛后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
      dùn kǒu wú yán頓口無言張口結舌,說不出話。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03回:“罵得王慶頓口無言,插燭也似磕頭求方便。”
      kǒu rú xuán hé口如懸河見“口若懸河”。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zhòng kǒu yī cí眾口一詞很多人都說同樣的話。唐 令狐楚《謝賜冬衣狀》:“自臣而下,萬口一聲。”
      shǒu píng jiān kǒu守瓶緘口猶言守口如瓶。謂閉口不言。清·李漁《憐香伴·鞅望》:“你把姻緣簿徼,你把相思帳銷,我從今守瓶緘口,免被人嘲。”
      jiàn chuān yàn kǒu箭穿雁口箭:弓箭;穿:通過,穿通。比喻閉嘴不出聲。元·馬致遠《漢宮秋》:“似箭穿雁口,沒個人敢咳嗽。”
      bèn kǒu zhuō shé笨口拙舌沒有口才,不善言談。秦兆陽《在田野上前進》第一章:“部隊作風,說話又尖又硬,絲毫不留情面,又滿有一套理論,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yǐn wéi kǒu shí引為口實口實:話柄。作為談話的資料。指作為指責、攻擊或嘲笑的話柄。許德珩《回憶蔡元培先生》:“北洋軍閥政府對他在教育事業(yè)上力圖革新,極為不滿,尤其對于北京大學男女同校一節(jié),引為口實。”

      亚洲日本国产乱码va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亚洲精品456播放|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亚洲午夜福利717|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国外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亚洲黄片大全|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好看的电影网站亚洲一区 |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