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中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ǎn zhōng zhī dīng眼中之釘 | 比喻極其厭惡憎恨的人。 | 《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
dài zì guī zhōng待字閨中 | 留在閨房里等待許配(閨:好臥室)。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女子許嫁,笄而字。” |
rì zhōng zé zè日中則昃 | 昃:太陽偏西。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 《周易 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
rì zhōng bì zè日中必昃 | 同“日中則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滿必虧。明公功名到此,已無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時矣。” |
bēi zhōng wù杯中物 | 杯子中的東西,指酒。 | 晉 陶潛《責子》詩:“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
jiā dài zhōng rén wù夾袋中人物 | 指當權者的親信或被收攬作備用的人。 |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丞相許國呂文穆公》:“公夾袋中有冊子,每四方人替罷謁見,必問其有何人才。” |
nǚ zhōng háo jié女中豪杰 | 豪杰:指才能出眾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十娘鐘情所歡,不以貧寠易心,此乃女中豪杰。” |
shuǐ huǒ zhī zhōng水火之中 | 水火:比喻災難。災難困苦之中。 |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證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
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zì zh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 蓬昔日長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里,得到健康成長。 | 《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
yuè zhōng jù xuě月中聚雪 | 聚:集聚。月亮里堆積的白雪。形容女子又美又白。 |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帝王·后妃》:“蜀先生置甘后于白綃帳中,望之如月中白雪。” |
bēi zhōng shé yǐng杯中蛇影 | 同“杯弓蛇影”。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鳥獸》:“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馬,難分禍福。龍駒鳳雛,晉閔鴻夸吳中陸士龍之異;伏龍鳳雛,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 |
rén zhōng shī zǐ人中獅子 | 像獅子是獸中之王那樣。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 《釋氏要覽》:“天竺大乘沙門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諸國獨步,內外綜博,無籍不練,世人咸曰人中獅子。” |
shuǐ zhōng lāo yuè水中撈月 |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 元 楊景賢《劉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 |
què píng zhòng xuǎn雀屏中選 | 雀屏:畫有孔雀的門屏。指得選為女婿。 | 《舊唐書·高祖竇皇后傳》:“乃于門屏畫二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潛約中目者許之。前后數十輩莫能中。高祖后至,兩發各中一目。毅大悅,遂歸于我帝。” |
wú dòng yú zhōng無動于中 | 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云之無有,漠然無所動于其中也。” |
liú zhōng bù fā留中不發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5回:“武后臨朝,心中郁悶,曾三上封章,勸其謹守婦道,迎主還朝,武后俱留中不發。” |
jiā dào zhōng luò家道中落 | 家業衰敗,境況沒有從前富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雖然他家太爺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時拿的許多銀子出來?” |
zhōng liú yī xíng中流一壸 | 喻可貴難得。語出《鹖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壺,指瓠類,系之可以不沉。 | 語出《鹖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壺,指瓠類,系之可以不沉。 |
rì zhōng zé yí,yuè mǎn zé kuī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 |
hú míng gōu zhōng狐鳴篝中 | 見“狐鳴魚書”。 | 清·鄒容《革命軍》第一章:“此自秦以來,所以狐鳴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誅,魏史當涂。” |
xiōng zhōng zhèng,móu zǐ liǎo胸中正,眸子瞭 | 眸子:瞳仁,眼睛;瞭:明亮。心地純正,眼睛明亮。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
xiào zhōng yǒu dāo笑中有刀 |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 | 唐·白居易《天可度》詩:“看不見李義府之輩笑欣欣,笑中有刀潛殺人。” |
bēi zhōng zhī wù杯中之物 | 杯子中的東西,指酒。同“杯中物”。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只是飲酒,盡醉方休,日常飯食,有一頓,沒一頓,都不計較,單少不得杯中之物。” |
rè zhōng míng lì熱中名利 | 熱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圖獲得個人名利。 | 林語堂《論幽默》:“看人棲棲皇皇熱中名利,而自己卻清閑超逸,于是也笑了。” |
zhōng bǎo sī náng中飽私囊 | 中飽:從中得利。指侵吞經手的錢財使自己得利。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薄疑謂趙簡主曰:‘君之國中飽。’簡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對曰:‘府庫空虛于上,百姓貧餓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
quán zhōng nuò shā拳中掿沙 | 用手握沙,捏合不到一起。比喻不團結。 |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便似水底捺瓜,親子父便似拳中掿沙。” |
jìn zài bù yán zhōng盡在不言中 | 盡:都,全部。指大家不言明,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一折:“我正是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 |
guǎn zhōng kuī tiān管中窺天 | 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 《莊子 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
náng zhōng qǔ wù囊中取物 | 囊:口袋。從口袋中取東西。比喻辦事毫不費力就可以辦到。 | 《三國志通俗演義·諸葛亮二擒孟獲》:“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
yè wěi tú zhōng曳尾涂中 | 原意是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于貧賤。后也比喻在污濁的環境里茍且偷生。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sè zhōng è guǐ色中餓鬼 |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
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眼中疔,肉中刺 | 疔:疔瘡。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 |
yì zhōng rén意中人 | 心意相知的友人,后多指心中所眷戀的人。 | 晉·陶潛《示周祖謝三郎》:“藥石有時閑,念我意中人。” |
jìng zhōng sī dòng靜中思動 | 靜:平靜,靜止;動:變動。指在生活平靜中希望有所改變。也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就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一時忽然靜中思動,因命牡丹、蘭花眾仙子看守洞府,去訪百草仙子,不意適值外出。” |
qiáng zhōng gèng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強中更有強中手 |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我想有這桃花女,怎顯我的陰陽,只等問成了親事時,不怕不斷送在我手里。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終被惡人磨。” |
jìn tuì zhōng dù進退中度 | 見“進退有度”。 | 《呂氏春秋·士容》:“客有見田駢者,被服中法,進退中度,趨翔閑雅,辭令遜敏。” |
lián zhòng sān yuán連中三元 |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一卷:“后來連中三元,官封沂國公。” |
dū zhōng zhǐ guì都中紙貴 | 形容別人的著作受人歡迎,廣為流傳。 | 唐 元稹《和王侍郎酬廣宣上人觀放榜后相賀》:“都中紙貴流傳后,海外金填姓字時。” |
zhèng zhòng qí huái正中其懷 | 正:恰好;中:投合。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7回:“孝公聞‘伯術’二字,正中其懷。” |
kǒu zhōng zǎo shī口中蚤虱 | 比喻極易消滅的敵人,猶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 《韓非子·七術》:“(王)以臨東陽,則邯鄣口中虱也。” |
mǎ zhōng guān wǔ馬中關五 | 猶言魯魚亥豕。 | 唐·顏真卿《干祿字書》序:“備存往制,筆削所誤,抑有前聞,豈唯豕上加三,蓋亦馬中關五。” |
shuǐ zhōng zhuó yán水中著鹽 | 比喻不著痕跡。 | 清·薛雪《一瓢詩話》:“作詩用事,要加釋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 |
guó zhōng zhī guó國中之國 | 指一個國家內不受中央政權統轄的政權或地方。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無不恨恨不已。” |
zhuī chǔ náng zhōng錐處囊中 | 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就會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不會長久被埋沒,終能顯露頭角。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
zhōng liú dǐ zhù中流砥柱 | 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艱難環境中起支柱作用的個人或集體。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黃河三門峽東的石山。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
wèng zhōng zhuō biē甕中捉鱉 | 從大壇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叫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
rì zhōng bì yí日中必移 | 同“日中則昃”。 | 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mìng zhōng zhù dìng命中注定 | 命:命運;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預先決定。舊時迷信說法;指命運早已決定了。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gǔ jīn zhōng wài古今中外 | 從古代到現在;從國內到國外。 | 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沒有一個國家曾經用這種所謂示威運動而變成了既富且強的。” |
wèng zhōng zhī biē甕中之鱉 |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東西。甕:大壇子;鱉:甲魚。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 |
kǔ zhōng zuò lè苦中作樂 | 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náng zhōng xiū sè囊中羞澀 | 囊:口袋。指口袋中的錢不多了。 | 梁實秋《窮》:“別看我囊中羞澀,我有所不取。” |
fǔ zhōng yú釜中魚 | 釜:鍋,古代炊具。釜中已生出魚來。比喻生活困難,斷炊已久。 | 唐·韓翃《寄雍丘竇明府》:“機盡獨親沙上鳥,家貧唯向釜中魚。” |
zhōng xīn cáng zhī中心藏之 | 中心:內心,心中。深深地記在心里。 | 《詩經·小雅·服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gāng zhōng róu wài剛中柔外 | 剛:剛硬,堅強;中:里,內心;柔:軟弱,柔和。表面柔順,內里剛強。指人外柔而內剛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內藏殺機的策略。 | 《三十六計·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
shān zhōng wú hǎo hàn,hú sūn chēng bà wáng山中無好漢,猢猻稱霸王 |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同“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 |
xué guàn zhōng xī學貫中西 | 形容中文、外語都十分好。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máng zhōng yǒu cuò忙中有錯 | 在慌張忙亂中照顧不周而產生差錯。亦作“忙中有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他這一樂,樂得忙中有錯,爬起來慌慌張張的也向舅太太磕了個頭。” |
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終非池中物 | 池中物:比喻蟄處一隅、腳無大志的人。比喻總有出頭的一天。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
rì zhōng bì tóng日中必湲 | 見“日中必彗”。 | |
xīn zhōng yǒu shù心中有數 | 比喻了解實際情況;心里有底。 | 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數,為她去和老山東交鋒做準備。” |
wú xíng zhī zhōng無形之中 | 不知不覺的情況下。 | |
yǔn zhí jué zhōng允執厥中 | 謂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 《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cǐ zhōng sān mèi此中三昧 |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里面的奧妙之處。 | 唐·李肇《國史補·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圣三昧。” |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 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 清·壯者《掃迷帚》第24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
zhèn yīng zhōng cháo振纓中朝 | 振纓:彈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晉書·周馥傳》:“馥振纓中朝,素有俊彥之稱。” |
duò yún wù zhōng墮云霧中 | 墮: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霧中間。比喻迷惑不解。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卿故墮其云霧中。’” |
yǎn zhōng dīng眼中釘 | 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
bǎi fā bǎi zhòng百發百中 | 百:形容多;發:發射;也指射箭;中:正對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術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標。②比喻料事準確;算計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西周策》:“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以善息。” |
xiǎo zhōng jiàn dà小中見大 | 指從小事中可以窺見到更大的問題或更深的道理。 | 清·沈復《浮生六記》第二卷:“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 |
gè zhōng zhī rén個中之人 | 指曾親歷其間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七卷:“據下官看起來,不是個中之人。” |
qǐn kuì shū zhōng寢饋書中 | ||
fǔ zhōng zhī yú釜中之魚 | 在鍋里游著的魚。比喻不能久活。 | 《元史 王榮祖傳》:“彼小國負險自守,釜中之魚,非久自死。” |
kōng zhōng lóu gé空中樓閣 | 建造在半空中的樓閣。個別時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曠達的胸襟。一般比喻虛構的事物。現多用來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及空想。 | 唐 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云霞。” |
péng zhōng biāo wài弸中彪外 | 弸:充滿;彪:文采。指人內有才德,則有文采,自然外露。贊美德才兼備的人。 | 漢·揚雄《法言·君子》:“或問:‘君子言則成文,動則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
yǎn zhōng bá dīng眼中拔釘 |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 雜傳八 趙在禮》:“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
xuě zhōng hóng zhǎo雪中鴻爪 | 同“雪泥鴻爪”。 | 清·陳維菘《水調歌頭·題友人詞并示方鄴大匡》詞:“萬象雪中鴻爪,一過已忘情。” |
cóng zhōng yú lì從中漁利 | 漁:勞取。漁利:乘機謀取不正當的權益。人當中撈取好處。 | 清·許奉恩《里乘》第四卷:“說其改醮,已則從中漁利,藉以餬口。” |
zhōng yōng zhī dào中庸之道 |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種主張。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則和態度。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
jiǔ pǐn zhōng zhèng九品中正 | 品:等級。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實行選拔官吏的等級制度。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今天下四萬萬人之材性,長素豈嘗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檢查差第之乎?” |
xiōng zhōng wàn juàn胸中萬卷 | 謂讀過大量的書。 | 宋·辛棄疾《聲聲慢·送上饒黃倅職滿赴調》詞:“問個里,待怎么銷殺,胸中萬卷。” |
yōng zhōng jiǎo jiǎo庸中佼佼 | 庸:平凡的人;佼佼:特出。指平常人中的特別出眾者。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劉盆子傳》:“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 |
zhōng xīn rú yē中心如噎 | 中心:心中;噎:食物塞住嗓子。心中好像哽咽。形容非常悲哀 | 《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
sāng zhōng shēng lǐ桑中生李 | 桑樹上長李樹。比喻少見多怪。 | |
qiè zhòng shí bìng切中時病 | 切:切合;中:恰好對上;病:害處。指發表的言論正好擊中當時社會的弊病。 | 宋 龔明之《中吳紀聞 王彥光》:“彥光時主麗水簿,慨然上疏陳十弊,皆切中時病。” |
zhōng zhèng wú sī中正無私 | 中正:正直。端莊正直,不存私心。 | 春秋·齊·管仲《管子·五輔》:“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 |
fǔ zhōng yóu yú釜中游魚 | 在鍋里游著的魚。比喻處在絕境中的人。也比喻即將滅亡的事物。 | 《后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
zhuī chū náng zhōng錐出囊中 | 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就會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終能顯露頭角。 | 明·徐禎卿《談藝錄》:“氣本尚壯,亦忌銳逸。思王《野田黃雀行》:‘譬如錐出囊中,大索露矣。’” |
mò xìn zhí zhōng zhí,xū fáng rén bù rén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 | 直:公正,正直。不能簡單地相信別人很正直,而應當提防他存心不良。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我幾番見那婆娘常常的只顧對我說些風話,我只以親嫂嫂一般相待。” |
xiàn luò jì zhōng陷落計中 | 指中敵人或對方的詭計。 | |
yī yǔ zhōng rén一語中人 | 中:中傷。以一句話中傷人。 | 宋·李昌令《令善錄·劉貢父》:“蓋好謔人者,但知取快一時,不知一語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
rì zhōng bì zè,yuè mǎn bì kuī日中必昃,月滿必虧 | 昃:太陽偏西。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滿必虧。明公功名到此,已無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時矣。” |
fēng zhōng zhī zhú風中之燭 | 在風里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 明 李贄《覆鄧石陽書》:“猶聞拜疾趨,全不念風中之燭,滅在俄頃。” |
qǔ zhū gōng zhōng取諸宮中 | 《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宮,古代對房屋的通稱。后以“取諸宮中”謂取用于自己家中,極言其便利。 | 《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
shēn zhōng yǐn hòu深中隱厚 | 內心廉正忠厚。 | 西漢·司馬遷《史記·韓長孺列傳論》:“余與壺遂定律歷,觀韓長孺之義,壺遂之深中隱厚。世之言梁多長者,不虛哉!” |
zhōng tōng wài zhí中通外直 | 蓮的莖中心有孔可通上下,其外正直,不彎不曲。比喻人的心胸寬廣,行為端正。 | 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gōu zhōng zhī jí溝中之瘠 | 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 戰國·趙·荀況《荀子·榮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凍餓,操瓢囊為溝壑中之瘠者也。” |
dāng zhóu chǔ zhōng當軸處中 | 正處在車軸的中間。比喻官居要位。 | 漢 桓寬《鹽鐵論 雜論》:“車丞相即周呂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
gōu zhōng jí溝中瘠 | 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 宋·文天祥《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
fǔ zhōng shēng yú釜中生魚 | 比喻生活困難,斷炊已久。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獨行傳 范冉》:“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