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黃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huáng fēng wù zhào黃風霧罩 | 猶言不守本分,胡亂行事。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他決不容讓生寶這樣黃風霧罩地鬧騰。” |
lí huáng pìn mǔ驪黃牝牡 | 猶言牝牡驪黃。喻指事物的表面現象。 | 明·文徵明《跋采臨帖》:“觀者當求之驪黃牝牡之外也。” |
huáng yī shǐ zhě黃衣使者 | 指出使宮市的太監。 | 唐·白居易《賣炭翁》:“黃衣使者白衫兒。” |
lóng zhàn xuán huáng龍戰玄黃 | 見“龍血玄黃”。 | 茅盾《回憶之類》:“不過,當那一聲焦雷打到我們面前時,童稚之心也曾歡喜而鼓舞,也曾睜大了驚異的眼睛,癡望著‘龍戰玄黃’的天地,好像這一切本在意中,要來的總歸要來,而現在是終于來了而已。” |
lóng xuě xuán huáng龍血玄黃 | 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 | 《周易 坤》:“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
dùn jì huáng guàn遁跡黃冠 | 謂避開塵世而做道士。 | 劉復《奉答王敬先生》:“原來先生是個留學日本速成法政的學生,又是個‘遁跡黃冠’的遺老,失敬失敬。” |
huáng kǒu rú zǐ黃口孺子 | 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3回:“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
huáng yún bái cǎo黃云白草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唐·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
yī zhěn huáng liáng一枕黃粱 | 比喻夢幻的不現實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實現的美好理想不能實現;落得一場空。 | 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qīng huáng bù jiāo青黃不交 | 青:未成熟的莊稼;黃:已成熟的莊稼。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比喻新舊失去銜接。 | 宋·蘇軾《奏浙西災傷第一狀》:“來年青黃不交之際,常平有錢無米。” |
huáng fà ér chǐ黃發兒齒 | 比喻人長壽。 | |
huáng pái jǐng gào黃牌警告 | 指足球比賽中裁判員對有較嚴重犯規行為的運動員出示黃牌以示警告,也借指對人的提醒、警告。 | 孫力《都市風流》第11章:“戴維發出了黃牌警告,那是威嚴不可侵犯、不可動搖的警告。” |
cāng huáng fān fù蒼黃翻覆 | 蒼:青色;蒼黃:青色和黃色;反覆:反復無常。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
huáng juàn qīng dēng黃卷青燈 | 黃卷:古代書籍用黃低繕寫,因指書籍;青燈:油燈發青色的燈光,指油燈。燈光映照著書籍。形容深夜苦讀,或修行學佛的孤寂生活。 | 宋·陸游《劍南詩篇·客愁》:“蒼顏白發人衰境,黃卷青燈空心。” |
huáng rén pěng rì黃人捧日 | 見“黃人守日”。 | 宋·宋祁《春帖子詞·<皇帝閣>》:“青帝回風還習習,黃人捧日故遲遲。” |
huáng ěr chuán shū黃耳傳書 |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后比喻傳遞家信。 |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后因以為常。” |
huáng què xián huán黃雀銜環 |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實感仁恩。今贈白環四枚,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環。” |
shù huáng dào bái數黃道白 | 見“數黃道黑”。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4卷:“第一件一張花嘴,數黃道白,指東話西,專一在官宦人家打蜇,那女眷們沒一個不被他哄得投機的。” |
huáng guàn yě fú黃冠野服 | 見“黃冠草服”。 | 古直《冷圃曲》:“二月梅江波滟滟,黃冠野服期許劍。” |
huáng máo yā tóu黃毛丫頭 | 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子。 | 錢鐘書《圍城》:“為了一個黃毛丫頭,就那么憤世嫉俗,真是小題大做!” |
bái sǒu huáng tóng白叟黃童 | 白頭發的老人和黃頭發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 明 無名氏《衣錦還鄉》第四折:“仰賴圣德仁慈,白叟黃童,焚香頂禮,俺永享快樂也。” |
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啞子吃黃連 | 歇后語。比喻有苦說不出。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三回:“正是啞子吃黃連,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
qīng dēng huáng juàn青燈黃卷 | 光線青熒的油燈和紙張泛黃的書卷。借指清苦的攻讀生活。 | 元·葉颙《書舍寒燈》詩:“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釭午夜香。” 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你既愛青燈黃卷,卻不要隨機而變。” |
cāng huáng fān fù蒼黃翻復 | 蒼:青色。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 《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復。淚翟子之悲,慟朱公之哭。” |
dié fěn fēng huáng蝶粉蜂黃 | 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妝扮美容。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
huáng fà chuí tiáo黃發垂髫 | 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指老人與兒童。 | 《詩經·魯頌·閟宮》:“黃發臺背。”晉·潘岳《藉田賦》:“垂髫總發。” |
xìn kǒu cí huáng信口雌黃 | 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了重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雌黃:雞冠石;黃赤色。 | 南北朝 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
tiào zài huáng hé yě xǐ bù qīng跳在黃河也洗不清 | ||
huáng zhōng huǐ qì,wǎ fǔ léi míng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mìng rǎn huáng shā命染黃沙 | 染:沾上。身體挨上黃沙。指死亡。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倘若大限來到,身歸泉世,命染黃沙,如何留得?” |
huáng guàn cǎo lǚ黃冠草履 | 見“黃冠草服”。 | 曹亞伯《武昌起義·宣布滿清罪狀檄》:“黃冠草履之民,誰無尊親之血氣;四海九州之內,何非故國之山河。” |
huáng fā tái bèi黃發鮐背 | 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后常指老年人。鮐背;鮐魚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長壽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黃發臺背”、“黃耈臺背”、“鮐背蒼耈”。 | 南朝·宋·宗炳《明佛論》:“雖復黃發鮐背,猶自覺所經俄頃,況其短者乎?” |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不到黃河心不死 |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虎窮》:“我一路何等勸你,你這樣人,不到黃河心不死,還說什么親戚!” |
táng láng huáng què螳螂黃雀 | 比喻目光短淺,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后患。“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略語。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懸賞,殺人身被官拿,試看螳螂黃雀,勸君得意休夸。” |
páng méi huáng fā龐眉黃發 | 眉斑白,頭發黃。指老人。龐,用同“厖”。 | 《北史·隋紀下·煬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龐眉黃發,更令收敘,務簡秩優。”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唐 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
miàn huáng jī shòu面黃肌瘦 | 面:臉;肌:肌肉;代指身體。面色發黃;身體消瘦。形容人久病體衰或營養不良的樣子。 | 元 楊梓《霍光鬼諫》:“眼欺縮腮模樣,面黃肌瘦形相。” |
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shuō bù chū de kǔ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 | 黃連:中藥,味苦。啞巴吃了黃連,嘴里說不出來。比喻有苦難言 | 曾樸《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國不知地理,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 |
rén yuē huáng hūn人約黃昏 | 人在黃昏時約會。指情人約會。 | 宋·歐陽修《生查子》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在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元·無名氏《云窗夢》第二折:“散了客賓,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則怕辜負了人約黃昏。” |
huáng guàn cǎo fú黃冠草服 | 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郎中書》:“而所謂磊落超脫者,往往出于黃冠草服之間。” |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黃粱美夢 | 黃粱:小米。煮一鍋小米飯的時間;做了一場好夢。比喻虛幻的夢想。 | 唐 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
huáng tái zhī guā黃臺之瓜 | 黃臺:指《黃臺瓜辭》,為唐李賢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cāng huáng fǎn fù蒼黃反復 | 蒼:青色。反復:顛過來倒過去。青的一會兒變成黃的,黃的一會變成青的。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亦作“蒼黃翻復”。 | |
huáng zhōng cháng qì黃鐘長棄 | 見“黃鍾毀棄”。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公一日謂生曰:‘君出余緒,遂使孺子成名。然黃鐘長棄奈何!’” |
yī zǐ yāo huáng衣紫腰黃 | 身穿紫袍,腰佩金銀魚袋。大官裝束,亦指做大官。 | 明 謝讜《四喜記 帝闕辭榮》:“誰不愿衣紫腰黃,還須慮同袍中傷。” |
huáng tóng hào shǒu黃童皓首 | 見“黃童白叟”。 | 宋·司馬光《送伊闕王大夫歌》:“黃童皓首接手而游嬉。” |
huáng tóng bái sǒu黃童白叟 | 黃發兒童,白發老人。泛指老人與孩子。 | 唐 韓愈《元和圣德》詩:“卿士庶人,黃童白叟,踴躍歡呀。” |
chéng huáng jú lǜ橙黃橘綠 | 指秋季景物。 | 宋·蘇軾《贈劉景文》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
huáng ěr jì shū黃耳寄書 |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指傳遞家信。 |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駿犬,名黃耳,甚愛之。……其后因以為常。” |
huáng liáng yī mèng黃粱一夢 | 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 唐 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
huáng zhōng wǎ fǒu黃鍾瓦缶 | 比喻藝術性較高和較低的文藝作品。 | |
míng rì huáng huā明日黃花 |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huáng lóng tòng yǐn黃龍痛飲 | 宋金交戰,岳飛曾說要直搗黃龍府,與人痛飲。后遂以“黃龍痛飲”指徹底擊敗敵人,歡慶勝利。 | 宋金交戰,岳飛曾說要直搗黃龍府,與人痛飲。龔振黃《青島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門學界,糾合學界同志,連絡全國人民,黃龍痛飲,岳武穆之是法;馬革裹尸,漢伏波之未死。” |
huáng jīn shí jiān黃金時間 | 指廣播電視在一天中收聽、收視人數最多的時間。 | 《文匯報》:“黃金時間黃金節目……歡迎中外廠商特約播出廣告。” |
shuō huáng dào hēi說黃道黑 | 比喻對人對事任意評論。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1回:“你這廝在蔡九知府后堂,且會說黃道黑,撥置害人,無中生有攛掇他。” |
pèi zǐ huái huáng佩紫懷黃 | 腰間佩掛紫色印綬,懷里揣著黃金官印。漢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綬。因以“佩紫懷黃”指身居高官。語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結紫綬于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 | 語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 |
huáng máo bái wěi黃茅白葦 | 連片生長的黃色茅草或白色蘆葦。形容齊一而單調的情景。 | 宋·蘇軾《答張文潛書》:“惟荒瘠斥鹵之地,彌望皆黃茅白葦,此則王氏之同也。” |
huáng zhōng huǐ qì,wǎ fǒu léi míng黃鐘毀棄,瓦缶雷鳴 | 黃鐘:大鐘;瓦缶:瓦鍋。黃鐘被砸爛拋置一邊,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人卻身居高位。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下卷:“鼠輩鴟張其若是哉!黃鐘毀棄,瓦缶雷鳴。蠢茲幺幺,毒害乃爾。” |
nán ér liǎng xī yǒu huáng jīn男兒兩膝有黃金 | 指男子漢不可輕易向人下跪。 | 《西游補》第六回:“行者微露不忍之態,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兒兩膝有黃金。你今后不可亂跪!’” |
téng dá fēi huáng騰達飛黃 | 同“飛黃騰達”。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就中若講人品心地,卻只有我這安學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貴,不能騰達飛黃。” |
tòng yǐn huáng lóng fǔ痛飲黃龍府 | 痛飲:盡情地喝酒;黃龍:府名,金國的都城,在吉林農安縣。指攻克敵京,置酒高會以祝捷。后泛指為打垮敵人而開懷暢飲。 | 李大釗《口占一絕》詩:“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 |
fēi huáng téng dá飛黃騰達 | 飛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騰達:本作“騰踏”;形容神馬騰空飛馳。像飛黃神馬似的騰空飛馳。比喻升遷很快。 |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飛黃騰達,賴長者恩榮德化。” |
mèng shú huáng liáng夢熟黃粱 | 黃粱:粟米。比喻美好的愿望如同夢幻一樣。 | 明·無名氏《鳴鳳記·林公避兵》:“只見他一似宰予晝寢,孟軻隱幾,夢熟黃粱,莊周夢蝶正顛狂,周公事業成何望!” |
rǎn cāng rǎn huáng染蒼染黃 | 蒼:青色。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 《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
qīng huáng bù jiē青黃不接 | 青:田里的青苗;黃:成熟的莊稼。舊糧已吃完;新糧未成熟;口糧中斷。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斷。 | 《元典章 戶部 倉庫》:“即日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各處物斛涌貴。” |
yǎo rú huáng hè杳如黃鶴 | 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 唐 崔灝《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yáo huáng wèi pǐn姚黃魏品 | 見“姚黃魏紫”。 | 宋·梅堯臣《次答公度》:“姚黃魏品若盡有,春色定應天下空。” |
yáo huáng wèi zǐ姚黃魏紫 | 姚黃:千葉黃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葉肉紅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陽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后泛指名貴的花卉。 | 宋·歐陽修《綠竹堂獨飲》詩:“姚黃魏紫開次第,不覺成恨俱零凋。” |
bì luò huáng quán碧落黃泉 | 碧落:天上、天界。黃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個角落。 | 唐 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fēi huáng téng tà飛黃騰踏 | 形容馬的飛馳。后多比喻官職地位升得很快。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
lùn huáng shù bái論黃數白 | ①謂任意評論是非好壞。②點了黃金又數白銀。極言財富之多。 | 明·丘濬《投筆記·投筆空回》:“笑弩駘言不遜,論黃數白不堪聽。” |
huáng huā wǎn jié黃花晚節 | 指菊花能傲霜開放,比喻人到晚年能保持高尚的節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韓魏公》:“魯直詩云:‘黃花晚節尤可惜,青眼故人殊不來。’” |
bàn qīng bàn huáng半青半黃 | 農作物還沒有長好,青黃相接。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 | 宋 朱熹《朱子全書》第一卷:“只為明得不盡,若明得盡,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黃,未能透徹,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謂真知也。” |
lùn huáng shǔ hēi論黃數黑 | 數:數落,批評。背后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 |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折:“你入門來便鬧起,有甚的論黃數黑。” |
guò shí huáng huā過時黃花 | 黃花:菊花。重陽節后的菊花。比喻過了時的或失去意義的事物。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01回:“今該轉機已成過時黃花。” |
huáng wū zuǒ dào黃屋左纛 | 黃屋:古代皇帝的車蓋;纛: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指帝王坐的車子。 |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紀信乃乘王車,黃屋左纛。” |
huáng dì zǐ sūn黃帝子孫 | 黃帝:姬姓,號軒轅氏,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的后代。指中華兒女。 | 周恩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仍需要全國同胞,每一個熱血的黃帝子孫,堅韌不拔地努力奮斗。” |
gǎo xiàng huáng xù槁項黃馘 | 杭:枯干;項:頸項;馘:臉。頸項枯瘦,面色蒼黃。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 莊周《莊子 列御寇》:“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
fēi huáng téng dá蜚黃騰達 | 騰達:上升。形容駿馬的飛馳。比喻官職地位升得很快。 | 曾樸《孽海花》第二回:“恭喜世兄一舉成名,蜚黃騰達。” |
huáng qí zǐ gài黃旗紫蓋 | 天空中出現狀如黃旗紫蓋的云氣。舊為皇帝出世的征兆。 | 《三國志·吳志·孫皓傳》:“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傳》:“黃旗紫病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楊之君乎?” |
huáng quán zhī xià黃泉之下 | 黃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 《左傳 隱公元年》:“誓之曰: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
huáng tóng bái diān黃童白顛 | 見“黃童白叟”。 | 明·袁宏道《邑錢侯直指疏薦序》:“夫今之黃童白顛,猶昔氓也。” |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huáng què zài hòu黃雀在后 | (螳螂準備捕蟬)黃雀在后面準備啄螳螂。比喻伺機從后面襲擊;也比喻有后顧之憂。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huáng yáng è rùn黃楊厄閏 | 黃楊:樹木名;厄:困苦;閏:閏年。舊時傳說,黃楊木難長,遇到閏年,非但不長,反而會縮短。比喻境遇困難。 | 宋 蘇軾《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 退圃》:“園中草木春無數,只有黃楊厄閏年。” |
huáng fā tái bèi黃發臺背 | 指長壽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黃發,指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臺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臺,通“鮐”。 | 《詩經·魯頌》:“黃發臺背,壽胥與誠。” |
rén lǎo zhū huáng人老珠黃 | 舊時比喻女子老了被輕視,就象因年代久遠而失去光澤的珍珠一樣不值錢。 | 清 張貴勝《遣愁集》:“人老珠黃,春殘花謝。” |
fān huáng dǎo yí翻黃倒皁 | 猶言顛倒黑白。 | |
huái huáng pèi zǐ懷黃佩紫 | 指懷里揣著金印,腰間佩著紫綬。指身居高官顯位。同“佩紫懷黃”。 | 《梁書 陳伯之傳》:“,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 |
huáng zhōng wǎ fǔ黃鐘瓦釜 | 瓦釜:泥土燒成的大鍋,用作樂器,音調最為低。比喻高雅優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賢才和庸才。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niú huáng gǒu bǎo牛黃狗寶 |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罷,倘若有一點叫人過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
fān huáng dǎo zào翻黃倒皂 | 猶言顛倒黑白。 | 明 康海《鮑老兒 秋日閑情》套曲:“眉來眼去,唇三口四,泥爛油滑,翻黃倒皂,呼風喚雨,搦霧摶沙。” |
huáng jī bái fàn黃齏白飯 | 指粗惡的飯食。 | 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券》:“風雨蕭條,衡門暫留,黃齏白飯度春秋。” |
huáng jīn shī sè黃金失色 | 黃金失去了顏色。比喻人倒霉時才能再大也不能發揮作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運退黃金失色,時來頑鐵生輝。” |
huáng liáng yī mèng黃梁一夢 |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 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于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
wǔ huáng liù yuè五黃六月 | 指陰歷五、六月間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27回:“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 |
wǎn jié huáng huā晚節黃花 | 黃花:菊花;晚節:晚年的節操。比喻人晚節高尚。 | 宋·韓琦《九日小閣》詩:“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 |
huái huáng wò bái懷黃握白 | 謂攜帶著錢財。黃,指黃金;白,指白銀。 | 晉·葛洪《抱樸子·勉學》:“于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 |
huáng gān hēi shòu黃干黑瘦 | 指人面容憔悴的樣子。 |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你戀著紅裙翠袖,折倒的你黃干黑瘦。” |
wò sù pī huáng握素披黃 | 猶言握鉛抱槧。素,白絹,古代用以書寫。黃,雌黃,古代用以校點書籍。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握素披黃,吟道詠德,苦辛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