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好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niè bì zhī hǎo嚙臂之好 | 舊時指男女密約婚嫁之事。 | 清·二石生《十洲春語》卷下:“修月生與文香甚昵,素有嚙臂之好。” |
mǔ dān suī hǎo,quán zhàng lǜ yè fú chí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 |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在旁協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0回:“俗話說的,‘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太太們不虧了鳳丫頭,那些人還幫著嗎?” |
dǔ xìn hào gǔ篤信好古 | 篤:誠篤;信:誠實;好:熱愛。堅持自己的信仰,喜愛古代的典籍。 | 明·劉基《陳司戶墓志銘》:“情貫經史,蜚聲癢序,而弗競弗求,篤信好古。” |
huā hǎo yuè yuán花好月圓 | 花兒是美的;月亮是圓的。比喻美好團聚。多用做新婚賀詞。 | 宋 晁端禮《行香子 別恨》詞:“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
qià dào hǎo chù恰到好處 | 恰:正好。辦事、說話正好達到最適當的地步。 | 清 王士禛《帶經常詩話》:“元倡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諸名士和作皆不觸及。” |
pāi shǒu jiào hǎo拍手叫好 | 拍著手叫好。形容仇恨得到消除。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20回:“老殘沉吟了一會,說道:‘……不如老哥一不做二不休,將此兩款替人瑞再揮一斧吧。’子謹拍手叫好。” |
tān cái hǎo sè貪財好色 | 貪圖財貨,喜好女色。 | 《漢書·高帝紀》:“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 |
hǎo nǚ bù chuān jià shí yī好女不穿嫁時衣 |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遺產生活。 | 舊諺:“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紹宗:‘如何是西來意?’紹宗曰:‘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
hǎo jǐng bù cháng好景不常 | 美好的光景不能永遠存在。多用于對世事變遷的感嘆。 | 宋·晁補之《梁州令疊韻》:“好景難常在,過眼韶華如箭。” |
hào gāo wù yuǎn好高騖遠 | 好:喜歡;騖:從事;追求。喜歡高的;追求遠的。指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 《宋史 道學傳一 程灝》:“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
hào shēng wù shā好生惡殺 | 好:喜愛;惡:討厭,憎恨。愛惜生靈,不喜殺生 | 《舊唐書·姚崇傳》:“陛下好生惡殺,此事請不煩出敕,乞容臣出牒處分。” |
xián hǎo dào qiàn嫌好道歉 | 說好道壞。謂挑剔苛求。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這些殺才,劫掠良家婦女,在此歌曲,還有許多嫌好道歉。” |
shù xiū zì hǎo束修自好 | 猶言束身自修。 | 清·鄭燮《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天束修自好者,豈無其人;經濟自期,抗壞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
hǎo ròu wān chuāng好肉剜瘡 | 比喻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璣禪師》:“說迷說悟,猶是好肉剜瘡;一切平常,盡落天魔外道。” |
tōng jiā zhī hǎo通家之好 | 指兩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樣。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四折:“有西鄰趙國器,是這揚州奴父親,與老夫三十載通家之好。”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chuán qiān lǐ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舍,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
shuō hǎo shuō dǎi說好說歹 | ①謂百般勸說或請求。②褒貶,評論好壞。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我趕眼錯就走出來,還要攔阻,又說好說歹,放了我來。” |
mǔ dān suī hǎo,quán píng lǜ yè fú chí牡丹雖好,全憑綠葉扶持 |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在旁協助。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二回:“也不像兩個人打,就如一對猛虎爭餐,擂臺上流做一團。牡丹雖好,全憑綠葉扶持。” |
jí gōng hǎo lì急功好利 | 見“急功近利”。 | 清·惲敬《三代因革論》:“而又日見貢之簡略易從,爭趨之以為便我。便我,于是急功好利之君之大夫,徇其民而大奕之。” |
hǎo xīn zuò le lǘ gān fèi好心做了驢肝肺 | 俗語。指把好心當作壞意。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你看我好心做了驢肝肺,你倒訕起我來,憑說我去罷。” |
lè dào hǎo gǔ樂道好古 | 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yāo gōng tǎo hǎo邀功討好 | 指為得到好感或討人喜歡而去迎合某人。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5章:“另外,他對自己更不滿意的是,他的行為看來似乎是向少安一家人邀功討好一般!” |
hào yì wù láo好逸惡勞 | 好:喜愛;逸:安閑;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
hǎo è bù qiān好惡不愆 | 愆:差爽,失誤。好壞、善惡分明,沒有差錯。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好惡不愆,民知所適。” |
hào xué shēn sī好學深思 | 好:喜愛;深:深入。好學而心細,勤于思考。比喻心力并用。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何仙》:“有樂陵李忭,乃好學深思之士,其相好友在座,出其文,代為之請。” |
hǎo shì duō qiān好事多慳 | 猶言好事多磨。 | 元·貫云石《一枝花·離悶》套曲:“常言道好事多慳,陡恁的千難萬難。” |
hǎo yán zì kǒu,yǒu yán zì kǒu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莠言:壞話。好話出自他的口,壞話出自他的口。指人說話反復無常。 | 《詩經·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
hǎo hǎo xiān shēng好好先生 | 指不堅持原則;對誰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 元 無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盧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夠吃肥羊飲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
hǎo mèng nán chéng好夢難成 | 在睡眠時,要想做個好夢也是不輕而易舉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難以變成現實。 | 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
ē qí suǒ hào阿其所好 | 阿;循私;偏袒。迎合別人的心意;順從他人的愛好;以向人討好。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
hào wéi rén shī好為人師 | 好:喜歡;為:做;當。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指不謙虛;喜歡以教育者自居。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sān hǎo èr qiè三好二怯 | 同“三好兩歹”。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娘子與馮官人相見之后,至今三好二怯。” |
hǎo hàn xī hǎo hàn好漢惜好漢 | 惜:愛惜。指才能品行相同的人互相敬重。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2回:“我與將軍以勇力齊名,好漢惜好漢,何忍自相戕賊乎?” |
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大樹底下好乘涼 |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辦。 |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則是吃他家的,便好道這大樹底下好乘涼。” |
ài sù hào gǔ愛素好古 | 指愛好樸質,不趨時尚。 | 先秦 李耳《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
dǔ xìn hào xué篤信好學 | 篤信:忠實地信仰。指對道德和事業抱有堅定的信心,勤學好問。 | 《論語·泰伯》:“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
bǎi nián hǎo hé百年好合 | 夫妻永遠和好之意。 | 《粉妝樓》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載團圓恭喜!” |
wán hǎo wú quē完好無缺 | 完:完整。完完整整,沒有欠缺。 |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難道在你們看來,一切這些反革命的東西,都是完好無缺,十全十美,惟獨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破產’干凈了的嗎?” |
jūn zǐ hǎo qiú君子好逑 | 逑:通“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現指男子追求佳偶。 | 《詩經 周南 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bù huái hào yì不懷好意 | 懷:包藏。沒安好心。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里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míng qiāng hǎo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 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于防備。亦作“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元·無名氏《獨角牛》:“孩兒也,一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
hào móu wú duàn好謀無斷 | 好:喜愛,喜好;謀:計謀,謀劃。愛用計謀,但缺少決斷。形容人空有心計而沒有膽略。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1回:“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tān cái hào lì貪財好利 | 指貪戀錢財和利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利,實為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 |
rén wú qiān rì hǎo,huā wú bǎi rì hóng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 指人的青春短暫。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計算,過后一場空。” |
yán guī yú hǎo言歸于好 | 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虛詞;沒有實際意義;歸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 |
tān cái hào huì貪財好賄 | 賄:賄賂。貪圖財物和喜歡賄賂 |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差小官體察民情,因傅彬貪財好賄,犯刑憲負累忠臣。” |
hào yǒng dòu hěn好勇斗狠 | 狠:暴戾,兇惡,殘忍。愛逞威風,喜歡斗歐。形容人兇強好斗。 | 《孟子·離婁下》:“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 |
chóng xiū jiù hǎo重修舊好 | 恢復舊情,重歸于好。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五章:“秀云不愿改嫁到耳鼓山去,這就是一個最好的重修舊好的時機。” |
bù zhī hǎo dǎi不知好歹 | 不知道好壞。多指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發武松出門。” |
hǎo yǔ sì zhū好語似珠 | 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 | 宋 蘇軾《次韻答子由》:“好語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
bù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不到長城非好漢 | 比喻不能克服困難,達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 吳茂盛《駐京辦》第11章:“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于我而言,沒成為好漢就不到長城。” |
liáng xiāo hǎo jǐng良宵好景 |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 明 無名氏《認金梳》第三折:“我與你捧瑤殤酒滿傾,今日個堪賞玩在公廳,休辜負良宵好景。” |
píng shēng zhī hào平生之好 | 平生:一生;好:愛好。指一生的愛好。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臧洪傳》:“惟平生之好,以屈節而茍生。” |
hào wèn jué yí好問決疑 | 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 |
hào guǎn xián shì好管閑事 | 對別人的事表現出不應有的好奇。 | 茅盾《談月亮》:“什么都是我好管閑事鬧出來的。” |
hǎo shēng hǎo qì好聲好氣 | 形容語調柔和,態度溫和。 | |
xiào mà yóu tā xiào mà,hǎo guān wǒ zì wéi zhī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指為官聲名很壞,任憑人們笑罵,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 | 《宋史·鄧綰傳》:“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 |
zhān zhān zì hǎo沾沾自好 | 猶言沾沾自喜。 | 明·袁宗道《讀〈孟子〉》:“好善與強知慮多聞識正相違,強知多聞必沾沾自好。” |
hǎo lái hǎo qù好來好去 | 善始善終。 | |
gè yǒu suǒ hào各有所好 | 好:愛好。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指人的愛好出自人的本性,只應聽其自然。 | 唐·蕭穎士《仰答韋司業垂訪五首》:“緬懷云巖路,欲往無由緣;物各有所好,違之傷自然。” |
hǎo è bù tóng好惡不同 | 愛好和憎惡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異。 | 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公卿大夫,好惡不同。” |
duó rén suǒ hào奪人所好 | 強奪別人所喜歡的人或物。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恁須不奪人所好。” |
qín jìn zhī hǎo秦晉之好 | 原指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兩國家世代聯姻。后泛指兩性之間的聯姻或婚配關系。 | 元 喬夢符《兩世姻緣》:“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
hào xué bù juàn好學不倦 | 倦;厭倦。愛好學習;從不厭倦。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于獻公,好學不倦。” |
huáng gōng hào qiān黃公好謙 | 指人過分謙虛。 | 《尹文子·大道上》:“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 |
xìn ér hào gǔ信而好古 | 信:相信;好:愛好。相信并愛好古代的東西。 | 《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hǎo le chuāng bā wàng le tòng好了瘡疤忘了痛 | 比喻情況好轉后就忘了過去的困難或失敗的教訓。 | |
hào zì jīn kuā好自矜夸 | 矜:自以為賢能。驕傲自滿,喜歡夸耀自己。 | 《周書·宣帝紀》:“好自矜夸,飾非拒諫。” |
zuò hǎo zuò è做好做惡 | 假裝做好人或惡人,以事應付。 | 《水滸傳》第六二回:“兩個公人,一路上做好做惡,管押了行。” |
yán wáng hǎo jiàn,xiǎo guǐ nán dāng閻王好見,小鬼難當 | 當:對著。和閻王比較好打交道,與閻王手下的小鬼很難溝通。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9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
zhú mǎ zhī hǎo竹馬之好 | 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帝曰:‘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靚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睹圣顏。’因涕灑百行,帝于是慚悔而出。” |
cháo zhōng yǒu rén hǎo zuò guān朝中有人好做官 | 朝:朝廷。指因有權勢的人做靠山就能得到重用。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3回:“恰恰的被一個旁不相干的有心人聽見了,倒著實的在那里關切,正暗合了‘朝中有人好做官’那句俗語。” |
jué miào hǎo cí絕妙好辭 | 辭:文詞。指極美好的文章或文中精辟傳神的詞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捷悟》:“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蔌臼,受辛也,于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 |
dǔ zhì hǎo xué篤志好學 | 篤志:專心一志,立志不變。專心致志,勤奮好學。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侯霸傳》:“霸矜嚴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產業。篤志好學,師事九江太守房元。” |
yè gōng hào lóng葉公好龍 | 葉公:春秋時陳國的一個人;好:愛好。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但并非真正地愛好它;甚至畏懼它。 |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 |
yī shuāng liǎng hǎo一雙兩好 | 比喻夫婦美好相稱。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雙兩好。” |
zhòng hào zhòng wù眾好眾惡 | 眾人喜愛或眾人厭惡。 | 《論語·衛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hǎo yǔ rú zhū好語如珠 | 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 | 宋·蘇軾《次韻答子由》詩:“好語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
tóu qí suǒ hào投其所好 | 投合對方的愛好;有巴結討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愛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富翁見說是丹術,一發投其所好。” |
bù hǎo bù huài不好不壞 | 既不值得稱贊,也不值得責備的:過得去的,中等的,不突出的。 | |
chī lì bù tǎo hǎo吃力不討好 | 討:求得。費了好大力氣,也得不到稱贊。形容事情棘手難辦,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對頭。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老實說,有了錢,與其這樣化的吃力不討好,我倒不如拿來孝敬點給叔公了。 |
yī wú suǒ hào一無所好 | 好:喜愛。指沒有一種愛好。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1回:“這些茶樹都是家父自幼種的。家父一生一無所好,就只喜茶。” |
jié shēn zì hào潔身自好 | 潔:沌潔;好:喜愛。保持自身的清潔;不同流合污。現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不關心大多數人的利益。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說是豁達,但是去就,有愛憎,究竟總不失為潔身自好之士。” |
pián yí wú hǎo huò便宜無好貨 | 價格低廉就沒有質量好的東西。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9回:“便宜無好貨,這藥是吃了不中用的。” |
lù lín hǎo hàn綠林好漢 | 綠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帶。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階級的人們。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劉玄傳》:“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群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更相侵奪。……于是諸亡命馬武、王常、成母等往從之;共攻離鄉,聚藏于綠林中,數月間至七八千人。” |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 好:喜愛。在上的人喜歡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會跟著做。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yī chuáng liǎng hǎo一床兩好 | 比喻夫婦兩人情投意合。 | 宋·曾慥《高摘漫錄》:“一床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簾明點燭,試教菩薩看麻胡。” |
hào wù shū fāng好惡殊方 | 好惡:喜好和討厭;殊方:不同的趨向。指人的旨趣不同,愛憎有異 | 東漢·班固《漢書·異文志》:“時君世主,好惡殊方。” |
hé huā suī hǎo,yě yào lǜ yè fú chí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 | 比喻人才能出眾也須大家的支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人是要幫助的。‘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 |
hào xué bù yàn好學不厭 | 好:喜愛;厭:厭倦。愛好學習,從不厭倦。 | 清·錢泳《履園叢話·畫中人》:“李榮號散木,錢塘人。少未讀書,好學不厭,能詩工書,尤愛六法,俱臻妙境。”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①表示礙于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 |
bù gàn hǎo shì不干好事 | 不做有益的事情。 | |
xián hǎo dào è嫌好道惡 | 見“嫌好道歉”。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小弟生性喜歡養幾匹馬,他就嫌好道惡的,說著蹋了他的院子。” |
hào wèn zé yù好問則裕 |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 《尚書 湯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
zhòng hào bì chá眾好必察 | 眾好:大家喜愛。大家都喜歡的不一定就好,必須加以考查,才可以確認。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cóng wú suǒ hào從吾所好 | 從:聽從,順從;吾:我。遵從我的愛好行事。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爭強好勝 | 爭:爭奪;強:優勝;好:喜愛。爭為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人 。也作“爭強斗勝”、“爭強顯勝”、“爭強要勝”。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
hào shēng zhī dé好生之德 | 好生:愛惜生靈。指有愛惜生靈;不事殺戮的品德。 | 《尚書 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
hào chuán zhě nì,hào qí zhě duò好船者溺,好騎者墮 | 好:喜愛;溺:淹沒。喜歡乘船的人往往會淹死,善于騎馬的人往往會摔傷。比喻擅長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敗。 |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