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

      [唐代]:李商隱

      近郭西溪好,誰堪共酒壺。

      苦吟防柳惲,多淚怯楊朱。

      野鶴隨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勝歡娛。


      “西溪”譯文及注釋

      譯文

      近郊這一帶西溪的風光最美,可是有誰能和我一起共同把酒消憂。

      苦吟詩句比柳惲還要入迷,傷心流淚成天像楊朱那樣擔憂犯愁。

      只能和野鶴為友追隨這位飛禽中的君子,以寒松為師向這位山中大夫稽首。

      飄泊在海角天涯常常意緒惡劣,但這孤寂寥落的生活卻勝過那喧鬧煩囂。

      注釋

      西溪:位于梓州(今三臺縣城)西。

      郭:外城。

      酒壺:這里指飲酒。

      苦吟:反復吟詠,苦心推敲。言做詩極為認真。防:這里念fāng,相比,抵當。柳惲(yùn):《梁書·柳惲傳》:“柳惲字文暢,河東解人,少工偏什,為詩曰:‘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瑯琊王融書之齋壁。入梁,為秘書監,終吳興太守。”

      常病意:常常意緒惡劣。

      岑(cén)寂:冷清,寂寞。

      “西溪”鑒賞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晚年傷懷之作。首聯點題,并慨嘆只能獨游,無人相伴,即和結句“岑寂”相應。是此詩表現的主旨,可謂此詩詩眼

      以下三聯均是表現詩人生活的孤獨岑寂。頷聯寫每日里只能像柳惲那樣苦吟詩歌,又像楊朱那樣傷心流淚因傍徨無路而擔心犯愁,寫出生活的凄苦。解釋這兩句,歷代注家所論,似均欠當。馮浩曰:“柳仲郢父子皆工詩文,而楊本勝賢而文,懇索其所作四六。此其藉歟?”如此釋詩,可說是所有李商隱詩的注釋者所犯的通病,殊不足取。由于李商隱之詩,每多朦朧隱晦,注家們遂不免疑神疑鬼了見有“柳”字,就疑是柳仲郢,見有“楊”字,就疑是指楊本勝。理解這兩句,首先必須詳細體會第二句,“誰堪共酒壺”中的“誰堪”二字,這兩句即緊承第二句,落實“誰堪”二字。因此,這兩句內在含義即是:有人比得上柳惲的文采,但我卻怕他苦吟;有人比得上楊朱的見識,但我卻又怕他過于多淚。

      頸聯寫只能與野鶴寒松為友,也是突出生活的孤獨,從中也看出詩人對周圍世俗的煩厭,詩人認為這西溪郊外的野鶴寒松遠甚過那些世俗,才是自己的知己,見出詩人的孤高品性。尾聯是詩人自我排解,遠在天涯,人越來越“常病意”,在這樣的時候,感到岑寂孤獨遠甚過煩囂歡娛。關于尾聯,歷代往釋家大抵偏于“病”字。如何焯曰:“第三句,因病廢詩。”屈復曰:“天涯病客,以岑寂為佳耳。”對于本詩第七句,有必要分析這五個字的節奏:

      其一、如果將商隱看成有病,應讀為“天涯多病——意”。且不要說唐人詩中極少上四下一格的句式,即使有,也不宜用在此句。因為如果變為上四下一格,則“意”字放在此句,簡直毫無作用。

      其二、如果將這一句看成有病或多病,則與第二句“誰堪共酒壺”,委實大相矛盾。唐人詩中,凡說及有病,多提戒酒,絕不可能提到無人陪伴飲酒。

      其三、如果將這一句看成是多病,則多病正宜于“岑寂”,亦不可能有“歡娛”之事,是則第八句簡直是畫蛇添足,毫無意義。

      其四、如果將這一句看成是多病,則第一句“近郭西溪好”,也就毫無著落了。一個多病之人,還能出游郊外,還能欣賞西溪的景色,也是很難置信的。

      基于上述理由,此句中的“病”字不應釋為名詞,而應釋為形容詞,將“病意”二字連讀,如此,則全詩脈絡皆可貫通了。

      全詩寫得孤傲清涼,但實際上詩人心中是悲苦已極,使全詩具有極凄苦感傷的情味。

      創作背景

      一般注家均認為這首詩是作者居梓州幕府時所作,清代學者馮浩編于大中九年(855)。李商隱此時期詩中多次寫到西溪,是因他常到這里來散心。此詩也是到西溪散心觸景傷懷而作。 ?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的詩(63篇)

      猜你喜歡

      和綿州于中丞登越王樓作

      五代李鄴

      長聽巴西事,看圖勝所聞。

      江樓明返照,雪嶺亂晴云。

      景象詩情在,幽奇筆跡分。

      使君徒說好,不只怨離群。


      永遇樂·病中

      清代徐燦

      翠帳春寒,玉爐香細,病懷如許。永晝懨懨,黃昏悄悄,金博添愁炷。薄幸楊花,多情燕子,時向瑣窗細語。怨東風、一夕無端,狼藉幾番紅雨。

      曲曲闌干,沉沉簾幕,嫩草王孫歸路。短夢飛云,冷香侵佩,別有傷心處。半暖微寒,欲晴還雨,消得許多愁否。春來也、愁隨春長,肯放春歸去。


      獨坐

      明代李贄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

      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南鄉子

      五代李珣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

      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蘭橈舉,水文開,競攜藤籠采蓮來。回塘深處遙相見,

      邀同宴,淥酒一卮紅上面。

      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多。曲岸小橋山月過,

      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帶香游女偎伴笑,

      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

      傾綠蟻,泛紅螺,閑邀女伴簇笙歌。避暑信船輕浪里,

      閑游戲,夾岸荔支紅蘸水。

      云帶雨,浪迎風,釣翁回棹碧灣中。春酒香熟鱸魚美,

      誰同醉?纜卻扁舟篷底睡。

      沙月靜,水煙輕,芰荷香里夜船行。綠鬟紅臉誰家女,

      遙相顧,緩唱棹歌極浦去。

      漁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樹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

      送春浦,愁聽猩猩啼瘴雨。

      攏云髻,背犀梳,焦紅衫映綠羅裾。越王臺下春風暖,

      花盈岸,游賞每邀鄰女伴。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暗里回眸深屬意,

      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攜籠去,采菱歸,碧波風起雨霏霏。趁岸小船齊棹急,

      羅衣濕,出向桄榔樹下立。

      云髻重,葛衣輕,見人微笑亦多情。拾翠采珠能幾許,

      來還去,爭及村居織機女。

      登畫舸,泛清波,采蓮時唱采蓮歌。攔棹聲齊羅袖斂,

      池光飐,驚起沙鷗八九點。

      雙髻墜,小眉彎,笑隨女伴下春山。玉纖遙指花深處,

      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

      紅豆蔻,紫玫瑰,謝娘家接越王臺。一曲鄉歌齊撫掌,

      堪游賞,酒酌螺杯流水上。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風景有池塘。木蘭舟上珠簾卷,

      歌聲遠,椰子酒傾鸚鵡盞。

      新月上,遠煙開,慣隨潮水采珠來。棹穿花過歸溪口,

      酤春酒,小艇纜牽垂岸柳。


      昭君辭

      南北朝沈約

      朝發披香殿,夕濟汾陰河。

      于茲懷九逝,自此斂雙蛾。

      沾妝如湛露,繞臆狀流波。

      日見奔沙起,稍覺轉蓬多。

      朔風犯肌骨,非直傷綺羅。

      銜涕試南望,關山郁嵯峨。

      始作陽春曲,終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暫經過。


      葬后見形詩

      五代張太華

      獨臥經秋墮鬢蟬,白楊風起不成眠。

      尋思往日椒房寵,淚濕夜襟損翠鈿。


      答龐參軍·其四

      魏晉陶淵明

      嘉游未斁,誓將離分。

      送爾于路,銜觴無欣。

      依依舊楚,邈邈西云。

      之子之遠,良話曷聞。


      浪淘沙·悶自剔殘燈

      清代納蘭性德

      悶自剔殘燈,暗雨空庭。瀟瀟已是不堪聽,那更西風偏著意,做盡秋聲。

      城柝已三更,欲睡還醒。薄寒中夜掩銀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贈賀左丞蕭舍人詩

      隋代江總

      輶軒通八表。

      旌節騖三秦。

      聽歌酬敏對。

      繼好佇行人。

      賀生思沉郁。

      蕭弟學紛綸。

      共有筆端譽。

      皆為席上珍。

      離羣徒悄悄。

      征旅日駪駪。

      黃河分太史。

      一曲悲千里。

      海內平生親。

      中朝流寓士。

      痛哉憫梁祚。

      于焉三十祀。

      鐘儀縶不歸。

      盛憲悲何已。

      隴頭心斷絕。

      爾為參生死。

      回首望長安。

      猶如蜀道難。

      函關分地軸。

      華岳接天壇。

      行旜方境逝。

      去棹艤江干。

      蘆花霜外白。

      楓葉水前丹。

      翔鷗方怯凍。

      落鴈不勝彈。

      輝輝盛王道。

      時務嬰疲老。

      九流倦耳目。

      十年變懷抱。

      何以敦歧路。

      凄然綴辭藻。

      江南有桂枝。

      塞北無萱草。

      斗酒未為別。

      垂堂深自保。


      縱筆三首·其二

      宋代蘇軾

      父老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

      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亚洲av综合日韩|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 亚洲另类图片另类电影|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午夜成人影院老师机影院|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