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馬首望青山”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從馬頭上望去,是一片連綿不斷的青山,昔日的繁華,想不到零落凋殘到這個地步。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長滿了蘚苔,題字什么都要仔細地辨認。
不要去尋找折斷的劍戟去說當(dāng)年的事,只不過泛起一點人皆有的悲秋情緒而已。西斜的太陽照在十三陵下,誰敢說清王朝的新豐獵騎,隨著歲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盡的么。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兩仄韻,以入聲韻為宜。兩結(jié)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馬首”二句:意思是說通過馬頭向前望去,眼前是一脈青山,都市的繁華不見了,這里只有蕭索冷落的景象。
“認蘚碑”句:此句是說可以辨認出長滿苔鮮的古碑上的題字。蘚:苔鮮。
“休尋”二句:意思是不要尋思那古往今來興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折戟: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詩意。所謂“折戟”就是斷戟被沉沒在沙里,指慘敗。
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天壽山一帶之明陵,為十三座皇陵,清代那里有圍場。
新豐: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北,漢初劉邦興建,遷家鄉(xiāng)父老于此。獵騎:代指打獵者的坐騎,代指獵人。此句意謂打獵的人是從京城貶來的。
“好事近·馬首望青山”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秋獵的詞,詞中所描繪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區(qū)的行獵。
上片著重寫景,景中已透露了凄愴之情。“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蓖qR且住,看到眼前一望無垠的青山,連綿成無盡的屏障,在這里的天地間,繁華顯得微不足道,這份蒼茫深入人心。 “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泵鎸ρ矍斑@份蕭索冷清的景象,看著被枯草掩埋的石碑,容若心中感慨萬千。被苔蘚覆蓋了的石碑上,還可以模糊地辨認出之前所刻下的碑文,時光就是這樣無情,人們還以為將真實留在石碑上就可以萬古長存,其實在時光面前,任何東西都是脆弱、不堪一擊的。想到此,容若便心生悲涼。自己的生命也不過是白駒過隙,匆匆?guī)资戟q如流星劃過,很快就沒了。詞人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整日陪在皇帝身邊,做些并不情愿的工作,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才能夠到頭啊。
下片側(cè)重抒情。不過此中筆觸多不在打獵的本身,而是寫獵場的景觀和感受,其中不乏悲愴之音,感傷之意。所以他才會無奈地寫道:“休尋折戟話當(dāng)年,只灑悲秋淚?!痹谶@里大概是指古往今來的興衰往事,正如一開始所言的那樣,不要尋思那古往今來興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容若看到這遲暮的秋日,想起之前的種種,心中難以言說,故而只能在結(jié)尾草草地寫上一筆“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作罷。這就是容若狩獵的心情,這個男人隨時隨地都會有所感悟,寫入詞里,以供后人唏噓感嘆。
這首詞筆力蒼勁,雖然是哀嘆往事之詞,可是字里行間并不缺乏剛勁,剛力與陰柔結(jié)合得十分巧妙,相得益彰。尤其是結(jié)處二句,所繪情景形成強烈對比,頗含興亡之感和輪回之嘆。
創(chuàng)作背景
《清實錄》載:“康熙十五年十月戊午,幸昌平。過前明十三陵。上一一躬親酹酒”,詞或作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十月,作者曾扈駕到昌平祭祀十三陵,有感而發(fā)作此詞。 ?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猜你喜歡
秋興賦
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高閣連云,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游處。仆野人也,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nóng)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夙興晏寢,匪遑卮寧,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于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于時秋也,故以“秋興”命篇。其辭曰:
四時忽其代序兮,萬物紛以回薄。覽花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憀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夫送歸懷慕徒之戀兮,遠行有羈旅之憤。臨川感流以嘆逝兮,登山懷遠而悼近。彼四戚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難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
野有歸燕,隰有翔隼。游氛朝興,槁葉夕殞。于是乃屏輕箑,釋纖絺,藉莞箬,御袷衣。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fēng)戾而吹帷。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天晃朗以彌高兮,日悠陽而浸微。何微陽之短晷,覺涼夜之方永。月瞳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階闥兮,蟋蟀鳴乎軒屏。聽離鴻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獨輾轉(zhuǎn)于華省。悟時歲之遒盡兮,慨伏首而自省。斑鬢髟以承弁兮,素發(fā)颯以垂領(lǐng)。仰群俊之逸軌兮,攀云漢以游騁。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茍趣舍之殊涂兮,庸詎識其躁靜。
聞至人之休風(fēng)兮,齊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跡兮,殆不踐而獲底。闕側(cè)足以及泉兮,雖猴猿而不履。龜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綠水。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余稅。泉涌湍于石間兮,菊揚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鰷之澼澼。逍遙乎山川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歲。
茶瓶兒·楊花糝徑櫻桃落
楊花糝徑櫻桃落。綠陰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擔(dān)閣。秋千背倚,風(fēng)態(tài)宛如昨。
可惜春來總蕭索。人瘦損、紙鳶風(fēng)惡。多少芳箋約,青鸞去也,誰與勸孤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