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錦樣江山”譯文及注釋
譯文
錦繡般的大好江山,究竟被誰毀壞、斷送了?故國山河破碎,一派烏煙瘴氣。不管是皇家還是貴族,都毫無例外地衰頹敗落了。
我這個人天生糊涂,愚昧無知,決不會順時應勢王朝已滅亡,更不要說秦關還是漢關了。我含著眼淚,窺看著鏡中蒼蒼白發,撫看劍匣中鋒利的青萍寶劍,無限悲愴凄涼。
注釋
柳梢青:詞牌名,又名“隴頭月”“玉水明沙”“早春怨”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等。雙調,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三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錦樣:錦繡般的。
雨嶂煙巒:形容故國山河破碎,一派烏煙瘴氣之狀。
一例闌珊:全呈現衰落之象。
闌珊:衰落。
天頑:天生糊涂,愚昧無知。
青萍匣里:劍鞘里的寶劍。
青萍:古代寶劍名。
“柳梢青·錦樣江山”鑒賞
創作背景
明末清兵入關時,詞人投筆從戎,起兵抗清,斗爭了二十年,最后退居懸岙。詞人有萬千感慨郁積于胸,便寫下這首詞,此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賞析
這是追懷故國之詞。上片借鶯花、燕子、雨嶂煙巒等繪出國破后的衰殘之象,包含著對腐敗朝政的憤怒斥責。下片轉嘆自身,雖謙言天性愚頑,依然透出有志難伸的悲凄涼。全詞風格悲壯沉郁,慷慨激昂,表現了一個抗清英雄的忠憤情懷。
詞的上片,對腐敗的朝政進行了憤怒的斥責。
表現了詞人難以抑制的激憤感情。“錦樣江山,何人壞了?雨瘴煙巒。”起句是對華夏山河的贊美。次句中的“壞”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指異域的侵略踐踏者,另一層是指只知茍安享樂。毫無奮發圖強的明王朝。但就詞意來看,詞人所指斥的還是腐敗的朝政。“雨瘴煙巒”句,更形象地道出奸佞當道,把個大好江山搞得破碎淪亡,烏煙瘴氣、混亂不堪的慘象。
在“故苑鶯花,舊家燕子,一例闌珊”句中,詞人故作一拗,更加重了憤切的感情,頗有須眉怒張之態。“舊家燕子”化用唐朝詩人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句,感嘆人世變化。王、謝兩家是東晉時期豪門貴族的代表,但隨著歷史的演變,歲月的消失,王、謝等封建官僚、豪門世族也成了歷史的陳跡。以上三句是說,上至皇家,下至貴族,毫無例外地都衰敗了。這里詞人在感嘆人事演變的同時,譏刺了腐敗的明王朝也如過眼煙云且流露出詞人對統治集團政治腐朽、奢靡逸樂,不思抗擊外患的激憤之情。
與上片憤怒斥責朝政相比,下片詞人把筆轉向寫情感的起伏。表現出年華流逝,壯志未成的心境。“此身付與天頑,休更問秦關漢關”。“此身多指詞人自己。“天頑”是謙詞,是說自己天賦愚昧無知,不能順從時勢的意思。“休更問”句,言明王朝已滅亡,更不要說秦關還是漢關了,字面有國事不堪問的意思。這一句詞人是從反面說出的,不應作消極語看。對國破家亡的現實,詞人是痛心疾首的,但自己又無力拯救,因而那種欲罷不能的心情,也只好曲曲傳出。
“白發鏡中,青萍匣里,和淚相看”三句,言明詞人國仇未報,壯志未酬的深切悲憤之情。“白發鏡中”,嘆此身已老; “青萍匣里”,說國仇未報,“寶劍已封”“和淚相看",嘆壯志未成淚空流。這三個四字短句,說盡了詞人暮年的悲涼心境,具有一種回腸蕩氣的力量。詞人在下片中,表現出一種深沉的尋思和低徊的沉吟。語氣是極為沉痛的,它滲透著對代的創痛和苦難,表現出詞人蒼涼悲憤的心情。
這首詞上片表現了詞人深沉的滄桑之感。其中,“錦樣江山,何人壞了,雨瘴煙巒。”滿腔悲憤如江河決堤,奔騰翻卷。“何人壞了”四字,浸透血淚,飽含斥責。詞的下片轉寫自己的懷抱。故國多難,詞人意欲力挽狂瀾,自謂天生愚頑,決不順從時勢,屈事新朝。最后三句,感慨尤深,對著鏡中的白發。他想到自己壯志未酬,再看青萍寶劍,只能空鳴匣中,氣難平,意難消,自己年歲已老,回天乏術,只有憤慨和痛苦。詞從開頭便是一句憤恨的發問,情感激蕩全篇,幾乎純粹抒情,并以含淚默看的方式,收回似江水般的情緒。全篇純周白描化浯言,不雕琢,不矯飾,一任真性情自然地流露,意境慷慨悲涼,而又深曲含蓄。
張煌言簡介
明代·張煌言的簡介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后被俘,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謚號忠烈。其詩文多是在戰斗生涯里寫成,質樸悲壯,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張煌言與岳飛、于謙并稱“西湖三杰”。清國史館為其立傳,《明史》有傳。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謚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 張煌言的詩(4篇)〕猜你喜歡
念奴嬌·炎精中否
炎精中否?嘆人材委靡,都無英物。胡馬長驅三犯闕,誰作長城堅壁?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草廬三顧,豈無高臥賢杰?
天意眷我中興,吾皇神武,踵曾孫周發。河海封疆俱效順,狂虜何勞灰滅?翠羽南巡,叩閽無路,徒有沖冠發。孤忠耿耿,劍铓冷浸秋月。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送秋云萬里,算舒卷、總何心。嘆路轉羊腸,人營燕壘,霜滿蓬簪。愁侵。庾塵滿袖,便封侯、那羨漢淮陰。一醉莼絲膾玉,忍教菊老松深。
離音。又聽西風,金井樹、動秋吟。向暮江目斷,鴻飛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語,問楊瓊、往事到寒砧。爭似湖山歲晚,靜梅香底同斟。
悲士不遇賦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顧影而獨存。恒克己而復禮,懼志行而無聞。諒才韙而世戾,將逮死而長勤。雖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陳。何窮達之易惑,信美惡之難分。時悠悠而蕩蕩,將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闊兮;人理顯然,相傾奪兮。好生惡死,才之鄙也;好貴夷賤,哲之亂也。炤炤洞達,胸中豁也;昏昏罔覺,內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選。沒世無聞,古人唯恥;朝聞夕死,孰云其否!逆順還周,乍沒乍起。理不可據,智不可恃。無造福先,無觸禍始。委之自然,終歸一矣!
擬挽歌辭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肴案盈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
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峣。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渡者之言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洲城,命小奚以木簡束書從。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應曰:“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予慍為戲,趨行。及半,小奚仆,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而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其猶是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