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杜甫的詩 >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唐代]:杜甫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破萬卷 一作:讀破萬卷書)

      賦料揚(yáng)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富家的子弟不會餓死,清寒的讀書人大多貽誤自身。

      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xì)聽,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陳。

      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dāng)參觀王都的來賓。

      先后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我的辭賦能與揚(yáng)雄匹敵,我的詩篇可跟曹植相近。

      李邕尋求機(jī)會要和我見面,王翰愿意與我結(jié)為近鄰。

      自以為是一個超異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輔助君王使他在堯舜之上,要使社會風(fēng)尚變得敦厚樸淳。

      平生的抱負(fù)全部落空,憂愁歌吟,決不是想優(yōu)游退隱。

      騎驢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長安度過不少的新春。

      早上敲過豪富的門,晚上追隨肥馬沾滿灰塵。

      吃過別人的殘湯剩飯,處處使人暗中感到艱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飛鳥折翅天空墜落,又像鯉魚不能躍過龍門。

      我很慚愧,你對我情意寬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詩篇舉薦給百官們,朗誦著佳句,夸獎格調(diào)清新。

      想效法貢禹讓別人提拔自己,卻又難忍受像原憲一樣的清貧。

      我怎能這樣使內(nèi)心煩悶憂憤,老是且進(jìn)且退地廝混。

      我要向東奔入大海,即將離開古老的西秦。

      我留戀巍峨的終南山,還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濱。

      想報答你的“一飯之恩”,想辭別關(guān)心我的許多大臣。

      讓我像白鷗出現(xiàn)在浩蕩的煙波間,飄浮萬里有誰能把我縱擒?

      注釋

      紈绔:指富貴子弟。不餓死:不學(xué)無術(shù)卻無饑餓之憂。儒冠多誤身:滿腹經(jīng)綸的儒生卻窮困潦倒。這句是全詩的綱要。《潛溪詩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丈人:對長輩的尊稱。這里指韋濟(jì)。賤子:年少位卑者自謂。這里是杜甫自稱。請,意謂請允許我。具陳:細(xì)說。

      破萬卷:形容書讀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寫作如有神助。

      揚(yáng)雄:字子云,西漢辭賦家。料:差不多。敵:匹敵。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看:比擬。親:接近。

      李邕:唐代文豪、書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陽時,李邕奇其才,曾主動去結(jié)識他。王翰:當(dāng)時著名詩人,《涼州詞》的作者。

      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職位。

      堯舜:傳說中上古的圣君。

      騎驢:與乘馬的達(dá)官貴人對比。十三載:從公元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參加進(jìn)士考試,到公元747年(天寶六載),恰好十三載。旅食:寄食。京華:京師,指長安。

      主上:指唐玄宗。頃:不久前。見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致君堯舜的志愿。

      青冥卻垂翅:飛鳥折翅從天空墜落。蹭蹬:行進(jìn)困難的樣子。無縱鱗:本指魚不能縱身遠(yuǎn)游。

      貢公:西漢人貢禹。他與王吉為友,聞吉顯貴,高興得彈冠相慶,因為知道自己也將出頭。杜甫說自己也曾自比貢禹,并期待韋濟(jì)能薦拔自己。難甘:難以甘心忍受。原憲;孔子的學(xué)生,以貧窮出名。

      怏怏:氣憤不平。踆踆:且進(jìn)且退的樣子。

      東入海:指避世隱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去秦:離開長安。

      報一飯:報答一飯之恩。辭大臣:指辭別韋濟(jì)。這兩句說明贈詩之故。

      白鷗:詩人自比。沒浩蕩:投身于浩蕩的煙波之間。誰能馴:誰還能拘束我呢?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鑒賞

      賞析

      在杜甫困守長安十年時期所寫下的求人援引的詩篇中,要數(shù)這一首是最好的了。這類社交性的詩,帶有明顯的急功求利的企圖。常人寫來,不是曲意討好對方,就是有意貶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諛奉承、俯首乞憐的寒酸相。杜甫在這首詩中卻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長期郁積下來的對封建統(tǒng)治者壓制人材的悲憤不平。這是他超出常人之處。

      詩人主要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表現(xiàn)手法,將胸中郁結(jié)的情思,抒寫得如泣如訴,真切動人。這首詩應(yīng)該說是體現(xiàn)杜詩“沉郁頓挫”風(fēng)格的最早的一篇。

      詩中對比有兩種情況,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對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對比。先說以他人和自己對比。開端的“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把詩人強(qiáng)烈的不平之鳴,像江河決口那樣突然噴發(fā)出來,真有劈空而起,銳不可當(dāng)之勢。在詩人所處的時代,那些紈袴子弟,不學(xué)無術(shù),一個個過著腦滿腸肥、趾高氣揚(yáng)的生活;他們精神空虛,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會餓死。而像杜甫那樣正直的讀書人,卻大多空懷壯志,一直掙扎在餓死的邊緣,眼看誤盡了事業(yè)和前程。這兩句詩,開門見山,鮮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會賢愚倒置的黑暗現(xiàn)實。

      從全詩描述的重點來看,寫“紈袴”的“不餓死”,主要是為了對比突出“儒冠”的“多誤身”,輕寫別人是為了重寫自己。所以接下去詩人對韋濟(jì)坦露胸懷時,便撇開“紈袴”,緊緊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業(yè)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樂變化,再一次運用對比,以濃彩重墨抒寫了自己少年得意蒙榮、眼下誤身受辱的無窮感慨。這第二個對比,詩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盡致。從“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風(fēng)俗淳”十二句,是寫得意蒙榮。詩人用鋪敘追憶的手法,介紹了自己早年出眾的才學(xué)和遠(yuǎn)大的抱負(fù)。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陽一帶見過大世面。他博學(xué)精深,下筆有神。作賦自認(rèn)可與揚(yáng)雄匹敵,詠詩眼看就與曹植相親。頭角乍露,就博得當(dāng)代文壇領(lǐng)袖李邕、詩人王翰的賞識。憑著這樣卓越挺秀的才華,他天真地認(rèn)為求個功名,登上仕途,還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時就可實現(xiàn)夢寐以求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詩人信筆寫來,高視闊步,意氣風(fēng)發(fā),大有躊躇滿志、睥睨一切的氣概。寫這一些,當(dāng)然也是為了讓韋濟(jì)了解自己的為人,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誤身受辱。從“此意竟蕭條”到“蹭蹬無縱鱗”,又用十二句寫誤身受辱,與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強(qiáng)烈的對比。現(xiàn)實是殘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紈袴”占盡,主觀愿望和客觀實際的矛盾無情地嘲弄著詩人。詩中寫了詩人在繁華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來,詩人經(jīng)常騎著一條瘦驢,奔波顛躓在鬧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門,受盡紈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隨著貴人肥馬揚(yáng)起的塵土郁郁歸來。成年累月就在權(quán)貴們的殘杯冷炙中討生活。不久前詩人又參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試,誰料這場考試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劃的一個忌才的大騙局,在“野無遺賢”的遁辭下,詩人和其他應(yīng)試的士子全都落選了。這對詩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就像剛飛向藍(lán)天的大鵬又垂下了雙翅,也像遨游于遠(yuǎn)洋的鯨鯢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詩人的誤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達(dá)到了頂點。

      這一大段的對比描寫,迤邐展開,猶如一個人步步登高,開始確是滿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會從頂峰失足,如高山墜石,一落千丈,從而使后半篇完全籠罩在一片悲憤悵惘的氛圍中。詩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寫得紅火熱鬧,越能襯托出眼前儒冠誤身的悲涼凄慘,這大概是詩人要著力運用對比的苦心所在。

      從“甚愧丈人厚”到詩的終篇,寫詩人對韋濟(jì)的感激、期望落空、決心離去而又戀戀不舍的矛盾復(fù)雜心情。這樣豐富錯雜的思想內(nèi)容,必然要求詩人另外采用頓挫曲折的筆法來表現(xiàn),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藝術(shù)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詩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學(xué)生原憲那樣的貧困了。他為韋濟(jì)當(dāng)上了尚書左丞而暗自高興,就像漢代貢禹聽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彈冠相慶。詩人十分希望韋濟(jì)能對自己有更實際的幫助,但現(xiàn)實已經(jīng)證明這樣的希望是不可能實現(xiàn)了。詩人只能強(qiáng)制自己不要那樣憤憤不平,快要離去了卻仍不免在那里顧瞻俳徊。辭闕遠(yuǎn)游,退隱江海之上,這在詩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對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對曾有“一飯之恩”的韋濟(jì),是那樣戀戀不舍,難以忘懷。但是,又沒有辦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鷗那樣飄飄遠(yuǎn)逝在萬里波濤之間。這一段,詩人寫自己由盼轉(zhuǎn)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頭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盡情,絲絲入扣,和前面動人的對比相結(jié)合,充分體現(xiàn)出杜詩“思深意曲,極鳴悲慨”(方東樹《昭昧詹言》)的藝術(shù)特色。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從結(jié)構(gòu)安排上看,這個結(jié)尾是從百轉(zhuǎn)千回中逼出來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勢愈壯。它將詩人高潔的情操、寬廣的胸懷、剛強(qiáng)的性格,表現(xiàn)得辭氣噴薄,躍然紙上。正如浦起龍指出的“一結(jié)高絕”(見《讀杜心解》)。董養(yǎng)性也說:“篇中……詞氣磊落,傲睨宇宙,可見公雖困躓之中,英鋒俊彩,未嘗少挫也。”(轉(zhuǎn)引自仇兆鰲《杜詩詳注》)吟詠這樣的曲終高奏,詩人青年時期的英氣豪情,會重新在讀者心頭激蕩。詩人經(jīng)受著塵世的磨煉,沒有向封建社會嚴(yán)酷的不合理現(xiàn)實屈服,顯示出一種碧海展翅的沖擊力,從而把全詩的思想性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此詩通篇直抒胸臆,語句頗多排比,語意縱橫轉(zhuǎn)折,感憤悲壯之氣溢于字里行間。全詩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筆法,而且語言質(zhì)樸中見錘煉,含蘊(yùn)深廣。如“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道盡了世態(tài)炎涼和詩人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一個“潛”字,表現(xiàn)悲辛的無所不在,可謂悲沁骨髓,比用一個尋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細(xì)生動得多倍。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jié)合,以散為主,因此既有整齊對襯之美,又有縱橫飛動之妙。所以這一切,都足證詩人功力的深厚,也預(yù)示著詩人更趨成熟的長篇巨制,隨著時代的劇變和生活的充實,必將輝耀于中古的詩壇。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寶七載),時杜甫37歲,居長安。公元747年(天寶六載),唐玄宗下詔天下有一技之長的人入京赴試,李林甫命尚書省試,對所有應(yīng)試之人統(tǒng)統(tǒng)不予錄取。杜甫這時應(yīng)試落第,困守長安,心情落寞,想離京出游,于是就寫了這首詩向韋濟(jì)告別。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 杜甫的詩(111篇)

      猜你喜歡

      詠史八首·其一

      魏晉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著論準(zhǔn)過秦,作賦擬子虛。

      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

      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

      長嘯激清風(fēng),志若無東吳。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圍爐夜話·學(xué)貴有疑人貴有德

      清代王永彬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xué)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茍且處,便為鄉(xiāng)黨仰望之人。


      李氏山房藏書記

      宋代蘇軾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悅于人之耳目,而不適于用。金石草木絲麻五谷六材,有適于用,而用之則弊,取之則竭。悅于人之耳目而適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惟書乎?

      自孔子圣人,其學(xué)必始于觀書。當(dāng)是時,惟周之柱下史老聃為多書。韓宣子適魯,然后見《易》《象》與《魯春秋》。季札聘于上國,然后得聞《詩》之風(fēng)、雅、頌。而楚獨有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時, 得見《六經(jīng)》者蓋無幾,其學(xué)可謂難矣。而皆習(xí)于禮樂,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于簡便。而書益多,士莫不有,然學(xué)者益以茍簡,何哉?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zhuǎn)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xué)者之于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xué)術(shù),當(dāng)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擇,少時讀書于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余卷。公擇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己有,發(fā)于文詞,見于行事,以聞名于當(dāng)世矣。而書固自如也,未嘗少損。將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dāng)?shù)谩J且圆徊赜诩遥赜谄涔仕又幔巳收咧囊病?/p>

      余既衰且病,無所用于世,惟得數(shù)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而廬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蓋將老焉。盡發(fā)公擇之藏,拾其余棄以自補(bǔ),庶有益乎!而公擇求余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xué)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唐代杜甫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破萬卷 一作:讀破萬卷書)

      賦料揚(yáng)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又答王庠書

      宋代蘇軾

      別紙累幅過當(dāng),老病廢忘,豈堪英俊如此責(zé)望邪。少年應(yīng)科目時,記錄名數(shù)沿革及題目等,大略與近歲應(yīng)舉者同爾。亦有少節(jié)目文字,才塵忝后,便被舉主取去,今皆無有,然亦無用也。實無捷徑必得之術(shù)。但如君高才強(qiáng)力,積學(xué)數(shù)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實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為學(xué)者,每一書皆作數(shù)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愿學(xué)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xué)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甚非速化之術(shù)。可笑可笑。


      王冕好學(xué)

      明代宋濂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zé)蹊田者。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觯鹣ド希瑘?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xué)遂為通儒。 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選自《元史·王冕傳》


      勸學(xué)詩

      宋代趙恒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觀書

      明代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fēng)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清代鄭燮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jì)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yīng)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xué)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之,坡灑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jì)》為最,而《項羽本紀(jì)》中,又以巨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shù)段耳。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fù)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柜,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齋中讀書詩

      南北朝謝靈運

      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

      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

      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

      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

      執(zhí)戟亦以疲,耕稼豈云樂。

      萬事難并歡,達(dá)生幸可托。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国产亚洲成在线播放va|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 亚洲视频一区调教|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成在人线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