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紅·古城陰”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丙午年的人日,我客居在長沙觀政堂。堂下有一個曲形的池沼,池沼西是古墻。生長著盧橘和青竹,一條小徑曲折幽篁。穿過小徑南行,有官府種的幾十株梅花。有的花蕾像花椒,有的花蕾像豆粒,有的稍露淺紅,有的微顯白色,開放得美麗動人。走在長滿蒼苔的小石間,頓時興趣大發(fā),我于是立即決定登古老的定王臺,又橫渡流湘江,登上岳麓山,站在高處望見湘江上楚水山水相繞。不禁悲從心起,我醉吟成此詞。
一片官府的梅樹林,倚傍著古老的城墻。花苞剛剛露出,尚無法摘下。池塘上的冰凝固如膠,墻角的積雪要化去了。天空中輕云浮蕩,意氣沉沉。我們曾共同拄著翠竹的手杖,愉快地在竹間小道漫步,一路上笑聲不斷,驚起了睡在沙灘上的鷗鷺鴛鴦。我們這些流連于山間的老人,有心去問候故王的臺榭回廊。
我究竟為什么要四處飄泊?就像眼前的湘云楚水,不住地向遠方流蕩?我極目遠望,只見一片煙水迷茫,令我生出無限感傷。眼見人家的大門上貼了金雞的圖樣,春盤中把應(yīng)節(jié)的玉燕盛上,人們都正在團圓,節(jié)日的氣氛越來越濃厚。可我卻漂泊在外,只能為時光不再而獨自傷心。我還清楚地記得,當(dāng)初與戀人相聚幽會的幸福時光。可以想象到那里的垂柳,如今又是春天柳絲飄揚,一派新鮮的春色盎然。可等我騎馬返回的時候,想與她再見面,只怕春天已過,一切一去不會回頭。
注釋
一萼紅:詞牌名,雙調(diào)一百零八字。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體有見《樂府雅詞》中的北宋無名氏詞。
人日:舊稱夏歷正月初七日為“人日”。《北史·魏收傳》引晉議郎董勛《答問禮俗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杜甫《人日》詩:“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
別駕:官名,漢置別駕從事使,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視轄境時,別駕乘驛車隨行,故名。宋于諸州置通判,近似別駕之職,后世因沿稱通判為別駕。
曲沼:曲池,曲折迂回的池塘。
盧橘:金桔。李時珍《本草綱目》云:“此桔生時青盧色,黃熟時則如金,故有金桔、盧桔之名。”并說:“注《文選》者以枇杷為盧桔,誤矣。司馬相如《上林賦》云:‘盧桔夏熟,枇杷橪柿,’以二物并列,則非一物明矣。”
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屐:木鞋,底有二齒,以行泥地。引申為鞋的泛稱。
定王臺:在長沙城東,漢長沙定王所筑。
亂:橫渡。《詩·大雅·公劉》:“涉謂為亂。”疏:“水以流不順,橫渡則絕其流,故為亂。”《書·禹貢》:“亂于河。”孔傳:“絕流曰亂。”
麓山:一名岳麓山,在長沙城西,下臨湘江。
容與:舒緩的樣子。
紅萼:紅花。萼,花蒂。
冰膠:冰凍。
墻腰:墻的中部。
故王臺榭:指漢長沙定王劉發(fā)所筑之臺。
登臨:登山臨水。也指游覽。
目極:用盡目力遠望。
黏雞:《荊楚歲時記》:“人日貼畫雞于戶,懸葦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
金盤句:金盤,指春盤,古俗于立春日,取生菜、果品、餅、糖等,置于盤中為食,取迎新之意謂之春盤。周密《武林舊事》立春條云:立春前一日“后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珰,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侵尋:漸進。
萬絲金:白居易《楊柳枝》十二首其九:“一樹春風(fēng)萬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一萼紅·古城陰”鑒賞
賞析
白石此詞作于三十二歲,當(dāng)時客居長沙。詞中抒寫懷人之思及飄泊之苦。據(jù)夏承燾《姜白石系年》,這是白石詞中最早的懷念合肥情侶之作。白石青年時在合肥曾結(jié)識姊妹二人相交情深,后來卻演化為一場愛情悲劇,使白石從此郁郁寡歡,刻骨相思。白石與合肥情侶初識合肥赤蘭橋,其地多種柳,分手時為梅開時節(jié),故白石詞寫及梅、柳,均與此一段“合肥情事”有關(guān),由梅、柳而憶及舊日情侶,抒發(fā)一種綿綿不盡之相思之情,成為白石的一種思維定勢和其詞的一種慣性情緒。
小序記作詞緣起。丙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人日是正月初七。長沙別駕指湖南潭州通判蕭德藻,當(dāng)時白石客居其觀政堂。堂下有曲池,池西背靠古城墻,池畔植有枇杷竹林,曲徑通幽。穿徑南行,忽見梅花成林,滿枝花蕾,小的如花椒,大的如豆子,少許花蕾乍開,有紅梅,也有白梅。頭上枝影扶疏,腳下蒼苔細石,詞人與朋友們漫步其間,不覺動了游興,于是立即動身,出游城東的定王臺,又渡過城西的湘江,登上岳麓山。俯眺湘云起伏,湘水慢流,終于游興已盡,悲從中來,遂醉吟成詞。
上序片詞序相表里,主寫游賞心情。“古城陰”。有官梅幾許,紅萼未宜簪。“古城墻下,些許官梅,紅萼尚小,還不到摘花插發(fā)的時候呢。官梅即官府種的梅花,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詩,有”東閣官梅動詩興“之句,何況梅花與柳樹一樣,最能鉤起白石的傷心心事呢。句中幾許、未宜簪等語,流露出一片愛憐護惜之情。序中既描寫出梅花的各種姿態(tài),故詞中便著意于抒發(fā)情意,詞較序翻進一層。”池面冰膠,墻陰雪老“,二句對仗極工整。以膠狀冰,以老狀雪,寫出凝冰難化、積雪不融,字面生新硬瘦的是白石詞筆。白石詩法江西詩派,以拗折瘦硬為追求,給人一種剛勁的感覺,形成一種深遠清苦的意境。寒意猶深,解凍何時。”云意還又沉沉。“彤云沉沉,欲雪大時,加倍寫出寒意。詞境之幽深清苦,正暗示著詞人心境之沉郁。詞人有意無意,也想舒散一下郁解的情懷。”翠藤共、閑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于是與友人一起,閑步穿過翠藤、竹徑,來到林園能幽之處。一路行來,興致漸高,不覺談笑風(fēng)生,驚起水邊棲鳥。這兩句很好地表達了此時詞人野興橫生,樂以忘憂的心情。下一漸字,尤能傳出心境由郁悶而趨向開朗。這是大自然對人心的感發(fā)。這幾句與前幾句境界迥異,一邊是官梅紅萼,一邊是冰雪寒寒,一邊又是翠藤徑竹和沙禽,移步換景,情隨景移,真有”野云孤飛,去留無跡“(張炎《詞源》)的妙處。
“野老林泉,故王臺榭,呼喚登臨。”歇拍以簡練生動之筆,寫出偕友登定王臺、渡湘江、登岳麓之一段游賞。故王臺榭,野老林泉,雖然泛指,但或者也不無懷昔感今之意。以前名人流寓長沙者不少,如唐末韓侂便曾避地于此,其《小隱》詩云:“借得茅齋岳麓西,擬將身世老鋤犁。”投入大自然懷抱,興林泉之逸趣,發(fā)思古之幽情,詞人一時樂以忘憂。呼喚登臨四字,寫出一片歡鬧場景,試比較“云意又還沉沉”,前后心情已迥然不同。
下片從序言興盡悲來四字翻出,寫出追遠懷人的深深悲慨。“南去北來何事,蕩湘云楚水,目極傷心。”岳麓山上,詞人極目天際,看湘云起伏,湘水緩流,頓時傷心無限,自己年年南去北來,飄泊江湖,竟為何事?白石《玲瓏四犯》云:“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羇旅。”可作此詞換頭之詮釋。陳銳《袌碧齋詞話》云:“換頭處六字句有挺接者,如‘南去北來何事’。”上片以呼喚登臨之樂歇拍,換頭挺接南去北來之悲,筆峰驟轉(zhuǎn),突兀峭拔,兩相對比,大能突出詞人悲懷之年深日久,以致刻骨銘心,于歡樂處猶不解釋懷于往日悲情。此處有嶺斷云連之勢。蕩湘云楚水一句亦妙,寫盡詞人平生浪跡江湖無所歸依之感。“朱戶粘雞,金盤簇燕,空嘆時序侵尋。”朱門貼上畫雞,寫人日民俗。《荊楚歲時記》云:“人日貼畫雞于戶,懸葦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金盤即春盤,金盤所盛之燕,乃生菜所制,此寫立春風(fēng)俗。
《武林舊事》云:“春前一日,后苑辦造春盤,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工巧。”此三句,慨嘆轉(zhuǎn)眼又是新年,時光徒然流逝。空嘆二字,呼應(yīng)換頭何事二字,流露出光陰虛擲而又無可奈何的悲苦。詞人所傷心空嘆者何?“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柳、還裊萬絲金。”全詞主旨,至此才轉(zhuǎn)折顯現(xiàn)出來。忘不了,曾與伊人在西樓的美好集會,窗外,萬縷嫩黃的柳絲,在春風(fēng)中裊裊起舞。想垂柳、還裊萬絲金,堪稱佳句。
此句用一想字、一還字,便將回憶中昔日之景與想象中今日之景粘連疊合,靈思妙筆,渾融無跡。美好的回憶不過一剎而已。“待得歸鞍到時,只怕春深。”等到回到舊地,只怕已是春暮。結(jié)筆由過去想到未來,春初想到春深,時空轉(zhuǎn)換處更顯其情極悲傷,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從字面上看,是應(yīng)合此時紅萼未宜簪的早春時節(jié)而言,而其意蘊實為無計可歸,歸時人事已非的隱痛。白石懷念合肥女子諸詞,如《淡黃柳》“恐梨花落盡成秋色”,《點絳唇》“淮南好。甚時重到。陌上青青草”,《鬲溪梅令》“又恐春風(fēng)歸去綠成陰。玉鈿何處尋”,與此詞結(jié)筆同一語意。
此詞與序是一整體。序主要寫景物、游賞,上片與之相映照。但序以寫景為主,詞上片則融情入景,如“云意又還沉沉”。下片擺脫序文籠罩,托出傷心人之別有懷抱,另辟一境。但亦融景入情,如“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柳、還裊萬絲金”。下片既是核心層次,上片及序文所寫景物、游賞,便成為下片所寫悲懷難遣之反襯。此詞結(jié)構(gòu)安排可謂嚴謹。詞中意境,先由狹而廣,即由城陰竹徑而故王臺榭,再由廣而狹,而深,即由湘云楚水而寫出種種悲懷。詞境的迤邐展開,也反映出詞人心靈由郁悶而希求解脫但終歸于悲沉的一段變化歷程。此詞營造意境亦可謂精心。這是白石詞的一大特點:善用暗線結(jié)構(gòu),時空的轉(zhuǎn)換,意境的切換,情緒的變換均筆斷意連,看似無跡可求實,則有暗脈潛通。構(gòu)思之妙,無如白石。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這首詞“托興梅柳,以梅起柳結(jié)”當(dāng)是繼《浣溪沙》(客山陽)之后第二篇記合肥情事的詞章,為淳熙十三年(1186年)客居長沙游岳麓山時所作。 ?
姜夔簡介
宋代·姜夔的簡介

姜夔,南宋文學(xué)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tài)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zhuǎn)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shù)全才。
...〔? 姜夔的詩(20篇)〕猜你喜歡
齊天樂·會江湖諸友泛湖
曲塵猶沁傷心水,歌蟬暗驚春換。露藻清啼,煙夢淡碧,先結(jié)湖山秋怨。波簾翠卷。嘆霞薄輕綃,汜人重見。傍柳追涼,暫疏懷袖負紈扇。
南花清斗素靨,畫船應(yīng)不載,坡靜詩卷。泛酒芳筩,題名蠹壁,重集湘鴻江燕。平蕪未剪。怕一夕西風(fēng),鏡心紅變。望極愁生,暮天菱唱遠。
哀江南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抬頭秣陵重到。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村郭蕭條,城對著夕陽道。
〔駐馬聽〕野火頻燒,護墓長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監(jiān)幾時逃。鴿翎蝠糞滿堂拋,枯枝敗葉當(dāng)階罩;誰祭掃,牧兒打碎龍碑帽。
〔沈醉東風(fēng)〕橫白玉八根柱倒,墮紅泥半堵墻高。碎琉璃瓦片多,爛翡翠窗欞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折桂令〕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fēng),壞檻當(dāng)潮,目斷魂消。當(dāng)年粉黛,何處笙簫? 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沽美酒〕你記得跨青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采樵;這黑灰是誰家廚灶?
〔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fēng)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贈賀左丞蕭舍人詩
輶軒通八表。
旌節(jié)騖三秦。
聽歌酬敏對。
繼好佇行人。
賀生思沉郁。
蕭弟學(xué)紛綸。
共有筆端譽。
皆為席上珍。
離羣徒悄悄。
征旅日駪駪。
黃河分太史。
一曲悲千里。
海內(nèi)平生親。
中朝流寓士。
痛哉憫梁祚。
于焉三十祀。
鐘儀縶不歸。
盛憲悲何已。
隴頭心斷絕。
爾為參生死。
回首望長安。
猶如蜀道難。
函關(guān)分地軸。
華岳接天壇。
行旜方境逝。
去棹艤江干。
蘆花霜外白。
楓葉水前丹。
翔鷗方怯凍。
落鴈不勝彈。
輝輝盛王道。
時務(wù)嬰疲老。
九流倦耳目。
十年變懷抱。
何以敦歧路。
凄然綴辭藻。
江南有桂枝。
塞北無萱草。
斗酒未為別。
垂堂深自保。
別韋少府
西出蒼龍門,南登白鹿原。
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
水國遠行邁,仙經(jīng)深討論。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
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
交乃意氣合,道因風(fēng)雅存。
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寒雞號荒林,山壁月倒掛。
披衣起視夜,攬轡念行邁。
我來夏云初,素節(jié)今已屆。
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
微風(fēng)動涼襟,曉氣清余睡。
緬懷京師友,文酒邈高會。
其間蘇與梅,二子可畏愛。
篇章富縱橫,聲價相磨蓋。
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
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沛。
譬如千里馬,已發(fā)不可殺。
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
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后輩。
文詞愈清新,心意雖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tài)。
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
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
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
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
二子雙鳳凰,百鳥之嘉瑞。
云煙一翱翔,羽翮一摧鎩。
安得相從游,終日鳴噦噦。
問胡苦思之,對酒把新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