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司業詩”譯文及注釋
譯文
蘇州司業的詩歌久負盛名,人人稱贊他的樂府高妙入神。
看似尋常實際最奇崛,寫成好像容易卻飽含艱辛。
注釋
張司業:張籍(約766-約830),字文昌,唐代詩人。歷任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職,故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工樂府,頗多反映當時社會現實之作,和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
蘇州司業:張籍原籍蘇州(吳郡),故稱。老:歷時長久。
樂府:本指漢代音樂機關樂府官署所采集、創作的樂歌,也用以稱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后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這里指張籍所作的新樂府詩。
奇崛:奇異特出。
“題張司業詩”鑒賞
賞析
這首詩是對張籍創作經驗,也是詩人自己經驗的總結。就詩歌創作而言,看上去平淡無奇,無華麗辭藻,無艱字僻典,無斧鑿痕。但這是平淡,而不是平庸。這是淡而有味,是詩人著力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然而這種境界并不容易達到。金代詩人元好問評陶淵明詩的語言風格時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一說:“大抵欲造平淡,當自綺麗中來,落其華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宋梅堯臣《讀邵不疑學士詩卷杜庭之忽來因出示之且伏至輒書一時之語以奉呈》說:“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這種平淡無奇的詩,可細味之下便覺奇崛無比。這種詩看似很容易,而寫的過程卻煞費苦心,慘淡經營。從“豪華”到“真淳”,從“綺麗”到“平淡”,可能是一條漫長的路,不走完這條路很難寫出激動人心的作品來的。
其實,“看似尋常卻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不僅適用于詩歌創作,也適合于其它事物。對于看似“尋常”的東西,不要輕視,不可忽視,有的“奇崛”就隱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做出貌似尋常而實為奇崛的事來。
創作背景
南唐末年張洎收集張籍詩400多首。宋代詩人錢公輔定稿刊印時命名為《木鐸集》12卷,印刷并送給王安石一套。王安石認真拜讀,越讀越有興致,不免發出“看似尋常最崎嶇,成如容易卻艱辛”的感慨。于是創作了這首詩,表現其對張籍詩作的肯定和贊美,對張籍本人也給予較高評價。 ?
王安石簡介
宋代·王安石的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王安石的詩(27篇)〕猜你喜歡
念奴嬌·策勛萬里
策勛萬里 ,笑書生骨相,有誰相許?壯志平生還自負,羞比紛紛兒女。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風云無便,未容黃鵠輕舉。
何事匹馬塵埃,東西南北,十載猶羈旅?只恐陳登容易笑,負卻故園雞黍。笛里關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佇。吾今未老,不須清淚如雨。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