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篇《長恨歌》多么有文采風情,十首《秦中吟》則是匡時濟世的正聲。
常常被元稹學去了我詩中的格律,李紳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間的富貴我大概沒有緣分,身后文章才會留下我的聲名。
別笑我氣粗,滿口大話,新編的十五卷詩集已經完成。
注釋
元九:指元稹(微之);李二十:指李紳。這二人都是詩人白居易的好友。
長恨:指詩人于元和元年(806年)創作的著名長詩《長恨歌》。此詩敘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其中對唐玄宗的重色誤國進行了某些諷刺,所以他自認其詩有風人之情,美刺之旨。
秦吟:指詩人于貞元、元和之際創作的一組反映民間疾苦的著名諷喻詩——《秦中吟》。正聲:指《詩經》中的“雅詩”。
老元:指元稹。偷:朋友間的戲詞,實際上是學習、效仿的意思。格律:作詩在字數、句數、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
短李:指李紳。《新唐書·李紳傳》:“(紳)為人短小精悍,于詩最有名,時號短李?!狈和ā胺?,佩服,服氣。
應:大概。無分:沒有緣分。
身后:死后。合:應該。
言語大:夸口,說大話。
排:編排。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鑒賞
賞析
此詩既是詩人為自己的詩集題記,又是贈友之作,而且是“戲贈”,即兼有與友人戲謔的意思。全詩八句,詩人首先舉出自己全部詩作中最有名氣、流傳最廣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創作用心。先列出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強調其情感文采;再列出諷喻組詩《秦中吟》,強調其社會價值:接近《詩經》之“正聲”。白居易特意列舉出了自己的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詩歌干預現實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實踐。
詩第三、四兩句下,詩人曾分別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嘗以拙詩一軸贈行,自是格變。”又注:“李二十嘗自負歌行,近見余樂府五十首,默然心伏?!痹懺娔耸艿桨拙右椎膯l,李紳、白居易同作樂府,但白居易的新樂府詩,后來居上,令李紳自嘆弗如,這里稱元稹為“老元”,稱李紳為“短李”,又故稱曰“偷”、曰“伏”,都朋友之間的戲辭,由此也可見元、李、白三詩人之間的親密無間的關系。詩中接著寫“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這是詩人結合自己命運遭際的牢騷話。他說:世上富貴人人所羨,但我卻命中無份,看來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這里雖有對自己詩才的自許,但也蘊含著不平和辛酸。白居易后來在與遭讒被貶的好友劉禹錫會面時,曾即席賦詩相贈,其中有詩云:“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雖是就詩人劉禹錫的遭遇說的,但也是發詩人自己的心聲。最后,詩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語氣,夸飾自己新編詩集后的得意心情。
從寫作背景來看,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蘊含的感情是復雜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許,是對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對友人的戲謔,但實質上充滿不平、辛酸和自嘲,當然也不乏對自己才能的自豪。從整個詩的風格來看,可以說是亦莊亦諧,名曰“題卷”,而不拘泥于記事;稱為“戲贈”,并不僅是戲言。全詩對仗工整,一氣呵成,寓深意于輕松調侃之中,既詼諧幽默,又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詩人白居易因遭讒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自己雖在政治宦途上遭挫,但多年來所創作的幾百首詩文卻足以自矜。于是,他“檢討囊帙”,將約八百首詩,分為四類: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編成十五卷,集成后題了這首詩。 ?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詩(53篇)〕猜你喜歡
書懷感事寄梅圣俞
相別始一歲,幽憂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樂多悲患。
每憶少年日,未知人事艱。
顛狂無所閡,落魄去羈牽。
三月入洛陽,春深花未殘。
龍門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見已開顏。
不暇謁大尹,相攜步香山。
自茲愜所適,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賢。
希深好風骨,迥出風塵間。
師魯心磊落,高談羲與軒。
子漸口若訥,誦書坐千言。
彥國善飲酒,百盞顏未丹。
幾道事閑遠,風流如謝安。
子聰作參軍,??珲嘶㈨d。
子野乃禿翁,戲弄時脫冠。
次公才曠奇,王霸馳筆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為閬仙。
惟予號達老,醉必如張顛。
洛陽古郡邑,萬戶美風煙。
荒涼見宮闕,表里壯河山。
相將日無事,上馬若鴻翩。
出門盡垂柳,信步即名園。
嫩籜筠粉暗,淥池萍錦翻。
殘花落酒面,飛絮拂歸鞍。
尋盡水與竹,忽去嵩峰巔。
青蒼緣萬仞,杳藹望三川。
花草窺澗竇,崎嶇尋石泉。
君吟倚樹立,我醉欹云眠。
子聰疑日近,謂若手可攀。
共題三醉石,留在八仙壇。
水云心已倦,歸坐正杯盤。
飛瓊始十八,妖妙猶雙環。
寒篁暖鳳嘴,銀甲調鴈弦。
自制白云曲,始送黃金船。
珠簾卷明月,夜氣如春煙。
燈花弄粉色,酒紅生臉蓮。
東堂榴花好,點綴裙腰鮮。
插花云髻上,展簟綠陰前。
樂事不可極,酣歌變為嘆。
詔書走東下,丞相忽南遷。
送之伊水頭,相顧淚潸潸。
臘月相公去,君隨赴春官。
送君白馬寺,獨入東上門。
故府誰同在,新年獨未還。
當時作此語,聞者已依然。
摸魚兒·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問人生、頭白京國,算來何事消得。不如罨畫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識,且笑煮、鱸魚趁著莼絲碧。無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輪驛騎,斷雁西風急。
英雄輩,事業東西南北。臨風因甚泣。酬知有愿頻揮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須信道、諸公袞袞皆虛擲。年來蹤跡。有多少雄心,幾翻惡夢,淚點霜華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