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履”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先測量好自己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本头祷丶胰ト×亢玫某叽a。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后鄭國人沒能買到鞋子。
有人問他說:“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注釋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春秋時代鄭國,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欲:將要,想要。
者:(怎么樣)的人。(定語后置)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動詞)
而:順承連詞 意為然后
置: 放,擱在。(動詞)
之:代詞,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其:他的,指鄭人的。(代詞)
坐:通“座”,座位。
至:等到。
之:到……去,前往。(動詞)
操:拿、攜帶。(動詞)
已:已經。(時間副詞)
得:得到;拿到。
履:鞋子,革履。(名詞)
乃:于是(就)
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動詞)
度(dù):量好的尺碼,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名詞)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罷:引申為散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遂:于是。
曰:說。
寧(nìng):副詞。寧可,寧愿。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吾:我。
市罷:集市散了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鄭人買履”鑒賞
評點
這是先秦時代一則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它既是一個成語,也是一個典故,但它更是一則寓言,主要說的是鄭國的人因過于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鄭人拘泥于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了笑柄。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的人,可能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的確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容易碰壁。
辨析
停頓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句式
鄭人有欲買履者或“有欲買履之鄭人”
何不試之以足(狀語后置句):以現代句式為“何不以足試之”。以:何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
而置之其坐(省略句):而置之(于)其坐。
近義詞
生搬硬套,死板教條,刻舟求劍,墨守成規,冥頑不靈,膠柱鼓瑟,因循守舊。
反義詞
達權通變,靈機應變,隨機應變。
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要注重客觀事實,為人處事要從實際出發。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笑柄?,F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的人可能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的確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容易碰壁。
韓非簡介
先秦·韓非的簡介

韓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韓非的詩(9篇)〕猜你喜歡
外科醫生
有醫者, 自稱善外科。一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請酬。裨將曰:“鏃在膜內須亟治?!贬t曰:“此內科之事,不意并責我?!瘪詫⒃唬骸皢韬?,世直有如是欺詐之徒?!?/p>
孟母三遷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蹦巳?,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睆歪憔訉W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彼炀?。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藍田縣丞廳壁記
丞之職所以貳令,于一邑無所不當問。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職。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雁鶩行以進,平立睨丞曰:“當署?!必┥婀P占位,署惟謹,目吏,問:“可不可?”吏曰:“得?!眲t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雖尊,力勢反出主簿、尉下。諺數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丞之設,豈端使然哉?
博陵崔斯立,種學績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貞元初,挾其能戰藝于京師,再進再屈千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再轉而為丞茲邑。始至,喟曰:“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奔揉洳坏檬┯?,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負丞,而丞負余?!眲t盡枿去牙角,一躡故跡,破崖岸而為之。
丞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書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墻巨竹千梃,儼立若相持,水??循除鳴。斯立痛掃溉,對樹二松,日吟哦其間。有問者,輒對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笨脊芍兄普a韓愈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逼淙俗宰o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橘逾淮為枳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踉唬骸巫??’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人有負鹽負薪者
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息樹陰。少時,且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訟于官。惠遣爭者出,顧州紀綱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無答者?;萘钊酥醚蚱は?,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笔範幷咭曋?,負薪者乃伏而就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