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到漁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
漁家就住在江口岸邊,漲潮時分江水就漫過柴門。
趕路的行人想在此借宿,但是主人遲遲未歸。
竹林寂寂,村邊的小道曲曲折折的向遠方蜿蜒,明月懸空,依稀看得江上漁船點點。
遠遠望去,漁夫似在尋找沙岸泊船,春風輕拂,吹動著他們的蓑衣。
注釋
柴扉:柴門。
竹深:竹林幽深。
尋沙岸:是說有人在尋找沙岸泊船。
動草衣:草衣,即蓑衣。春風吹動著他身上的蓑衣。
“夜到漁家”鑒賞
賞析
詩人一開頭就展示漁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簡陋,靠近僻遠江口,便于出江捕魚。時值潮漲,江潮浸濕了柴門。
“行客欲投宿”,暗示時已臨晚,而“主人猶未歸”,則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漁時間之長,其勞動之辛苦不言而喻。
此時此刻,詩人只好在屋外躑躅,等待,觀看四周環境:竹叢暗綠而幽深,鄉間小路蜿蜒伸展,前村還在遠處;月亮出來了,詩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漁船愈來愈稀少。用一個“遠”字,隱隱寫出詩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示已到了夜里。“釣船稀”則和“主人猶未歸”句,前后呼應,相互補充。
面對這冷落凄清的境界,詩人渴望主人歸來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停眺望江口,遠遠看見一葉扁舟向岸邊駛來,漁人正尋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風中飄動。好像是期待已久的漁人回來了,詩人喜悅的心情陡然而生。結尾一句,形象生動,調子輕快,神采飛揚,極富神韻,給人特別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詩人對漁民的深情厚意。
這首詩語言淺切流暢,活潑圓轉。“春風動草衣”句寫得尤為傳神。正如清人田雯評價張籍詩歌特色時所指出的那樣:“名言妙句,側見橫生,淺淡精潔之至。”(《古歡堂集》)
張籍簡介
唐代·張籍的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的詩(4篇)〕猜你喜歡
雜詩二首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
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
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
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
愿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
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
惜我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吾鄉,安能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贈陳商
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辭系肘后。
人生有窮拙,日暮聊飲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須白首?
凄凄陳述圣,披褐鉏俎豆。
學為堯舜文,時人責衰偶。
柴門車轍凍,日下榆影瘦。
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太華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無寸尋,一上戛牛斗。
公卿縱不憐,寧能鎖吾口?
李生師太華,大坐看白晝。
逢霜作樸樕,得氣為春柳。
禮節乃相去,憔悴如芻狗。
風雪直齋壇,墨組貫銅綬。
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
東征賦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隨子乎東征。時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將行。乃舉趾而升輿兮,夕予宿乎偃師。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
明發曙而不寐兮,心遲遲而有違。酌鞰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諒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陳力而相追。且從眾而就列兮,聽天命之所歸。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徑欲從誰?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
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門。既免脫于峻崄兮,歷滎陽而過卷。食原武之息足,宿陽武之桑間。涉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
遂進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邊。入匡郭而追遠兮,念夫子之厄勤。彼衰亂之無道兮,乃困畏乎圣人。悵容與而久駐兮,忘日夕而將昏。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荊棘之榛榛。惕覺寤而顧問兮,想子路之威神。衛人嘉其勇義兮,訖于今而稱云。蘧氏在城之東南兮,民亦尚其丘墳。唯令德為不朽兮,身既沒而名存。
惟經典之所美兮,貴道德與仁賢。吳札稱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遲而不興。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盡忠恕而與人。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誠通于明神。庶靈祇之鑒照兮,佑貞良而輔信。
亂曰:君子之思,必成文兮。盍各言志,慕古人兮。先君行止,則有作兮。雖其不敏,敢不法兮。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修短之運,愚智同兮。靖恭委命,唯吉兇兮。敬慎無怠,思嗛約兮。清靜少欲,師公綽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