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看十戶人家還有幾人在?無人相看,縱有千座山峰也白白地夸耀其多了。
四通八達的道路上只有哭泣的行人,城市里聽不到那歡樂的歌聲。
征夫橫銜枚于口中,扛著兵器,就像隨水漂流的桃梗,四處奔走,不得安定。
直至現在那官軍仍未能打通蜀道前來增援,蜀地不保,我的前途該如何安排?
注釋
征夫:古指出征的戰士,也指離家遠行的人。
室:即家。
空:徒然,白白地。
自多:自滿,自夸。
路衢(qú):四通八達的道路。
惟:只有,只是。
漂梗(piāo gěng):隨水漂流的桃梗。詩中比征夫。
銜枚(xián méi):橫銜枚于口中,以防喧嘩或叫喊。枚,形同筷子,兩端有帶,可系于頸上。古代軍隊行進時,為防止喧嘩,保證軍事行動的隱密,便讓士兵將枚橫銜在嘴里,兩端的帶子系在頸上,士兵便無話可說了。
荷戈(hègē):扛著兵器。戈,指兵器。
未通蜀:未能打通蜀道前來增援。其時長安通蜀的道路被吐蕃阻斷,故言。
吾道:指詩人的前景,道路。
“征夫”鑒賞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哀憫黎民、心憂社稷的情懷。首聯寫戰爭造成的混亂人口減少。頷聯寫路上生離死別的場景。頸聯把自己比喻為漂浮在水中的斷枝枯藤,寫自己漂無定所。尾聯詩人通過寫現實蜀地未通暗含自己的前途渺茫,對自己和國家產生憂慮。全詩前二聯寫自己看到路上的征夫,后二聯聯系自己身世更像征夫,詩人從一個獨特視角,把一個混戰的安史之亂社會現實,以一個征夫的形象展示戰亂給社會帶來的災禍。
首聯“十室幾人在?千山空自多”,寫出了戰爭頻仍的混亂時代,老百姓因苦于征戰遠戍,或流落他鄉或被抓當兵或饑寒而死,造成人口急劇減少的狀況。十戶人家沒有幾人是活著的,在這樣一個戰亂頻發的年代,黎民百姓已經剩不下什么了,家里山外到處都是荒無人煙、一片凄涼景象。詩人以極為沉痛的語氣,描寫出了朝廷征召壯丁帶給人民生活的巨大改變和無窮苦難。
頷聯“路衢惟見哭,城市不聞歌。”寫詩人的所見所聞,蘊含著極深的悲切情緒。“路衢惟見哭”寫出了大路小路上到處都傳來送別親人上戰場的生離死別的痛哭之聲。“城市不聞歌”與上句相對,就連最熱鬧的城市也聽不到一句歡聲笑語。之所以景象如此悲涼,歸結起來只有戰爭。這兩句詩,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戰亂帶給人民的傷痛與無奈,詩人痛恨這沒有休止的戰亂與征戍,憂國憂民之情盡在其中。
面對生靈涂炭,聯想自己多年四處漂泊的身世,直到現在還找不到可以暫時安定棲身的所在,心系人民疾苦的詩人有感而發:“漂梗無安地,銜枚有荷戈。”他將自己比作漂浮在水中的斷枝枯藤,找不到安身之處,形象地映襯出戰亂時期人們的居無定所、四處奔波的生活狀態;而那些銜著竹片背著沉重武器,在戰爭狀態中的緊張地行軍的戰士,也是一根“漂梗”。這兩句描述,透露出對戰亂的憤慨。
尾聯“官軍未通蜀,吾道竟如何?”寫出詩人對自身對國家未來的極大憂慮。官軍沒有收復四川,我能夠到哪里去呢,詩人忽然有一種走投無路的感覺。安史叛軍沒有平息,外患侵擾尚未結束,前往蜀地的歸路還未打通,自己還能不能回到家鄉還是個未知數。面對詩人對自己未來生活的不可知與不確定,在詩人對未來擔憂中,也包含著詩人對國家前途的擔憂。
這首詩,詩人選擇征夫這樣一個具有強烈時代烙印的人物作為觸媒,通過特殊的角度,將安史之亂帶給勞苦大眾的深重苦難予以深刻的揭露,同時也表達出詩人對國家未來前途的深深憂慮。
創作背景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吐蕃圍攻松州、維州,蜀人被征戍守,戰事失敗,死傷甚眾。杜甫居閬州,憂時局之危急,又傷百姓兵役之苦,哀征人敗喪而援軍不至,同時自慨進退失據而致漂泊轉徙寫下這首詩。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的詩(111篇)〕猜你喜歡
勞歌
暑天三月元無雨,云頭不合惟飛土。
深堂無人午睡余,欲動身先汗如雨。
忽憐長街負重民,筋骸長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飽兒女。
人家牛馬系高木,惟恐牛軀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艱,誰知不如牛馬福。
雁門道中書所見
金城留旬浹,兀兀醉歌舞。
出門覽民風,慘慘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營幕來,天明但平土。
調度急星火,逋負迫捶楚。
網羅方高懸,樂國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擇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聞,感諷復何補?
單衣者誰子?販糴就南府。
傾身營一飽,豈樂遠服賈?
盤盤雁門道,雪澗深以阻。
半嶺逢驅車,人牛一何苦!
寒地百姓吟
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號。
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騷。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鐘飲,到曉聞烹炮。
寒者愿為蛾,燒死彼華膏。
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
到頭落地死,踏地為游遨。
游遨者是誰?君子為郁陶!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