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花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huā cuán qǐ cù花攢綺簇 |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簇:聚成一團。形容五彩繽紛的景象。 | 明·袁宏道《游記·楞伽》:“騷人逸士之流,狹斜平康之伎,社南社北之兒,花攢綺簇,雜踏山間,不減上方、虎丘。” |
huā zhī zhāo chàn花枝招顫 | 形容打扮得十分艷麗。同“花枝招展”。 | 《水滸后傳》第四回:“馮舍人見了,慌忙起身,偷眼一覷,花枝招顫,態度輕盈,魂不附體,倒身便拜。” |
wǔ huā shā mǎ五花殺馬 | 毛色凋落的馬。比喻年老體衰。 | |
qí huā míng huì奇花名卉 | 指稀奇少見的花草。也比喻美妙或稀少的東西。 | 明·馮惟敏《桂枝香·贈人》:“月中丹桂,天花香細,熬盡了萬紫千紅,占斷了奇花名卉。” |
bǎi huā zhēng yàn百花爭艷 | 各種花草樹木競相開放出艷麗的花朵。 | 王朔《懵然無知》:“整個晚會都用小演員,兒童演兒童看,臺上臺下天真爛漫,百花爭艷。” |
shēng huā miào bǐ生花妙筆 | 傳說唐朝詩人李白少年時夢見筆頭生花;從此才華橫溢。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 |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
zǒu mǎ kàn huā走馬看花 |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táo huā bó mìng桃花薄命 | 桃花:借指女人;薄命:命運悲慘。指女人命運多舛。 | 清·阮大鋮《燕子箋·寫象》:“諸般不象,只是桃花薄命流終平康也,也與他出塞的苦沒甚差別。” |
shēng huā miào yǔ生花妙語 | 妙:美好。指言詞美好動聽的語言文章。 | 《花城》1981年第5期:“東方國家的理論家們再編出無論多少生花妙語,說到底也是這兩個問題。” |
huā cuán jǐn jù花攢錦聚 | 形容五色繽紛、繁盛艷麗的景象。同“花攢錦簇”。 | 清 陳維崧《賀新郎 春夜聽鼓師撾鼓》詞:“隱隱春雷慢吐,十三段花攢錦聚。” |
huā mào péng xīn花貌蓬心 | 蓬心:蓬草的心狹窄而彎曲,比喻見識淺薄。指虛有其表。 | 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而叩其女學,則花貌蓬心,瞢無所識。” |
yuè quē huā cán月缺花殘 | 缺:少。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殘。 | 唐 溫庭筠《金荃集 和友人傷歌姬》詩:“月缺花殘莫愴然,花須終發月終圓。” |
huā zhāo yuè xī花朝月夕 |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 《舊唐書 羅威傳》:“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 |
yáo cǎo qí huā瑤草琪花 | 亦作“瑤草琪葩”。①仙境里的花草。②珍貴奇異的花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5回:“行不到一里之間,但見荊棘為籬,外面都是青松翠柏,籬內盡是瑤草琪花。” |
huā wú bǎi rì hóng花無百日紅 | 花不能常開不敗。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長。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后一場空。” |
yáng huā xīn xìng楊花心性 | 比喻輕薄浪漫,用情不專。 | 明·孫柚《琴心記·當壚市中》:“雖則楊花心性,你也睡不穩些。” |
wèn liǔ píng huā問柳評花 | 比喻狎妓。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這些少年,正是斗雞走狗、問柳評花的一干游俠紈绔。” |
huā mén liǔ hù花門柳戶 | 指妓院。 | 元·無名氏《小孫屠·謀殺孫必達》:“奴家當脫得花門柳戶,與孫官人結為夫妻。” |
wǎn jié huáng huā晚節黃花 | 黃花:菊花;晚節:晚年的節操。比喻人晚節高尚。 | 宋·韓琦《九日小閣》詩:“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 |
bǐ dǐ yān huā筆底煙花 | 比喻文章寫得生動、出色。 | 清·錢泳《履園叢話·畫學·畫中人》:“筆底煙花傳海國,袖中詩句落吳船。” |
rú huā sì duǒ如花似朵 | 猶言如花似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1回:“轎子里面,如花似朵的一個年少女子。” |
kuáng huā bìng yè狂花病葉 | 狂花:醉酒喧嘩;病葉:醉酒閉目入睡。比喻醉酒的人。 | 唐·黃甫松《醉鄉日月》:“飲流謂睚眥者為狂花,且睡者為病葉。” |
mù xuàn xīn huā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任道元抬頭起來看見,驚得目眩心花,魂不附體。” |
fēng huā xuě yuè風花雪月 | 泛指四時景色。原指封建文學里描寫自然景物四種對象。后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詩文。也比喻風流場中男女間戀愛的風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 宋 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
huā bù lēng dēng花不棱登 | 形容顏色雜而亂。 | |
yuè zhuì huā shé月墜花折 |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 清·洪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
cuì zhú huáng huā翠竹黃花 | 指眼前境物。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慧海禪師》:“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華,無非般若。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
mí huā yǎn xiào迷花眼笑 | 形容非常歡快、喜悅。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5回:“那太監喜得迷花眼笑,也不更數,把袋里的錢都倒出來,給與翠蓮。” |
tuán huā cù jǐn團花簇錦 | 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同“花團錦簇”。 | 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三十回:“當時圍場三騎馬,團花簇錦的斗了四十余合,不分勝負。” |
yóu zì má huā油漬麻花 | 形容油污斑斑的樣子。 | |
bǎi huā shēng rì百花生日 | 舊指陰歷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 清·秦味蕓《月令粹編》卷五:“《陶朱公書》:‘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
wèn guān dá huā問官答花 | 謂答非所問。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這老頭兒這才叫個‘問官答花,驢唇不對馬嘴’。這與我的心事有什么相干?” |
huáng huā nǚ ér黃花女兒 | 指未婚的青年女子。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況且我看這人也是個黃花女兒,豈有遠路深更,和位公子同行之理?” |
yǎn huā xīn luàn眼花心亂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九回:“這廝雖然奸猾,也騙得他眼花心亂了。” |
yǒng yuè cháo huā詠月嘲花 | 指創作詩歌。花和月經常作為詩人歌詠的對象,故稱。 |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一年年覺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詠月嘲花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
yì shǐ méi huā驛使梅花 |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
liǔ hūn huā míng柳昏花暝 | 暝:日暮。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朧景象。 | 宋·史達祖《雙雙燕·詠燕》詞:“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 |
zǒu mǎ guān huā走馬觀花 |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jìng lǐ cǎi huā鏡里采花 | 見“鏡里觀花”。 | 《白雪遺音·無樓梯兒》:“竹籃子打水,鏡里采花,抓不著他。” |
huā cán yuè quē花殘月缺 | 形容衰敗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兩相離異。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三折:“則這今晚開筵,正是中秋令節。只合低唱淺斟,莫待他花殘月缺。” |
huā qú liǔ mò花衢柳陌 | 指妓院聚集的街市。 | 元 李邦祐《轉調淘金令 思情》曲:“花街柳陌,恨他去胡沾惹;秦樓謝館,怪他去閑游冶。” |
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無可奈何花落去 | 對春花的凋落感到沒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后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cán huā bài liǔ殘花敗柳 | 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
jiè huā xiàn fó借花獻佛 | 用別人的花進獻給菩薩。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既然哥哥有酒,我們借花獻佛,與哥哥上壽咱。” |
hé huā suī hǎo,yě yào lǜ yè fú chí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 | 比喻人才能出眾也須大家的支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人是要幫助的。‘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 |
huā jiē liǔ shì花街柳市 | 指妓院聚集的街市。 | 《金瓶梅詞話》第七四回:“花街柳市,你戀著蜂蝶采。” |
yě cǎo xián huā野草閑花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 宋 辛棄疾《定風波》詞:“野草閑花不當春,杜鵑卻是舊知聞。” |
wǔ huā bā mén五花八門 |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極新鮮的靠子,跑上場來,串了一個五花八門。” |
niān huā yī xiào拈花一笑 | 比喻心心相印、會心。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七佛 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
míng rì huáng huā明日黃花 |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shuǎ huā qiāng耍花腔 | 用虛假而動聽的話騙人。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6章:“‘再耍花腔,我立刻懲辦你!’楊曉冬掏出手槍逼住他。” |
cuī huā zhuó liǔ摧花斫柳 | 摧:摧殘;斫:用斧頭砍。比喻摧殘和傷害女子。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對簿》:“僵桃代李誠無與,摧花斫柳夫何取?” |
liǔ qì huā tí柳泣花啼 | 形容風雨中暗淡的心情。 | 宋 周邦彥《少年游》詞:“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
rě cǎo niān huā惹草粘花 | 惹:招引。比喻隨處迷戀于不正當的男女情愛。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8回:“卻說湍制臺九姨太身邊的那個大丫頭,自見湍制臺屬意于他,他便有心惹草粘花,時向湍制臺跟前勾搭。” |
shuǐ yuè jìng huā水月鏡花 | 水中月,鏡中花。比喻虛幻景象。 |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
qiáng huā lù cǎo墻花路草 | 見“墻花路柳”。 | 明·徐復祚《紅梨記·詩要》:“非執拗,那壁廂是墻花路草,怎比得日邊紅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記·詞媾》:“如本是柔枝嫩條,休比做墻花路草。” |
niǎo tí huā luò鳥啼花落 | 形容凄涼的情景。 | 明·汪廷訥《種玉記·促晤》:“惜鸞帷,孤玉絳,幾度凄涼。斷腸的鳥啼花落,滿目心傷。” |
mǎn shé shēng huā滿舌生花 | 比喻能說會道。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2回:“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玉麟發想,變男為女作妾,以聽其言語,真詞令妙品,滿舌生花者。” |
huā xìn nián huá花信年華 | 花信:開花時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而且正當花信年華,就如秋月將滿,春花方盛,令人一見便覺不可錯過。” |
rě cǎo niān huā惹草拈花 | 惹、拈:指挑逗、勾引;花、草:比喻女子。舊時指男子在外面挑逗、勾引女人;搞不正當的男女關系。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我從來斬釘截鐵常居一,不是恁惹草拈花沒掂三。” |
sì yù rú huā似玉如花 | 似:似乎,好像。像美玉和鮮花那樣美好。形容女子姿容美艷。 | 老舍《趙子曰》:“公寓的老板就能請出一兩位似玉如花的大姑娘作陪。” |
yuè bì huā xiū月閉花羞 | 閉:躲避;羞:害臊。閉月形容貂禪,羞花形容楊玉環。使月亮見了也躲避起來,花兒見了也自覺羞愧。形容女子貌美。 | 元·施惠《幽閨記·少不知愁》:“芳容魚沉雁落,美貌月閉花羞;肌骨天然自好,不搽脂粉風流。” |
liǔ àn huā zhē柳暗花遮 | 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朧的景色。 | 元 吳昌齡《端正好 美妓》套曲:“漏永更長燭影香,柳暗花遮曙色分。” |
huā tuán jǐn cù花團錦簇 |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簇:叢聚;聚成一團。指花朵、錦繡匯聚在一起。原指華麗高貴的服飾。形容五彩繽紛、繁華艷麗的景色。也形容衣飾華美的人群或文章辭藻華麗。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94回:“真是個花團錦簇!那一片富麗妖嬈,真勝似天堂月殿,不亞于仙府瑤宮。” |
qiáng huā lù liǔ墻花路柳 | 喻娼妓。 | 明·高明《二郎神·秋懷》套曲:“風流。恩情怎比,墻花路柳?記待月西廂,和你攜素手。” |
liǔ shì huā jiē柳市花街 | 指妓院云集的地方。 | 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 郵政 逐娼妓》:“多置狎邪門巷,遂作鶯巢燕壘,頓成柳市花街。” |
làng ruǐ fú huā浪蕊浮花 | 指尋常花草。 | 宋·蘇軾《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浪蕊浮花不辨春,歸來方識歲寒人。” |
fēng lǐ yáng huā風里楊花 | 像風中的楊樹花漂浮不定。比喻事物或事情的發展變化不定。 | 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風里楊花,水上幻泡。” |
miào bǐ shēng huā妙筆生花 | 生花:長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 | 唐 馮贄《云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
huā cuán jǐn cù花攢錦簇 | 形容五色繽紛、繁盛艷麗的景象。 | 《金瓶梅詞話》第七六回:“不說當日酒筳笑聲,,觥籌交錯,耍頑至二更時分,方才席散。” |
liǔ mò huā xiàng柳陌花巷 | 陌:街道。指游樂的地方。也指妓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1回:“柳陌花巷快樂一輩子也是死,執固板樣拘束一輩子也是死。” |
bàng liǔ suí huā傍柳隨花 | 春天依倚花草柳樹而游樂的情調。比喻狎妓。 | 北宋·程顥《春日偶成詩》:“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
niān huā zhāi cǎo拈花摘草 | 拈:用指取物;花、草:女子。比喻男性玩弄女性,嫖妓等。 | 元·古杭才人《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二出:“拈花摘草,風流不讓柳耆卿。” |
huā hǎo yuè yuán花好月圓 | 花兒是美的;月亮是圓的。比喻美好團聚。多用做新婚賀詞。 | 宋 晁端禮《行香子 別恨》詞:“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
pān huā zhé liǔ攀花折柳 | 喻狎妓。 |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則為我攀花折柳,致令的有國難投。” |
fēn huā fú liǔ分花拂柳 | 見“分花約柳”。 | |
luò huā méi rén落花媒人 | 給婚姻關系已經確定或將要確定的人做媒人,謂之“落花媒人”。 | |
huā biān rén wù花邊人物 | 指八面玲瓏、快嘴利舌、幽默機智、活動于有新聞價值場合的人。 | |
gé wù kàn huā隔霧看花 | 隔:間隔。形容老眼昏花,后也比喻對事物看不真切。 | 王國維《人間詞話》:“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
liǔ yīng huā yàn柳鶯花燕 | 指柳上鶯歌,花間燕語。指美好的春景。 | 元 張可久《落梅風 閑居》曲:“青山隱居心自遠,放浪他柳鶯花燕。” |
wèn liǔ xún huā問柳尋花 | ①玩賞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問柳尋花”謂狎妓。 | 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元戎小對出郊外,問柳尋花到野亭。” |
xiān huā hòu guǒ先花后果 | 舊時比喻先生女后生男。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李玉英獄中訟冤》:“生下三女一男:兒子名承祖,長女名玉英,次女名桃英,三女名月英。元來是先花后果的,倒是玉英居長,次即承祖。” |
yì cǎo qí huā異草奇花 | 原意是指希奇少見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白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異草,駢闐堦砌。” |
tán huā yī xiàn曇花一現 |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曇花:一種花期極短的花;多在夜間開放;花美又香。 |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
fēn huā yuē liǔ分花約柳 | 亦作“分花拂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態美好。 | |
chuí huā jiáo ruǐ吹花嚼蕊 | 見“吹葉嚼蕊”。 | 清·納蘭性德《浣溪沙》詞:“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 | 指服飾華麗、不務正業、整天吃喝玩樂的富家子弟。 | 清 翟灝《通俗編 卷一 俚語對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
yáo cǎo qí huā瑤草奇花 | 指仙境中的花草。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 |
liú shuǐ táo huā流水桃花 |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愛情。 | 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huā zhē liǔ yǎn花遮柳掩 | 比喻行動或說話躲躲閃閃,不實在。亦作“花遮柳隱”。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竊符記·如姬竊符》:“花遮柳掩防人至,覓常山寶符。” |
yǔ dǎ lí huā雨打梨花 | 比喻零亂不堪的狼狽情景。 | 南宋·李重元《憶王孫·春詞》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
bàng huā suí liǔ傍花隨柳 | 形容春游的快樂。 | 宋 程顥《偶成》:“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
qiū yuè chūn huā秋月春花 |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 南唐·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liǔ xiàng huā jiē柳巷花街 | 舊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處。 | 宋 黃庭堅《滿庭芳 妓女》詞:“初綰云鬟,才勝羅綺,便嫌柳巷花街。” |
luò huā yǒu yì,liú shuǐ wú qíng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 比喻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無意(多指男女戀愛)。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卷五十 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
niān huā nòng yuè拈花弄月 | 玩賞花月。 | 明·周履靖《錦箋記·游杭》:“拈花弄月須乘少,問水尋山莫待遲。” |
huā qián yuè xià花前月下 | 花簇前;月光下。指惹人情思的幽靜地方。 |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 瓦舍眾伎》:“今又有覆賺,又且花前月下之情及鐵騎之類。” |
zhuó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wú yì chā liǔ liǔ chéng yīn著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 | 著意:用心。有心栽種的花沒開,無意插下的柳枝卻成了一片柳蔭。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沒得到,不經意的卻意外地取得了收獲。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折:“著意栽花花不發,等閑插柳柳成蔭。” |
pī hóng chā huā披紅插花 | 披:蓋在肩背上。披著紅綢,帽子上插花。表示喜慶或光榮。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儐相披紅插花,忙到轎前作揖,念了詞賦,請出轎來。” |
yóu huā xīn xuě尤花殢雪 | 猶尤云殢雨。 | 宋·柳永《小鎮西》詞:“久離缺,夜來魂夢里,尤花殢雪,分明似舊家時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