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老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lǎo mǎ sī fēng老馬嘶風 | 嘶:馬叫。馬老了但雄風猶在,鳴叫的聲音還很雄壯。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個‘老馬嘶風,英心未退’了!” |
lǎo xiǔ wú néng老朽無能 | 老朽:衰老陳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 | 鄭愚《潭州大溈山同慶寺大圓禪師碑銘序》:“以耽沈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 |
xù lǎo lián pín恤老憐貧 | 周濟老人,憐惜窮人。 | 元·劉時中《端正好·上高監司》:“恤老憐貧,視民如子,起死回生。” |
mǎ zhuō lǎo shǔ馬捉老鼠 | 比喻瞎忙亂。 | 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 馬捉老鼠》:“方言‘馬捉老鼠’,蓋譏人粗撞不了事也。”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tú shāng bēi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zhōng lǎo yǐn jū終老隱居 | 終老:直到老死,一輩子。指隱居直到老死。 | 《宋史·劉爚傳》:“爚從熹武夷山講道讀書,怡然自適,筑云莊山房,為終老恤居之計。” |
jiāng dōng fù lǎo江東父老 | 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的地區。故鄉父兄之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笑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
yǐ lǎo mài lǎo以老賣老 | 仗著年紀大、資格老而自以為比人高明。ü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張:(遇見了爺爺輩的這般以老賣老的同事,只好順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陳奶奶。” |
lǎo hǔ pì gǔ老虎屁股 | 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險的處境。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這種態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
yǐ lǎo mài lǎo倚老賣老 | 仗著年紀大;賣弄老資格。多形容擺老資格;輕視別人。 |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一折:“我盡讓你說幾句便罷,則管里倚老賣老,口里嘮嘮叨叨的說個不了。” |
qīng shān bù lǎo,lǜ shuǐ cháng cún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 指經過的時間長久,比喻永存。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他日事成,必當厚報。” |
qī ér lǎo shǎo妻兒老少 | 見“妻兒老小”。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9卷:“引了妻兒老少,和劉青等心腹三十余人,徑投望江縣天荒湖來。” |
lǎo hǔ pì gu mō bù dé老虎屁股摸不得 | 比喻自以為是了不起,聽不得批評意見,一觸即跳。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這種態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
lián pín jìng lǎo憐貧敬老 |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為妻,則為你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天地也。” |
lǎo gu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老鴰窩里出鳳凰 | 老鴰:烏鴉;鳳凰:古代鳥王。比喻在卑微的環境中出了高貴的人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三姑娘的混名兒叫‘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里出鳳凰!’” |
lǎo chéng chí zhòng老成持重 | 老成:老練成熟;持重:穩重;不輕浮。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閱歷多;穩重有經驗;態度沉穩;不輕舉妄動。 | 《宋史 種師中傳》:“師中老成持重,為時名將,諸軍自是氣奪。” |
lǎo shí bā jiāo老實巴交 | 形容人規規矩矩,謹慎膽小的樣子。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個一個心慈面善,全是老實巴交的。” |
yī jiā lǎo xiǎo一家老小 | 謂全家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當日接了書信,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帶從者百余人,車百余輛,徑望兗州而來。”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無事退回,我自養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錢還府,也是我出。” |
lǎo bù xiǎo shì老不曉事 |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傳》:“植益內不自安”注:“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 |
qí lǎo jiǔ cì耆老久次 | 耆:老;次:第二。年老有德的人久居低位。 | 東漢·班固《漢書·揚雄傳略》:“以耆老久次,轉為大夫,恬于勢利乃如是。” |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老虎頭上搔癢 | 比喻不自量力。 |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63回:“今嚴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個仇鸞,尚敵不過他,老虎頭上搔癢,無補國家,轉取禍戾,何苦何苦!” |
shī lǎo bīng pí師老兵疲 | 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時間太長,兵士勞累,士氣低落。 | 《魏書 許謙傳》:“慕容無道,侵我疆場,師老兵疲,天亡期至。” |
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驥:駿馬,千里馬;櫪: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lǎo jì fú lì老驥伏櫪 | 驥:千里馬;櫪:馬槽。伏櫪:就著馬槽吃食。老的千里馬雖然趴在槽頭吃食;但仍想奔馳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壯志。 | 三國 魏 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guī lǎo lín quán歸老林泉 | 林泉:山林泉石勝境。指回到幽雅處所,度過晚年。 | 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趙雄因見滿朝之人都生忌妒,遂上表辭朝而回,歸老林泉。” |
lǎo sēng rù dìng老僧入定 | 和尚靜坐,使心定于一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 | 曾樸《孽海花》第20回:“卻是個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樣。” |
nián lǎo sè shuāi年老色衰 | 色:容貌,美色。指女人因上了年紀而衰老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38回:“那王媽媽自幼在勾欄中出身,后來年老色衰,淪落無靠,遂為人傭仆。” |
lǎo yī shǎo bo老醫少卜 | 少卜:年輕的卜卦人。年老的醫生經驗豐富,年少的卜者勇于決斷。比喻各有所長,不應偏廢 | 《鹖冠子·世賢》陸佃注:“語曰:‘老醫少卜。’蓋老醫更多病矣。” |
cāng làng lǎo rén滄浪老人 | 指隱者、漁父。 | 《楚辭 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
wàng méi gé lǎo望梅閣老 | 喻徒有虛名之官。 | 唐·白居易《每見呂南二郎中新文輒竊有所嘆惜因成長句以詠所懷》:“望梅閣老無妨渴,畫餅尚書不救饑。” |
jìng lǎo cí zhì敬老慈稚 | 敬:尊敬;慈:憐愛;稚:幼小。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 宋·陳亮《祭妻弟何少嘉文》:“尚賢睦族,以任門戶,敬老慈稚,愛及行路。” |
gào lǎo zài jiā告老在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鄉、故里。指因年老而辭職在故鄉安度晚年。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3回:“一位楊鄉宦到了宮保尚書,賜了全俸,告老在家。” |
qī lǎo bā dǎo七老八倒 | 形容年老體衰。 | 明·寓山居士《魚兒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駝背曲時候,富的也死,貧的也死。” |
lǎo yǒu suǒ zhōng老有所終 | 年老者能有個合適的歸宿。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
lǎo lǎo dà dà老老大大 | 指年事已高。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十卷:“師曰:‘老老大大漢,住處也不知。’” |
jiǔ guàn lǎo chéng久慣老誠 | 同“久慣牢成”。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2回:“個個人古怪精靈,個個人久慣老誠。” |
liàn dá lǎo chéng練達老成 | 老練穩重。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2回:“當那進退維谷的時候,便是個練達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況于你?” |
lǎo chéng liàn dá老成煉達 | 形容人穩重老練,通達事理。 | 太平天國·洪秀全《設赍奏官詔》:“朕今添封殿前正副赍奏官二員,職同天將,專理進本事務,令表們選舉老成煉達元臣保封。” |
yǎng ér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 | 宋·左圭《百川學海》:“臨刑無懼色,曰:‘養兒防老,積谷防饑。’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
lǎo sǐ gōu hè老死溝壑 | 溝壑:溪谷。老死于山谷之中。指平庸地死去。 | 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為社稷長久之計,以上安二宮朝夕之養,下以濟四方億兆之命,則臣雖老死溝壑,瞑目於地下矣!” |
jiāng shān bù lǎo江山不老 | 江山:山川,山河;老:衰。高山大河千古長存,永不衰老。比喻人長壽或祝人長壽。 | 宋·林外《洞仙歌》詞:“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 |
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 以之為羞見故鄉人之典實。 | 語本《史記 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
yǎng ér dài lǎo,jī gǔ fáng jī養兒代老,積谷防饑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元·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爹爹,正是養兒代老,積谷防饑。” |
lǎo lái yǒu xǐ老來有喜 | 指老年有喜事。 | |
lǎo wǔ lǎo yǐ jí rén zhī lǎo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老:敬愛。尊敬我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zhí zhuàng qū lǎo直壯曲老 | 老:引申為衰,氣餒。理直氣壯,理曲氣餒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之乎?”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老大徒傷悲 | 老大:年紀大;徒:徒然。年老了還一事無成只好悲傷而已。 |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天若有情天亦老 | 天倘若有情意,也會因悲傷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塢的。 | 唐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lǎo hǔ jiè zhū,xiàng gōng jiè shū老虎借豬,相公借書 | 相公:舊指讀書人。比喻東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據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愛好。 | |
lǎo mài lóng zhōng老邁龍鐘 | 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9回:“當日來時是何等樣精力強壯,那知如今老邁龍鐘,如同一場春夢。” |
yí lǎo yí shào遺老遺少 | 遺老:稱前朝的舊臣;遺少:指封建時代留戀前期;思想陳腐的年輕人。指改朝換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后指思想陳腐、頑固守舊的老人和年輕人。 | 魯迅《朝花夕拾·無常》:“在正面,就是遺老遺少們所戴瓜皮小帽的綴一粒珠子或一塊寶石的地方,直寫著四個字道:‘一見有喜’。” |
guī lǎo tián jiān歸老田間 | 指回到幽雅處所,度過晚年。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1回:“我明日即行辭職,還是歸老田間罷。” |
lǎo zǐ pó suō老子婆娑 | 老子:自稱;婆娑:放逸的樣子。自夸胸懷曠逸的豪言壯語。 | 《晉書·陶侃傳》:“將出府門,顧謂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諸君輩。’” |
dǎ sǐ lǎo hǔ打死老虎 | 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 魯迅《墳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我以為‘打死老虎’者,裝怯作勇,頗含滑稽,雖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卻怯得令人可愛。” |
sān lǎo wǔ gēng三老五更 | 相傳古代統治者設三老五更,以尊養老人。 | 《禮記·文王世子》:“遂設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樂記》:“食三老五更于大學。” |
qī lǎo bā xiǎo七老八小 | 指老人與小孩。老老少少。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五章:“起開,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攙著架著干什么?” |
qī lǎo bā shí七老八十 | 形容年紀很大。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趕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
lǎo zhī jiāng zhì老之將至 | 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 宋·陳亮《謝胡參政啟》:“少不如人,所向墻壁;老之將至,乃罣網羅。” |
lǎo bàng zhū tāi老蚌珠胎 | 指老婦人得子。 | 清 姚鼐《香亭得雄于其去歲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詩為賀兼以識異》:“金環乘穴真堪信,老蚌珠胎倍可欣。” |
jìng lǎo cí yòu敬老慈幼 | 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敬老慈幼,無忘賓旅。” |
hòu pí lǎo liǎn厚皮老臉 | 指人臉皮厚,不知羞恥。 | 錢鐘書《圍城》:“想不到外國去了一趟,學得這樣厚皮老臉,也許混在鮑小姐那一類女朋友里訓練出來的。” |
huáng tiān wú lǎo yǎn皇天無老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爺沒有長著眼睛,不能公正對待世事。 | 唐·杜甫《送惠二歸故居》:“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 |
kàn wén lǎo yǎn看文老眼 | 形容評論文章的高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6回:“如品論訛錯,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
guī lǎo lín xià歸老林下 | 指回到幽雅處所,度過晚年。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翩翩》:“大業已歸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攜佳孫美婦歸,喜如獲寶。” |
cháng tiān lǎo rì長天老日 | 指夏季晝長的日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賈母因向寶釵道:‘你也去,連你母親也去;長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覺。’” |
lǎo bàng shēng zhū老蚌生珠 | 原比喻年老有賢子。后指老年得子。 | 《北齊書·陸印傳》:“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
tiān huāng dì lǎo天荒地老 | 指經歷的時間極久。 | 唐 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
lǎo gǔ dǒng老古董 | 古老的或過時的東西,也指思想陳腐或生活習慣陳舊的人。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84回:“要是老古董兒問起來呢,你就說我已回寺。” |
jìng lǎo cí shǎo敬老慈少 | 見“敬老慈幼”。 | 宋·陳亮《蔡元德墓碣銘》:“敬老慈少,使詭猾暴橫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賴以省。” |
bǎo xiǎng lǎo quán飽饗老拳 | 指挨一頓痛打。參見“飽以老拳”。 | 《歧路燈》第六七回:“[杜氏]怒將起來,幾乎要打,這張類村只得學劉寄如飽饗老拳的本領。” |
lǎo dāng yì zhuàng??老當益壯 | 老當益壯指年紀大了,志氣應當更壯;比喻年紀老,但體力和精神更加健壯或者干勁更大。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老當益壯”。 |
lǎo mǎ wéi jū老馬為駒 | 駕馭老馬像駕馭馬駒一樣。比喻把老人當作孩童輕慢對待。 | 《詩經·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 |
lǎo pó dāng jūn老婆當軍 | 比喻毫無用處,只是充數而已。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26回:“俺們說話不中聽,老婆當軍,充數罷了。” |
lǎo dà wú chéng老大無成 | 老大:年老。年紀已老,無所成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寡母又憐他是個獨根孤種,未免溺愛縱容些,遂致老大無成。” |
lǎo diào chóng tán老調重談 | 比喻把說過多次的理論、主張重新搬出來。也比喻把擱置很久的技藝重新做起來。 | 鄒韜奮《無政府與民主政治》:“如今不過是略換花樣,實際是老調重談罷了。” |
xié yòu fú lǎo攜幼扶老 | 同“扶老攜幼”。 | 東漢·班固《漢書·嚴助傳》:“施德垂賞以招致之,此必攜幼扶老以舊圣德。” |
sān cháo yuán lǎo三朝元老 | 元老:資格最老,聲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現在用來指在一個機構里長期工作過的資格老的人。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章帝紀》:“行太尉事節鄉侯熹三世在位,為國元老。” |
lǎo xióng dāng dào老熊當道 | 當道:把路擋住。比喻猛將鎮守要塞。 | 清·錢謙益《元日雜題長句八首》之五:“老熊當道踞津門,一旅師如萬騎屯。” |
lǎo zǐ tiān xià dì yī老子天下第一 | 老子:不謙虛的人的自稱。自以為是天下第一號人物。 |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 |
yí lí gù lǎo遺黎故老 | 指前朝留下的歷經世變的老人。 | 明·宋濂《曾君石表碑》:“當宋初改物,遺黎故老猶有存者。” |
fú lǎo qiè yòu扶老挈幼 | 扶:挽著;挈:提攜,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8回:“所過州縣,分毫不擾,鄉村百姓,扶老挈幼,燒香羅拜迎接。” |
lǎo shí bā jiǎo老實巴腳 | 謹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樣子。 | 馮德英《山菊花》上部第十章:“暗喜他們這軟硬妙劑,對付這個老實巴腳的鄉下女人,算是對上癥了。” |
bīng lǎo jiàng jiāo兵老將驕 | 老:衰。士兵疲憊,將領驕傲。 | 元·鄭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敵境,兵老將驕,可不戰而破。” |
bǎi nián dào lǎo百年到老 |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6回:“只愿他過了門,兩口子和和順順的百年到老,我就心安了。” |
zhuó lún lǎo shǒu斫輪老手 | 斫輪:斫木制造車輪。指對某種事情經驗豐富的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 |
xié lǎo fú ruò攜老扶弱 | 攙著老人,扶著體弱者。亦作“攜老扶幼”、“攜老挈幼”。 | 《晉書·劉琨傳》:“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于路。” |
tián jùn yě lǎo田畯野老 | 鄉間農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間百姓。 |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書》:“其或蹲林臥石,籍卉班荊,不過田畯野老,漁父樵客。” |
hái nián què lǎo還年卻老 | 恢復年輕,長生不老。 | 南朝·宋·顏延之《庭誥文》:“煉形之家,必就深曠,反飛靈,糇丹石,粒芝精,所以還年卻老,延年駐彩。” |
xié lǎo qiè yòu攜老挈幼 | 攜:攙扶;挈: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指成群結隊而行。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9回:“但見朱仙鎮上的百姓,一路攜老挈幼,頭頂香盤,挨挨擠擠,眾口同聲攀留元帥,哭聲震地。” |
lǎo yóu zǐ老油子 | 指老于算計的人。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看他也不象習于行旅,相當難纏的‘老油子’,因而答應容留。” |
kuáng yín lǎo jiān狂吟老監 | 狂:縱情放蕩。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外號。借指狂放的詩人。 | 宋·周密《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詞:“為喚狂吟老監,共賦銷憂。” |
lǎo chéng zhī jiàn老成之見 | 老成:閱歷多而練達世事。老練而周到的見解。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不想今日原從這著,可見老成之見,大略相同。” |
tián fū yě lǎo田夫野老 | 鄉間農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間百姓。 | 《北齊書·王琳傳》:“當時田夫野老,知與不知,莫不為之歔欷流泣。” |
jìng lǎo ài yòu敬老愛幼 | 尊敬老人,愛護小孩。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47回:“林啟榮又能敬老愛幼,每屆冬至前后,必預期布告置酒款宴鄉老。” |
fù lǎo tí yòu負老提幼 | 見“負老攜幼”。 | 《云笈七簽》卷十九:“當期之世,水旱蝗蟲,五谷饑貴,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負老提幼,散流他方。” |
lǎo zǐ zhǎng sūn老子長孫 | 養育子孫,使其長大成人。 | 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人在戰地,各自為家,養生送死,老子長孫,未嘗有闕。” |
yí lǎo gū chén遺老孤臣 | 指改朝換代后已經失勢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 | 李大釗《警告全國父老書》:“昔者改姓易代,興亡倏忽,一二遺老孤臣,不忍見宗社之傾,君父之辱,猶或黃冠草履,歌哭空山,亂礁窮島,相望飲泣。” |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老虎頭上撲蒼蠅 | 比喻自己找死。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
bǎo dāo bù lǎo寶刀不老 | 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0回:“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huá diān lǎo zǐ華顛老子 | 華:頭發花白;顛:頭顱。指頭發花白的老頭子。 | 曾樸《孽海花》第18回:“最難得的,仍是原班,不弱一個!不是綠鬢少年,都換了華顛老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