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飛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èn niǎo xiān fēi坌鳥先飛 |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不上別人,搶先動手。多用作謙詞。同“笨鳥先飛”。 |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三末云]: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后,你這等坌鳥先飛。” |
fēi hóng xuě zhǎo飛鴻雪爪 | 見“飛鴻印雪”。 | 清·陳維崧《風入松·納涼》詞:“浮世飛鴻雪爪,故山亂葉茅庵。” |
shén hún fēi yuè神魂飛越 | 形容寫作時想象力肆意馳騁。 | 宋·王禹偁《謝加朝請大夫表》:“涕泗縱橫,亂于縻綆,神魂飛越,若在煙霄。” |
fēi yāng zǒu huò飛殃走禍 | 同“飛來橫禍”。 | |
hún fēi dǎn chàn魂飛膽顫 | 同“魂飛魄散”。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22回:“正有些心虛,忽然見床下鉆出一個披頭黑鬼來,二人驚得毛骨悚然,魂飛膽顫,大叫有鬼,戒尺亂打。” |
méi fēi sè wǔ眉飛色舞 | 色:臉色;表情。雙眉挑動;興奮愉快的表情躍然臉上。形容非常興奮得意的樣子。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一聽此言,不禁眉飛色舞。” |
yù zǒu jīn fēi玉走金飛 | 謂日月如飛。比喻時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烏,指太陽。 | 唐·呂巖《寄白龍洞劉道人》詩:“玉走金飛兩曜忙,始聞花發又秋霜。”宋·柳永《看花回》詞:“屈指勞生百歲期。榮瘁相隨。利牽名惹逡巡過,奈兩輪、玉走金飛。紅顏成白發,極品何為。” |
lóng fēi fèng wǔ龍飛鳳舞 | 像龍在飛騰;像鳳在歡舞。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奔放雄偉。舊時迷信;認為是帝王氣象。現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多指草書。 | 宋 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 |
mǎn tiān fēi滿天飛 | 形容到處都是。亦作“滿空飛”。 | 宋 張元《詠雪》:“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九回:“風威卷荷葉滿天飛,火勢燎蘆林連梗斷。” |
fēi yán zǒu jǐ飛檐走脊 | 同“飛檐走壁”。 | 《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學過飛檐走脊的本事,還能飛石打人,百發百中。” |
bù yì ér fēi不翼而飛 | 翼:翅膀;不翼:沒有翅膀。沒有翅膀就飛走了。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作“無翼而飛”。 |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
pò sàn hún fēi魄散魂飛 | 同“魂飛魄散”。 |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補漏遲,只著我魄散魂飛。”明·徐霖《繡襦記》第三十出:“聽說罷心悲痛,駭得我魄散魂飛似癡。” |
fēi duǎn liú cháng飛短流長 | 指散布流言;撥弄是非;制造錯誤輿論。飛:飛傳;流:散布。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封三娘》:“妾來當須秘密。造言生事者,飛短流長,所不堪受。” |
wǔ yuè fēi shuāng五月飛霜 | 借指冤獄。 | |
hún fēi pò sàn魂飛魄散 | 魂:靈魂;魄:是指所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指魂飛了;魄也散了。形容極度驚恐。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fēi é pū huǒ飛蛾撲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 《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
yàn yǐng fēn fēi雁影分飛 | 比喻兩相分離。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甚而雁影紛飛,涕空沾于荊樹,鸞膠再覓,變遂起于蘆花。” |
téng shēng fēi shí騰聲飛實 | 傳揚名聲與功業。謂使名實俱得傳揚。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 |
fēi shāng zǒu zhēng飛觴走斝 | 猶言飛觥獻斝。 |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一個待詠月嘲風,一個待飛觴走斝,談些古是今非,下學上達。” |
yīng fēi yàn wǔ鶯飛燕舞 | 鶯燕飛舞。象征春光明媚。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15章:“清明節前,湯河兩岸換上了春天的盛裝,正是桃紅柳綠,鶯飛燕舞的時光。” |
fēi lóng chéng yún飛龍乘云 | 指龍乘著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時機而得勢。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勢》:“飛龍乘云,騰蛇游霧……夫有云霧之勢而能乘游之者,龍蛇之材美之也。” |
lóng shé fēi dòng龍蛇飛動 | 仿佛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 宋 蘇軾《西江月 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
hóng fēi shuāng jiàng鴻飛霜降 | 鴻雁為候鳥,每年深秋歸飛,其時開始霜降,因用以指時序的變化和年歲的更換。 | |
yì yì fēi luán翼翼飛鸞 | 指飛翔的樣子。 | |
hèng yāng fēi huò橫殃飛禍 | 橫: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無故的災禍。 | 晉·葛洪《抱樸子·遐覽》:“其經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惡鬼、溫疫氣、橫殃飛禍。” |
fēi yán zǒu bì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
hún fēi pò sàng魂飛魄喪 | 同“魂飛魄散”。 |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驚的我魂飛魄喪,走的我力盡筋舒。” |
fēi shuāng liù yuè飛霜六月 | 舊時比喻有冤獄。 | 唐 張說《獄箴》:“匹夫結憤,六月飛霜。” |
cǎo zhǎng yīng fēi草長鶯飛 | 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 南朝 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bái rì fēi shēng白日飛升 | 猶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后喻指一朝顯貴。 | 《全元散曲 喜春來》:“黃金轉世人何在,白日飛升誰見來。” |
wǔ fèng fēi lóng舞鳳飛龍 | 猶龍飛鳳舞。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 | 宋·張孝祥《鷓鴣天·贈錢橫州子山》詞:“舞鳳飛龍五百年,盡將錦繡裹山川。” |
hún fēi tiān wài魂飛天外 |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形容驚恐到極點。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 |
fèng huáng yú fēi鳳凰于飛 | 本指鳳和凰相偕而飛。比喻夫妻和好恩愛。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滿。 | 《詩經 大雅 卷阿》:“鳳皇于飛,劌劌其羽。” |
fēi hóng míng míng飛鴻冥冥 | 鴻:鴻雁;冥冥:高遠。大雁飛向遠空。比喻隱者遠走高飛,全身避害。 | 宋·辛棄疾《哨遍》:“問誰知,幾者動之微,望飛鴻冥冥無際。” |
hún fēi mù duàn魂飛目斷 |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遠看時意散心驚,近睹者魂飛目斷。” |
bái yún gū fēi白云孤飛 | 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 《舊唐書 狄仁杰傳》:“其親在河陽別業,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
xuè ròu héng fēi血肉橫飛 | 形容因遭受戰爭或其他意外災禍死傷時;血肉四濺的慘狀。橫飛:亂飛。 | 清 陳天華《獅子吼》第八回:“即有幾個如狼似虎的獄吏,各執竹條,縱橫亂打,打得血肉橫飛,足足打了四個小時,方才喪命。 ” |
yī fēi chōng tiān一飛沖天 | 比喻平時默默無聞,突然做出了驚人之舉。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yǔ xí fēi chí羽檄飛馳 | 羽檄:插上鳥羽的緊急文書。指軍情緊急,文書往來不斷。 | 清·黃遵憲《再述》詩:“羽檄飛馳四百州,先防狼角后髦頭。” |
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鴻鵠:天鵝。天鵝高高飛翔,一飛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fēi é fù zhú飛蛾赴燭 | 見“飛蛾赴火”。 | 宋·黃庭堅《演雅》詩:“蛣蜣轉丸賤蘇合,飛蛾赴燭甘死禍。” |
gāo fēi yuǎn xiáng高飛遠翔 | 飛得既高有遠。比喻前程遠大。 | 漢 劉向《說苑 尊賢》:“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對者六翮也。” |
hóng fēi míng míng鴻飛冥冥 | 冥冥:遙空。大雁飛向遠空。比喻遠走避禍。 | 漢 揚雄《法言 問明》:“治則見,亂則隱。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
jī fēi dàn dǎ雞飛蛋打 | 雞飛走了;蛋也打碎了。比喻兩頭都沒顧上;造成雙重損失。 | 周驥良《吉鴻昌》:“只要他一進關抄了咱們的后路,那就雞飛蛋打,不可收拾了。” |
wū fēi tù zǒu烏飛兔走 | 烏: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 元 不忽木《點絳唇 辭朝》套曲:“你看這汛指間烏飛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園就,都是些去馬來牛。” |
yuān fēi yú yuè鳶飛魚躍 | 鳶:老鷹。鳥在天空中飛翔;魚在水中跳躍。形容萬物各得其所、放任自然的樂趣。 | 《詩經 大雅 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
hún fēi dǎn zhàn魂飛膽戰 | 同“魂飛魄散”。 | 《敦煌變言集·難陀出家緣起》:“怕怖莫知為計,魂飛膽戰心惟。” |
xióng fēi cí fú雄飛雌伏 | 雄飛:比喻奮發有為;雌伏:比喻隱藏,不進取。要有雄心壯志,不能無所作為。 | 《后漢書·趙典傳》:“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
hú zǒu yóu fēi胡走游飛 | 漫無目的,四處游蕩。 | |
yīng fēi cǎo cháng鶯飛草長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后以“鶯飛草長”形容明媚的春景。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fēi yīng zǒu mǎ飛鷹走馬 | 放鷹追捕和騎馬追逐鳥獸。指打獵。 | 宋·歐陽修《乞獎用孫沔札子》:“沔今年雖七十,聞其心力不衰,飛鷹走馬尚如平日。” |
gāo fēi yuǎn zǒu高飛遠走 | 形容離開某地,逃避到遠處去。 | \"\"\"《后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
zhàn huǒ fēn fēi戰火紛飛 | 形容戰斗頻仍、激烈。 | 浩然《艷陽天》第一二一章:“經過了這場災禍的考驗,好像當年跟著擔架隊闖了一趟戰火紛飛的疆場回來。” |
fēi péng suí fēng飛蓬隨風 | 枯蓬隨風飛。比喻人沒有主見,態度隨著情勢而轉變。 | 《后漢書·明帝紀》:“飛蓬隨風,微子所嘆。” |
fēng qǐ yún fēi風起云飛 | 秋風起,白云飛。指觸景傷懷 | 漢·劉徹《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簫鼓鳴兮發戟歌。” |
yàn cháo fēi mù燕巢飛幕 | 同“燕巢于幕”。 |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收〉》::“[北虜]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呂延濟注:“魚游沸鼎,燕巢飛幕,言危之甚。言魏朝夕將破,而將軍居之,亦同魚燕之危。” |
pò dàng hún fēi魄蕩魂飛 | 形容驚恐萬狀。 | 《黑籍冤魂》第三回:“到如今煙鬼滿天下,聞得國家要行禁煙的命令,都嚇得魄蕩魂飛。” |
luǎn fù niǎo fēi卵覆鳥飛 | 鳥飛走了,卵也打破了。比喻兩頭空,一無所得。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而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
téng dá fēi huáng騰達飛黃 | 同“飛黃騰達”。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就中若講人品心地,卻只有我這安學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貴,不能騰達飛黃。” |
fēi liáng wǎn mò飛糧挽秣 | 同“飛芻挽粟”。 | 《隋書·食貨志》:“既而一討渾庭,三駕遼澤,天子親伐,師兵大舉,飛糧挽秣,水陸交至。”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飛語 | 見“流言蜚語”。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修鱗》:“流言飛語,何足憑信。” |
fēi yīng zǒu quǎn飛鷹走犬 | 見“飛鷹走狗”。 |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悶,則除是飛鷹走犬,逐逝追奔。” |
fēi shā yáng lì飛砂揚礫 | 見“飛沙走礫”。 | 《元史·順帝紀十》:“京師大風自北起,飛砂揚礫,白日昏暗。” |
jī fēi gǒu zǒu雞飛狗走 | 走:跑。雞亂飛,狗亂跑。形容因極端驚恐而混亂不堪。 | 清 吳趼人《痛史》第13回:“你看前兩天那種搜索的樣子,只就我們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經是鬧得雞飛狗走,鬼哭神號。” |
fēi qín zǒu shòu飛禽走獸 | 禽:鳥;獸:野獸。飛翔的禽鳥,奔跑的野獸。泛指鳥類和獸類。 | 漢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禽走獸,因木生姿。” |
lóng fēi fèng xiáng龍飛鳳翔 | ①謂帝王的興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飛黃騰達。 | 三國·魏·吳質《答文帝箋》:“曹烈、曹丹,加以公室支庶,骨肉舊恩,其龍飛鳳翔,實其分也。” |
luán fēi fèng zhù鸞飛鳳翥 | 鸞鳳飛舉。喻仕途得意。 | 明·李東陽《祭李都憲母文》:“及夫棘寺之錫,烏臺之命,鸞飛鳳翥,蔚乎其相宣也。” |
láo yàn fēn fēi勞燕分飛 | 勞:伯勞;鳥名。伯勞和燕子分飛東西;比喻親人或朋友別離。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fēi tǔ zhú ròu飛土逐宍 | 宍:同“肉”,指禽獸。拋擲土丸以驅逐禽獸。 |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之謂也。” |
fēi tǔ zhú hài飛土逐害 | 拋擲土丸以逐禽獸。 |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孝子不忍見其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害’之謂也。” |
tù zǒu wū fēi兔走烏飛 | 烏: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 唐 韓琮《春愁》詩:“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鬢長青古無有。唐 韋莊《秋日早行》詩:“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 |
fēi é tóu yàn飛蛾投焰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像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 明·汪廷訥《獅吼記·住錫》:“只因迷宿本,似飛蛾投焰,自取焚身。” |
fēi chú zhuǎn xiǎng飛芻轉餉 | 同“飛芻挽粟”。 | 明·王世貞《與高大夫游盤山歌》:“建牙吹角浩無際,飛芻轉餉遙相望。” |
hàn fēi lì tiān翰飛戾天 | 飛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飛黃騰達。 | |
hóng fēi míng míng,yì rén hé cuàn鴻飛冥冥,弋人何篡 | 冥冥:高遠;弋人:射獵的人;篡:非法獲取。大雁飛向遠空,獵人沒法得到。比喻隱者遠走高飛,全身避害。或比喻隱者的高遠蹤跡。 | 漢·揚雄《法言·問明》:“治則見,亂則隱。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
héng huò fēi zāi橫禍飛災 | 同“橫殃飛禍”。 | 元·無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虛脾愛使乖,也只怕粉臉香腮,引動你密意幽懷,倒做了橫禍飛災。” |
fēi é tóu huǒ飛蛾投火 | 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 《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
hóng fēi xuě zhǎo鴻飛雪爪 |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飛那復計東西。”后因用“鴻飛雪爪”謂世事變易。 |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飛那復計東西。” |
fēi lái hèng huò飛來橫禍 | 意外的災禍。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誰想遭此一場飛來橫禍,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難保。” |
bó láo fēi yàn伯勞飛燕 | 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 《玉臺新詠 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bèn niǎo xiān fēi笨鳥先飛 | 笨拙的鳥先飛起來;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害怕落到別人后面;比別人先著手做事。也作“夯鳥先飛”。 |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后,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
shén fēi sè dòng神飛色動 | 神:精神;色:臉色。臉上的表情極其生動煥發。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9回:“素臣細說在外之事,說到危險處,三人魄戰心驚;說到爽快處,三人神飛色動。” |
yào diàn fēi lóng藥店飛龍 | 飛龍:指中藥龍骨。藥店里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 南朝宋樂府《讀曲歌》:“自從別郎后,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唐·李商隱《垂柳》詩:“舊作琴臺鳳,今為藥店龍。” |
fēi gōng zǒu zǐ飛觥走斝 | 指宴飲的酒器。 |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則為你誅夷了俺主公奪了天下,鋸的他死尸骸做飛觥走斝。” |
fēi wén rǎn hàn飛文染翰 | 揮筆疾書。 | 《舊五代史 唐書 盧程傳》:“承業之曰:公稱文士,即合飛文染翰,以濟霸國,嘗命草辭,自陳短拙,及留職務,又以為辭,公所能者何也。” |
bù lǚ rú fēi步履如飛 | 形容行進很快。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飛,一直往西去了。” |
fēi jiàng jī shù飛將奇數 | 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奇數:命運不好。泛指人不走運。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奇。” |
yǎn xiào méi fēi眼笑眉飛 | 形容極度高興。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只樂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飛。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歡喜。” |
yā fēi què luàn鴉飛鵲亂 | ①猶言絮絮咶耳。②形容紛亂。 | 明·馮夢龍《山歌·魚船婦打生人相罵》:“一張嘴嘗是鴉飛鵲亂,久慣是牛皮鳥筋。” |
yì xìng chuán fēi逸興遄飛 | 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 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 |
yā fēi què luàn鴉飛雀亂 | 同“鴉飛鵲亂”。形容紛亂。 | 清·華偉生《開國奇冤·約敘》:“最可笑那些提調、教習以及高等科學員,一個個跑得精光,只剩了些尋常科的學生,在那里鴉飛雀亂。” |
yíng fēi yǐ jù蠅飛蟻聚 | 比喻人眾多雜沓,聚集一處。 | 《隋書 高祖紀上》:“申部殘賊,充斥一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 |
fēi móu diào bàng飛謀釣謗 | 亦作“飛謀薦謗”。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 |
jī fēi gǒu cuàn雞飛狗竄 | 比喻受到驚動而引起騷亂。 | 曲波《林海雪原》:“日寇投降后,這個大佐特務,被人們攆的雞飛狗竄,他的黨羽,紛紛落網。” |
shén cǎi fēi yáng神彩飛揚 | 飛揚:精神煥發。形容興奮得意,精神煥發的樣子。 | 曹禺《膽劍篇》第五幕:“夫差年已五旬以上,面染風霜,多了皺紋,但還是神彩飛揚。” |
bá zhái fēi shēng拔宅飛升 |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傳說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參見“拔宅上升”。 | 語出《太平廣記》卷十四引《十二真君傳 許真君》:“真君以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
hún fēi pò dàng魂飛魄蕩 | 同“魂飛魄散”。 | 《后水滸傳》第六回:“那馬上的官人,忽見樓窗中一位美貌婦人,生得標致非凡,不勝驚喜……那官人在馬上,一時看得魂飛魄蕩。”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說不盡百媚千嬌,魂飛魄蕩。 ” |
fēi hóng tà xuě飛鴻踏雪 | 鴻:大雁。大雁踩過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遺留下來的痕跡。亦作“雪泥鴻爪”、“飛鴻印雪”、“飛鴻雪爪”。 |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fēi shēng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 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沾光。 | 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 |
gāo fēi yuǎn jǔ高飛遠舉 | 舉:飛、去。飛得又高又遠。比喻前程廣大。 | 漢·劉向《說苑·八·尊賢·十三節》:“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