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云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ún shù yáo gé云樹遙隔 | 謂兩地相隔遙遠。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六回:“侄自與叔大人歡會,迄今二十余年矣。只以云樹遙隔,山川相阻,未得再親慈誨。” |
xīng yún zhì yǔ興云致雨 | 興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 | 唐·皇甫氏《原化記·陸生》:“道成者能興云致雨,坐在立亡。” |
qīng yún wàn lǐ青云萬里 | 比喻前程遠大。 | 元 高明《琵琶記》第二出:“論做人要光前耀后。勸我兒青云萬里,早當馳驟。” |
xiǎng chè yún xiāo響徹云宵 | 徹:穿透;透過;云霄:高空。聲音響得像穿透云層;直達高空。形容聲音嘹亮高吭。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云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
yún yǔ gāo táng云雨高唐 | 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云降雨的事。后稱男女歡合。 | 明·張景《飛丸記·堅持雅操》:“云雨高唐無心夢,良緣自挫甘磨弄。” |
rú zuò yún wù如坐云霧 | 象坐在云里霧里。比喻頭腦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及有兇吉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云霧。” |
pī yún wù dǔ qīng tiān披云霧睹青天 | 披:劈開。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披云霧睹青天。’” |
yún tún niǎo sàn云屯鳥散 | 如云聚集,如鳥飛散。形容眾多的人忽聚忽散。 | 《后漢書·南匈奴傳論》:“讎釁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云屯鳥散,更相馳突。” |
fān yún fù yǔ翻云覆雨 | 翻覆:翻轉。翻過去是云;翻過來是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權術和手段。 | 唐 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
xiào zhà fēng yún嘯咤風云 | 同“叱咤風云”。 | |
yún kāi rì chū云開日出 | 拔開云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文準禪師》:“云開日出,水綠山青。” |
fú yún zhāo lù浮云朝露 | 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時光易逝,人生短促。 | 《周書 蕭大圜傳》:“人生若浮云朝露,寧俟長繩系景,實不愿之。執燭夜游,驚其迅邁。” |
chǔ mèng yún yǔ楚夢云雨 | 楚王夢,云雨情。后比喻男女親昵。 | 戰國 楚 宋玉《高唐賦序》:“……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měng jiàng rú yún,móu chén shì yǔ猛將如云,謀臣似雨 | 指文臣武將很多,勢力強大。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況他那里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云,謀臣似雨。” |
yún ní yì lù云泥異路 |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懸殊。 |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閑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云泥異路又如許。 |
yún fēi yān miè云飛煙滅 | 比喻消逝。 | 宋·辛棄疾《賀新郎·聽琵琶》詞:“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 |
fān shǒu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云覆手雨 | 比喻反覆無常或玩弄手段。 | 語出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
yún lóng jǐng wā云龍井蛙 | 云端的龍,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 清·周魯《類書纂要》:“云龍喻貴,井蛙喻賤。” |
bō yǔ liáo yún撥雨撩云 | 指挑逗、試探對方的情意。泛指調情。 | 明 李日華《南西廂記 猜詩雪案》:“你用心撥雨撩云,我好意與你傳書遞緘。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為,待要尋人破綻。” |
bō wěi yún jí波委云集 | 委:堆積。如波浪之相積,云層聚集。比喻眾物聚集在一處。 | 唐·劉知畿《史通·雜述》:“雖復門千戶萬,波委云集,而言皆瑣碎,事必叢殘。” |
wò yún xié yǔ握云攜雨 | 比喻男女歡合。 |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折:“都則為春心蕩,也只想握云攜雨,誰承望惹禍遭殃。” |
tán cí rú yún談辭如云 | 形容談話時言辭如飄云那樣奔涌而出。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符融傳》:“融幅巾奮裒,談辭如云。” |
bō yún dǔ rì撥云睹日 | 撥開云彩看見太陽。形容受到啟發,思想豁然開朗,或比喻見到光明,大有希望。亦作“撥云見日”、“撥開云霧見青天”、“披云霧,睹青天”。 | 語出《晉書·樂廣傳》:“[衛瓘]見廣而奇之……命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云者也。’” |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高義薄云天 | 原指文章表達的內容很有意義。后形容人很講義氣。同“高義薄云”。 | 《宋書 謝靈運傳論》:“英辭潤金石,高義薄云天。” |
xiáng yún ruì cǎi祥云瑞彩 | 祥:吉祥。形容吉祥高照,運氣好,有福兆。 | 明·無名氏《魚籃記》第四折:“你看俺佛門現萬道金光,滿天現祥云瑞彩也。” |
yǔ sàn yún shōu雨散云收 | ①指雨后轉晴。②比喻親朋離散。③指男女歡會已畢。 | 唐·溫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詩:“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詩》:“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云收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
rén yún yì yún人云亦云 | 云:說。人家怎么說;自己也跟著怎么說。指沒有主見。 | 金 蔡松年《槽聲同彥高賦》詩:“槽床過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
mù yún zhāo yǔ暮云朝雨 | 指男女之間的情愛與約會。 | 宋·柳永《洞仙歌》:“愿人間天下,暮云朝雨長相見。” |
fān shǒu shì yǔ,fù shǒu shì yún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 翻:反轉;覆:反覆。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玩弄權術。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咱人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那塵埃中埋沒殺多才俊。” |
yún hé jǐng cóng云合景從 | 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隨從者之多。 | 漢 賈誼《過秦論》: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yún tún xīng jù云屯星聚 | 同“云屯雨集”。 | 明·邵璨《香囊記·敗兀》:“丘爺爺手下猛將如虎,戰士如蜂,云屯星聚,布滿四方津要去處。” |
fān shǒu wéi yún翻手為云 | 翻:反轉。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玩弄權術。 | 宋·陳亮《祝英臺近》詞:“翻手為云,造物等兒戲。” |
zhū yún shé kǎn朱云折檻 | 朱云:漢代人名。折檻:折斷欄桿。朱云折斷了欄桿。形容敢于直言進諫。 | |
wǔ lǐ yún wù五里云霧 | 令人迷惑的糾紛或混亂,迷離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3回:“那窗外的孫杰卻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霧中。” |
wù xīng yún yǒng霧興云涌 | 見“霧起云涌”。 | 梁啟超《翠報敘》:“軍興以后,齊州學者,漸知以識時務,知四國為學中第一義,于是報館霧興云涌。”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唐 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
yǐng cóng yún jí景從云集 | 景:同“影”。如影隨形,如云聚集。形容很快聚集了許多追逐者。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8回:“且天下諸侯景從云集,隨大王以伐無道,其愛戴之心,蓋有自也。” |
yún tún sēn lì云屯森立 | 眾多而整肅貌。 | 清·侯方域《為司徒公贈萬將軍序》:“以張公節制三方,其部下熊羆之士,云屯森立,而特屬望將軍,其必有以取之矣。” |
wàn lǐ wú yún萬里無云 | 湛湛藍天,沒有一絲云彩。形容天氣晴朗。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碧天萬里無云,空勞倦客身心。” |
fān shǒu zuò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作云覆手雨 | 翻:反轉;覆:反覆。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玩弄權術。 |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
yún tún xí juàn云屯席卷 | 見“云屯席卷”。 | 清·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云屯席卷,兼擬靖鯨鯢于鮫穴;可憐仳離瑣尾,大都內地殘黎。” |
yún tiān gāo yì云天高誼 | 情誼深厚,高達云天。 |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七回:“賤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誼,從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總戎,云天高誼,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
zhì qì líng yún志氣凌云 | 凌云:直上云霄。志氣直上云霄,形容志向高遠、意氣豪壯。 |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四折:“我如今狀貌堂堂,威風赳赳,志氣凌云。” |
yún fān yǔ fù云翻雨覆 |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態反復無常。 |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
yún qī yǔ xìn云期雨信 | 指男女約定幽會的日期。 | 宋·歐陽修《品令》詞:“懊惱人人薄幸。負云期雨信。” |
yóu yún zhì yǔ尤云殢雨 | 喻纏綿于男女歡愛。 | 宋·杜安世《剔銀燈》詞:“尤云殢雨,正繾綣朝朝暮暮。” |
zhuī yún zhú diàn追云逐電 | 極言迅疾。 | 任光椿《戊戌喋血記》第三章十四:“畢竟是張力人精選的好馬,果然是四足生風,追云逐電。” |
cān yún wò shí餐云臥石 | 指超脫塵世的隱逸生活。 | 明 袁宏道《隆中偶述》詩:“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云臥石人。” |
liú shuǐ xíng yún流水行云 | ①流動的水和飄浮的云彩。②比喻旋踵即逝的東西。③比喻自然流暢,不拘泥。 | 宋·洪咨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云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
yún yān guò yǎn云煙過眼 | 比喻事物轉眼即逝。 | 宋 戴復古《再賦惜別呈李實夫運使》:“云煙過眼時時變,草樹驚秋夜夜疏。” |
yǔ yuē yún qī雨約云期 | 指男女約會。 |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順著他雨約云期。” |
yǔ chán yún jī雨僝云僽 | 謂不好的天氣把人折磨。 | 宋·陳亮《點絳唇·詠梅月》詞:“清人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調還依舊。” |
fēng chí yún juǎn風馳云卷 | 形容迅速席卷。 | 鄒魯《中國同盟會》:“西北則張樂行等風馳云卷,天下已非滿洲所有,其督師大臣賽尚阿、和春一敗涂地,事無可為。” |
tóng yún mì bù彤云密布 | 彤云:彤是紅色的意思,有時指紅霞;有時指下雪前均勻密布的陰云。很厚的云層布滿天空,預示著大雪即將來臨。 | 《詩經·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
chī yún nì yǔ癡云膩雨 | 癡:入迷。形容男女癡迷于情愛。 | 清·洪昇《長生殿·重圓》:“抹月批風隨過遣,癡云膩雨無留戀。” |
yún chóu hǎi sī云愁海思 | 見“云悲海思”。 | 唐·李白《飛龍引》之一:“騎龍飛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gāo sǒng rù yún高聳入云 |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
xìng yǔ lí yún杏雨梨云 |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麗。 | 明·許自昌《水滸記·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戀昏。” |
xīng yún zuò yǔ興云作雨 | 興:興起。興起云彩,制造下雨。比喻神魔鬼怪法術厲害。 |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三折:“賣弄起興云作雨機,怎提防捉虎牢龍計。” |
zhuō fēng yuè yún拏風躍云 | 比喻氣概雄偉。 | 明·宋濂《鳳陽陳方氏贈二代碑銘》:“當時元夫志士,無不拏風躍云,吐陽噓陰,致身于九霄之上。” |
yóu yún jīng lóng游云驚龍 | 形容書法精妙。 | 《晉書·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游云,矯若驚龍。” |
chū yún rù ní出云入泥 | 謂自己一旦青云直上,便不惜將舊時朋友踩入泥中。喻人情澆薄,世態炎涼。 | 清·王韜《徐古春耆舊詩存序》:“及一旦勢位崇,名譽盛,疇昔知交,貧賤潦倒,伏處田里,不足引援,往往盡削其酬酢詩文,不使一篇登之集中,出云入泥,良可浩嘆。” |
yún zhēng wù jí云蒸霧集 | 如云霧之蒸騰會集。形容眾多。 | 宋·李綱《用人才以激士風札子》:“天下之士,云蒸霧集,人材可謂眾多矣。”宋·陳亮《論開誠之道》:“故天下雄偉英豪之士,聲從響應,云蒸霧集。” |
bō yún jiàn rì撥云見日 | 撥開烏云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yún tún yǐ jù云屯蟻聚 | 形容眾多的人物聚集在一起。 | 元·柯丹邱《荊釵記·春科》:“天下英才,云屯蟻聚。” |
yún bù yǔ rùn云布雨潤 | 比喻教化遠播。 | 《宋書·夷蠻傳·訶羅駝國》:“敷演正法,云布雨潤。” |
yún yǔ wū shān云雨巫山 | 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云降雨的事。后稱男女歡合。 | 戰國楚 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xiá sī yún xiǎng霞思云想 | 見“霞思天想”。 | 清·王晫《今世說·規箴》:“此事定須霞思云想,刻意經營,奈何頹唐落墨,便布人間?” |
chì zhà fēng yún叱咤風云 | 叱咤:發怒吆喝。一聲怒喝;可使風云變色。形容聲勢威力極大;可以左右整個局勢。 | 《晉書 乞伏熾磐載記論》:“熾磐叱咤風云,見機而動。” |
yóu yún yóu yǔ殢云尤雨 | 喻男女之間的纏綿歡愛。 | 北宋·柳永《浪淘沙慢》詞:“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
jiāng yún wèi shù江云渭樹 | 比喻深厚的離情別意。 | 語出唐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
zhāo yún mù yǔ朝云暮雨 |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變化,舊時用以喻指男女的歡會。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yún jiē yuè dì云階月地 | 以云為階,以月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 唐·杜牧《七夕》詩:“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
liáo yún bō yǔ撩云撥雨 | 指人調弄風情。 | 明 徐復祚《投梭記 折齒》:“只虧你撩云撥雨不胡顏,我自有偷香手段,竊玉機關。” |
yún yóu yǔ zhú云尤雨殢 | 形容男女間情意纏綿。 | 明·單本《蕉帕記·覸婚》:“我鳥啼花落自支吾,他云尤雨殢相憐護。我凄涼無緒,他綢繆有余。” |
mì yún bù yǔ密云不雨 | 滿天烏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醞釀,一時還沒有發作。 | 《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fēng mǐ yún yǒng風靡云涌 | 涌:水騰躍,涌現。大風刮起來,烏云涌上來。比喻新生事物相繼興起,聲勢浩大。 | 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這種世界的社會力,在人間一有動蕩,世界各處都有風靡云涌、山鳴谷應的樣子。” |
yǔ jì yún zōng雨跡云蹤 |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 宋 柳永《雪梅香》:“可惜當年,頓乖雨跡云蹤。” |
fān shǒu wéi yún,fù shǒu wéi yǔ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 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耍手段。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店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梁間存寡燕,樹杪沒慈烏。” |
yún cì lín jí云次鱗集 | 會聚;會合。 | 宋·周密《齊東野語·姜堯章自敘》:“薄海英才,云次鱗集。” |
ná yún wò wù拿云握霧 | 比喻待人處世會耍手段。 | 元·關漢卿《單鞭奪槊》第二折:“他有投明棄暗的心,拿云握霧的手。” |
yān yún guò yǎn煙云過眼 | 象煙云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為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 |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
yīn yún mì bù陰云密布 | 比喻形勢險惡或將要發生重大事件的郁悶氣氛。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03回:“二人行不到二里之遙,天就陰云密布。” |
è yún rào liáng遏云繞梁 |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云為之停下來靜聽,似余音繞著屋梁,不愿散去。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云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
bīn kè rú yún賓客如云 | 來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層。形容客人多。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閉門念佛;雖賓客如云,此日斷不接見,以此為常。” |
tūn yún tǔ wù吞云吐霧 | 原形容道士修煉養氣,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煙。 | 《梁書 沈約傳》:“始餐霞而吐霧,終凌虛而倒影。” |
yún mí wù zhào云迷霧罩 | 見“云迷霧鎖”。 | 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三七出:“忽然間昏慘慘云迷霧罩,疏剌剌風吹葉落,振山林聲聲虎嘯,繞溪澗哀哀猿叫。” |
guān gài yún jí冠蓋云集 | 冠:禮帽;蓋:車蓬;冠蓋:借指官吏。形容到會的官吏很多。 | 歐陽山《三家巷》:“到的客人……簡直是古語所謂冠蓋云集,洋洋大觀。” |
zhān yún zhì qǐ瞻云陟屺 | 陟:升,登;屺:沒有草木的山。望云登山。比喻非常思念親人。 | 《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liè shí chuān yún裂石穿云 | 震開山石,透過云霄。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 宋 陸游《黃鶴樓》:“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 |
bō yún liáo yǔ撥云撩雨 | 比喻男女間的挑逗。 | 元 劉致《一枝花 羅帕傳情》套曲:“用一張助才情砑粉泥金紙,寫就那訴離情撥云撩雨詞。” |
fēng qǐ yún fēi風起云飛 | 秋風起,白云飛。指觸景傷懷 | 漢·劉徹《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簫鼓鳴兮發戟歌。” |
yún cháo yǔ mù云朝雨暮 | 指男女歡會之時。 | 宋·賀鑄《斷湘弦·淑質柔情》詞:“不間云朝雨暮,向西樓、南館留連。”宋·葉閶《摸魚兒·倚薰風》詞:“紅裙濺水鴛鴦濕,幾度云朝雨暮。” |
qióng dǎo chūn yún瓊島春云 | 即瓊華島。明代北京八景之一。亦指北京十景之一。 |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積水潭》:“海子東滸有瓊華島,亦永樂間賜名。島之陽為廣寒殿,喬松古檜,煙云繚繞。京師八景有‘瓊島春云’,謂此。”明·王洪《北京八詠》有《瓊島春云》詩。明·李東陽《京都十景》詩之一有《瓊島春云》。 |
jiǔ xiāo yún wài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無限高遠的地方。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 |
yún xiāo yǔ sàn云消雨散 | 比喻一切都成了過去。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賓,百歲既終,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 |
bō jué yún guǐ波譎云詭 | 譎:變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變化多致。也比喻事物變化多端,難以預料。 | 漢 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嶉而成觀。” |
luò zhǐ yún yān落紙云煙 | 筆墨落到紙上如同云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 |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龍風虎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 | 《周易 乾》:“云從龍,風從虎。” |
dōng rì xià yún冬日夏云 |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 宋·陳恬《程伯淳贊》:“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