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當?shù)某烧Z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ǐng jūn dāng zhóu秉鈞當軸 | 猶言秉鈞持軸。執(zhí)政掌權(quán)。 | 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八》:“皆邊塞將材而不可秉鈞當軸。”又《〈淮南鹽法輕本私議〉自序》:“用備秉政當軸之君子采擇焉。” |
shì bù kě dāng勢不可當 | 當:抵擋。來勢迅猛;不可抵擋。 | 《晉書 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
bǐng zhèng dāng zhóu秉政當軸 | 秉:執(zhí)持;當軸:要員。比喻官居要職,執(zhí)掌政權(quán)。 | 清·魏源《<淮南鹽法輕本私議>自序》:“用備秉政當軸之君子采擇焉。” |
lǐ gù dāng rán理固當然 | 理:道理;當然:應(yīng)該這樣。按道理應(yīng)當這樣。 | 宋·蘇軾《始皇論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當然。” |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上當受騙 | 因信假為真而被欺騙、吃虧。 | 陸文夫《微弱的光》:“這九年也沒有完全浪費,思考了不少問題,不再那么容易上當受騙。” |
fàn yīng qǔ dāng泛應(yīng)曲當 | 謂廣泛適應(yīng),無不恰當。 | 《朱子語類》卷十三:“若得胸中義理明,從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應(yīng)曲當。” |
shì dāng qí shí適當其時 | 謂恰巧遇上那個時機。 | 宋·蔡夢弼《草堂詩話》第一卷:“淮海秦少游論曰:杜子美之于詩,實積眾流之長,適當其時而已。” |
bàng guān zhě shěn,dāng jú zhě mí傍觀者審,當局者迷 | 指局外人對事物觀察得周詳慎密,當事人則往往會迷惑糊涂。 | 宋·馬永卿《懶真子》第三卷:“夫為人畫策,則工;若自為計,多拙。故曰傍觀者審,當局者迷。” |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作事一身當 | 一個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擔責任。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2回:“我恨他為什么這樣膽小,一身作事一身當,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輩子不來了,我也一輩子不嫁人的。” |
yī fū hè jǐ,qiān rén mò dāng一夫荷戟,千人莫當 | 荷:扛;戟:古兵器。一個人把著關(guān)口,一千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 《晉書·羊祜傳》:“蜀之為國,非不險也,高山尋云霓,深谷肆無景,數(shù)馬懸車,然后得濟,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當’。” |
chí míng dāng shì馳名當世 | 聲名在當代傳播得很遠。馳名:聲名遠播。當世:當代。 | 晉·常璩《華陽國志·后賢志(陳壽)》:“皆辭章燦爛,馳名當世。” |
yù zhī wú dàng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
qiè xīn guì dāng愜心貴當 | 合情合理。 | 晉 陸機《文賦》:“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 |
táng bì dāng chē螳臂當車 | 螳螂奮舉前腿來擋住車子前進;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勝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辦不到的事;必然失敗。 | 先秦 莊周《莊子 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
gū jiǔ dāng lú沽酒當壚 | 沽:通“酤”;沽酒:賣酒;壚:古時酒店里安放酒甕的土墩子;當壚:賣酒的坐在壚邊。形容名士不遇,埋沒民間。也指飲酒作樂。 |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壚。” |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做事一身當 | 一個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擔責任。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24回:“我一身做事一身當,既有本事打了這強徒,那里等得他去調(diào)兵?” |
suǒ dāng wú dí所當無敵 | 猶言所向無敵。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
diào er láng dāng吊兒郎當 | 形容儀容不整;作風(fēng)散漫;態(tài)度不嚴肅或不認真等。 | 豐子愷《口中剿匪記》:“到后來它們作惡太多,個個變壞,歪斜偏側(cè),吊兒郎當,根本沒有替我服務(wù)。” |
gǎn yǒng dāng xiān敢勇當先 | 猶奮勇當先。比喻勇于承擔重任,領(lǐng)頭去干。 |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國雄才大略,和鏄諸敢勇當先,豈有今日。” |
mén dāng hù duì門當戶對 | 門、戶:代指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經(jīng)濟狀況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當:相稱;對:合適;對等。舊指男女雙方家族的社會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狀況不相上下;適宜通婚結(jié)親。現(xiàn)泛指人與人的身份相等;物與物的對稱適合等。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dà ér wú dàng大而無當 | 當:底、邊際。原指說話夸大沒有邊際。后用來表示雖然大;但不適用。 | 莊周《莊子 逍遙游》:“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qīn dāng shǐ shí親當矢石 | 謂將帥親臨作戰(zhàn)前線。 | 《北齊書·文宣帝紀》:“每臨行陣,親當矢石。” |
jǔ cuò bù dàng舉措不當 | 舉措:舉動,措置。指行動措施不得當。 | 《管子 禁藏》:“舉措不當,眾民不能成。” |
shùn shùn dàng dàng順順當當 | 指十分順利,沒挫折。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那怪物暗自歡喜,順順當當?shù)模姓唏W他。” |
dāng zhī wú kuì當之無愧 | 承受得起這種榮譽或稱號;一點也不必感到慚愧。當:擔當;承受;之:指所給的榮譽或稱號。 | 宋 歐陽修《回丁判官書》:“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 |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kāi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 意思是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guān)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 | 唐 李白《蜀道難》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
lǎo xióng dāng dào老熊當?shù)?/a> | 當?shù)溃喊崖窊踝 1扔髅蛯㈡?zhèn)守要塞。 | 清·錢謙益《元日雜題長句八首》之五:“老熊當?shù)谰峤蜷T,一旅師如萬騎屯。” |
wěn wěn dāng dāng穩(wěn)穩(wěn)當當 | 牢靠妥當。 | 老舍《取錢》:“人家已經(jīng)都各按部位坐得穩(wěn)穩(wěn)當當,吸著煙卷,按著鈴要茶水。” |
kǎi dāng yǐ kāng慨當以慷 | 與“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滿正氣,情緒激動。“當以”無實際意義。 | 漢·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
zhí jié le dāng直捷了當 | 同“直截了當”。 | 魯迅《墳·燈下漫筆》:“但措施太繞彎子了。有更其直捷了當?shù)恼f法在這里。” |
chái láng dāng lù豺狼當路 |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國政。 | 《三國志 魏志 杜襲傳》:“方今豺狼當路而狐貍是先,人將謂殿下避強攻弱,進不為勇,退不為仁。” |
mǎn mǎn dāng dāng滿滿當當 | 形容很滿的樣子。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3回:“原來銀包不大,止那七兩多銀子已是包得滿滿當當?shù)牧耍抢镉职眠@十兩銀子去?” |
sì tíng bā dāng四停八當 | 見“四亭八當”。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1卷:“須要熟看熟思,久久之間,自然見個道理,四停八當。” |
dāng zhóu chǔ zhōng當軸處中 | 正處在車軸的中間。比喻官居要位。 | 漢 桓寬《鹽鐵論 雜論》:“車丞相即周呂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
dāng xíng běn sè當行本色 | 當行:內(nèi)行。指內(nèi)行并且是本來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績特別突出。亦作“當行出色”。 | 明·王驥德《曲律·雜論》:“禪道在妙悟,詩道亦然。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 |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cuī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摧 | 當:遮擋,阻擋。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guān)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 張?zhí)煲怼秲号畟儭罚骸疤扉T口是個要隘,非造門柵不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摧。” |
zì zuò zì dāng自做自當 | 自己做了蠢事壞事,自己受累。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8卷:“任珪道:‘不必縛我,我自做自當,并不連累你們。’” |
gǔ qí xiāng dāng鼓旗相當 | 同“旗鼓相當”。 | 《后漢書·隗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qū)④姳R,鼓旗相當。” |
dāng jīn zhī wù當今之務(wù) | 當:當前;務(wù):應(yīng)該做的事。當前急切應(yīng)辦的要事。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衛(wèi)凱傳》:“當今之務(wù),宜君臣上下,并且籌策,計較府庫,量入為出。” |
sǐ mǎ dāng huó mǎ yī死馬當活馬醫(yī) | 比喻明知事情已經(jīng)無可求藥,仍然抱萬一希望,積極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嘗試。 | 清 顧張思《土風(fēng)錄》第13卷:“知不可救,姑且醫(yī)治曰‘死馬當活馬醫(yī)’。” |
dāng jī lì duàn當機立斷 | 面臨緊急關(guān)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面臨;斷:決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yīng)機立斷。” |
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huò tóng dāng有福同享,有禍同當 | 指患難與共,和衷共濟。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 我們約他做攻守同盟,本想彼此提攜,有福同享,有禍同當,不料他倒先來沾我們的光了。” |
dāng miàn shū xīn bèi miàn xiào當面輸心背面笑 | 比喻當面顯得十分親熱,背后卻在搗鬼。 | 魯迅《華蓋集續(xù)編·海上通信》:“因為中國向來就是‘當面輸心背面笑’,正不必‘新的時代’的青年才這樣。” |
bù liǎo bù dàng不了不當 | 猶言拖泥帶水,沒有了結(jié)。 | 《古今小說 滕大尹鬼斷家私》:“這老人忒沒正經(jīng)……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卻去干這樣不了不當?shù)氖拢 ?/td> |
dāng jú zhě mí當局者迷 | 迷:糊涂,迷惑。指當事人反而糊涂 | 宋 辛棄疾《戀繡衾 無題》:“我自是笑別人的,卻元來當局者迷。” |
lǎo pí dāng dào老羆當?shù)?/a> | 比喻猛將鎮(zhèn)守要塞。 | 《北史·王羆傳》:“羆除華州剌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shù)琅P,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 |
zhí jié liǎo dàng直截了當 | 了當: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繞彎子。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
shǎng fá bù dāng賞罰不當 | 當:相稱。獎賞與懲罰同功過不相當。 | 漢·賈誼《新書·過秦中》:“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
dāng miàn cuò guò當面錯過 | 面對面地失去了機會。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明 洪應(yīng)明《菜根譚 閑適》:“一起便覺,一覺便轉(zhuǎn),此是轉(zhuǎn)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guān)頭,切莫當面錯過。” |
jǔ cuò shī dàng舉措失當 | 舉措:舉動、措置;失當:不恰當。舉動安排不得當。 | 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舉措失當,眾民不能成。” |
dāng chǎng chū chǒu當場出丑 | 在大庭廣眾露出丑相,丟臉。 | 明 徐霖《繡襦記 教唱蓮花》:“自古道寧分數(shù)斗,莫增一口。你今休怪,當場出丑。” |
jiǎo wǎng guò dāng矯枉過當 |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yīng)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 清 周亮工《書影》卷四:“石公此論,未為不是;惜乎矯枉過當,遂開后人口實。” |
gāi dāng hé zuì該當何罪 | 當:承擔。應(yīng)該承擔什么罪。 | 曾樸《孽海花》第二回:“你還想引誘良家子弟,該當何罪?” |
shēn dāng shǐ shí身當矢石 | 形容親自抵擋敵人進攻。 | 《晉書·王鑒傳》:“昔漢高、光武二帝,征無遠近,敵無大小,必手振金鼓,身當矢石,櫛風(fēng)沐雨,壺漿不贍,馳騖四方。” |
dān dāng bù qǐ擔當不起 | 指承擔不了責任。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包懷原是謹慎之人,既有百萬之稱,自恐擔當不起。” |
dāng chǎng xiàn chǒu當場獻丑 | 當:對著,向著。在大庭廣眾露出丑相,丟臉。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我今年已六十,尚無子嗣,你若肯時,便請個先生教你,也強如當場獻丑。” |
gǎn zuò gǎn dāng敢做敢當 | 敢于放手做事,也敢于承擔責任。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35回:“可喜他心直口快最相熱,敢做敢當報不平。” |
dāng rén bù ràng當仁不讓 | 碰到應(yīng)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xiàn)泛指應(yīng)該做的好事。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ruì bù kě dāng銳不可當 | 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抵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1卷:“侯元領(lǐng)了千余人直突其陣,銳不可當。” |
dāng shì wú shuāng當世無雙 | 當前世上沒有能相比的。無雙;沒有兩個;意即只有一個。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褒賢》:“東方朔自稱辨略,消堅釋石,當世無雙。” |
zǎo zhī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 既然現(xiàn)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 | 巴金《秋》尾聲:“談話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
lǐ suǒ dāng rán理所當然 | 當然:應(yīng)當如此。從道理上講應(yīng)當這樣。 |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 |
zài dāng féng fù再當馮婦 | 晉國人馮婦,善于打虎,后來不干了。有一次看見一群人在捉老虎,但不敢向前。于是他上前去打。比喻重操舊業(yè)。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時局在大動蕩,我的心境在別種意義上也在大動蕩。我自己實在是不愿意再當馮婦。” |
qiān le wàn dāng千了萬當 | 見“千了百當”。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97卷:“一切兩斷,千了萬當。” |
chái láng dāng dào豺狼當?shù)?/a> | 豺、狼:兩種兇殘的野獸;當:正當;當?shù)溃簷M在路中間擋路。豺狼兩種兇殘的野獸橫在道路中間。比喻殘暴的人掌權(quán)得勢或違法橫行;也作“虎狼當路”。 | 漢 荀悅《漢紀 平帝紀》:“豺狼當?shù)溃矄柡偅 ?/td> |
shí bù dāng yī十不當一 | 十個不抵一個。謂人雖多但不頂用。 |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屬,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也,步兵十不當一。” |
míng bái liǎo dàng明白了當 | 形容說話或做事干凈利落。 | |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當:應(yīng)當,應(yīng)該;斷:決斷。指應(yīng)該做出決斷的時候不決斷,就會產(chǎn)生禍亂。指做事應(yīng)當機立斷,否則就會貽害無窮。 |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 |
dāng háng chū sè當行出色 | 指做本行本業(yè)的事,成績特別顯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師老爺吃上這袋煙,越發(fā)談得高興了,道是今年的會墨,那篇逼真大家,那篇當行出色。” |
shēn dāng qí jìng身當其境 | 見“身臨其境”。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可惜這些資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寫些更具體的事實來,使未身當其境的朋友們也同樣感泣一下。” |
xiáng lüè dé dàng詳略得當 | 詳略:詳細和簡略;得當:適當,恰當。指應(yīng)當詳細和應(yīng)當簡略的地方都處理得很妥當。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非相》:“略則舉大,詳則舉小。” |
nǚ dà dāng jià女大當嫁 | 同“女長須嫁”。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41回:“愚兄想‘男大須婚,女大當嫁’,古來大禮。” |
nǚ cháng dāng jià女長當嫁 | 猶女大當嫁。 | 元·高明《琵琶記·牛相奉旨招婿》:“告丞相:男大當婚,女長當嫁。” |
dāng jiā zuò zhǔ當家作主 | 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對于分內(nèi)的事務(wù)挑重擔;盡心負責。也比喻人民有權(quán)力;有義務(wù)參加治理國家大事。 | 沙汀《風(fēng)浪》:“申大嫂可以說是全家真正當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聽她安排。” |
míng wǒ gù dāng名我固當 | 叫我這個名字實在很恰當。 | |
xiū kuì nán dāng羞愧難當 | 當:承受。指感到十分羞愧內(nèi)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那婆子羞愧難當,一言不發(fā)。” |
bǎi liǎo qiān dāng百了千當 | 比喻妥貼,有著落。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普鑒佛慈禪師》:“不如屏凈塵緣,豎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當,向水邊林下,長養(yǎng)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養(yǎng)。” |
dīng dīng dāng dāng叮叮當當 | 形容金屬、瓷器等撞擊的聲音。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猛聽得山下叮叮當當?shù)捻懧暎橈L(fēng)吹上山來。” |
shǎng bù dāng gōng賞不當功 | 謂賞賜與功勞不相稱。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
dāng jī lì jué當機立決 | 抓住時機,立刻判決。 | 清 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一:“國家設(shè)官分職,秩有大小,權(quán)亦有等差:斬絞者奏請定奪,軍流決于臬司,徒?jīng)Q于府,枷仗決于縣,法至良也。所患者,不能當機立決,必待報而后施行。” |
dāng wù shǐ zhōng當務(wù)始終 | 應(yīng)當力求有始有終。 | |
dāng mén dǐ hù當門抵戶 | 指撐持門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他兩人沒有嬤嬤,只是盼奴當門抵戶。” |
yǐ táng dāng chē以螳當車 | 用螳臂阻擋車輪前進。比喻自不量力。 | 梁啟超《論專制政體有百害于君主而無一利》:“以人力而欲與理勢為御,譬猶以卵投石,以螳當車,多見其不知量而已。” |
hé bì dāng chū何必當初 | 表示后悔過去的作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8回:“寶玉在身后面嘆道:‘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
jǔ cuò bì dàng舉措必當 | 舉措:舉動,措置;當:適合,合宜。指行動措施完全得當。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舉措必當,莫不如畫。” |
qián chē yǐ fù,hòu chē dāng jiè前車已覆,后車當戒 | 鑒:教訓(xùn)。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到的教訓(xùn)。 | 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載幽期》:“前車已覆,后車當戒,仁兄不可……墮其術(shù)中,迷而不悟。” |
guó nàn dāng tóu國難當頭 | 國家正面臨著巨大的災(zāi)難。 | 魯迅《答徐懋庸并關(guān)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在國難當頭的現(xiàn)在,白天里講些冠冕堂皇的話……不就正是這些人么?” |
nìng dāng yǒu rì chóu wú rì,mò dài wú shí sī yǒu shí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 寧:寧愿;籌:計劃。當有錢時要考慮貧窮時,不能到了沒錢時還在回想有錢時候。指應(yīng)厲行節(jié)約,注意儲備,不能浪費。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5回:“‘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人肚內(nèi)有了這兩句話,便不怕了。” |
chòu bù kě dāng臭不可當 | 當:承受。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聲極壞。 | 唐 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嶢蚘而實之,臭不可當也。” |
shēng zǐ dāng rú sūn zhòng móu生子當如孫仲謀 | 孫仲謀:三國時吳主孫權(quán)。形容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生子當如孫仲謀。” |
yī lì chéng dāng一力承當 | 獨自負責。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1回:“在晉侯面前,一力承當。” |
chái láng dāng tú豺狼當涂 |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國政。 | 《晉書 熊遠傳》:“孝懷皇帝宮未反,豺狼當涂,人神同忿。” |
fá bù dāng zuì罰不當罪 | 罰:處罰;當:相當;相稱。所作的處罰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稱。 | 先秦 荀況《荀子 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
yī yǐ dāng shí一以當十 | 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zhàn)。 | 《戰(zhàn)國策 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史記 項羽本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
dāng miàn chū chǒu當面出丑 | 在大庭廣眾暴露自己的弱點。 | |
zhī dāng fǎng bì織當訪婢 | 比喻辦事應(yīng)該向內(nèi)行請教。 | 《宋書·沈慶之傳》:“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謀之,事何由濟?” |
wú dài dāng fēng吳帶當風(fēng) | 唐畫家吳道子善畫佛像,筆勢圓轉(zhuǎn),所畫衣帶如被風(fēng)吹拂。后人因以“吳帶當風(fēng)”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的風(fēng)格。 |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曹吳體法》:“吳帶當風(fēng),曹衣出水。” |
zǎo zhī jīn rì,huǐ bù dāng chū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 既然現(xiàn)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天衣懷禪師法嗣 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lǐng)會?’師曰:‘伏尸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
ān bù dàng chē安步當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quán)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