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五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ān tāng wǔ gē三湯五割 | 見“三湯兩割”。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眾人祭畢,陳敬濟下來還禮,請去卷棚內(nèi)三湯五割管待出門。” |
wǔ yùn jiē kōng五蘊皆空 | 五蘊:佛家語,指色、受、想、行、識。眾生由此五者積集而成身,故稱五蘊。五蘊都沒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 《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船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xià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比喻心情不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尋思道:‘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如何這般相待,不許人動身?’” |
wǔ líng sì sàn五零四散 | 形容零星渙散。 | 郭沫若《恢復 懷亡友》詩:“你的生命不消說會長留在天地之間,但我們的革命勢力呀已經(jīng)是五零四散。” |
wǔ gǔ fēng dēng五谷豐登 |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麥、菽(豆)泛指糧食作物;豐登:豐收上場打曬。形容農(nóng)業(yè)豐收年景。 | 《六韜 龍韜 立將》:“是故風雨時節(jié),五谷豐熟,社稷安寧。” |
wǔ gǔ fēng shú五谷豐熟 | 見“五谷豐登”。 | 《六韜·龍韜·立將》:“是故風雨時節(jié),五谷豐熟,社稷安寧?!?/td> |
sān hūn wǔ yàn三葷五厭 | 泛指葷腥食物。 | |
rì sòng wǔ chē日誦五車 | 一天誦讀好多書。五車,形容書多。 | 宋·朱熹《答陳師德書》:“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亦奚益于學哉?” |
wǔ lèi zá zhǒng五類雜種 | 指各種各類。 | 西漢·劉安《淮南子·隧形訓》:“五類雜種,興乎外,肖形而蕃?!?/td> |
wǔ gǔ fēng rěn五谷豐稔 | 五谷:稻、黍、稷、麥、菽的總稱,泛指各種谷物;稔:莊稼成熟。指年成好,農(nóng)作物豐收。 | 唐·韋嗣立《論刑法多濫疏》:“風雨以時,則五谷豐稔?!?/td> |
wú shǔ wǔ jì梧鼠五技 | 比喻才能雖多不精。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騰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td> |
wǔ dà sān cū五大三粗 | 形容人高大粗壯,體格魁梧。 | 梁斌《播火記》:“猛回頭,身后站著一個五大三粗的人,仔細一看是大貴。” |
wǔ fāng zá cuò五方雜厝 | 謂各地方的人雜居一處。形容居民復雜。 | 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是故五方雜厝,風俗不純?!?/td> |
qiān wǔ guà sì牽五掛四 | 謂接連不斷。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于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
mù mí wǔ sè目迷五色 | 迷:迷亂;五色:指各種顏色。眼睛被五彩繽紛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紛呈;使人眼花繚亂;也形容事物錯綜復雜;辨不清本質(zhì)所在。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 |
sān gāng wǔ cháng三綱五常 | 指我國封建時代統(tǒng)治階級提倡的倫理道德。三綱;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 、智、信。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焙侮碳猓骸榜R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
sān fān wǔ cì三番五次 | 形容次數(shù)很多。番:次數(shù);遍數(shù)。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纏的老和尚急了,說道:‘你是何處光棍,敢來鬧我們!’” |
wǔ lǐ yún wù五里云霧 | 令人迷惑的糾紛或混亂,迷離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3回:“那窗外的孫杰卻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霧中?!?/td> |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只聽得一陣風過處,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見五指,一時暈倒了?!?/td> |
wǔ hé liù jù五合六聚 | 比喻屢次聚合到一起。 | 《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單矣?!?/td> |
rén wǔ rén liù人五人六 | 裝模作樣,假正經(jīng)。 | 王朔《枉然不供》:“別看那小子裝得五講四美、人五人六的樣兒,其實一肚子男盜女娼,背著人嘴臟著呢?!?/td> |
wǔ láo qī shāng五勞七傷 | 泛指各種疾病和致病因素。 |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蟲云:\'我會醫(yī)五勞七傷。\'” |
xián wǔ dēng sān咸五登三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咸五,下登三。”《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引此文,顏師古注:“咸,皆也,言漢德與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焙笠蛞浴跋涛宓侨敝^帝德廣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咸五,下登三?!薄稘h書·司馬相如傳下》引此文,顏師古注:“咸,皆也,言漢德與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
wǔ dōng liù xià五冬六夏 | 猶言不論寒暑。不管什么時候。 | 魏巍《山雨》:“不論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著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兒放哨。” |
sān zhì wǔ cāi三智五猜 | 比喻用盡心思,多方猜測。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個十分。” |
wǔ yán liù sè五顏六色 | 色彩鮮艷繁多;非常美麗。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
wǔ zàng liù fǔ五臟六腑 | 五臟:脾、肺、腎、肝、心;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人體內(nèi)的各種器官。比喻事物的內(nèi)部情況。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每坐常閉目內(nèi)視,存見五臟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td> |
wǔ shēn sān lìng五申三令 | 三令五申。謂再三告誡。 | 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師南斗大醮詞》:“玉律金科,慮爽重輕之信;五申三令,漸乖訓撫之宜?!?/td> |
wǔ xīn liù yì五心六意 | 指三心二意。 | 漢 焦贛《易林 睽之隨》:“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
wǔ líng háo qì五陵豪氣 | 謂高門貴族的豪邁氣概。 | 元·無名氏《王粲登樓》第三折:“我怎肯與鳥獸同群,豺狼作伴,兒曹同輩,兀的不屈沉殺五陵豪氣?!?/td> |
wǔ huā dà bǎng五花大綁 | 先用繩索套住脖子,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人方式。 |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二:“順著捆來橫著綁,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 |
yī wǔ yī shí一五一十 | 五個;十個地計數(shù)。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無遺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
sān lǎo wǔ gēng三老五更 | 相傳古代統(tǒng)治者設三老五更,以尊養(yǎng)老人。 | 《禮記·文王世子》:“遂設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樂記》:“食三老五更于大學。” |
wǔ gǔ bù fēn五谷不分 |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
yāo wǔ hè liù吆五喝六 | 擲骰子時的喊聲(五、六是骰子的點子),泛指賭博時的喧嘩聲。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8回:“你這個將軍,好不知事務,只管的吆五喝六,叫我如何使出這盤頭蓋頂來?” |
jiǔ wǔ zhī zūn九五之尊 | 九五:指帝位。舊指帝王的尊位。 | 《周易 干》:“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td> |
sān yán wǔ yǔ三言五語 | 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那知一想,才覺長篇累牘,不合體裁,三言五語,包括不住,一時竟大為起難來?!?/td> |
èr yī tiān zuò wǔ二一添作五 |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訣,是二分之一等于零點五的意思。比喻雙方平分。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二回:“好好兒的‘二一添作五’的家當,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td> |
èr wǔ ǒu二五耦 | 耦:兩人耕地,比喻朋比為奸。比喻狼狽為奸。 | 春秋 魯 左丘明《左傳 莊公二十八年》:“二五耦?!?/td> |
sān huán wǔ kòu三環(huán)五扣 | 形容捆綁結(jié)實。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四爺趕上一步,就勢按倒,解他腰帶,三環(huán)五扣的捆了一回?!?/td> |
wǔ jīng sǎo dì五經(jīng)掃地 | 五經(jīng):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臉都丟盡了。舊時也指圣人之道泯滅。 | 《新唐書·祝欽明傳》:“帝與群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舞》,帝許之。欽明體肥丑,據(jù)地搖頭睆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是舉《五經(jīng)》掃地矣?!?/td> |
rú zhuì wǔ lǐ wù zhōng如墜五里霧中 | 墜: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著頭腦。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墜其云霧中’?!?/td> |
dà pēng wǔ dǐng大烹五鼎 | 烹:燒煮;五鼎: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指吃飯食物精美。形容生活奢侈豪華。 |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一回:“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吃的是大烹五鼎,看來似是快樂無比的,卻是心窩兒里頭常做個天人的戰(zhàn)場?!?/td> |
wǔ huā shā mǎ五花殺馬 | 毛色凋落的馬。比喻年老體衰。 | |
wǔ líng èr luò五零二落 | 猶言七零八落。 | 柳青《銅墻鐵壁》第13章:“他和婆姨用復員費做本錢逢集擺小攤的貨箱子,被搗得五零二落,東一塊西一塊扔在院里?!?/td> |
ái sān dǐng wǔ捱三頂五 | 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覆帳之后,賓客如市,捱三頂五,不得空閑?!?/td> |
mǎ zhōng guān wǔ馬中關五 | 猶言魯魚亥豕。 | 唐·顏真卿《干祿字書》序:“備存往制,筆削所誤,抑有前聞,豈唯豕上加三,蓋亦馬中關五?!?/td> |
wǔ dǒu zhé yāo五斗折腰 |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行禮。為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 |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
wǔ jiǎng sì měi五講四美 | 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wèi)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指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huán)境美。指新時期人們行為準則。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滿面通紅地后躲,左右張望:‘別別,五講四美?!?/td> |
má què suī xiǎo,wǔ zàng jù quán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比喻事物體積或規(guī)模雖小,具備的內(nèi)容卻很齊全。 | 錢鐘書《圍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機器當然應有盡有,就是不大牢?!?/td>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三個一群,五個一伙。 | 唐·李白《采蓮曲》:“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
wǔ hóu jiǔ bó五侯九伯 |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
wǔ líng yīng shǎo五陵英少 | 同“五陵年少”。 | 清·龔自珍《水調(diào)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結(jié)客五陵英少,脫手黃金一笑,霹靂應弓弦。” |
wǔ lǐ wù zhōng五里霧中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td> |
lián sān kuà wǔ連三跨五 | 形容動作迅速。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說著,出門下階,嗖的一聲,托地跳上房去,順著那屋脊,邁步如飛,連三跨五,霎時間不見蹤影。” |
shí guāng wǔ sè十光五色 | 形容景象紛繁,色彩絢麗。 | 清·歸懋儀《百字令·答龔璱人公子即和原韻》詞:“王臺問字,料理吾鄉(xiāng)去。海東云起,十光五色爭睹?!?/td>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心里好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盤上螞蟻,一霎也站腳不住?!?/td> |
cuán sān jù wǔ攢三聚五 | 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暖閣之中有一玉石條盆,里面攢三聚五栽著一盆單瓣水仙?!?/td> |
sì shū wǔ jīng四書五經(jīng)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jīng)典。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jīng)》:“五經(jīng)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shí jiāng wǔ kuì十漿五饋 | 典出《列子 黃帝》:“子列子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異汉躞@?’‘吾食于十漿,而五漿先饋?!敝^十家賣漿者之中有五家爭先送來。本謂賣漿者爭利,后用以比喻爭相設宴款待。 | 典出《列子·黃帝》:“子列子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異汉躞@?’‘吾食于十漿,而五漿先饋?!?/td> |
qù tiān chǐ wǔ去天尺五 | ①謂與宮廷相近。②極言地勢之高。 | 宋·黃庭堅《醉蓬萊》詞:“盡道黔南,去天尺五?!?/td> |
wǔ láo qī shāng五癆七傷 | 癆:結(jié)核病。泛指各種疾病和致病因素。 | 老舍《二馬》:“兩位馬先生都沒有臟病,也沒有五癆七傷,于是又平安的過了一關?!?/td> |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不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折腰:下拜,彎腰行禮。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
sān nián wǔ zǎi三年五載 | 載:年。指三五年。形容不很長的幾年時間。 |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也須知俺這三年五載,看看衰邁,還有甚精金響鈔,暗暗藏埋?!?/td> |
wǔ chē fù sì五車腹笥 | 比喻讀書多,學識淵博。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wǔ huā bā mén五花八門 |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zhàn)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極新鮮的靠子,跑上場來,串了一個五花八門?!?/td> |
hèn wǔ mà liù恨五罵六 | 泛指擲色子時咒罵壞點數(shù)的叫喊聲。 | |
wǔ guāng shí sè五光十色 |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澤鮮艷;花樣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 南朝 梁 江淹《麗色賦》:“五光徘徊,十色陸離?!?/td> |
sì fēn wǔ pōu四分五剖 |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統(tǒng)一。 | 漢·揚雄《解嘲》:“往者周網(wǎng)解結(jié),群鹿爭逸,離為十二,合為六七,四分五剖,并為戰(zhàn)國?!?/td> |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 《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 |
shū fù wǔ chē書富五車 | 富:豐富;五車: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淵博。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真?zhèn)€胸中書富五車,筆下句高午古?!?/td> |
wǔ cǎi bān lán五彩斑斕 | 五彩:指青、黃、赤、白、黑五色。指多種顏色錯雜而繁多耀眼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紅色的棗子,黃綠相間的樹葉,五彩斑斕,迷人極了?!?/td> |
sān shī wǔ guǐ三尸五鬼 | 比喻奸佞之臣。 | |
sì fēn wǔ luò四分五落 | 形容分散零亂。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二:“驀聞人道,森森地唬得魂離殼。全家眷愛,多應是四分五落?!?/td> |
wǔ wèi jù quán五味俱全 |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稱。形容調(diào)味齊全適宜。 | 《禮記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zhì)也。” |
sān jiāng wǔ hú三江五湖 | ①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稱。 | 戰(zhàn)國·魯·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昆侖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
wǔ yuè fēi shuāng五月飛霜 | 借指冤獄。 | |
yī tuī liù èr wǔ一退六二五 |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比喻推卸干凈。 | 歐陽山《三家巷》:“陳家的老的、小的,只是個一退六二五,說他們做買賣的人素來不結(jié)交官府,推得干干凈凈!” |
zhé yāo wǔ dǒu折腰五斗 | 折腰:彎腰。五斗:五斗米。為五斗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 《晉書·陶潛傳》:“素簡貴,不私事上官??ざ洁]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
wǔ chǐ tóng zǐ五尺童子 | 同“五尺之童”。 | 《戰(zhàn)國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diào)飴膠絲,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td> |
wǔ sè xiāng xuān五色相宣 | 各種相互映襯。形容詩歌辭藻華麗。 | 《宋書 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xié)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td> |
wǔ yuè pī qiú五月披裘 | 比喻清高廉潔。 | 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 |
wǔ chǐ zhī tóng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 | 《孟子·滕文公子》:“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
wǔ huáng liù yuè五黃六月 | 指陰歷五、六月間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27回:“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td> |
wǔ gǔ bù shēng五谷不升 | 莊稼不生長。指災荒之年。 | 《谷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謂之大侵?!?/td> |
wǔ duǎn shēn cái五短身材 | 指人的身材矮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2回:“這個好漢祖貫兩淮人氏,姓王名英。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腳虎?!?/td> |
wǔ qiǎng liù duó五搶六奪 | 競相搶奪。 | 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船一靠岸,他們便蜂擁上來,遇著街上有賣食的便五搶六奪地撈到口里?!?/td> |
wǔ chǐ zhī tóng五尺之僮 | 見“五尺之童”。 | 晉·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td> |
wǔ háng bìng xià五行并下 |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jīng)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并下。” |
shí fēng wǔ yǔ十風五雨 | 十天一刮風,五天一下雨。形容風調(diào)雨順,氣候適宜。 | 宋 陸游《村居初夏》詩:“斗酒只雞人笑樂,十風五雨歲豐穰?!?/td> |
gǎn zhuàn wǔ zhōng感篆五中 | 篆:銘刻;五中:內(nèi)心。形容使人內(nèi)心深受感動。 | 李脃人《暴風雨前》第四部分:“在府厚擾月余,承以家人待我,感篆五中!” |
wǔ nèi rú fén五內(nèi)如焚 | 焚:燒。五臟都像著了火一樣。形容極度的憂愁和悲傷。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7回:“而且年來多病,日見衰頹,每念主上,不覺五內(nèi)如焚?!?/td> |
shí shí wǔ wǔ十十五五 | ①謂十個一群,五個一組。形容錯亂不齊。②謂每十里五里。 | 《樂府詩集·艷歌·何嘗行》:“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 |
wǔ cǎi bīn fēn五彩繽紛 | 五彩:原指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后泛指多種顏色;繽紛:繁多交雜的樣子。各種顏色錯雜繁復。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鋪設得五彩繽紛,當中擺了姊姊畫的那一堂壽屏,兩旁點著五六對青燭。” |
wǔ shí liù yī五石六鹢 | 語出《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曷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曷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則退飛?!焙笥靡员扔饔浭鰷蚀_或為學縝密有序。 | 《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隕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 |
sān fén wǔ diǎn三墳五典 | 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 《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td> |
wǔ rì yī fēng,shí rì yī yǔ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 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diào)雨順。 | 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
wǔ rì jīng zhào五日京兆 | 京兆:即京兆尹,古時國都所在地的行政長官。比喻任職時間短或即將去職。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敞傳》:“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 |
wǔ chǐ shù zǐ五尺豎子 | 同“五尺之童”。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仲尼》:“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