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舞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ē yíng wǔ yàn歌鶯舞燕 | 歌聲宛轉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勢大好。 | 宋·蘇軾《錦被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
xuān quán wǔ xiù揎拳舞袖 | 伸出拳頭,揮動衣袖。一種粗野蠻橫的姿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又有一班猛勇驍悍之輩,揎拳舞袖,說強夸勝,自稱好漢,相見了便覺分外興高,說話處脾胃多燥,行事時舉步生風。” |
qīng gē màn wǔ輕歌慢舞 | 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如意記·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斗橫。” |
wéi tiáo wǔ fǎ違條舞法 | 見“違條犯法”。 | 宋·蘇軾《論綱梢欠折利害狀》:“一般點檢,即二十九只船皆須住岸伺候,顯是違條舞法,析文破敕。”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清 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在康有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今見成名動也不動,已自愧悔。” |
wǔ bǐ nòng wén舞筆弄文 | 猶舞文弄墨。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辭,穿鑿會巧。” |
fēng wǔ bìng qǐ蜂舞并起 | 蜂舞:群蜂飛舞;并:一齊。像群蜂飛舞一樣,一齊聚集。 | 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水、旱、饑、蝝、蠱、螟、蜂舞并起。” |
shǒu wǔ zú dǎo手舞足蹈 | 蹈:跳動。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wǔ wén qiǎo fǎ舞文巧法 | 玩弄文辭,巧用法令,以達到邪惡的目的。 | 漢·王充《論衡·程材》:“長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為己,勉赴權利。” |
qīng gē màn wǔ輕歌曼舞 | 輕:輕快;慢:體態柔美。輕松愉快的音樂;加上柔和的舞蹈。 | 《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斗橫。” |
qīng gē miào wǔ清歌妙舞 | 指清亮的歌聲,美妙的舞蹈。 | 唐 宋之問《有所思》:“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
wǔ wén wǎng fǎ舞文枉法 | 玩弄文辭,巧用法令,以達到邪惡的目的。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6回:“稽查書辦,沒有一個不舞文枉法。” |
huān xīn gǔ wǔ歡欣鼓舞 | 歡欣:快樂而興奮;鼓舞:振奮。指快樂得歡舞跳躍。形容非常高興;非常振奮。 | 宋 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自公始至,釋其重荷……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
jīn yá wǔ zhǎo矜牙舞爪 | 矜:通“兢”,動。形容猙獰兇猛。 | 明·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兇,矜牙舞爪趹戰攻。” |
bǐ gē mò wǔ筆歌墨舞 | 指文筆奇妙精采。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只見當朝圣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想著自然要取幾篇筆歌墨舞的文章。” |
huān hū gǔ wǔ歡呼鼓舞 | 形容歡樂興奮之極。 | 宋·蘇軾《繳進免五谷力勝稅錢議札子》:“去歲扈從南郊,親見百姓父老,瞻望圣顏,歡呼鼓舞。” |
zhī shǒu wǔ jiǎo支手舞腳 | 猶言指手畫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一:“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財主的樣式,支手舞腳的發揮。” |
luán huí fèng wǔ鸞回鳳舞 | 鸞:傳說中像鳳凰的鳥;回:旋轉。比喻書法筆勢優美飛動。 | 明·于慎行《轂山筆塵·紀述》:“字畫遒勁,鸞回鳳舞,濡毫揮灑,頃刻而成。” |
qīng gē miào wǔ輕歌妙舞 | 指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5回:“輕歌妙舞常堪愛,錦砌花團色色怡。” |
wǔ cí nòng zhá舞詞弄札 | 猶言舞文弄墨。 | 唐·劉知畿《史通·曲筆》:“其有舞詞弄札,飾非文過,若王隱,虞預毀辱相凌,子野、休文釋紛相謝。” |
luán gē fèng wǔ鸞歌鳳舞 | 比喻美妙的歌舞。 | 《山海經 大荒南經》:“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 |
piān piān qǐ wǔ翩翩起舞 | 輕捷飄逸地跳起舞來。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
xùn sī wǔ bì徇私舞弊 | 為了個人利益或照顧私人關系而弄虛作假;做不合法規的事。徇:依從;舞弊:用欺騙的方法做違反法規的事。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舞弊,克減酒肉。” |
yīng gē yàn wǔ鶯歌燕舞 | 黃鶯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 宋 蘇軾《報錦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
shāng yáng gǔ wǔ商羊鼓舞 | 商羊:傳說鳥名。商羊飛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變故發生之前的預兆。 | 《孔子家語·辨政》:“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 |
zuì wǔ kuáng gē醉舞狂歌 | 形容沉迷于聲色歌舞之中。 | 宋·范成大《玉樓春》詞:“藍橋仙路不崎嶇,醉舞狂歌容倦客。” |
wǔ xiè gē tái舞榭歌臺 | 供歌舞用的臺榭。 | 南宋·辛棄疾《永遇樂》詞:“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zhāng yá wǔ zhǎo張牙舞爪 | 張:顯露;張開;張牙:張開嘴露著牙;舞:揮舞;揮動。原形容野獸兇猛的樣子。現多比喻敵人或壞人猖狂兇惡的樣子。 | 《敦煌變文集 孔子項托相問書》:“魚生三日游于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
lóng fēi fèng wǔ龍飛鳳舞 | 像龍在飛騰;像鳳在歡舞。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奔放雄偉。舊時迷信;認為是帝王氣象。現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多指草書。 | 宋 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 |
wǔ wén wán fǎ舞文玩法 | 見“舞文弄法”。 | 魯迅《從胡須說到牙齒》:“假使真只胡涂,倒還不失為胡涂人,但他是知道舞文玩法的。” |
fèng gē luán wǔ鳳歌鸞舞 | 神鳥歌舞。比喻美妙的歌舞。 | 宋·趙善括《醉蓬萊》詞:“桂子蘭孫,鳳歌鸞舞,介我公眉壽。” |
zài gē zài wǔ載歌載舞 | 載:又、且。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形容盡情歡樂。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昭夏樂》:“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靈府。” |
sè fēi méi wǔ色飛眉舞 | 色:臉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 清·楊復吉《夢闌瑣筆·蔡濤》:“蔡曰:‘步月山塢,忽聞清音,令人色飛眉舞。’” |
gē lóu wǔ xiè歌樓舞榭 |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為歌舞娛樂而設立的堂或樓臺。泛指歌舞場所。 | 唐·呂令問《云中古城賦》:“歌臺舞榭,月殿云堂。” |
gē lóu wǔ guǎn歌樓舞館 | 指演奏樂曲、表演歌舞的場所 | 明·劉基《郁離子·天道》:“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 |
wǔ gùn nòng bàng舞棍弄棒 | 揮舞著棍棒,高壓統治。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人民都成了反革命,而真正的反革命都戴著馬克思主義的面具,在人民頭上舞棍弄棒……” |
zhá shǒu wǔ jiǎo札手舞腳 | 猶言動手動腳。形容不規矩、不穩重。 | 明·無名氏《雙林坐化》第一折:“好一個配猴兒日的,札手舞腳的,恰便似個活螃蟹。” |
néng gē shàn wǔ能歌善舞 | 擅長歌舞。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9回:“不論才人、美人、嬪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見者,許報名到顯仁宮自獻。” |
wén jī qǐ wǔ聞雞起舞 | 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志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 《晉書 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
yàn wǔ yīng tí燕舞鶯啼 | 燕子在飛舞,黃鶯在鳴叫。形容春光明媚。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此時正值暮春天氣,只見一路上有的是紅桃綠柳,燕舞鶯啼。” |
zǎi gē qiě wǔ載歌且舞 | 見“載歌載舞”。 | 《樂府詩集·北齊南郊樂歌·昭夏樂》:“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靈府。” |
wǔ qiāng nòng bàng舞槍弄棒 | 指使弄刀槍棍棒等兵器,借指習武。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2回:“試看全伙里舞槍弄棒的書生,猶勝滿朝中欺君害民的官吏。” |
wǔ zhǎo zhāng yá舞爪張牙 | 原形容猛獸的兇相,后常用來比喻猖狂兇惡的樣子。 | 元·李文蔚《張子房祀橋進履》第一折:“那虎他舞爪張牙,將你來攔定。” |
méi fēi mù wǔ眉飛目舞 | 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 許地山《黃昏后》:“這老人家在燈光之下說得眉飛目舞。” |
gē tái wǔ xiè歌臺舞榭 |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演奏樂曲、表演歌舞的場所。 | 唐·呂令問《云中古城賦》:“歌臺舞榭,月殿云堂。”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yīng yín yàn wǔ鶯吟燕舞 | 見“鶯歌燕舞”。 | 宋·盧炳《滿江紅·賀趙縣丞》:“日麗風和熏協氣,鶯吟燕舞皆歡意。” |
wǔ wén nòng mò舞文弄墨 | 舞:弄;墨:文筆。形容玩弄文字技巧。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豈亦效書生,區區于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
lóng shé fēi wǔ龍蛇飛舞 | 見“龍蛇飛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八回:“閨臣聽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舉起筆來,刷、刷、刷如龍蛇飛舞一般,一連寫了幾句。” |
xǐ yuè biàn wǔ喜躍抃舞 | 抃:鼓掌。喜歡得跳躍、鼓掌、起舞。形容極度歡樂而手舞足蹈的情狀。 | 《列子·湯問》:“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
zhuàng zhōng wǔ nǚ撞鐘舞女 | 撞鐘:奏樂;舞女:伴以美女跳舞。形容恣意行樂的生活。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疑》:“為人主者,誠明于臣之所言,則雖畢戈馳騁,撞鐘舞女,國猶且存也。” |
lóng pán fèng wǔ龍盤鳳舞 |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氣象。 | 宋·方千里《西河·錢塘》詞:“都會地,東南王氣須記。龍盤鳳舞到錢塘,瑞煙回起。” |
fèng wǔ lóng fēi鳳舞龍飛 | 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只這書法也寫得這等鳳舞龍飛,真令人拜服。” |
gē wǔ tài píng歌舞太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指粉飾太平。 | 《南齊書·陳顯達傳》:“須享塵一靜,西迎大駕,歌舞太平,不亦佳哉!”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項莊舞劍 | 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清·劉坤一《致張香濤書》:“[定興]乃于署督篆任內,奏參銀元局及淮山鹽務,牽涉敝署,不無激射之詞,論者謂為項莊舞劍,而弟因未嘗稍存芥蒂也。” |
hān gē zuì wǔ酣歌醉舞 | 見“酣歌恒舞”。 | 茅盾《血戰后一周年》:“不見他們朝朝暮暮酣歌醉舞么?” |
xuǎn gē shì wǔ選歌試舞 | 見“選色征歌”。 | 宋·周密《露華·次張岫云韻》:“選歌試舞,連宵戀醉珍叢。” |
biàn fēng wǔ rùn抃風舞潤 | 抃:鼓掌;潤:雨水。如燕在風中飛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后比喻意氣相合。 | 《宋書·孔覬傳》:“覬遜業之舉,無聞于鄉部;惰游之貶,有編于疲農。直山淵藏引,用不遐棄,故得抃風舞潤,憑附彌年。” |
bù wǔ zhī hè不舞之鶴 |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 |
hóng fēi cuì wǔ紅飛翠舞 | 紅、翠:指服裝的色彩,泛指各種各樣的顏色。形容婦女們穿著各種顏色的漂亮衣服,盡興嬉戲,熱鬧非凡的情景。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滿廳中紅飛翠舞,玉動珠搖,真是十分熱鬧。” |
xī lǜ wǔ wén析律舞文 | 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 | 宋蘇舜欽《論五事 景佑四年五月七日閣門下》:“臣竊見州縣之吏,多是狡惡之人……清白者必多方以誤之,貪婪者則啖利以制之,然后析律舞文,鬻獄市令,上下其手,輕重厥刑。” |
wǔ xiè gē lóu舞榭歌樓 |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為歌舞娛樂而設立的堂或樓臺。泛指歌舞場所。同“舞榭歌臺”。 | 宋 沈唐《望海潮》詞:“松偃舊亭,城高故國,空余舞榭歌樓。”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待強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樓?” |
wǔ luán gē fèng舞鸞歌鳳 | 鸞:傳說像鳳凰一類的鳥。比喻男女間情愛深切。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長短句》:“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欲別時,殘月落花煙重,如夢,和淚出門相送。” |
yīng gē dié wǔ鶯歌蝶舞 | 同“鶯歌燕舞”。 | 唐·鮑君徽《惜花吟》詩:“鶯歌蝶舞韶光長,紅爐煮茗松花香。” |
fèng yí shòu wǔ鳳儀獸舞 | 《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后用“鳳儀獸舞”表示圣賢教化的功效極大,能使神異的鳥獸奮然起舞。 | 《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
shén fēi sè wǔ神飛色舞 | 猶眉飛色舞。形容興高采烈。 | 曾樸《孽海花》第22回:“正想虔誦經文,卻不知怎的心上總是七上八下,一會兒神飛色舞,一會兒肉跳心驚,對著經文一句也念不下去。” |
gē wǔ shēng píng歌舞升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 元 陸文圭《<詞源>跋》:“淳祐、景定間,王邸侯館,歌舞升平,居生處樂,不知老之將至。” |
chuī tán gē wǔ吹彈歌舞 | 演奏管弦樂器,唱歌跳舞。泛指音樂舞蹈娛樂活動。 | 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樓上吹彈歌舞,飲酒歡娛,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
qián gē hòu wǔ前歌后舞 | 原指武王伐紂,軍中士氣旺盛,后用作對正義而戰的軍隊的頌辭。 | 《尚書大傳》第三卷:“師乃慆,前歌后舞。” |
gǔ wǔ huān xīn鼓舞歡忻 | 同“歡欣鼓舞”。 | |
xiáng luán wǔ fèng翔鸞舞鳳 | 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鳳凰翩翩起舞。比喻書畫用筆生動矯健。 | 宋·周紫芝《竹坡詩話》第三卷:“字畫飛動如翔鸞舞鳳,非世間筆也。” |
fèng wǔ luán gē鳳舞鸞歌 | ①形容美妙的歌舞。②仙舞的兩支曲名。 | 唐·宋之問《太平公主山池賦》:“鳳舞鸞歌兮儼欲飛,披煙弄月兮宵未歸。” |
bǎi shòu shuài wǔ百獸率舞 | 各種野獸,相率起舞。舊指帝王修德,時代清平。 | 《尚書 舜典》:“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
yíng sī wǔ bì營私舞弊 | 營:謀求;舞:玩弄;弊:壞事。為了謀求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違法亂紀。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南洋兵船雖然不少,叵奈管帶……營私舞弊,那里還有公事在他心上。” |
qīng gē màn wǔ清歌曼舞 | 清亮的歌聲,柔美的舞蹈。 | 瞿秋白《亂彈·代序》:“‘乾嘉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綺夢,給紅巾長毛的‘叛賊’揭亂了。” |
lóng xiáng fèng wǔ龍翔鳳舞 | 猶言龍飛鳳舞。 | 宋·趙彥衛《云麓漫鈔》第三卷:“山勢自西北來,如龍翔鳳舞,掀騰而下,至鳳凰山止。” |
fèng wǔ lóng pán鳳舞龍蟠 | 鳳凰飛舞,蛟龍盤曲。形容相配得當。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四回:“不想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個‘名花并蒂’,儼然是金廂玉琢,鳳舞龍蟠!” |
wǔ qún gē shàn舞裙歌扇 | 見“舞衫歌扇”。 | 宋·晁補之《南歌子》詞:“東園捶鼓賞新醅,喚取舞裙歌扇,探春回。” |
yīng fēi yàn wǔ鶯飛燕舞 | 鶯燕飛舞。象征春光明媚。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15章:“清明節前,湯河兩岸換上了春天的盛裝,正是桃紅柳綠,鶯飛燕舞的時光。” |
wǔ yàn gē yīng舞燕歌鶯 | 鶯:黃鶯。指歌聲宛轉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形容一派太平景象。 | 明·張鳳翼《灌園記·齊王拒諫》:“計日周秦兼并,烽煙罷警,正好酣柳眠花,舞燕歌鶯。” |
huān xīn gǔ wǔ歡忻鼓舞 | 形容歡樂振奮,感情激動。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三國》:“故因名以勸實,因文以全質,而天下歡忻鼓舞于敦實崇質之中。” |
niǎo shòu shuài wǔ鳥獸率舞 | 率:一起。飛鳥走獸一齊婆娑起舞。形容政治清明,鳥獸也受到感化。 | 唐·韓愈《賀冊尊號表》:“曾不得與鳥獸率舞、蠻夷縱觀為比,銜酸抱痛,且恥且慚!” |
què xiào jiū wǔ鵲笑鳩舞 | 喜鵲歡叫,斑鳩飛舞。舊時用作喜慶的祝辭。 | 漢·焦延壽《易林》卷六:“鵲笑鳩舞,來遺我酒。” |
huǎn gē màn wǔ緩歌慢舞 | 緩:柔軟。指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 | 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
zhā shǒu wǔ jiǎo扎手舞腳 | 動手動腳,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1回:“只見劉姥姥扎手舞腳的仰臥在床上。” |
wǔ wén qiǎo dǐ舞文巧詆 | 玩弄文字,詆毀構陷。 | 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 |
cháng xiù shàn wǔ,duō qián shàn gǔ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 善:擅長;賈:做買賣。比喻憑借優越條件,事情容易成功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
cháng xiù shàn wǔ長袖善舞 | 袖子長,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于鉆營,會走門路。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
zú dǎo shǒu wǔ足蹈手舞 | 猶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悅到極點時的樣子。 | 唐·陸贄《圣人苑中射落飛雁賦》:“聞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駭心惕。” |
huān biàn gǔ wǔ歡忭鼓舞 | 見“歡忻鼓舞”。 | |
tú gē xiàng wǔ涂歌巷舞 | 同“涂歌里抃”。 | 明·袁宗道《顧使君考績序》:“一溫然長者,兀坐而泣之,可立使民涂歌巷舞。” |
jī míng qǐ wǔ雞鳴起舞 | 指胸懷大志、及時奮發的豪壯氣概。 | 宋·韓元吉《薄幸》詞:“都莫問功名事,白發漸星星如許。任雞鳴起舞,鄉關何在。憑高目盡孤鴻去。” |
wǔ nòng wén mò舞弄文墨 |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條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辭;耍筆桿子。 | 《隋書·王世充傳》:“善敷奏,明習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 |
luán fēi fèng wǔ鸞飛鳳舞 | 形容祥瑞和平的環境。 | 《山海經 海內經》:“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見則天下和。” |
cūn gē shè wǔ村歌社舞 | 指民間歌舞。 | 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詩:“春光都在柳梢頭,揀折長條插灑樓。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 |
wǔ bì yíng sī舞弊營私 | 舞:玩弄;弊:指壞事;營:謀求。因圖謀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做犯法的事。 | 《漢書 翟方進傳》:“施奏咸與逄信邪枉貪污,營私多利。” |
wǔ dāo yuè mǎ舞刀躍馬 | 揮舞刀槍,縱躍戰馬。比喻奮勇作戰。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三卷:“岳勝怒曰:‘好賊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躍馬,直取天佑。”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gǔ wǔ rén xīn鼓舞人心 | 鼓舞:振作,奮發。振奮人們的信心。增強人們的勇氣。 | 漢·揚雄《法言·先知》:“鼓舞萬物者,雷風乎?鼓舞萬從者,號令乎?” |
zhū gē cuì wǔ珠歌翠舞 | 指聲色美妙的歌舞。 | 宋·周邦彥《尉遲杯·離恨》詞:“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 |
bó gē jì wǔ伯歌季舞 |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間親密無間。 | 漢 焦贛《易林 否之損》:“秋風牽手,相提笑語。伯歌季舞,燕樂以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