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gè)眼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iāo zhēn dǎ yǎn挑針打眼 | 苛評(píng),帶有一定程度的敵意的批評(píng)或評(píng)論。 | |
yǎn xiào méi shū眼笑眉舒 | 舒:伸展。眼里流露出歡笑的神情,眉毛舒展。形容非常高興。 | 元·胡祗遹《沉醉東風(fēng)》曲:“漁得魚心滿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
lì méi dèng yǎn立眉瞪眼 | 倒豎雙眉,圓瞪二目。形容暴怒的樣子。 | 馮志《敵后武工隊(duì)》第21章:“她退了兩步,立眉瞪眼地用手槍朝哈叭狗一點(diǎn):‘你別動(dòng)!’” |
huáng tiān wú lǎo yǎn皇天無老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爺沒有長著眼睛,不能公正對(duì)待世事。 | 唐·杜甫《送惠二歸故居》:“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 |
kàn wén lǎo yǎn看文老眼 | 形容評(píng)論文章的高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6回:“如品論訛錯(cuò),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
qīng yǎn xiāng jiā青眼相加 | 青眼:眼睛平視。表示對(duì)人喜歡或尊敬。 | 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筴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
huó yǎn xiàn bào活眼現(xiàn)報(bào) | 現(xiàn)世的報(bào)應(yīng)。 |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兒那張尖嘴平生帶過太帶多了,所以死的時(shí)候連話都不能夠說一句。這是活眼現(xiàn)報(bào)。” |
gǒu yǎn kàn rén dī狗眼看人低 | 比喻眼光勢利。 | 張愛玲《小艾》:“我就恨他們狗眼看人低,那口氣實(shí)在咽不下。” |
wéi yǎn xiāng ěr嵬眼澒耳 | 亦作“嵬目鴻耳”。猶言動(dòng)人觀聽。 | 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虛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鐘鼓樂。” |
yǎn guān bí,bí guān xīn眼觀鼻,鼻觀心 | 古代靜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騖的神態(tài)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yīng)了一聲。” |
zhāng méi nǔ yǎn張眉努眼 | 揚(yáng)起眉毛,瞪著眼睛。指善于作態(tài)。 |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四四:“而今人所以知于人者,都是兩邊作得來,張眉努眼,大驚小怪。” |
dà yǎn dèng xiǎo yǎn大眼瞪小眼 | 大眼看著小眼,沒有解決的辦法。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幾句話,把個(gè)馬連福說得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涼氣。” |
yǎn míng shǒu jié眼明手捷 | 看得準(zhǔn),下手快。形容人反應(yīng)快,動(dòng)作敏捷。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shí)節(jié)眼明手捷,體快身輕;到如今老了也腰曲頭低。” |
nòng méi jǐ yǎn弄眉擠眼 | 用眉眼向人示意。有貶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妙在薛蟠如今不大上學(xué)應(yīng)卯了,因此秦鐘趁此和香憐弄眉擠眼,二人假出小恭,走至后院說梯己話。” |
yǎn pí zǐ qiǎn眼皮子淺 | 見識(shí)淺,眼光短。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65回:“除非是這賤人的父母兄弟,嘴兒饞,眼皮子淺,往常蟠桃大會(huì)又夠不上到席的資格,或者想趁這機(jī)會(huì),特來偷摸幾枚嘗嘗異味。” |
méi tóu yǎn hòu眉頭眼后 | 指眉眼間的神色。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9卷:“是日那里還有心想看春會(huì)?只個(gè)個(gè)攛哄趙娘子,看他眉頭眼后罷了。” |
zuò méi zuò yǎn做眉做眼 | 擺臉色。 | 沈從文《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還有許多婦人提起竹篾織就的圓烘籠烤手,一見到年輕水手就做眉做眼。” |
liǎng yǎn mò hēi兩眼墨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6回:“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員,兩眼墨黑,他不認(rèn)得上司,上司也不認(rèn)得他。” |
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眼中釘,肉中刺 | 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2回:“我們娘兒倆今兒一齊死給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釘,肉中刺,好等他們來過現(xiàn)成日子!” |
zhuǎn yǎn jí shì轉(zhuǎn)眼即逝 | 過得很快。 | |
suān méi cù yǎn酸眉醋眼 | 指人用妒忌的眼光看待。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公眾場合不能酸眉醋眼,張東望西。” |
méi shāo yǎn jiǎo眉梢眼角 | 指面部的細(xì)微表情。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若說是無情,如何兩次三番許我會(huì)面,又留酒,又肯相陪?若說是有情,如何眉梢眼角,不見些光景?” |
yǒu bí zi yǒu yǎn有鼻子有眼 | 比喻把虛構(gòu)的事物說得象真實(shí)的一樣。 | 浩然《艷陽天》第64章:“孫桂英心里狐狐疑疑的,聽馬鳳蘭說的有鼻子有眼兒,也就信了。” |
héng méi lì yǎn橫眉立眼 |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tài)度兇狠的樣子。 | 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占魁橫眉立眼,兇狠狠地要去趕車。” |
yǎn xíng ěr rè眼餳耳熱 | 兩眼半睜半閉,朦朧而視,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shí)的感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至晚飯后,寶玉因吃了兩杯酒,眼餳耳熱之際,若往日則有襲人等大家喜笑有興,今日卻冷清清的一人對(duì)燈,好沒興趣。” |
mí huā yǎn xiào迷花眼笑 | 形容非常歡快、喜悅。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5回:“那太監(jiān)喜得迷花眼笑,也不更數(shù),把袋里的錢都倒出來,給與翠蓮。” |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有眼不識(shí)泰山 | 泰山:我國的名山;在山東省境內(nèi)。有眼睛;卻不認(rèn)得地位很高或本領(lǐng)很大的著名人物。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qiáng),必是個(gè)教頭,小兒\'有眼不識(shí)泰山\'。” |
yǐ yǎn huán yǎn以眼還眼 | 用瞪眼回?fù)舻裳邸1扔饔脤?duì)方使用的手段來回?fù)魧?duì)方。 |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
yǎn tiào ěr rè眼跳耳熱 | 眼皮跳動(dòng),耳朵發(fā)熱。指內(nèi)心感到不安。 | 《武王伐紂平話》中卷:“三日前甲申日,見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熱,心神不安。” |
yī zhǎ bā yǎn一眨巴眼 | 方言。一眨眼。 |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別的日子一樣,一眨巴眼兒就過去了。” |
méi yǎn gāo dī眉眼高低 | 臉上的表情變化。泛指為人處世的方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只是跟著奶奶,我們學(xué)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兒,也得見識(shí)見識(shí)。” |
jiāo méi zhòu yǎn焦眉皺眼 | 見“焦眉愁眼”。 | 沙汀《獸道》:“街上十分冷落,幾個(gè)站在門口看街的女人,老遠(yuǎn)就焦眉皺眼,隨即退進(jìn)門檻內(nèi)面去了。”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眼不見為凈 | 指心里不以為然,但又沒有辦法,只好撇開不管。也在懷疑儀器不干凈時(shí),用作自我安慰的話。 | 茹志鵑《靜靜的產(chǎn)院》:“她想出去,離了這里,眼不見為凈。” |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好漢不吃眼前虧 | 俗語。指聰明人能識(shí)時(shí)務(wù),暫時(shí)躲開不利的處境,免得吃虧受辱。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7回:“好漢不吃眼前虧,且讓他一步,再作道理。” |
yǎn huā xīn luàn眼花心亂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九回:“這廝雖然奸猾,也騙得他眼花心亂了。” |
zhāng méi zhāng yǎn張眉張眼 | 驚惶不安的樣子。 | 沙汀《在祠堂里》:“堂屋里的洋燈依舊燃著,正中擺著一口白木棺材,棺材附近站著兩三個(gè)兵士,顯出一種張眉張眼的驚惶神氣。” |
yǎn guān sì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 形容人機(jī)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 清·文康《新兒女英雄傳》:“強(qiáng)盜的本領(lǐng),講的是觀六路,耳聽八方。” |
lèi yǎn wāng wāng淚眼汪汪 | 汪汪:滿眼淚水的樣子。兩眼充滿淚水。 | 《新編五代史評(píng)話 梁史》卷上:“黃巢聽得憑地說,不覺淚眼汪汪。” |
bì sè yǎn jīng zhuō má què閉塞眼睛捉麻雀 | 比喻盲目地進(jìn)行工作。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 |
yīng huà wéi jiū,zhòng niǎo yóu wù qí yǎn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 | 鳩:斑鳩;憎:憎恨。鷹變化為斑鳩,其他的斑鳩仍厭惡它的目光。比喻外表變化,兇惡的本性不改,仍遭厭惡。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鷹化為鳩,至于識(shí)者猶憎其眼。” |
méi yǎn chuán qíng眉眼傳情 | 以眉毛、眼神傳送情感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則你那眉眼傳情未了時(shí),中心日夜藏之。” |
lèng méi héng yǎn楞眉橫眼 | 形容蠻橫兇惡的樣子。 | 梁斌《紅旗譜》:“一個(gè)士兵走過來,楞眉橫眼地說:‘滾開吧!’” |
cí méi shàn yǎn慈眉善眼 |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同“慈眉善目”。 | 沈從文《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還有戴小圓帽的中國尼姑,臉凍得紅紅的,慈眉善眼的,居多提了小籃子和小罐子,出賣庵堂中的產(chǎn)品,蜂蜜和雞蛋,酸辣子與豆腐乳。” |
shén méi guǐ yǎn神眉鬼眼 | 形容面部裝出怪模樣。 | 老舍《趙子曰》第九:“不!我趕緊回學(xué)校去作成我的《觀劇雜感》呢!再見,赤色的老趙!”周少濂把八卦赗戴上,神眉鬼眼的往外走。” |
yǎn kōng yī shì眼空一世 | 整個(gè)時(shí)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héng tiāo bí zi shù tiāo yǎn橫挑鼻子豎挑眼 | 比喻百般挑剔。 | 老舍《龍須溝》第三幕:“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馬功勞,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對(duì)。” |
zhēng yǎn xiā zǐ睜眼瞎子 | 比喻文盲。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0回:“到底是什么事?你們專捉弄我這睜眼瞎子啦!” |
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眼中疔,肉中刺 | 疔:疔瘡。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 |
jiàn qián yǎn kāi見錢眼開 | 見到錢財(cái)就眉開眼笑。 | 清 李漁《比目魚 揮金》:“自古道見錢眼開,我兌下一千兩銀子,與他說話的時(shí)節(jié),就拿來擺在面前,他見了自然動(dòng)火。” |
zhí méi lèng yǎn直眉睖眼 | 見“直眉楞眼”。 |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那個(gè)直眉睖眼的小子是他們的炮手呵!” |
xiān méi liàng yǎn鮮眉亮眼 | 猶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 《快心編三集》第四回:“雖則做個(gè)小丑腳色,臉嘴原好,鮮眉亮眼,是個(gè)乖巧的人。”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聽是虛,眼見為實(shí)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shí)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時(shí)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xí)慣于‘耳聽是虛,眼見為實(shí)’,‘不怕不識(shí)貨,就怕貨比貨’。” |
kāi kuò yǎn jiè開闊眼界 | 指對(duì)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狹隘的范圍內(nèi),眼光要放寬。 | |
yuè méi xīng yǎn月眉星眼 | 像彎月一樣的眉毛,像明星一樣的雙目。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 明·無名氏《女真觀》第一折:“你說咱雪肌花貌常清凈,桃腮杏臉行端正,月眉星眼天然性。”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耳聞是虛,眼觀為實(shí) |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為信,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shí)可靠的。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為實(shí)’,叔叔此時(shí),且不要過于取笑侄女,請(qǐng)?jiān)偃ヒ辉L,……那時(shí)再來取笑侄女,卻也未遲。” |
yī bǎn sān yǎn一板三眼 |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jié)拍。比喻言語、行動(dòng)有條理或合規(guī)矩。有時(shí)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 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時(shí)勢,就是孔圣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gè)書呆子罷了。” |
zéi méi zéi yǎn賊眉賊眼 | 見“賊眉鼠眼”。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三回:“正說話間,只見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燈,右手提一壺茶,走進(jìn)來賊眉賊眼,將燈放下,又將茶壺放在桌上,兩只賊眼東瞧西看,連話也不說,回頭就走。” |
zhēng zhī yǎn,bì zhī yǎn睜只眼,閉只眼 | 佯為不見,故意不睬,比喻遇事容忍遷就,逃避斗爭。 | 張潔《沉重的翅膀》:“然后他詼諧地做了個(gè)睜只眼閉只眼的動(dòng)作。” |
yǎn gāo yú tiān眼高于天 | 眼光比天還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無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66回:“你們這一班軍裝大買辦,平時(shí)眼高于天何嘗有個(gè)朋友在心上!” |
dǎ mǎ hu yǎn打馬虎眼 | 故意裝糊涂蒙騙人。 | 老舍《駱駝祥子》:“待了會(huì)兒,他把錢拿起來:‘三十?別打馬虎眼!’” |
yǎn bù jiāo jié眼不交睫 | 睫:眼睫毛。眼睛一眨也不眨。形容心情不安而長夜不眠。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吳氏倍加掃興,忿怒不已,眼不交睫,直到天明。” |
bié jù shǒu yǎn別具手眼 | 指具有獨(dú)到的眼光和手法。 | 清 錢謙益《<讀杜二箋>序》:“德水于杜,別具手眼。” |
lìng yǎn kàn dài另眼看待 | 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侍郎與夫人看見人物標(biāo)致,更加禮儀齊備,心下喜歡,另眼看待。” |
yǎn chuān cháng duàn眼穿腸斷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 宋·柳永《安公子》詞:“當(dāng)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dú)自個(gè),卻眼穿腸斷。” |
qīng yǎn bái yǎn青眼白眼 | 青眼:正視的眼光;白眼:斜視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惡的人。 | 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筴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
quē xīn yǎn ér缺心眼兒 | 缺乏心計(jì)或機(jī)智,尤指智力發(fā)育不健全。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勁兒,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兒的事體來。” |
jǐ méi nòng yǎn擠眉弄眼 | 弄眼:使眼色。擠眉毛和眨眼睛向別人示意。也作“擠眉溜眼”。 | 元 王實(shí)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biāo)浦邸!?/td> |
yǎn mí xīn dàng眼迷心蕩 | 眼光迷亂,心神搖蕩。形容見到美色而不能自持的神情。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那院判一見了小娟,真?zhèn)€眼迷心蕩。” |
wàng yǎn jiāng chuān望眼將穿 | 見“望眼欲穿”。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將穿,既蒙壯士厚恩完聚,得早還家為幸。” |
yǒu bǎn yǒu yǎn有板有眼 | 板;眼:民族音樂的節(jié)拍。每節(jié)中的最強(qiáng)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條理和有層次。 | 周立波《山那邊人家》:“哭起來一數(shù)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聽極了。” |
jiāo méi chóu yǎn焦眉愁眼 | 形容憂慮愁苦的表情。 | 艾蕪《山峽中》:“野貓子作出焦眉愁眼的樣子,一面就摸著她的足,嘆氣。” |
jìn shōu yǎn dǐ盡收眼底 | 全部看在眼里。 | 阿來《塵埃落定》第二章:“他們徒勞無功的努力都被我盡收眼底。” |
shǒu gāo yǎn dī手高眼低 | 指做事的能力強(qiáng)而辨識(shí)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貪得而不識(shí)貨。 | 清 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第一卷:“余嘗謂北宋人手高眼低。” |
yǒu sè yǎn jìng有色眼鏡 |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見。 | 劉少奇《對(duì)華北記者團(tuán)的談話》:“你們的報(bào)道一定要真實(shí),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鏡。” |
ěr wén yǎn jiàn耳聞眼見 |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 唐 元稹《連昌宮詞》:“翁言野父何分別,耳聞眼見為君說。” |
tóu yūn yǎn hūn頭暈眼昏 | 頭腦眩昏,眼睛昏花。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二回:“在水面上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轉(zhuǎn),自然頭暈眼昏,故此問而不答。” |
méi tóu yǎn nǎo眉頭眼腦 | 指眉眼間的神色。 | 宋·周紫芝《感皇恩》詞:“思量也勝,看個(gè)眉頭眼腦。” |
lìng yǎn kàn xì另眼看戲 | 猶另眼相看。 | |
kàn wén jù yǎn看文巨眼 | 形容評(píng)論文章的高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6回:“現(xiàn)在看文巨眼,應(yīng)推印伯伯當(dāng)代第一。” |
bào tóu huán yǎn豹頭環(huán)眼 | 形容人的面目威嚴(yán)兇狠。 |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頭環(huán)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
yǎn chán dù bǎo眼饞肚飽 | 形容人貪心大,沒有滿足的時(shí)候。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往蘇州走了一趟回來,也該見點(diǎn)世面了,還是這么眼饞肚飽的。” |
xīn míng yǎn liàng心明眼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 | 南北朝 王儉《褚淵碑文》:“風(fēng)儀與秋月齊明,音徽與春云等潤,韻宇弘深,喜慍莫見其際,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
yǎn yāo huáng chì眼腰黃赤 | 黃:金色的腰帶;赤:紅色的官服。眼前是紅色的官服,腰中是金色的腰帶。指榮華富貴。 | 宋·劉克莊《好事近·壬戍生日和居厚弟》詞:“雪鬢霜髭不管,管眼腰黃赤。” |
sī kōng yǎn guàn司空眼慣 |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 宋·李廷忠《卜算子·蕭計(jì)議席上》:“雅興雜魚龍,妙算回鸞鳳。莫道司空眼慣,還入清宵夢。” |
guān méi shuō yǎn觀眉說眼 | 指看人家臉色。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62回:“這丫頭繡春,我教你大娘尋家兒人家,你出身去罷,省的觀眉說眼在這屋里,教人罵沒主子的奴才。” |
ān méi dài yǎn安眉帶眼 |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gè)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
láng yǎn shǔ méi狼眼鼠眉 | 形容人相貌兇惡。 | |
méi méi méi yǎn沒眉沒眼 |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涂的樣子。也指沒有臉面。 |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面是扳鰲抓角的橋亭,已經(jīng)多年沒有修理,金碧彩畫全著塵土糊得沒眉沒眼。” |
kāi méi zhǎn yǎn開眉展眼 | 高興愉快的樣子。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若是有識(shí)我們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夠受用得一日,便死了開眉展眼。” |
fó yǎn xiāng kàn佛眼相看 | 比喻好意對(duì)待,不加傷害。 |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這村夫若下山去呵,我和他佛眼相看。” |
shā rén bù zhǎ yǎn殺人不眨眼 | 本來是禪宗用語。殺人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殺成性;極端的暴虐兇殘。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第11卷:“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 |
yīng huà wéi jiū,yóu zēng qí yǎn鷹化為鳩,猶憎其眼 | 鳩:斑鳩;憎:憎恨。鷹變化為斑鳩,其他的斑鳩仍厭惡它的目光。比喻外表變化,兇惡的本性不改,仍遭厭惡。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鷹化為鳩,至于識(shí)者猶憎其眼。” |
chóu rén jiàn m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賴傳珠《模范紅五團(tuán)的新榮譽(yù)》:“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yǎn yì xīn qī眼意心期 | 期:期望。眼中意會(huì),心中期許。指嘴上雖然沒說話,但雙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 | 唐·韓偓《青春》詩:“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終擬約秦樓。” |
diǎn xiōng xǐ yǎn點(diǎn)胸洗眼 | 指一洗塵俗,使人豁然明朗。 | 明·陳繼儒《偃曝談馀》卷下:“《通釋》云:‘字原有秦隸漢隸,今當(dāng)以晉唐書為晉隸唐隸,則自然易曉也。’張紳此言,可為點(diǎn)胸洗眼之語。” |
lìng yǎn kàn qù另眼看覷 | 另:別的,另外;覷:細(xì)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指特別照顧與優(yōu)待。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7卷:“官府都另眼看覷,誰人輕賤你?” |
lèng yǎn bā zhēng愣眼巴睜 | 愣:呆,失神。由于吃驚而眼發(fā)直。 | |
yǎn lèi wāng wāng眼淚汪汪 | 眼中飽含淚水。形容人十分激動(dòng)或悲痛。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5卷:“且說那婦人見了丈夫,眼淚汪汪,入去大相國寺里燒了香出來。” |
lèi yǎn chóu méi淚眼愁眉 | 帶淚的眼,發(fā)愁的眉。形容極為痛苦哀傷的樣子。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留戀你,別無意,見據(jù)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
yú méi ròu yǎn愚眉肉眼 | 謂凡俗的眼光。 | 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huì)》第二折:“道童云:‘魯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識(shí)貧道。’”元·馬致遠(yuǎn)《岳陽樓》第二折:“洗不凈愚眉肉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