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眼澒耳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亦作“嵬目鴻耳”。猶言動人觀聽。
出處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虛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鐘鼓樂。”
例子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五卷:“斑馬等賦所以令人嵬眼澒耳,政由時出奇字襯貼之也。”
基礎信息
拼音wéi yǎn xiāng ěr
注音ㄨㄟˊ 一ㄢˇ ㄒ一ㄤ ㄦˇ
繁體嵬眼眼耳
感情嵬眼澒耳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嵬眼澒耳的意思解釋、嵬眼澒耳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板一眼 | 板;眼: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比喻做事有條理;合規矩;不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靈活變動。 |
一板三眼 |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
一眨巴眼 | 方言。一眨眼。 |
下眼相看 | 指瞧不起人。 |
不堪入耳 | 堪:忍受;入耳:聽進耳里。難以聽下去。形容聲音或語言非常難聽;令人聽著不舒服或起反感。 |
不絕于耳 | 絕:斷。聲音在耳邊不斷鳴響。 |
東風吹馬耳 |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
東風射馬耳 | 射:射出。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于衷。 |
東風過耳 | 見“東風射馬耳”。 |
東風馬耳 |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
丟人現眼 | 丟臉,出丑。 |
丟眉丟眼 | 用目光挑逗傳情。 |
兩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對周圍情況一無所知。 |
兩眼墨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兩眼漆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兩耳塞豆 | 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不能認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兩豆塞耳 | 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不能認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舉眼無親 | 抬頭看,看不見一個親人。比喻孤單無依,人地生疏。 |
亂人耳目 | 亂:擾亂。指故意去迷惑人。 |
云心鶴眼 | 比喻高遠的處世態度。 |
云煙過眼 | 比喻事物轉眼即逝。 |
交頭互耳 | 猶交頭接耳。 |
交頭接耳 | 交頭:頭挨著頭;接耳:嘴挨著耳朵。頭挨著頭;嘴對著耳朵。指湊在一起低聲說話。 |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
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以眼還眼 | 用瞪眼回擊瞪眼。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來回擊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