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秀峰”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全然找不到來龍去脈,只見一座高峰突然出現(xiàn),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來就十有八九奇絕卓異,而獨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幾百級階梯拾級而上才到達它的峰巔,盡覽全城風(fēng)光,但見輕霧迷漫,碧波蕩漾。
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無援又有何妨礙!
注釋
獨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無他峰相對,故名。
來龍去脈:舊時堪輿(風(fēng)水先生)以山勢為龍,以山勢起伏連綿為龍脈。
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傷:妨礙。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獨秀峰
“獨秀峰”鑒賞
鑒賞
《獨秀峰》是袁枚晚年重游桂林所作,雖然諸家選評賞析極少,幾乎被人遺忘,但細讀之,仍然可以從中鮮明地感受到“性靈”說的審美追求。
題名為“獨秀峰”,但詩人并未平鋪直敘,作一般性的平實說明,而是以“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這種突兀的筆觸,夸飾性的語言,橫空劈來。一個“插”字,逼真地寫出詩人與獨秀峰不期而遇時敏銳而又獨特的審美感受,顯示了獨秀峰的動態(tài)美;也生動地突現(xiàn)出獨秀峰孤峰橫插、直沖云霄的不凡氣勢。同時,還由孤立的山,聯(lián)想到孤立的人生,發(fā)出青山尚且勁直、人生何必感傷的興嘆,表達了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情懷。
這首詩極言獨秀峰孤兀參天,并寄寓了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作者先寫從遠處遙望獨秀峰,好似插入青天的利劍,高峻筆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奇景多多,卻遠不如這一峰雄偉奇特。拾級而上,俯視天下,一城煙水浩渺無邊,胸襟亦為之開闊。觀景生情,奇景感染著像獨秀峰一般孤高傲岸清俊的詩人。前三聯(lián)蓄足情勢,尾聯(lián)水到渠成抒發(fā)了“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的豪邁感慨。
這首詩歌化靜為動,以動寫靜,增強動感,化無形為有形,賦予靜態(tài)的獨秀峰以動感的形象,展現(xiàn)了“絕無有”的“插南斗”之勢。“插”字用得妙,妙在化靜為動,山由無到有、到直沖云天的過程被動態(tài)的呈現(xiàn)出來,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獨秀峰的獨特姿態(tài)。
袁枚簡介
清代·袁枚的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 袁枚的詩(18篇)〕猜你喜歡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
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
人天無據(jù),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里,風(fēng)痕雨點斕斑里。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古風(fēng)·其三十四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
喧呼救邊急,群鳥皆夜鳴。
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quán)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問此何為?答言楚征兵;
渡瀘及五月,將赴云南征。
怯卒非戰(zhàn)士,炎方難遠行。
長號別嚴親,日月慘光晶。
泣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
困獸當(dāng)猛虎,窮魚餌奔鯨;
千去不一還,投軀豈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滿江紅·屈指興亡
屈指興亡,恨南北、黃圖消歇。便幾個、孤忠大義,冰清玉烈。趙信城邊羌笛雨,李陵臺上胡笳月。慘模糊、吹出玉關(guān)情,聲凄切。
漢宮露,梁園雪。雙龍逝,一鴻滅。剩逋臣怒擊,唾壺皆缺。豪杰氣吞白鳳髓,高懷眥飲黃羊血。試排云、待把捧日心,訴金闕。
獄中上書
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飭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剋畫,平斗斛、變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王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