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昨夜與情郎相約定,在三更時分相會。城樓上漏壺顯示,已到三更。天際一彎新月,伴著幾顆星。夜將盡,她還在等待中未眠。一片靜謐,只有老鼠在燈下張望不停。
他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擱了吧,剛才真不該暗恨他無情爽約。小欄桿外寂靜無聲,沒有人來,只有幾次輕風吹響了護花鈴,提醒獨自等待的她現在多么寂寞,徒增傷悲。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此詞雙調六十字,平韻格。
個人:那人。
嚴城:戒備森嚴的城池。
新月:農歷每月初出現的彎形的月亮。
鼠窺燈;形容環境寂靜荒僻。用秦觀《如夢令·遙夜沈沈如水》“夢破鼠窺燈”詞意。
瞿唐:即瞿塘,峽名,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戶,峽口有夔門和滟滪堆。
闌干:即欄桿。
護花鈴:為保護花朵驅趕鳥雀而設置的鈴。
“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鑒賞
賞析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報時的沙漏中,細沙滑下,標志著時間無情流逝。戒備森嚴的城內街道空無一人,主人公獨自等待了大半個夜晚,“嚴城”二字更增添了這孤獨凄涼的色彩。相思與等待之苦,確是不堪忍受。“一鉤新月幾疏星。”天上的一鉤新月,點點疏星,這樣的景色在主人公看來,不過是一番別樣的孤寂凄清,人一生又遇上多少個一鉤新月天如水的夜晚?若所等之人如約來到,那此情此景,二人可能會在月下對酌,可能會聯詞唱和,也可能只是并肩漫步在如水月色中,任低聲耳語驚起了宿鳥剪碎了花影。然而,這樣心心念念等待之人終究沒有到來,面對新月疏星,只能聽憑思念和寂寞在惘然中糾纏不休。
三更時分,風定夜靜,相約之人卻遲遲不來,主人公的心情處于猶疑不定之中。“夜闌猶未寢”,縱夜闌燈昏,也難以安然好眠。“人靜鼠窺燈”,四周寂靜無聲,連小鼠也出來窺探。而無果的等待,一室的悄然,早已讓人心內冷涼一片。言語至此,已是沉沉無半點生氣,寂寞至極。
過片寫主人公久待不見人來,開始主動為對方尋找爽約原因。“原是瞿唐風問阻”,主人公在這里設想,戀人一定遭遇了像瞿塘峽的風一樣的意外變故,才沒來赴約。這里所謂的“瞿塘風間阻”是借喻人間別有難言的風險,顯然非單指自然界的險阻。此處借典故示之,意含深婉,情韻深長。想必此刻伊人正在獨倚高樓,拍遍欄桿,苦無良計。繼而強自解嘲道:“錯教人恨無情。”這讓人誤以為對方無情。既未踐約,則一面是遺憾,一面是加倍地思念。橫亙在他們之間的是一條何其難逾的鴻溝,主人公不禁黯然神傷之至,卻也無計可施,只得任那情緒陷入長久痛苦的相思之中。
“小闌干外寂無聲”,深夜難眠容易讓人產生回憶,昔日與戀人在回廊約會的場面歷歷在目。“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此時此刻,只剩下護花鈴聲顫動,空留斷腸人。結尾兩句更是清新含婉,余味悠長。
創作背景
此詞為代人設辭,假托女子與人相約而成空。或以為作者與人相約,已經深夜,期客不至,令其無寐,因作此詞。相約之人,有可能是作者戀人。陳淏《精選國朝詩余》中此詞有副題“憶友”,而此“友”不詳其人。 ?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猜你喜歡
游媚筆泉記
桐城之西北,連山殆數百里,及縣治而迤平。其將平也,兩崖忽合,屏矗墉回,嶄橫若不可徑。龍溪曲流,出乎其間。
以歲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積雨始霽,溪上大聲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樅、槐、楓、栗、橡,時有鳴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援石而登,俯視溶云,鳥飛若墜。
復西循崖可二里,連石若重樓,翼乎臨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識,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樹,蔭數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書其上,曰:“媚筆之泉”。泉漫石上,為圓池,乃引墜溪內。左丈學沖于池側方平地為室,未就,要客九人飲于是。日暮半陰,山風卒起,肅振巖壁榛莽,群泉磯石交鳴,游者悚焉,遂還。
是日,姜塢先生與往,鼐從,使鼐為記。
富春渚詩
宵濟漁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緬云霧,赤亭無淹薄。
溯流觸驚急,臨圻阻參錯。
亮乏伯昏分,險過呂梁壑。
洊至宜便習,兼山貴止托。
平生協幽期,淪躓困微弱。
久露干祿請,始果遠游諾。
宿心漸申寫,萬事俱零落。
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蠖。
摸魚兒·東洲桃浪瀟湘小八景詞之三
剪中流,白蘋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學春花靨,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幾許浮萍,舊夢迷殘絮。棠橈無數。盡泛月蓮舒,留仙裙在,載取春歸去。
佳麗地,仙院迢迢煙霧。濕香飛上丹戶。醮壇珠斗疏燈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訴。君不見桃根已失江南渡。風狂雨妒,便萬點落英,幾灣流水,不是避秦路。
過小孤山大孤山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云騰涌,急系纜。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度,今為定江軍。岸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