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譯文及注釋
譯文
赤壁有約的位置依舊扼住了通往荊州、襄陽的路,赤壁的山前,古老的堡壘綿長。
烏鵲又向南飛,但已經沒有魏國了;大江依然向東奔流,周瑜般的人物又哪里還有?
古代人物千秋永在,魏蜀吳三足鼎立,這一片大好河山,只不過是歷經百戰的一處戰場。
今日經過這里已成為歷史的遺跡,唯有漁夫在月光下唱著歌謠。
注釋
形勝:位置優越,地勢險要之地。
扼:控制,扼住。
荊襄:荊州和襄陽。
故壘:古代的堡壘。
烏鵲:指喜鵲,或說是烏鴉與喜鵲,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周郎:即周瑜。
陳跡:過去的事跡。
滄浪(láng):這里指漁歌。
“赤壁”鑒賞
賞析
這首詩從歷史與現實的差異,時間與空間的對照來表現今昔之感,并以冷靜幽遠的筆墨,抒懷“棄官歸鄉、淡于名利”的歸隱之志。全詩用典自然,對仗工整,境界遼闊,感情激蕩。
首聯破題,從山河形勝落筆。赤壁扼守著通往荊州和襄陽去的道路,因而成了古代兵家爭戰之地,三國時修筑的戰爭營壘依稀可辨,山川依然,地形奇險。“故壘”自然是用了蘇軾“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奴嬌》)的名句。這兩句雖為寫地理,但“依然”、“故壘”等詞已引出一種深沉的歷史感。
頷聯則巧妙地運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和蘇軾《念奴嬌》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句子,貌似寫景,其實隱寓曹操在此兵敗而周瑜得勝成為英雄的歷史畫卷。“烏鵲南飛”和“大江東去”是萬古如斯的自然景象,但在作者筆下借用了典故的聯想而各自帶上了豐富的意蘊,而且對仗工巧,絕去斧鑿之浪,可見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
頸聯則以時間和地理自然成對。孫權、劉備、周瑜、曹操這些風云一時的歷史人物流傳千年,赤壁一戰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眼前的山河即是當年歷盡無數戰斗的地方。出句是緬懷歷史,對句是即目所見;表現古今時代的縱貫,山河遺跡的感喟,于真自然過渡到尾聯的自我抒懷。
此日經過赤壁,多少英雄已成陳跡,只有在明月照耀的江上,時時傳來漁翁的晚唱。“唱滄浪”云云自然是用了《孟子》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意思。與蕭散自在的漁父相比,那些在政治上曾一度風云顯赫的人們也顯得可憐可嘆了。結尾這兩句不僅與前六句的宏闊氣象形成一鮮明對照,以冷靜幽遠的筆墨結束全詩,令詩意波折,更具回味;同時也與詩人此時棄官歸鄉、淡于名利的心境暗合,從而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
創作背景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底,趙翼因廣州讞獄舊案部議降一級調用,他于是以老母年高為辭,由廣西棄官歸鄉,次年自常德經洞庭湖入長江,經過當年三國鏖戰的赤壁,遂寫下這首吊古傷今、抒懷遣興之作。
趙翼簡介
清代·趙翼的簡介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 趙翼的詩(10篇)〕猜你喜歡
賀新郎·夢冷黃金屋
夢冷黃金屋。嘆秦箏、斜鴻陣里,素弦塵撲。化作嬌鶯飛歸去,猶認紗窗舊綠。正過雨、荊桃如菽。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臺、涌起彈棋局。消瘦影,嫌明燭。
鴛樓碎瀉東西玉。問芳悰、何時再展,翠釵難卜。待把宮眉橫云樣,描上生綃畫幅。怕不是、新來妝束。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絕命辭
玄云泱郁將安歸兮,鷹隼橫厲鸞徘徊兮。
矰若浮猋動則機兮,叢棘棧棧曷可棲兮。
發忠忘身自繞罔兮,冤頸折翼庸得往兮。
涕泣兮萑蘭,心結愲兮傷肝。
虹霓曜兮日微,孽杳冥兮未開。
痛入天兮鳴謼,冤際絕兮誰語?
仰天光兮自列,招上帝兮我察。
秋風為我唫,浮云為我陰。
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
游曠迥兮反亡期,雄失據兮世我思。
把酒對月歌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
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梅花 一作: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