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辛棄疾的詩 > 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宋代]:辛棄疾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以前,漢代的李廣將軍,曾夜出與友人在田間飲酒,回到灞陵亭,下馬住宿營,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雖然來時匆匆,灞陵尉可能還不認識李廣將軍。但李廣將軍聞名天下,桃李樹雖然不會說話,樹下自然成蹊。李將軍在南山半腰里,一人一匹馬去射獵,誤把草叢里的石頭當作老虎,弓弦發出了驚人的響聲,箭鏃射進了石頭,把石頭都射裂了。這樣的英雄沒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過著耕田地、種菜園的生活。

      誰去杜曲去種桑麻?我是不去的。我要穿上輕便的短衣,騎上一匹馬,到南山去學李廣射虎的生活。我要風流瀟灑,慷慨激昂、談笑愉快地過一個幸福的晚年。漢代開拓邊疆,打擊侵略者,保衛邊疆的事業是偉大的,不少的人在這個長約萬里的國境線上,建功立業。可是,為什么正在非常需要人材的當時,像李廣將軍這樣有膽略、有才干而且是曾經在邊疆建立過奇功偉跡的人,也落職閑居呢?我正在沉思的時候,紗窗外,斜風細雨,送來一陣輕寒。

      注釋

      晁楚老、楊民瞻:辛棄疾的友人,生平不詳。

      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馬鞍,指下馬。

      桃李無言: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曾用此諺語來贊美李廣雖然不善辭令,卻深得天下人敬愛。這里代指李廣。

      裂石響驚弦:引用李廣射石虎的典故。

      歲晚田間:指李廣屢立戰功卻沒有被封侯,晚年閑居田園。

      邊開:指西漢時開疆拓土向外擴張。

      甚:為何,為什么。

      “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鑒賞

      賞析

      漢“飛將軍”李廣的故事廣為人知,在古代詩文中也多所詠及。辛棄疾的這首《八聲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辛棄疾二十三歲即起兵抗金,南歸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樹。但因為人剛正不阿,敢于抨擊邪惡勢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僅未能實現恢復中原的理想,且被誣以種種罪名,在壯盛之年削除了官職。他的這種遭遇,極似漢時名將李廣。這首詞即借李廣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發作者遭讒被廢的悲憤心情。辛棄疾在題語說“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可見他當時的情緒是非常激動的。后邊說“戲用李廣事”,則不過是寓莊于諧的說法罷了。

      此詞上闋聊聊數語,約略敘述了李廣的事跡。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李廣罷官閑居時,“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開篇至“無言”數句即寫此事。這里特別突出“故將軍”一語,以之居篇首,表現了作者對霸陵尉勢利人的憤慨。同時,詞中直接把司馬遷對李廣的贊辭“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作李廣的代稱,表示對李廣樸實性格的贊賞。一褒一貶,愛憎分明。傳文又載:“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寫此事。單人獨騎橫山射虎,可見膽氣之豪;弓弦驚響而矢發裂石,可見筋力之健。李廣如此健者而被廢棄,又可見當時朝政之昏暗。傳文又載李廣語云:“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辛詞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勞苦而不得功勛,英勇而反遭罷黜,進一步說明朝政之黑暗。一篇《史記·李將軍列傳》長達數千字,但作者只用數十字便勾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跡,且寫得有聲有色,生動傳神,可見作者不愧為一代文豪。

      與上闋不同,詞的下片專寫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詩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詩句。作者在題語云“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此處即以杜甫思慕李廣之心,隱喻晁、楊親愛自己之意,盛贊晁、楊不以窮達異交的高風,與開頭所寫霸陵呵夜事形成鮮明的對照。其中“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一語,上應“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句,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無所悔恨的堅強自信。“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一句,借漢言宋,感慨極深沉,諷刺極強烈。

      具體說來,它大致有以下幾層含義:一是漢時開邊拓境,號召立功絕域,健如李廣者本不當投閑,然竟亦投閑,可見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為之悵恨;二是漢時征戰不休,健如李廣者尚且棄而不用,宋朝求和諱戰,固當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為之嗟嘆。以上皆反面意,實則是痛恨朝政腐敗,進奸佞而逐賢良,深恐國勢更趨衰弱。作者遭到罷黜,乃因群小讒毀所致,故用“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之景作結,隱喻此輩之陰險和卑劣,并以點明題語所云“夜讀”情事。此語蓋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詩意,但換“驚風”為“斜風”,以示其讒毀之邪惡;改“密雨”為“細雨”,以示其讒毀之瑣屑;又益以“輕寒”一事,以示其讒毀之虛弱。這樣一來,使其更具有表達力。

      辛棄疾的這首詞,其句子隱括了不少前人的詩文。但是,他決不是簡單地照搬古人語句,而是在隱括前人辭句時加進了生動的想象,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如上闋寫霸陵呵夜事,加進“長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覺情景逼真;寫出獵射虎事,加進“裂石響驚弦”的想象,更覺形神飛動。下闋“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一問,氣勁辭婉,幾經頓挫才把意思說完,情真意切,充滿了無限悲憤。總之,這首詞不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語言上也多所創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創作背景

      辛棄疾二十三歲即起兵抗金,南歸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樹。但因為人剛正不阿,被誣以種種罪名,在壯盛之年削除了官職。這首詞寫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作此詞時,辛棄疾已年四十八。這首詞即借李廣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發作者遭讒被廢的悲憤心情。

      辛棄疾簡介

      宋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的詩(58篇)

      猜你喜歡

      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宋代辛棄疾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花鴨

      唐代杜甫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詠素蝶詩

      南北朝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

      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偶成

      近現代魯迅

      文章如土欲何之,翹首東云惹夢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蘭秋菊不同時。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唐代劉禹錫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蝶戀花·莫斗嬋娟弓樣月

      清代王國維

      莫斗嬋娟弓樣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謠諑。臂上宮砂那不滅,古來積毀能銷骨。

      手把齊紈相訣絕,懶祝西風,再使人間熱。鏡里朱顏猶未歇,不辭自媚朝和夕。


      吊屈原賦

      兩漢賈誼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山居雜詠

      清代黃宗羲

      鋒鏑牢囚取次過,依然不廢我弦歌。

      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豈能奈我何!

      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

      一冬也是堂堂地,豈信人間勝著多。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代鄭燮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綠頭鴨 和馬九皋使君湖上即事

      元代張可久

      別來時。綠箋猶寄相思。自當年、黃州人去,不煩朱粉重施。翠屏寒、秋凝古色,朱奩空、影淡芳姿。蝶抱愁香,鶯吟怨曲,殘紅一片洗胭脂。更誰汲、香泉菊井。寂寞水仙祠。西泠*、苔衣生滿,懶曳筇枝。尚依依、月移疏影,黃昏翠羽□差。問丹砂、石涵墜井,尋古寺、金匾題詩。歲晚江空,童饑鶴瘦,匆匆舍此欲何之。且重和,四時漁唱,象管寫烏絲。仙翁笑、梅花折得,上鬧竿兒。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亚洲色大成WWW亚洲女子|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jiz zz在亚洲|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久久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