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譯文及注釋
譯文
文章如同塵土,我還能做什么呢?舉目遙望,又引起我無窮的思念。
我痛恨祖國的文藝園林一片寂寞荒涼,什么時候啊,春蘭秋菊才能相繼開放。
注釋
文章如土:指革命文藝作品在白色恐怖下不能發表,不值錢。之:往、到。
東云:東方的云,指日本。惹:牽惹,引起。
芳林:芳香的花木,比喻日本和中國進步的文化。
春蘭秋菊:意為春蘭、秋菊等香花連續開放,永遠不絕。春蘭、秋菊都是香花。魯迅這里的意思是說,青年革命作家被害早死,文藝園林寥落,香花不能相繼開放。
參考資料:
1、傅德岷 包曉玲.魯迅詩文鑒賞 散文 雜文 詩歌:長江出版社,2007年:50頁
2、景周.魯迅詩歌解析: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204-205頁
“偶成”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緣事抒懷的詩作,實為中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文壇激烈斗爭實況的形象記錄。它生動地記錄了當時文壇百花凋殘、眾芳零落的荒蕪景象;真實地反映了國民黨摧殘革命文藝的黑暗現實;含蓄地表達了詩人以及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不懼強權,決心同其戰斗到底的堅定立場和斗爭精神。從而,充分地體現了魯迅時時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地連結在一起的愛國深情。
這首詩,是魯迅久積悲憤、憤涌而出的結果。因而,在無限悲憤之中蘊藏著吶喊的豪情,在凝煉精短的字里行間顯示出與其戰斗的韌勁。詩意婉轉,而又義正詞嚴,比喻淺豁,卻又含而不露,用典質樸,但又樸而見雅。全詩層層遞進,不枝不蔓,前后呼應,結構嚴謹,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極強的感染力,顯示了作者思想的高度與藝術的精度。首句直揭黑暗的現實、險惡的環境,為下面詩情的展開作了鋪墊。次句暗述朋友的規勸,一個“惹”字,既牽動了作者重返“舊游之地”的“夢思”,又傾吐了作者“如處荊棘”的惡劣環境的憤慨。第三句中的一個“恨”字,寓托深刻,既含有作者對國民黨摧殘文壇罪行的無比憎恨,又含有作者對為革命而獻身的革命戰友的深情懷念。這一句,既以“芳林寥落”與首句的“文章如土”相呼應、相補充,又起引出末句的作用,以蘭、菊不同季節開放為喻,暗述自己“很難成行”的緣由,表達了作者誓與他們斗爭到底的不屈意志與堅強決心。
創作背景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駐上海的第十九路軍激于民族義憤,奮起抗擊日寇的進攻。但是,國民黨消極抗日派卻百般阻撓、破壞。“一·二八”事變發生,魯迅因寓所受到炮火威脅,直到3月19日,才全家回寓。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于回寓后3月31日所寫,是贈給沈松泉的。
魯迅簡介
近現代·魯迅的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 魯迅的詩(34篇)〕猜你喜歡
念奴嬌·策勛萬里
策勛萬里 ,笑書生骨相,有誰相許?壯志平生還自負,羞比紛紛兒女。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風云無便,未容黃鵠輕舉。
何事匹馬塵埃,東西南北,十載猶羈旅?只恐陳登容易笑,負卻故園雞黍。笛里關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佇。吾今未老,不須清淚如雨。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昔擬栩仙人王云鶴贈予詩云:“寄與閑閑傲浪仙,枉隨詩酒墮凡緣。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龜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詩寄之云:“玉龜山下古仙真,許我天臺一化身。擬折玉蓮聞白鶴,他年滄海看揚塵。”吾友趙禮部庭玉說,丹陽子謂予再世蘇子美也。赤城子則吾豈敢,若子美則庶幾焉。尚愧辭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臺去,華發散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