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張岱的詩 > 陶庵夢憶序

      陶庵夢憶序

      [明代]:張岱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駴駴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挽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后人妝點語也。

      饑餓之余,好弄筆墨。因思昔日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以衲報裘,以苧報絺,仇輕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以薦報床,以石報枕,仇溫柔也;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仇爽塏也;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艷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旋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問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

      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癡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自嚙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

      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文人,名心難化,正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以流傳后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陶庵夢憶序”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陶庵國破家亡,無可歸宿之處。披頭散發進入山中,變成了可怕的野人。親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藥猛獸,愕然地望著,不敢與我接觸。我寫了《自挽詩》,每每想自殺,但因《石匱書》未寫完,所以還在人間生活。然而存米的瓶子里常常是空的,不能生火做飯。我這才懂得伯夷、叔齊實在是餓死的,說他們不愿吃周朝的糧食,還是后人夸張、粉飾的話。

      饑餓之余,我喜歡舞文弄墨。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長在王、謝這樣的家庭里,很享受過豪華的生活,現在遭到這樣的因果報應:用竹笠作為頭的報應,用草鞋作為足跟的報應,用來跟以前享用過的華美冠履相對;以衲衣作為穿皮裘的報應,以麻布作為服用細葛布的報應,用來跟以前又輕又暖的衣服相對;以豆葉作為食肉的報應,以粗糧作為精米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對;以草薦作為溫暖床褥的報應,以石塊作為柔軟枕頭的報應,用來跟溫暖柔軟之物相對;以繩樞作為優良的戶樞的報應,以甕牖作為明亮的窗的報應,用來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對;以煙熏作為眼睛的報應,以糞臭作為鼻子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享受香艷相對;以跋涉路途作為腳的報應,以背負行囊作為肩膀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轎馬仆役相對。以前的各種罪案,都可以從今天的各種果報中看到。

      在枕上聽到雞的啼聲,純潔清靜的心境剛剛恢復。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華靡麗于轉眼之間,已化為烏有,五十年來,總只不過是一場夢幻。現在自己應當從黃粱夢、南柯夢中醒來,這種日子應該怎樣來受用?只能追想遙遠的往事,一想到就寫下來,拿到佛前一樁樁地來懺悔。所寫的事,不按年月先后為次序,與年譜不同;也不分門別類,以與《志林》相差別。偶爾拿出一則來看看,好像是在游覽以前到過的地方,遇見了以前的朋友,雖說城郭依舊,人民已非,但我卻反而自己高興。我真可說是不能對之說夢的癡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個腳夫,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壇子打破了。估計無從賠償,就長時間呆坐著想道:“能是夢便好!”又有一個貧窮的書生考取了舉人,正在參加鹿鳴宴,恍恍惚惚地還以為這不是真的,咬著自己的手臂說:“別是做夢吧!”同樣是對于夢,一個唯恐其不是夢,一個又唯恐其是夢,但他們作為癡人是一樣的。

      我現在大夢將要醒了,但還在弄雕蟲小技,這又是在說夢話了。因而嘆息能運用智力、寫作文章的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難改,正如盧生在邯鄲夢已要結束、天就要亮的時候,在其遺表中還想把其摹榻二王的書法流傳后世一樣。因此,他們的一點名根,實在是像佛家舍利子那樣堅固,雖然用猛烈的劫火來燒它,還是燒不掉的。

      注釋

      駴駴(hài):通“駭駭”,令人驚異的樣子。

      愕(è)窒不敢與接:不敢喘氣,害怕接近。愕,陡然一驚的樣子。窒,指窒息。接,接近、接觸。

      引決:自裁,自殺。

      視息:觀看和呼吸,即指活著。

      罄(qìng):空。

      舉火:指生火做飯。

      首陽二老:指伯夷、叔齊。傳說他們因反對周武王伐紂,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因而餓死。

      直頭:竟自,一直。

      王、謝:指東晉時王導、謝安兩大望族,他們的生活都很豪華。后世因以代指門高世族。

      罹(lí)此果報:遭到這樣的因果報應。罹,遭遇。果報,佛教說法,認為人作了什么樣的事,就會得到什么樣的后果,稱為“果報”,也稱“因果報應”。

      笠:草帽。

      簣(kuì):草編的筐子,這里指草鞋。踵(zhǒng):腳跟。

      仇:報答、報應。

      衲:補裰的衣服。裘:皮袍。

      苧(zhù):麻織品。絺(chī):細葛布。

      輕煖(nuǎn):輕而溫暖,比喻衣服鮮厚。煖,同“暖”。

      藿(huò):一種野菜。

      糲(lì):粗米。粻(zhāng):好糧米。

      甘旨:美味的食品。

      薦:草褥子。

      樞:門軸。

      牖(yǒu):窗口。這里說用繩拴門板,用瓦甕的口作窗戶,極言其貧窮之狀。

      爽塏(kǎi):指明亮干燥的房子。

      輿從:車、轎和隨從。

      雞鳴枕上:在枕上聽見雞叫。

      夜氣方回:夜氣,黎明前的清新之氣。《孟子·告子上》:“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孟子認為,人在清明的夜氣中一覺醒來,思想未受外界感染,良心易于發現。因此用經比喻人未受物欲影響時的純潔心境。方回,指思想剛一轉動。

      黍熟黃粱:自己剛從夢中醒來。黃粱,事出唐沈既濟作的《枕中記》。大意是說,盧生在邯鄲路上遇見道士呂翁,呂翁給他一個磁枕,他枕著入睡,夢見自己一世富貴,夢醒以后,才明白是道士警告他富貴是一場虛空。在他初睡時,旁邊正煮著一鍋黃黍,醒來時,黃黍還沒有熟。

      車旋蟻穴:自己的車馬剛從螞蟻穴中回來。蟻穴,事見唐李公佐作的《南柯太守傳》。大意是說,淳于棼在家中酒醉,夢至“槐安國”,國王以女嫁之,任南柯太守,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后與敵戰而敗,公主亦死,被遣回,夢醒之后,尋找夢里蹤跡,見槐樹南枝下有蟻穴,即夢中所歷。以上兩句都是借比自己歷經艱難之后的寂寥時刻。旋,一作“旅”。

      不次歲月:不排列年月。

      《志林》:書名,后人整理蘇軾的筆記,分類編輯而成。這里借指一般分類編排的筆記書。

      城郭人民:古代傳說漢朝人丁令威學道于靈虛山,后來變成了一只鶴,飛回家鄉遼東,見到人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于是唱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見《搜神后記》)這兩句是說,如同見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興。張岱所作《陶庵夢憶》一書,多記明代舊事,所以暗用了這個典故。

      鹿鳴宴:唐代鄉試后,州縣長官宴請考中舉子的宴會。因宴會時歌《詩經·小雅·鹿鳴》之章,故名。(見《新唐書·選舉志上》)明清時,于鄉試放榜次日,宴請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舉人,稱鹿鳴宴。

      猶意非真:還以為不是真的。

      嚙(niè):咬。

      大夢將寤(wù):這里指人的一生將盡。佛家常稱人生一世為大夢一場。寤,醒。

      雕蟲:雕琢蟲書,比喻小技巧。這里指寫作。

      慧業文人:能運用智力、寫作文章的人。慧業,佛家名詞,指生來賦有智慧的業緣。

      邯鄲夢斷:即指前所述的黃粱夢醒。

      漏盡鐘鳴:亦作“鐘鳴漏盡”。古代用銅壺滴漏來計時刻,又在天明時打鐘報曉。兩者都是說夜夢該醒的時候,也比喻已屆殘年。

      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枕中記》載盧生將歿時上疏,沒有“猶思摹榻二王”的事。湯顯祖根據同一故事寫的戲曲《邯鄲記》中,在盧生臨死說:“俺的字是鐘繇法貼,皇上最所愛重,俺寫下一通,也留與大唐作鎮世之寶。”二王,指王羲之、王獻之,他們和鐘繇都是著名書法家。

      名根:指產生好名這一思想的根性。根,佛家的說法,是能生之義。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生出意識,稱為六根。

      舍利:梵語“身骨”的譯音。佛教徒死后火葬,身體內一些燒不化的東西,結成顆粒,稱為“舍利子”。

      劫火:佛家以為壞劫中有水、風、火三劫災。這里指焚化身體(結束一生)的火。劫,梵語“劫波”的略稱。劫波是一在段時間的意思。這里指人的一生。

      “陶庵夢憶序”鑒賞

      賞析

      這是張岱《陶庵夢憶》的自序,一篇“說夢”的散文佳作。文章第一段簡述國破家亡后,自己的思想矛盾和貧困生活;第二段以簡凈的句法,將早年的豪華生活與今日的蔽敗潦倒作種種對比,認為這都是現世的因果報應;第三段用黃粱夢、槐安國的典故,點明“五十年來,總成一夢”的主旨,自比“癡人”,猶喜說夢;第四段說了兩則故事來比喻人生的虛幻;末段承認,自己雖大夢將醒,仍舊難舍名根,故有種種記敘。

      全文字數有限,但作者的生活變遷、心路歷程、著文淵源清晰可見,自嘲、自悔、自詡之情畢備,可謂言約而意豐。同時多處用典,講究對仗,文字整齊凝練,清麗活潑,饒有詩意,既增強了文章的品味、厚度,又提高了語言的表現力。

      作者出身于累代仕宦之家,盡管并不十分闊氣,但祖上的余蔭和家私已頗夠他受用的了。正如文章第二節羅列的種種“果報”所云,他往昔是生活在“輕煖”“甘旨”“溫柔”“爽塏”和“香艷”之中的。如今,“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駴駴為野人”,甚至連故舊見了,也視為“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這不能不令他回首往事,頓生“隔世”之感,憤激得幾乎要自殺。胸中有塊壘,不能不吐。他有自己的武器,那便是手中的筆。他寄希望于散文,用“夢憶”“夢尋”來追念鄉土和故國,留下了《陶庵夢憶》一類的散文篇章。這些文字,記錄了晚明社會生活的種種瑣事,包括許多掌故,篇幅短小,內涵甚豐,戚而能諧,歌哭同聲,舊夢中微露新夢的曙色,輕松中含蘊著寒冰下的艱澀與嗚咽。此序說得何等深沉:“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伍崇曜跋《陶庵夢憶》亦指出:“昔孟元老撰《夢華錄》,吳自牧撰《夢粱錄》,均于地老天荒滄桑而后,不勝身世之感;茲編實與之同。”斯言點出此序旨意,頗中肯綮。

      正由于張岱用日常生活瑣事作經緯,編織他的故國之夢,所以,這種夢細絲密縷,光彩迷離,很難經受動蕩時事的凄風苦雨。此種寫作困厄與辛酸直接體現在本序之中,他嘆息:“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他長嘯:“今當黍熟黃粱,車旋蟻穴,當作如何消受?”很明顯,張岱是用淚眼來觀夢、察夢、尋夢的。透過他追憶的昔日繁華和諸多意趣,可以體察到的是一種無可如何、揮之不去的沉郁的哀愁。在品味此序時,應當注意把握這一種基調。

      當然,作者的感情表露還有其他一些復雜的形式,如:第一節說首陽二老不食周粟乃“后人妝點語也”,分明是悲絕生辛,用詼諧的筆調去抒寫胸中的陣陣狂瀾。又如:第二節連用七個排句大談“因果報應”,節奏短促,一氣呵成,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種被壓抑、被扭曲的悔恨與憤懣;接下來,第三節以“雞鳴枕上,夜氣方回”為轉折,推出了對“往事”的“遙思”,心旌飄搖,不能自持,頹傷中夾清新之氣,決絕中帶眷戀之情,忽喃喃自語,忽捶胸詰問,終于恍惚癡迷地將“說夢”的主題點破;至于四、五兩節,則以議論和剖白的方式,進一步強調了自己尋夢而又懼夢、夢醒了又祈求新夢的矛盾心態和復雜意緒。這樣,通篇嘈嘈切切,似亂非亂,主調明晰而又富于變幻,綱繩擎起而又美目盼兮,一種動人心弦、催人共鳴的藝術感染力便油然而生。

      由于此文是一篇“自序”,故作者要簡括地回顧著述的起緣、宗旨以及全書的內容和特色。張岱盡管在落墨時情緒跌宕起伏,但對于以上這些要點仍給予了冷靜的關照。他以抒情為線索,巧妙地嵌入記敘與議論,這就使全文虛實相依,靜深而又靈敏,實用而又好看。一般認為,張岱的文章凝練得有如“唐人絕句”,其間點染依稀,煙云滅沒,給人以神思蕩漾的奇趣。此篇雖屬“應用文體”,但作者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功力仍然發揮得淋漓盡致,使人讀罷免不了要心馳神往,再三吟哦。

      創作背景

      作者張岱生當明清社會大變動之際,由貴族公子而淪為山間野人,由鮮衣美食而降為衲苧粗糲,常“瓶粟屢罄,不能舉火”,感“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因此“遙思往事,憶即書之”,創作了《陶庵夢憶》,此文即是序文。

      《陶庵夢憶》成書于甲申明亡(1644)之后,書中追敘了昔日的生活,包括蘇、杭、寧、揚等地的山川名勝、風土人情。

      張岱簡介

      明代·張岱的簡介

      張岱

      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于茶藝鑒賞,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 張岱的詩(4篇)

      猜你喜歡

      五噫歌

      兩漢梁鴻

      陟彼北芒兮,噫!

      顧瞻帝京兮,噫!

      宮闕崔嵬兮,噫!

      民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


      田家謠

      宋代陳造

      麥上場,蠶出筐,此時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麥地皆青秧。

      陰晴隨意古難得,婦后夫先各努力。

      倏涼驟暖蠶易蛾,大婦絡絲中婦織。

      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

      飯熟何曾趁時吃,辛苦僅得蠶事畢。

      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貯二麥饒絲綿。

      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


      夏日題老將林亭

      唐代張蠙

      百戰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

      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井放轆轤閑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

      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


      贈閭丘處士

      唐代李白

      賢人有素業,乃在沙塘陂。

      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

      閑讀山海經,散帙臥遙帷。

      且耽田家樂,遂曠林中期。

      野酌勸芳酒,園蔬烹露葵。

      如能樹桃李,為我結茅茨。


      移居二首

      魏晉陶淵明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寒塘

      唐代趙嘏

      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


      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

      宋代蘇軾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到。天臺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絳闕,可往從之。”自然乃還,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余。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今為東海青童君所召。”乃蟬脫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鵬賦》云:“嘗見子微于江陵,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元豐七年冬,余過臨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顏清澈,如二三十許人,然人亦有自少見之者。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乃作《水龍吟》一首,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古來云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舉。清凈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向玉霄東望,蓬萊晻靄,有云駕、驂風馭。

      行盡九州四海,笑紛紛、落花飛絮。臨江一見,謫仙風采,無言心許。八表神游,浩然相對,酒酣箕踞。待垂天賦就,騎鯨路穩,約相將去。


      謠俗詞

      兩漢曹操

      甕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城西陂泛舟

      唐代杜甫

      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悲愁歌

      兩漢劉細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在线亚洲v日韩v|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xxx毛茸茸的亚洲|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性猛交XXXX|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