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謠”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夏麥上場,春蠶出筐,這正是田家大忙的時節。
風調雨順,半月天才下一個晚上的雨,過幾天看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天晴下雨都恰合農民的心愿,自古難得。妻子在家里,丈夫在農田各自忙碌。
天氣很快就從涼爽變得暖和,蠶很快結繭,繭破蛾出來,大媳婦在繅絲,二媳婦在織布。
二媳婦忙里偷閑修飾打扮,和大媳婦相比,不能很好為家里操勞。
大媳婦飯做熟了都不能及時吃,辛辛苦苦等到養蠶的事情忙結束。
小婦剛剛過門,不好就讓她辛苦,只是陪著阿婆玩笑度日。
希望明年還有今年這樣的收成,能有多余的大麥、小麥和絲綿。
小媳婦不推辭挑起家務的擔子,自己去勞動,讓大媳婦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注釋
皆青秧: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蠶易蛾:蠶很快結繭,繭破則蛾出。
鉛華:搽臉的粉。事鉛華,修飾打扮之意。
少:稍微。
阿姑:即小姑。頑:嬉也。
“剩貯”句:意為能有多余的大麥、小麥和絲綿。
擔上肩:挑起家務的擔子。
當姑前: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田家謠”鑒賞
賞析
這首詩描述農桑豐饒之年,一個農家各有分工共同努力從事緊張勞動的歡悅情景。詩歌刻畫這家三個媳婦的不同個性及其在繁忙時刻的不同表現,并表達了農民對農業不斷獲取豐收的愿望,以及對改善生活的追求。全詩風調純美,情趣盎然。
全詩可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由農時人筆,寫夏麥上場,春蠶出筐,這正是田家大忙的時節,恰好又是風調雨順,“陰晴隨意”。麥收過后,新秧又已泛青,只見那夫妻雙雙在田地里忙碌。這真是農家難得的好時光。這一層作者用夾敘夾議的筆法,寫出了田家不誤農時的勤勞和勞動的熱情,贊嘆之意已包融在字里行間。
第二層集中筆墨寫農家三婦。在蠶已作繭、蠶事正忙之時,大婦繞絲,中婦織帛。中婦年輕,忙里偷閑,不時還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婦操勞顧家,忙得連吃飯都不能及時,一直辛苦到蠶事結束。小婦剛剛過門,不好就讓她辛苦,
只是陪著阿婆玩笑度日。這田家辛勞而又和美的情景,是通過家中三位媳婦各自不同的神態舉止表現出來的。這里的筆法與辛稼軒《清平樂》詞“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相似。辛詞依次刻畫人物以贊美農家的勞動生活。陳詩則從農家婦女來落筆,排行地位分明,神情各異,更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的情趣。第三層寫對明年繼續得到好收成的祝愿,“剩貯二麥饒絲綿”,農家希望辛苦勞動能結出果實。作者在全詩的結尾,又補寫一筆“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小婦今年是新嫁娘,理當照顧,明年就應該減輕大婦的負擔,讓她去陪陪阿婆了。
作者在這首古詩里反映了風調雨順年景農民一家的辛勤勞動生活,也寫出了勞動之家純樸和美的家風,以及獲得豐收的喜悅和愿望。作者的贊美田家之情是以質樸真切而又饒有情趣的筆觸表現出來的。
創作背景
慶元二年(公元1196),此時作者在通判房州權知州事任上。因為風調雨順和辛勤勞作,當地便出現了孟子所說的“樂歲終身飽”的景況。作者看到田家豐收后的喜悅,于是作詩以表贊嘆之情。
陳造簡介
宋代·陳造的簡介

陳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郵(今屬江蘇)人。生于宋高宗紹興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以詞賦聞名藝苑,撰《芹宮講古》,闡明經義,人稱“淮南夫子”。范成大見其詩文謂“使遇歐、蘇,盛名當不在少游下。”尤袤、羅點得其騷詞、雜著,愛之手不釋卷。鄭興裔薦其“問學閎深,藝文優贍”。調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尋知明州定海縣,通判房州權知州事。房州秩滿,為浙西路安撫司參議,改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自以轉輾州縣幕僚,無補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號江湖長翁。寧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陳造的詩(1篇)〕猜你喜歡
田家謠
麥上場,蠶出筐,此時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麥地皆青秧。
陰晴隨意古難得,婦后夫先各努力。
倏涼驟暖蠶易蛾,大婦絡絲中婦織。
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
飯熟何曾趁時吃,辛苦僅得蠶事畢。
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貯二麥饒絲綿。
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
移居二首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美人賦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游于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于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游王后宮,王不察之乎?”
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
“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衛,道由桑中。朝發溱洧,暮宿上宮。上宮閑館,寂寞云虛,門閣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艷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旨酒,進鳴琴。臣遂撫琴,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托身兮長自思。’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于是寢具既陳,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馳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于內,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