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已經多次經過揚子江的渡口了,江上的風波依舊,作為客人的我卻又添了新愁。
僅僅只有西馳的太陽比我忙碌,向南移去的青山冷冷地譏笑我這個失意的人。
孤枕獨眠,難以忍受鄉思的煎熬,破舊的衣服上還沾有京師的塵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樣零星地散落在各地,只能黯然神傷獨對江上沙鷗吟詩。
注釋
揚子江:即長江。揚子,本是揚子古津渡附近一座橋名。因這古津渡是時還無名,人們就用“揚子”來稱此津渡。隋末,朝廷又在此設揚子鎮,又用“揚子”來名鎮。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廢揚子鎮,置揚子縣。后又因揚子津、揚子縣而將令儀征、揚州一帶的長江,稱為揚子江。近代,人們又將長江統稱為揚子江。
幾問津:幾次求渡。津,渡口。問津,詢問渡口。
風波:比喻糾紛或患難。
西飛白日:指夕陽。
南去青山:因為渡江北上,故云。
不勝:猶言不堪,難忍。
敝裘:破舊的皮衣。
帝京:既指天帝住的地方。也指皇帝住的地方。
交游:結交朋友,也指朋友。
落落:稀疏貌。
愴(chuàng):傷悲;凄愴。
吟對沙鷗:古之高人逸士常以沙鷗為友,叫做“鷗社”“鷗盟”。詩人自覺交游零落,只好把新作對沙鷗來吟子。沙鷗:一種水鳥。愴神:黯然神傷。
“渡江”鑒賞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鎮江金山的題作。詩以清新的語言,深沉的感情,將羈旅的愁苦,客子的孤獨,鄉夢的頻繁,征衣的塵垢,藝術地表現了出來,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在抒情手法上,既有直接表達,也有景物襯托。。
“楊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一出,“客愁”兩字已赫然在目。揚子江渡頭,幾回回經由,江上風波依舊,而旅入已添了新愁。
“西飛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鋪衍旅人奔波愁勞之狀。太陽天天東升,天天西落,自是無止無息,且不知起訖,然作者竟有“忙于我”之想,顯是極無理之語,不過,由此無理語,其感嘆自己天涯奔走、東西飄泊的情致,由淺轉深。與此出句相對應,對句言向南蜿蜒伸展的青山顯得格外清冷,不近人情,一點也不理解旅人客愁之深,反而像在冷冷地嘲笑人,實借青山的整暇和凝重,來反襯人因有所求而離鄉背井、拋妻別離是多么的無謂。
想到這一層,作者不免有一種悵然和失落無所依的感覺,由此雖然剛從京師來,衣衫上還沾染著那里的灰塵,但故國之恩已頻頻入夢,攪得人無法安睡了。這里,“敝裘猶帶帝京塵”一句,是用晉詩人陸機《為顧彥先贈婦》“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典,讀者想及陸詩,當會對作者在京師的那番勞苦,有更深入的了解的。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承此意,由已及人,作者想到自己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也正和自己一樣,天涯作客,四方糊口,山長水闊,欲再攜手歡會、談古論今而不可得,不由得神情悄愴,黯然至于悲懷難抑?!耙鲗ι锄t”可能是實景實寫,即作者午夜夢回,輾轉床鋪,再難入睡,所以披農出戶,江頭散步,見鷗鳥而起意;也可能是虛景虛寫,作者既不得安睡,于是重捻燈火,調弄筆墨,賦詩寄慨,也許他想到了杜甫“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吟唱,借來入詩。人生本是塵世寄跡,居無定所也屬當然,正像這高翔天地間的沙鷗,東止西櫥,所以,“沙鷗”在此成了一科孤單飄泊、無所著落的象征。一經吟出,全詩的愁情愁緒,得以上升到一個新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境界,讀者的思緒,也由此脫開去,浮想聯翩,去體會詩人的孤苦,尋覓自己的感懷。
反映羈旅行役之愁,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常見主題,自《詩經》開始,不絕于史籍。旅途的勞頓,寄居他鄉的陌生感,以及無所歸依的空寂無聊,很容易被詩人捕捉,并且,他們常將這種羈旅之孤單,上開為對整個人生孤獨感的體驗,由此,詩的內涵得到充實,詩的境界也變得闊大。作者的這首《渡江》,用素樸清老的語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體驗。而對仗之工穩,措詞之精警,更使此詩獲得普遍的好評。
張弼簡介
明代·張弼的簡介

(1425—1487)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為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張弼的詩(2篇)〕猜你喜歡
代扶風主人答
殺氣凝不流,風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遠,游子彌不歡。
依然宿扶風,沽酒聊自寬。
寸心亦未理,長鋏誰能彈。
主人就我飲,對我還慨嘆。
便泣數行淚,因歌行路難。
十五役邊地,三四討樓蘭。
連年不解甲,積日無所餐。
將軍降匈奴,國使沒桑乾。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
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
鄉親悉零落,冢墓亦摧殘。
仰攀青松枝,慟絕傷心肝。
禽獸悲不去,路旁誰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靜波瀾。
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
少年興運會,何事發悲端。
天子初封禪,賢良刷羽翰。
三邊悉如此,否泰亦須觀。
題潯陽樓
自此后詩,江州司馬時作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
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
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
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太平寺泉眼
招提憑高岡,疏散連草莽。
出泉枯柳根,汲引歲月古。
石間見海眼,天畔縈水府。
廣深丈尺間,宴息敢輕侮。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時睹。
如絲氣或上,爛熳為云雨。
山頭到山下,鑿井不盡土。
取供十方僧,香美勝牛乳。
北風起寒文,弱藻舒翠縷。
明涵客衣凈,細蕩林影趣。
何當宅下流,馀潤通藥圃。
三春濕黃精,一食生毛羽。
從登香爐峯詩
辭宗盛荊夢,登歌美鳧繹。
徒收杞梓饒,曾非羽人宅。
羅景藹云扃,沾光扈龍策。
御風親列涂,乘山窮禹跡。
含嘯對霧岑,延蘿倚峰壁。
青冥搖煙樹,穹跨負天石。
霜崖滅土膏,金澗測泉脈。
旋淵抱星漢,乳竇通海碧。
谷館駕鴻人,巖棲咀丹客。
殊物藏珍怪,奇心隱仙籍。
高世伏音華,綿古遁精魄。
蕭瑟生哀聽,參差遠驚覿。
慚無獻賦才,洗污奉毫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