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館”譯文及注釋
譯文
用白果樹木作為支撐房頂的橫木,用香茅草搭建房子的屋檐和屋頂。
不知道山野中的嵐霧,化作了人間的雨水。
注釋
文杏:即銀杏。俗稱白果樹。
棟里云:山野中的嵐霧。
“文杏館”鑒賞
賞析
文杏館是輞川園林中的重要建筑,館在山之最高處。
詩的首二句寫題面。“文杏裁為梁”,從司馬相如《長門賦》“飾文杏以為梁”化來。文杏是極其名貴的杏樹品種,據《西京雜記》卷一記載,當初修建上林苑時,群臣和外地紛紛貢獻名果異卉,其中杏樹珍品兩種,即文杏和蓬萊杏。以后文杏在關中一帶逐漸普及。文杏館的得名,大抵因館前植有文杏;而詩中卻說“文杏裁為梁”,這就如同《楚辭·九歌》中的“桂棹兮蘭枻”,意在夸飾館的高雅。“香茅結為宇”,意謂用香茅結屋檐。香茅是一種有香味的茅草,又名茅菁或瓊茅,生長于湖南和江淮之間。文杏館的茅草也大有講究,有香味,自非普通的低矮茅舍可比。立館而不求華麗,茅廬而以館名,這就使“文杏館既區別于權貴勢要們的亭榭館閣,也區別于老杜浣花溪畔的經不起八月秋風的茅屋,它是高人王右丞嘯傲流連之所,體現了主人的性格特征。
三、四句寫其地之高。“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棟里有云,這是山居習見景象。而云自棟間出而降雨,人猶不知,則所居在山之絕頂可知。登過華山、泰山這樣高山的人都可能有身出云表的體驗:頭頂是紅日,腳下是云海,仿佛置身另一個世界,此時塵慮頓消,心境格外舒坦。當詩人置身文杏館,注視著奄冉四瀉的流云,并遙想它“去作人間雨”的情景,他的心境將不再“惆悵情何極”(《華子岡》),而很可能變得平靜而閑適。稱山下為“人間”,詩人儼然以世外人自命。這樣刻畫文杏館處境之高,迥出常情之外,動人遐想。
王維簡介
唐代·王維的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維的詩(36篇)〕猜你喜歡
滿江紅·無利無名
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酌,獨吟獨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
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何時了。算簞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便思行樂常不早。待春來攜酒殢東風,眠芳草。
田家謠
麥上場,蠶出筐,此時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麥地皆青秧。
陰晴隨意古難得,婦后夫先各努力。
倏涼驟暖蠶易蛾,大婦絡絲中婦織。
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
飯熟何曾趁時吃,辛苦僅得蠶事畢。
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貯二麥饒絲綿。
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
江上吟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