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正當扶病強起之際,忽接來詩為春天的旱來而悲哀。
因讀來詩轉(zhuǎn)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緣愁而更傷自己的日益衰老。
在大好的春天里,紅色的桃花嬌嫩吐艷,青色的楊柳新抽枝葉。
面對良辰美景我遙念故鄉(xiāng)從未中斷,想到四海之內(nèi)仍戰(zhàn)亂不已,風塵滿布??!
注釋
奉酬:即遵奉酬答。
李都督:詩人親友,具體不詳。都督:官名,唐置都督府,分上中下三等,其邊防重地之都督,則加節(jié)度使,以后節(jié)度使增多,都督之名遂廢。
表丈:即表伯叔。
力疾:扶病強起。
風塵:指戰(zhàn)亂。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鑒賞
賞析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下截申明上截,通首一氣,抒寫中有無限曲折。首聯(lián)“力疾坐清曉,來時悲早春”敘事,說扶病強起,幾不知春至,因拜讀親友李表丈寄來的《早春》詩而引發(fā)了傷春之感。頷聯(lián)“轉(zhuǎn)添愁伴客,更覺老隨人”轉(zhuǎn)添春愁,又因愁傷老。見得伴客蕭條,隨人俯仰則更可悲,已透下望鄉(xiāng)未已意。頸聯(lián)“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寫實,說歲序更新,桃嫩柳青,春色堪娛?!叭搿薄皻w”二字,煉字極活,為句中之眼,字字皆響,與他人隨意點綴者不同,是化腐為新之法?!叭搿薄皻w”二字極生動、傳神地寫出早春的意蘊,寫出生命的復蘇與萌動。 兩句實寫春景,用筆舒緩,為下文鋪墊。尾聯(lián)“望鄉(xiāng)應未已,四海尚風塵”回應上截,翻出已愁。說世亂未靖,歸期無日,尤不免于傷春傷老。詩人由眼前春景更觸動思鄉(xiāng)之情。
全首只一“悲”字;連“紅入桃花”、“青歸柳葉”,俱作“悲”字用,不作“早春”佳字用。“轉(zhuǎn)添”、“更覺”,切上“早春”,透下“紅入”、“青歸”字。當此桃花柳葉之時,而四海風塵,望鄉(xiāng)復切,則客之愁而人之老可知,所以見起處“悲早春”“悲”字之妙也。曰“猶未已”、“尚風塵”,說明“轉(zhuǎn)添”、“更覺”之故。詩中抒發(fā)了詩人傷春、傷老和流落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情。
創(chuàng)作背景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初春。李都督寫了一首《早春》詩,詩人便作下這首詩來酬和。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的詩(111篇)〕猜你喜歡
陽春曲·春景
幾枝紅雪墻頭杏,數(shù)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diào)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一簾紅雨桃花謝,十里清陰柳影斜。洛陽花酒一時別。春去也,閑煞舊蜂蝶。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己緬。
鳥弄歡新節(jié),泠風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
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zhuǎn)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nóng)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