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誰伴閑人閑處閑”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這荒野僻靜之地陪伴我這無所事事的閑人的是誰呢?是那疏影橫斜的梅花以及梅花枝頭團團的明月呀!我也似陶淵明般喜愛我的茅廬,李白啊,不必再為蜀道艱難、人世險惡而嘆息。
山林寂靜,溝壑幽深,水淡云遠。隱居多年,再也沒有回京城做官的夢想。五更時分門外風疾霜寒,但那高高的青松從不畏懼這嚴寒,始終挺拔地立于這天地間。
注釋
陶潛:陶淵明。
林壑:指樹林和山谷。
“鷓鴣天·誰伴閑人閑處閑”鑒賞
賞析
本篇作者段成己初仕于金,入元后遁跡龍門山中,不事新朝,其節為士林推重。此詞歌詠遺民的隱居生活,表現了詞人傲世獨立的精神氣質。
“誰伴閑人閑處閑”,發端先設一問,三“閑”字疊用,既寫出詞人身閑、地閑、心閑的隱居生活,又造成懸念,引出下文,一箭雙雕,起得工穩而有深意。身在江湖,故稱閑人。居于荒隅,故曰閑處。守節自持,不問新朝政治,故云心閑。三“閑”字包括以上諸多內容,可見匠心。“梅花枝上月團團”,回答首句所問:是那疏影橫斜的梅花以及梅花枝頭團團的明月伴著詞人。這月和梅是詞人生活的伴侶,無論是仕于國破之前,還是隱于亡國之后,它們始終跟隨著詞人。當詞人于晚年回首往事,感嘆故都繁華消歇時,作詞亦稱“唯有當時好月,照人依舊梅梢”(《木蘭花慢·元宵感舊》),認為只有月和梅才是自己患難與共的知音。“陶潛自愛吾廬好,李白休歌蜀道難”,奉昔代之“閑人”陶潛為楷模,引為同調。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權貴,這都為詞人所仰慕。他要走陶潛的路,同時深情地呼喚:李白啊,不必為蜀道艱難,人世險惡而太息,歸來吧,山中可以久居。自己在故國傾覆后的政治態度和生活態度,巧借兩位古人,明確表現出來。
“林壑靜,水云寬”,承上片歌詠“閑處”之山林。山林寂靜,溝壑幽深,水淡云遠,在此可以登高舒嘯,臨流賦詩、寄傲山水、委心白云,忘卻一切政治煩惱,故繼曰“十年無夢到長安”。詞人別首《臨江仙亦有》亦有“十載龍門山下路,夢魂不到京華”之句,意思相同。世亂國亡,報效無路,不隱何以面對故國父老?古代文人最重氣節,欲不依附新朝,除去嘯傲江湖,別無良方。“無夢到長安”看似超脫,骨子是城卻極為沉痛。盡管詞人隱居龍門已經十載,但他仍然感受到元蒙新朝政治風雨的威脅,“五更門外霜風惡”正是這種心情的曲折反映。他自勉要在這艱難時世中生活下去,“千尺青松傲歲寒”是他生活的宣言。在別首《滿江紅》詞中,他也宣稱“歲寒還與松同潔”。可見最后兩句并非為寫景而寫景,物中有人,“青松”蓋以自譬,推出的是歲寒然后知松柏后調的主題。
為了突出主題,本詞在構造意境時,選取了兩類意象。一類是自然意象,其中有迎風斗雪的寒梅、傲霜獨立的青松、清冷幽潔的明月、寧靜幽深的山林丘壑、清新淡遠的流水閑云。另一類是人事意象,有吾愛吾廬的隱士陶潛,有憤世嫉俗的詩人李白。這兩類意象的和諧結合,造成了本詞的獨特意境,即在寧靜沖淡而又暗藏險惡的景象中,蘊含著詞人遺世獨立,挺拔傲世的精神。
段成己簡介
金朝·段成己的簡介

段克己弟。兩人同為(1230)。克己中舉,無意仕途,終日縱酒自娛。成己及第,授宜陽主簿。金亡,成己與兄避居龍門山(今山西河津黃河邊)。克己歿后,自龍門山徙居晉寧北郭,閉門讀書,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詔征為平陽府儒學提舉,堅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段成己的詩(212篇)〕猜你喜歡
獄中上書
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飭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剋畫,平斗斛、變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王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長亭怨·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
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云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并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