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春日”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杜牧的詩才何處可得?來到湖上,免不了揮毫題詩。
春天煙霧繚繞的寺院,敲響清脆的茶鼓之聲召喚僧徒們飲茶夕陽照耀著樓臺,最吸引人的要數那高矗的一竿酒旗。
各種花卉競相開放,山嶺上香氣終日不散。兩只翠鳥從湖中驚飛,水面蕩起圈圈漣漪。
我愛這西湖的風光慶幸還有蓑衣和葦笠,搖著小船做個漁翁總還可以。
注釋
爭得:怎得。
杜牧之:唐詩人杜牧。杜牧詩多寫湖山之勝,李商隱《杜司勛》詩有“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句,推崇不已。
茶鼓:寺院中召集眾僧飲茶所擊的鼓。
卓:樹立。
巘崿(yǎn è):指山巒。巘,山峰。崿,山崖。
翠:翠鳥。
“西湖春日”鑒賞
賞析
這首詩首聯從虛處入筆,借羨慕杜牧的才情自抑,達到總贊西湖美麗的目的,帶出全篇;頷聯和頸聯從正面寫西湖,以秾麗的筆墨,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全方位地展示了賞心悅目的湖山旖旎風光。尾聯說詩人產生了要做漁翁,融合進這美妙的圖畫中去的企盼。詩全篇渾成,起句高妙,中二聯鮮華妍麗,有西昆詩風,對聯也很工,以“茶鼓”對“酒旗”對得很巧;結句收煞得體。
詩篇一開端,就用感喟企望的語氣,披露了詩人對西湖的贊賞之情。杜牧因寫過許多描摹湖山的名作,而深受人們推崇,故李商隱有“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杜司勛》)之句。這里借企慕杜牧來贊美西湖怎能得有杜牧那樣的才華之士來西湖題詩,以贊譽人間的美景。寫法上是借客尊主,從側面入題,振起全篇。
人間雖難得有杜牧的才華,但來到湖上,光水色,賞心悅目,雅興遄飛,正可吟詩。以此,中間四句轉入對西湖春景的正面描寫:西湖邊處處寺院,繚繞著裊裊飄動的春煙,時而傳出一陣集合僧人飲茶的鼓聲;孤山下樓臺亭榭,披上了夕陽的霞光異彩,屋角間高插著招徠顧客的酒旗;起伏的山巖中,盛開著萬紫千紅的春花,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湖面游客的畫船,沖破蕩漾的波光搖前進,水花濺濕了刻畫在船頭上的雙雙翠鳥這是多么細膩真切的西湖春光圖。中間四句,一句一景。寫寺院,在春煙中響起茶鼓,足見其中香火之盛、僧徒之多;寫樓臺,于夕陽斜照中招展酒旗,暗示早晚游客不斷,店鋪繁忙。寫山色,以“雜芳”烘染,“熏”三字,給人以濃香撲面之感。寫湖光,借畫舫點綴“破漣漪”一語,寫出游船的幽閑和湖水的平靜。無論游山泛湖,還是尋訪寺院,登臨樓臺,人們所領略的無不是一派賞心悅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風光。這里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工筆刻畫,不僅描摹出作用于視覺的生動畫面,且從聽覺、嗅覺、觸覺各種角度,使讀者感受到西湖春日的繁忙興旺欣欣向榮。
尾聯抒寫詩人對西湖的總體感受,意義上同首聯呼應,措辭上也同開端綰合。人生難有杜牧之才,人間卻幸有蓑衣和葦笠,湖上題詩也許才情不夠,駕起漁舟做一名釣翁總還可以吧。總之,寓西湖風光,戀戀不忍離去,不免產生棲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未能有詩才,幸能有蓑笠,不能作詩人,且可作釣叟。“幸”、“且”兩詞,回應上文“爭得”,使結構謹嚴,渾然一體。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乃詩人王安國于春天游覽杭州西湖,心情愉悅而詠賞之作。詩曾誤作林逋所作,《瀛奎律髓》《宋詩紀事》均予以辨正。
王安國簡介
宋代·王安國的簡介

王安國(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寧進士。北宋臨川(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詩人。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王安國器識磊落,文思敏捷,曾鞏謂其“于書無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為尤詳,其文閎富典重,其詩博而深。
...〔? 王安國的詩(3篇)〕猜你喜歡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己緬。
鳥弄歡新節,泠風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
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游千山記
千山在遼陽城南六十里,秀峰疊嶂,綿亙數百里。東引甌脫,南抱遼陽,嶻嶪蓊郁,時有佳氣,如海蜃然。嘉靖丁亥,予戍撫順,丙申遷蓋州,道出遼陽,乃與同志徐、劉二子游焉。
出南門,過八里莊、石門、釣魚臺。臺,蓋屯戍舊址也。東北有溫泉,瑩潔可鑒。南折入山,數里,抵祖越寺。路頗峻,稍憩于寺之禪堂,乃登萬佛閣。閣在山半,緣崖旋轉,越飛梁而入。憑欄四望,天風泠然,因宿于寺。時戊子日也,循東山,望螺峰,附太極石,入巖澗,高不滿丈,深倍之,廣半。俯看萬佛閣,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覽。自一覽亭迤西而北,入龍泉寺。晡時,往香巖,亂溪而東,巖壑窈窕,僧房半出云間,扶杖登之。
明晨己丑,寺僧設齋,乃行,憩大樹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遺世之想。東峰危險,徐、劉二子浮白引滿,其間適有吹笳者,聲振林樾,聞之愀然。由此至大安,自東而北。自龍泉至此,約二十余里,陡絕洿陷,懸崖怪石,后先相倚,撫孤山,瞰深壑,奇花異卉,雜然如繡。行復數里。隍堂中開,諸山羅列,高爽清曠。視三寺為最西峰,空洞倚天。徐子題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翼日庚寅,晴霽,登中峰,顧瞻京國,遠眺荒徼,山海混茫無際。東有羅漢洞,高寒襲人。又數息,至雙井,一在樹下。一在亂石間,泉甚冽。又數息,抵仙人臺,峭壁斷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環弈焉。自仙人臺尋中會寺,入溪,穿石,荊棘塞路,不可杖,徑僅容雙趾。以匹布縛胸,使人從后挽之,扶滕側足,盤跚而步,危甚。劉子先之,徐子與余相去數武,摘山花以詩贈余。余亦倚聲和之。趺坐石上,一老進麥餅。值饑,食之厭,問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大安山行幾二十里,因憊,坐僧房。久之,起視山岡,兩浮屠相向爭聳,乃自中會反祖越。
從者病,取道石橋,宿南村農家。回望諸峰,如在天上矣。茲山之勝,弘潤秀麗,磅礴盤結,不可殫述。使在中州,當與五岳等。僻在東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顯,予之劣陋,弗克傳其勝,姑撮其大概如此。
暗香·送魏句濱宰吳縣解組分韻得闔字
縣花誰葺。記滿庭燕麥,朱扉斜闔。妙手作新,公館青紅曉云濕。天際疏星趁馬,簾晝隙、冰弦三疊。盡換卻、吳水吳煙,桃李靚春靨。
風急。送帆葉。正雁水夜清,臥虹平帖。軟紅路接。涂粉闈深早催入。懷暖天香宴果,花隊簇、輕軒銀蠟。更問訊、湖上柳,兩堤翠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