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后見形詩”譯文及注釋
譯文
留在別國不是我的意愿,他國的煩勞遠多余清閑。
在千萬里的驚濤駭浪中,沒想到竟然還能見到鐘山。
注釋
無:竟然;也可不翻譯。
異國:這里指自己覆滅的國家。
殊:不同或超過。
“亡后見形詩”鑒賞
賞析
讓我抓住不放的是“鐘山”這個詞。后主對“鐘山”這個詞很有愛,自號鐘隱、鐘山隱者。“鐘山”對后主來說,意味著出世、隱居、清逸。因此聯系全文,“鐘山”一次并非實指而是虛指。無乃見鐘山并非說見不到鐘山,而是說無法繼續目前這種類似隱居的閑逸的狀態。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應該是,有一件事他不想去做。不想做的理由是因為環境惡劣,無法像現在這樣清逸閑散。
他說“不想去”,意味著有選擇的余地。又說不想去的理由是因為“不能這么安逸”,意味著他目前的生活狀態是相當安逸舒適的。如果是亡國前后期的作品,是否去汴京,是他可以選擇的嗎?他當前的生活狀態,能用“安逸”來描述嗎?顯然不能。所以這不是亡國前后的作品。
將這首詩和后主的生平相聯系,可以作以下猜測:所謂異國,并非指某個國家,而是指自己滅亡的唐朝。所謂驚濤,并非是說渡江的情景,而是自己現狀。所謂鐘山,并非是說某座山,而是說隱居的生活。而在后主心目中,隱居不代表清苦,而代表清逸。
他現在正過著十分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滿足,不想放棄這種生活去過另外一種類似于“驚濤駭浪”般的,有別于現在的生活。
李煜簡介
五代·李煜的簡介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的詩(81篇)〕猜你喜歡
飲酒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
舉觴酹先酒,為我驅憂煩。
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
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
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
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盡醉無復辭,偃臥有芳蓀。
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
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
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梁州〕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