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不像道士那樣去煉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樣去坐禪;
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農(nóng)夫去耕田。
空閑的時(shí)候我就畫一些畫去賣,
不用那些人世間作孽得來的錢。
注釋
金丹:古代方士用黃金、丹砂等煉成的藥物。坐禪:指佛家教徒靜坐潛修領(lǐng)悟教義。
商賈(gǔ):經(jīng)商。耕田:務(wù)農(nóng)。
寫就青山:繪畫。
造孽錢:“造孽”本作“造業(yè)”,乃佛教用語,即要遭報(bào)應(yīng)的作惡。“造孽錢”即來路不正的錢。
“言志”鑒賞
賞析
這詩表白了作者自鳴清高的處世態(tài)度。“不使人間造孽錢”的正氣,是令人稱贊的。但此詩又容易使人誤會為“商賈”、“耕田”的勞動所得也都是“造孽錢”了。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前二句一連用了四個(gè)“不”,寫詩人在摒棄功名利祿之后的有所不為。“不煉金丹不坐禪”,即不學(xué)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個(gè)不肯趨炎附勢,但又并不放棄世俗生活快樂的漂泊者,讀者對他“高樓大叫秋觴月,深幄微酣夜擁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對其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那點(diǎn)精神是應(yīng)予肯定的。“不煉金丹不坐禪”,大有“子不語怪力亂神”意味。“不為商賈不耕田”,則是不事人間產(chǎn)業(yè)。“不為商賈”是不屑為;“不耕田”是不能為,即孔夫子所謂“吾不如老農(nóng)”、“吾不如老圃”也。四個(gè)“不”一氣貫注。語極痛快干脆。
“閑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唐伯虎可以自居的頭銜是畫家,其畫與祝允明、文徵明齊名。他不慕榮華,不恥貧賤,以鬻文賣畫、自食其力為榮。“閑來就寫青山賣”是非常值得敬佩的,這是從事精神財(cái)富的創(chuàng)造者應(yīng)有的豪言壯語,能“寫青山”而“賣”之,自有可參造化之筆,此為實(shí)話,亦自負(fù)語。假清高的人往往以賣畫討潤筆為可羞,殊不知這是賣知識產(chǎn)權(quán),和寫文章“拿稿酬”一樣的天經(jīng)地義。所以作者敢于大呼:“誰來買我畫中山!”這樣掙來的錢花著舒心。由此,詩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間造孽錢!”這一筆尤其顯得豪邁。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奪、貪污受賄、投機(jī)倒把、偷盜搶劫、詐騙賭博……而獲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報(bào),時(shí)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長思之。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伯虎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參與泄題事件,被弘治皇帝革去功名,案情查實(shí),被安排去浙江做一名小吏,唐伯虎表示“士也可殺,不能再辱”,斷然予以拒絕回家。回到家里,卻遭到了家人的白眼,為此唐伯虎與兄弟分家。于是在唐伯虎后半生二十余年時(shí)光,雖然功名未就,但自適的志趣,賣書畫為生的生活方式,給他帶來了人格的獨(dú)立,故有感做此詩向世人言志。 ?
唐寅簡介
明代·唐寅的簡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xué)家。據(jù)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shí)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 唐寅的詩(10篇)〕猜你喜歡
招隱二首
杖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
巖穴無結(jié)構(gòu),丘中有鳴琴。
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經(jīng)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
弱葉棲霜雪,飛榮流余津。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
結(jié)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
相與觀所尚,逍遙撰良辰。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
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里。
好味止園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
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營衛(wèi)止不理。
徒知止不樂,未知止利己。
始覺止為善,今朝真止矣。
從此一止去,將止扶桑涘。
清顏止宿容,奚止千萬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