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fā)定山”譯文及注釋
韻譯
從小就鐘愛高山遠(yuǎn)壑,晚年外任才見到奇山。
奇峰標(biāo)插在彩虹之外,峻嶺安置在白云之間。
傾昃峭壁像忽然斜豎,聳峙的絕頂孤直弧圓。
流向大海啊江水漫漫,出澗的溪流雪浪激濺。
野棠妖冶鮮艷花未落,山櫻絢麗通紅似火燃。
流連忘返傾心于蘭杜,懷祿仕宦寄情于芳荃。
只想采花開三次靈芝,向往九仙徘徊不離去。
散譯
早年愛去遠(yuǎn)方的深谷漫游,老來見到這奇山多么快樂。
山顛聳立在彩虹之上,白云在它的腰際飛飄。
斜傾的崖壁像要忽然跌倒,絕頂伸出渾圓的帽峰一座。
寬闊的江流奔入大海,經(jīng)過急灘有萬顆浪珠濺落。
野海棠花開得正繁,山櫻桃怒放丹紅如火。
幽蘭和杜若誘人忘了回歸,官祿未辭心總為芳荃戀慕。
一心想去采一年開花三次的靈芝,向往九仙徘徊不忍離去。
注釋
定山:一名獅子山,在浙江余杭東南。
夙齡:少年,早年。
晚蒞:即蒞晚。到了晚年時。
標(biāo):樹立。
置:放置。
傾壁:頃危的峭壁。
歸海流:流向大海。漫漫:水無涯際的樣子。
浦(pǔ):河流向江海的入口。濺濺:水流急速的樣子。
然:通“燃”。
蘭杜:蘭草和杜若。
懷祿:懷戀祿位。芳荃:香草。
眷言:眷戀。三秀:靈芝,一年開三次花,傳說服之可以成仙。
九仙:九類仙人。
“早發(fā)定山”鑒賞
賞析
“夙齡愛遠(yuǎn)壑,晚蒞見奇山。”詩人開頭說他年輕時候就雅愛高山遠(yuǎn)壑,晚年又見到了這座奇秀的定山。實際上,沈約此時才五十余歲,這里說“晚蒞”,是有意拉長從年輕到老年的時間跨度,以極言自己愛山愛水的至深至切。既是如此,而今又得新睹一座奇秀之山,詩人且驚且喜的興奮之情,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了。所以,首聯(lián)雖平言淺語,涵意頗豐。詩人對定山的總體印象是“奇”,因而稱為“奇山”。
以下八句,就是圍繞這一“奇”字而展開的。首狀山之高絕:“標(biāo)峰彩虹外,置嶺白云間”,奇峰峻嶺,高聳于云水之間,直刺出依天長虹之外。僅此一聯(lián),便將定山雄姿寫神寫活。次寫山之險峻:“傾壁忽斜豎,絕頂復(fù)孤圓”,懸崖峭壁,或矗起直指長空,或斜立俯視大地,睹之令人目迷神炫;直到極頂絕處,山勢才稍展平緩。“孤圓”二字傳神,狀寫出險峻中有平緩、坦暢處見奇兀的絕頂之勢。再次則寫山下水勢:“歸海流漫漫,出浦水濺濺”。此時,詩人視線已轉(zhuǎn)移到山底。只見錢塘江水浩浩蕩蕩,直赴大海,那奔騰激濺而起的朵朵浪花,歡快跳躍,煞是壯觀。山蓄水勢,水壯山威,這與絕頂之孤圓一起,都足證定山確實是無處不奇。接下來,詩人把視線從渺遠(yuǎn)的海口收轉(zhuǎn)回來,靜心觀賞起了盛開的山花。紫的海棠,紅得如火欲燃的山櫻,絢麗多彩的顏色,繪寫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遠(yuǎn)壑”、“奇山”的神奇誘惑,大自然的無可抵御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詩人,陶醉了詩人,使他留連忘返,飄飄欲仙。
所以,最后四句,詩人便由衷地抒發(fā)了返歸自然的理想。蘭草、杜若、荃草,是《楚辭》以來詩文中經(jīng)常引用的物象,用以比喻修誠立行、潔身自好,詩人這里也因承此意。“忘歸屬蘭杜”與“懷祿寄芳荃”雖為工整對句,卻暗寓前因后果關(guān)系。惟因意屬蘭杜,憺而忘歸,故雖為懷祿做官之人,亦情寄芳草。此聯(lián)總束寫景,并由景中具象征意義的蘭杜芳荃,轉(zhuǎn)入抒懷,在章法上顯得老到圓熟。最后一聯(lián),詩人復(fù)由山間芳草,聯(lián)想到可以服之成仙的三秀靈芝。意欲采而餐之,像何氏九兄弟那樣,飄飖遠(yuǎn)逝,羽化而登仙。三秀由蘭杜引出,蓋二者都是《楚辭》中常用之芳草名,故生此聯(lián)想,全不顯牽強。全詩在企羨仙境的遐想中結(jié)束。
此詩寫景,全是視覺形象,詩人特別注意寫出兩方面的特色。一是山間形勢的“勢差”。高至九層云霄,低迄濺濺流水,驚心有傾壁絕頂,悅目有野棠山櫻,客觀形勢的“勢差”之大,正與主觀感受的“勢差”相互映襯,有強烈的對比感。因而,詩篇雖然層層敷衍,步步刻畫,但并不生澀呆板,而是氣脈貫注,意象萬千,有清新、灑脫之感。二是注重色彩描繪。詩雖不長,卻五色斑斕,異彩紛陳,彩虹、白云、青山、紅櫻等,絡(luò)繹繽紛,恍如欣賞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圖畫,賞心悅目,意緒留連。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南朝齊郁林王隆昌元年(494)春天,詩人沈約自吏部郎任上出為東陽太守,赴任途中經(jīng)過定山時有感而作。 ?
沈約簡介
南北朝·沈約的簡介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xué),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jì)》、《高祖紀(jì)》、《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 沈約的詩(15篇)〕猜你喜歡
折桂令·問秦淮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fēng),壞檻當(dāng)潮,目斷魂消。
當(dāng)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定風(fēng)波·志在煙霞慕隱淪
志在煙霞慕隱淪,功成歸看五湖春。一葉舟中吟復(fù)醉,云水。此時方識自由身。
花島為鄰鷗作侶,深處。經(jīng)年不見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潛喜。荷衣蕙帶絕纖塵。
贈韓德真詩
赫赫顯族。
冠蓋峩峩。
葛延王室。
蘞蔓帝家。
如地之岳。
如天之河。
爰有韓生。
體德逶迤。
玉質(zhì)含章。
珪白無瑕。
庇岳之崇。
蔭林之華。
朝游龍泉。
夕棲鳳柯。
同宿望舒。
參轡羲和。
弘曜日月。
不榮若何。
送應(yīng)氏二首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cè)足無行徑,荒疇不復(fù)田。
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jié)不能言。
其二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親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
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yuǎn),別促會日長。
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