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農(nóng)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樸含真。
智巧既萌,資待靡因。
誰其贍之,實賴哲人。
?哲人伊何?時維后稷。
贍之伊何?實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穡。
遠若周典,八政始食。
?熙熙令德,猗猗原陸。
卉木繁榮,和風(fēng)清穆。
紛紛士女,趨時競逐。
桑婦宵興,農(nóng)夫野宿。
?氣節(jié)易過,和澤難久。
冀缺攜儷,沮溺結(jié)耦。
相彼賢達,猶勤隴畝。
矧茲眾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宴安自逸,歲暮奚冀!
儋石不儲,饑寒交至。
顧爾儔列,能不懷愧!
?孔耽道德,樊須是鄙。
董樂琴書,田園不履。
若能超然,投跡高軌,
敢不斂衽,敬贊德美。
“勸農(nóng)”譯文及注釋
譯文
悠悠遙遠上古時,當(dāng)初人類之先民。
逍遙自在衣食足,襟懷樸素含性真。
狡詐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匱成艱辛。
誰能供給使充裕?全靠賢達之哲人。
聰明賢人知為誰?是為農(nóng)圣曰后稷。
后稷何以使民富?教民耕田種谷米。
舜帝親自耕壟畝,大禹亦曾事農(nóng)藝。
周代典籍早記載,八政排列食第一。
先民和樂美德崇,田園禾稼郁蔥蔥。
花草樹木皆茂盛,于時清平送和風(fēng)。
男男女女趁農(nóng)時,你追我趕忙不停。
養(yǎng)蠶農(nóng)婦夜半起,農(nóng)夫耕作宿田中。
時令節(jié)氣去匆匆,和風(fēng)澤雨難留停。
冀缺夫婦同勞作,長沮桀溺結(jié)伴耕。
看看這些賢達者,猶能辛勤在田壟。
何況我等平常輩,焉能縮手入袖中。
人生在世須勤奮,勤奮衣食不乏匱。
貪圖享樂自安逸,歲暮生計難維系。
家中若無儲備糧,饑餓寒冷交相至。
看看身邊辛勤者,內(nèi)心怎能不羞愧!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視樊須問耕田。
董氏仲舒樂琴書,三載不曾踐田園。
若能超脫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賢。
怎敢對之不恭敬,當(dāng)頌禮贊美德全。
注釋
勸農(nóng):勉勵人們依據(jù)季節(jié),重視及時耕作。勸農(nóng),這是漢代之來地方官員的職責(zé)。悠悠:遙遠,久遠。
“厥初”句:最初時代(即“原始社會”)的先民。厥:其。生民:人民。春秋《詩經(jīng)·大雅·生民》:“厥初生民,實維姜嫄。”
“傲然”句:傲: 游戲,閑游,驕傲。自足:指衣食自給,豐衣足食,并且指知足的心態(tài)。此句說,既然衣食自給,并且有自知之明,別無他求,便能堅強驕傲、逍遙自在地看待人世。傲然自足,這是魏晉南北朝知識分子的一種人格理念與品德標準。
“抱樸”句:抱樸:襟懷質(zhì)樸、樸素。真:指自然。含真:秉性自然、不虛偽。
“智巧”句:智:智慧。巧:技藝高明、精巧。智巧:機謀與巧詐。此處與上句的“樸”、“真”相對而言。
“資待”句:資:本義錢財。戰(zhàn)國《易·旅》:“懷其資。”作動詞用,轉(zhuǎn)義為:資給,給濟。戰(zhàn)國韓非子《韓非子·說疑》:“資之以幣帛。”待:需要,需求。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不待告。”注:“須也。”資待:供給需求賴的生活資料。靡,mǐ,無,沒有。靡因:無來由,即沒有生活來源,沒有依靠。當(dāng)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智巧既萌,資待靡因:意謂上古生民抱樸含真之時,可以傲然自足,智巧既已萌生,欲廣用奢,反而無從供給矣。”
“誰其”句:其:語助詞。贍,shàn,供給,供養(yǎng),使之充裕。唐房玄齡等撰《晉書·羊祜傳》:“皆以贍給九族,賞賜軍士。”
哲人:智慧卓越超越尋常的人。
伊何:惟何。當(dāng)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引西漢劉向編、戰(zhàn)國屈原等作《楚辭·天問》:“其罪伊何?”東漢王逸注“其罪惟何乎?”
“時惟”句:當(dāng)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引春秋《詩經(jīng)·大雅·生民》:“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西漢毛亨《毛詩故訓(xùn)傳》:“播百谷以利民。”時惟:是為。后稷:遠代堯舜時代農(nóng)官,周族的始祖。相傳說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腳跡,懷孕而生,因一度被棄,故又名棄。后稷善于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贍之”句:如何使民富足呢?
殖:同“植”,種植。
“舜既”二句:舜、禹:遠古時的君主。躬耕:親自耕種。西漢《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稼:播種五谷。穡(sè):收獲谷物。稼穡:播種和收獲,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戰(zhàn)國《論語·憲問》:“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周典:指夏、周《尚書》中的《周書》。
“熙熙”句:熙熙:春秋李聃《老子》:“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當(dāng)代龔斌《陶淵明集校箋》引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郊祀歌》:“眾庶熙熙。” 唐顏師古注:“熙熙,和樂貌也。”。令德:1.美德。戰(zhàn)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子產(chǎn)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東漢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兇丑之人?”
“猗猗”句:猗(yī)猗:這里指禾苗茂盛的樣子。原陸:高而平之地,田野。
卉(huì):草的總稱。
清穆:穆:淳和,溫和。春秋《詩經(jīng)·大雅·蒸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fēng)。” 東漢蔡邕《釋誨》:“夫子生清穆之世,稟醇和之靈。”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齊獻王攸傳》:“當(dāng)今方隅清穆,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就農(nóng)業(yè)。”清穆:清和,亦為“穆清”,比喻清和平靜之時。
“紛紛”句:紛紛:眾多的樣子。士女:男女。
趨時:指搶趕農(nóng)時。競逐:你追我趕。
宵興:指天未亮即起身操作。宵:夜。
野宿:夜宿于田野。當(dāng)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桑婦宵興,農(nóng)夫野宿:意指在哲人的感召下,農(nóng)夫桑婦亦勤于勞作。”
和:和風(fēng)。澤:雨水。
“冀缺”句:冀缺,春秋時晉國貴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為民,安貧躬耕,后為晉卿,理國政。攜儷:事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是說冀缺在田里鋤草,他的妻子給他送飯,夫妻相待如賓。儷:配偶。
“沮溺”句:沮溺:長沮、桀溺,春秋時的兩位隱士,他們結(jié)伴并耕。耦:ǒu,兩個人在一起耕地。春秋《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結(jié)耦:合作耕種。
“相彼”句:相(xiàng):視,觀察。彼:他們,指冀缺、長沮、桀溺等人。賢達:指有才德、聲望的人。
勤:指勤于耕作。
“矧伊”句:矧(shěn):何況。伊:此,這些。眾庶:一般百姓。
“曳裾”句:曳(yè):拖,拉。裾(jū):衣服的大襟。拱手:1.兩手相合,相以示敬意。西漢戴德、戴圣選編戰(zhàn)國《禮記·曲禮上》:“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渭水三》:“此神嘗與魯班語,……班于是拱手與言。”2.將雙手放在袖子里,形容人們懶惰、閑散的樣子。引深為無為而治。西漢劉向編《戰(zhàn)國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須,天下徧隨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 3.夸張形容輕易而得。《戰(zhàn)國策·秦策四》:“齊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西漢賈誼《過秦論上》:“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東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六》:“令延岑出漢中,定三輔,天水、隴西拱手自得。”當(dāng)代龔斌《陶淵明集校箋》引清蔣薰評《陶淵明詩集》卷一:“曳裾拱手,說惰農(nóng)趣甚。”
“民生”二句:戰(zhàn)國《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kuì)。”民生:人生。匱:缺乏,不足。
宴:1.請人吃飯喝酒,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飯。戰(zhàn)國《易·需》:“君子以飲食宴樂。”東漢鄭玄注:“宴,享宴也。”2.安閑,安逸《漢書·賈誼傳》:“是與太子宴者也。”注:“謂安居。”
奚冀:何所希望,指望什么。
儋石:儋,dàn,當(dāng)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量詞。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異寶》:‘荊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zhí)圭,祿萬檐。’” 東漢高誘注:“萬檐,萬石(dàn)也。”石:米谷的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交至:一齊來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林公云:‘見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終日忘疲。’”
列:同伴,指那些勤于耕作的人。
孔耽:孔:孔子。耽(dān):沉溺,迷戀,喜好過度。
樊須是鄙:即鄙視樊須。樊須,即樊遲,孔子的學(xué)生。戰(zhàn)國《論語·子路》記載,有一次樊遲向孔子請教稼圃之事,待樊遲出,孔子便譏諷他:“小人哉,樊須也。”鄙視他胸?zé)o大志。
董:董仲舒,西漢思想家、哲學(xué)家。景帝時任博士,講授戰(zhàn)國《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134),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他的哲學(xué)體系的基本要點,并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為漢武帝所采納。
田園不履: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zhèn)鳌氛f他專心讀書,“三年不窺園”,有三年沒到園中去。履,lǚ,踩踏。
超然:猶超脫,高超脫俗,超出于世事之外。
高軌:崇高的道路,指行事與道德。
斂(liǎn )衽(rèn):如同“斂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西漢劉向編、戰(zhàn)國《戰(zhàn)國策·楚策》:“一國之眾,見君莫不斂衽而拜,撫委而服。”
“勸農(nóng)”鑒賞
賞析
此詩共六章,第一章言上古之時百姓的樸素生活。第二章追述后稷播植自給,舜禹躬耕稼穡,都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勞動。第三章寫古代士女競相耕作,時代清明,農(nóng)人安然自逸。第四章寫古代賢達之人尚且躬耕,眾人庶士更當(dāng)勤于耕種,以保自安。第五章談耕作的重要性。“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是勸農(nóng)的根本所在,否則便會斗米不儲,“饑寒交至”。第六章反面強調(diào)要重視農(nóng)耕,孔子、董仲舒專心學(xué)業(yè),不事農(nóng)耕的行為高不可攀,借以批評那些既不勞作又不進德修業(yè)的人。
全詩環(huán)環(huán)相扣,強調(diào)農(nóng)耕對生計的重要意義,即便舜禹那樣的賢君,賢達的隱士,都躬耕自保,更何況普通的老百姓呢?然勸農(nóng)躬耕是其一意。詩人于勸農(nóng)耕作中呈現(xiàn)出的“卉木繁榮,和風(fēng)清穆”的上古氣象,“傲然自足,抱樸含真”的淳樸民風(fēng),是其真正仰慕的對象。詩人寫景觀物,情致高遠,無不體現(xiàn)出曠遠的性情。
整首詩突出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農(nóng)本思想,這一點是值得贊揚的;但詩中以“哲人”為民之主宰的認識,則是陳舊落后的。
創(chuàng)作背景
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陶淵明返歸上京里,次年開春移往懷古田舍務(wù)農(nóng),當(dāng)時所作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詩云:“秉耒歡時務(wù),解顏勸農(nóng)人。”《勸農(nóng)》詩當(dāng)作于同年,即元興二年(403年)。 ?
陶淵明簡介
魏晉·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的詩(114篇)〕猜你喜歡
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到。天臺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絳闕,可往從之。”自然乃還,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余。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今為東海青童君所召。”乃蟬脫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鵬賦》云:“嘗見子微于江陵,謂余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元豐七年冬,余過臨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顏清澈,如二三十許人,然人亦有自少見之者。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乃作《水龍吟》一首,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古來云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舉。清凈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向玉霄東望,蓬萊晻靄,有云駕、驂風(fēng)馭。
行盡九州四海,笑紛紛、落花飛絮。臨江一見,謫仙風(fēng)采,無言心許。八表神游,浩然相對,酒酣箕踞。待垂天賦就,騎鯨路穩(wěn),約相將去。
美人賦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游于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于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游王后宮,王不察之乎?”
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fā)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
“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衛(wèi),道由桑中。朝發(fā)溱洧,暮宿上宮。上宮閑館,寂寞云虛,門閣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zhì)艷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shè)旨酒,進鳴琴。臣遂撫琴,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托身兮長自思。’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fēng)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于是寢具既陳,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馳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于內(nèi),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
移居二首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nóng)務(wù)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dāng)須紀,力耕不吾欺。
最高樓·吾衰矣
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chǎn)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shè)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閑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歸田賦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鸧鹒哀鳴;交頸頡頏,關(guān)關(guān)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鯊鰡。
于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