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篇”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地在不停地運動變化,這種生生息息的過程是沒有窮盡的。世間的人或物都遵從著宇宙間的生滅規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終結。人的時光俯仰之間就已逝去,功名應該盡快建立并使之崇高。身為壯士而應該勇搏、激情滿懷,怎能夠安守所謂的虛無呢?乘上我那大宛產的良種戰馬,手按我那名為“繁弱”的大弓。手握我那可以橫掃九野的長劍,頭戴著高得快接天際的征戰之冠。當慷慨走上戰場的時候有天上的白虹壯氣,有蕭蕭而起的清風送行。殺敵的吼聲、鼓聲驚駭著敵陣,奮勇向前的威勢展示給周邊的敵國。壯士既可橫渡河海,也可馳騁于大漠。壯士獨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內都稱其為英雄。
注釋
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運動的過程。
稟常格:遵從宇宙間的自然規律。
速崇:指功名應該盡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虛沖:守于虛無。
繁弱弓:名為“繁弱”的大弓。
八荒:也叫八方,指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指離中原極遠的地方。后泛指周圍、各地。
四戎:指周邊的敵國。
濯鱗:這里代指壯士。
“壯士篇”鑒賞
簡析
這是一首樂府詩,題旨大概是由阮籍《詠懷·壯士何慷慨》來的,那首詩道:“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阮籍這首詩在他的《詠懷》中可謂別調,寫得也很慷慨激昂,但它表現的功業心主要是從“效命”、“氣節”著眼的,而張華此篇雖然也有這方面的意思,但主要是從人生意義、生命價值這些認識出發,顯得比較深切,更能予人們以激勵。這是思想上的不同。阮籍的作品是古詩,顯得簡約樸素,而張華此篇則較鋪張,也比較重修辭,“乘我大宛馬”以下十句全是對偶,這不僅顯出樂府體與古詩的差別,也顯出西晉之后的詩歌比“正始之音”更注重形式美了。 ?
張華簡介
魏晉·張華的簡介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張華工于詩賦,詞藻華麗。編纂有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隋書·經籍志》有《張華集》十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張茂先集》。張華雅愛書籍,精通目錄學,曾與荀勖等人依照劉向《別錄》整理典籍。《宣和書譜》載有其草書《得書帖》及行書《聞時帖》。
...〔? 張華的詩(20篇)〕猜你喜歡
定情詩
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
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
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何以結相于?金薄畫搔頭。
何以慰別離?耳后玳瑁釵。
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與我期何所?乃期東山隅。
日旰兮不來,谷風吹我襦。
遠望無所見,涕泣起踟躕。
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陽。
日中兮不來,飄風吹我裳。
逍遙莫誰睹,望君愁我腸。
與我期何所?乃期西山側。
日夕兮不來,躑躅長嘆息。
遠望涼風至,俯仰正衣服。
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來,凄風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愛身以何為,惜我華色時。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躡茂草,謂君不我欺。
廁此丑陋質,徙倚無所之。
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
門有車馬客行
門有車馬賓,金鞍曜朱輪。
謂從丹霄落,乃是故鄉親。
呼兒掃中堂,坐客論悲辛。
對酒兩不飲,停觴淚盈巾。
嘆我萬里游,飄飄三十春。
空談帝王略,紫綬不掛身。
雄劍藏玉匣,陰符生素塵。
廓落無所合,流離湘水濱。
借問宗黨間,多為泉下人。
生苦百戰役,死托萬鬼鄰。
北風揚胡沙,埋翳周與秦。
大運且如此,蒼穹寧匪仁。
惻愴竟何道,存亡任大鈞。
上云樂
金天之西,白日所沒。
康老胡雛,生彼月窟。
巉巖容儀,戍削風骨。
碧玉炅炅雙目瞳,黃金拳拳兩鬢紅。
華蓋垂下睫,嵩岳臨上唇。
不睹詭譎貌,豈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嚴父,元氣乃文康之老親。
撫頂弄盤古,推車轉天輪。
云見日月初生時,鑄冶火精與水銀。
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
女媧戲黃土,團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間,濛濛若沙塵。
生死了不盡,誰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東溟植扶桑。
別來幾多時,枝葉萬里長。
中國有七圣,半路頹洪荒。
陛下應運起,龍飛入咸陽。
赤眉立盆子,白水興漢光。
叱咤四海動,洪濤為簸揚。
舉足蹋紫微,天關自開張。
老胡感至德,東來進仙倡。
五色師子,九苞鳳凰。
是老胡雞犬,鳴舞飛帝鄉。
淋漓颯沓,進退成行。
能胡歌,獻漢酒。
跪雙膝,立兩肘。
散花指天舉素手。
拜龍顏,獻圣壽。
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萬歲,長傾萬歲杯。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送秋云萬里,算舒卷、總何心。嘆路轉羊腸,人營燕壘,霜滿蓬簪。愁侵。庾塵滿袖,便封侯、那羨漢淮陰。一醉莼絲膾玉,忍教菊老松深。
離音。又聽西風,金井樹、動秋吟。向暮江目斷,鴻飛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語,問楊瓊、往事到寒砧。爭似湖山歲晚,靜梅香底同斟。